市区政务工作报告与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述职报告

2020-03-02 13:44: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市区政务工作报告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 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共克时艰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与调结构、增功能、促改革、惠民生结合起来,危中求机、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应对危机保增长取得明显成效。国际金融危机给 发展带来巨大困难与挑战。在形势最为严峻的去年2月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5.4个百分点、22.6个百分点,增速为近十年来最低。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和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就业压力加大。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0亿元以上,增长13%以上,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亿元,增长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1亿元,增长14%。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规模、增幅创历史新高。 火车站投入使用, 至上海、广州客运专线开通, 成为全国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增长12.8%。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30.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47.68平方米。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在20**年人均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提前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基础上, 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企业、扩内需,及时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和定期与企业对话会制度,先后4次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新增中小企业贷款460亿元,市、区两级担保机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02亿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大本地名优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取消和停止100项行政性收费以及工商“两费”等政策,减免企业税金104.4亿元,减轻企业负担4.32亿元。基本完成市属8户困难国有企业和61户集体企业改制工作。

强化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亿元,增长33.3%。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31个部门行政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建立“市区联动、以区为主、业主尽责”的拆迁工作机制,着力化解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征地拆迁矛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多元化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 题。新组建4家市级专业投融资平台和12家区级投融资平台,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新开工项目2117个,增长31.7%。40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7.5亿元,增长45%。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全面落实减免汽车购置税、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等各项政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亿元,增长17%。

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支持 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电子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支持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汽车城。与东风汽车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东风汽车公司 基地4年内实现年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1.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突破千亿元的开发区。

(二)兴产业、调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调整振兴支柱骨干产业。制订《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出台鼓励制造业投资及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政策,促进钢铁、汽车、石化、装备制造等八个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武钢三硅钢、东风本田、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南车集团 生产基地等59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80万吨乙烯、武石化扩能改造、武锅和武重搬迁改造等53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6亿元,增长18.5%。全市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从3个增加到6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由6个增加到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5户,增长17.9%。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订出台加快半导体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组建 新能源研究院、生物研究院,大力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行动工程,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55亿元,增长18.5%。 获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意见。组建 农村商业银行。汉口银行跨省设立分行。新引进7家境内外金融机构。1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光谷金融港兴建后台服务中心。新成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光城计划”和“无线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阳逻港口物流园区、天河航空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逆势上扬,全年接待国内和海外游客人次分别增长34.4%、24.5%,实现旅游总收入487.5亿元,增长30.5%。 欢乐谷主题公园、世茂嘉年华、巴登城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商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汉口北商贸物流中心、武商摩尔城等1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商贸类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和绿色信贷试点,在一批大型企业探索实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市场。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阳逻省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武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14个,核心示范区面积1.8万亩。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撑,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成立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中心城区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劣Ⅴ类湖泊减少9个。中心城区和远城区日污水处理能力分别新增19.6万吨、18万吨。成功举办 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发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30亿元。全市远城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增长19.8%。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建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10万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7个、面积30万亩。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54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59.5%。乡村休闲旅游实现综合收入15.3亿元,增长18.4%。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速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3万亩。设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交易金额达18.16亿元。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不断扩大。汉南区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推进。

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城市机关、单位与农村建制村实现“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全覆盖。新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3903户远城区农村无力自建房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450个建制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创建任务圆满完成。新建通自然村湾水泥路1200公里。完成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处大型排涝泵站和56处中型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

(六)惠民生、促和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建创业基地面积104万平方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9亿元,增长25.3%。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成功3.24万人,直接带动8.81万人就业。全年新增企业2.4万户、个体工商户6.2万户。采取社会保险费“缓、降、补”等手段为企业减轻负担,促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落实社保、职介、培训、岗位补贴4.7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1.6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2万人。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3.5万人、21万人、10.2万人、21.5万人和20.4万人。82万名在汉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2.3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万名农民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78.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3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中心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48元提高到300元,远城区从186元提高到240元。“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养老标准每人每月提高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3.6万人,参合率达到98.9%。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10.5万人。

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调整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和政策,完善《 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 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竣工经济适用房163.34万平方米,销售19234套。配房租赁廉租住房7500户,实现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应保尽保”。青山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安置房42.7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51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和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优质高中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全部免除。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远城区10个综合文化站和450个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成投入使用。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儿童剧《古丢丢》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琴台音乐厅建成投入使用。光谷国际动漫节、“德中同行—走进湖北 ”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成效明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七个中心城区和两个远城区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735.2万人次,增长18.8%。40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第八届 市运动会成功举办。“健康、活力江城”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

市区环保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与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述职报告

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就职演说]

卫生局局长供职报告

卫生局局长供职报告

提名市卫生局局长供职演讲

市卫生局局长述职报告

市卫生局局长述职报告

市卫生局局长述职报告

市卫生局局长述职报告

《市区政务工作报告与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述职报告.doc》
市区政务工作报告与市卫生局局长供职发言述职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