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20-03-02 04:4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瓮安县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本)

编制单位: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二〇一一年

瓮安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22瓮安磷化工产业园包括位于县城北部3km的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和县城西侧4km的青坑片区。规划总面积35.04km, 其中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占地31.64km,青坑片区占地3.4km。规划期限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至2020年。主要发展以磷化工、精细化工、配套产业以及轻工产业。

1.1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调整建议1.1.1总体产业定位及产业结构

2磷化工工业是瓮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依托瓮安县磷矿产业建立磷化工工业区,打造贵州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及磷化工产业带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大型磷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基地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或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产业总体设计为:以磷化工为核心,补链配套煤化工、氯碱化工和新型建材工业等产业为基本产业骨架,构建磷-煤、磷-氟、磷-煤-氯碱、磷煤氯碱-建材等生态产业链,共同组成多种物质和能量链接利用的生态工业网络,形成由煤磷磷化工、精细化工及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构成的循环经济型产业结构体系和以磷化工为主导的生态工业群落。

银盏轻工业区是以特色食品、制造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工业基地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带动瓮安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重要的工业经济增长极,目标是建成贵阳城市经济圈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型工业区,黔南州和瓮安县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示范区。重点发展以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轻工业,以机械加工维修、电子电器组装及灯饰家具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以及有机肥、包装印刷等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

1.1.2规划产业链

(1)磷化工区

磷化工区是以磷为主的磷-煤、磷-氟、磷-煤-氯碱和处置上述产业固废的磷煤氯碱建材产业,共四大产业系统。

①磷―煤化工产业链:湿法生产磷酸;部分用于生产高效磷铵,适度发展高效磷复肥和硝基复合肥;部分精制湿法磷酸与热法磷酸发展食品级和电子级高纯度磷酸;依托黄磷及高纯度磷酸发展磷化物及精细磷酸盐,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向下游煤化工及碳一化工产品延伸,发展生产高附加价值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 ②磷―氟―精细化工产业链:回收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无水氟化氢和氟硅酸钠,延伸生产技术成熟的氟塑料以及氟橡胶、含氟致冷剂等高附加价值产品。

③磷―煤―氯碱化工产业链:利用氯碱产业配套生产磷化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等高附加价值精细化工产品,有效利用副产物,延伸磷化工产业链。

④磷煤氯碱―建材产业链:利用工业聚集区内磷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和工业硅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黄磷渣、电石渣和冶金渣作为辅助原料,生产水泥及建材,形成工业聚集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精细化工区

①黄磷―赤磷―热法磷酸―精细磷酸盐和黄磷―磷化物―有机磷化工产业链

以黄磷为基础原料,做大黄磷—磷酸—精细磷酸盐产业链和黄磷—磷化物(包括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五氧化二磷、五硫化二磷等) —亚磷酸酯、磷酸酯等有机磷化工产业链。拓展产业链,实现横向多品种的耦合共生和纵向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发展中间产品和下游产品,形成多品种、多功能、多规格的系列化产品体系。利用青坑工业小黄磷生产企业黄磷炉尾气热源生产“五钠”、“六偏磷酸钠”。

②湿法磷酸-精制磷酸-磷酸钠类、食品级磷酸盐产业链

以湿法磷酸为基础原料,以湿法磷酸净化制工业磷酸铵,以尿素净化并进一步制磷酸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等产品。 ③无水氟化氢-氟化工产业链

以磷矿伴生氟资源为依托,以湿法磷酸生产装置尾气回收氟化氢为基础原料,通过生产二氟一氯甲烷及四氟乙烯等中间原料产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发展高附加价值精细氟化工产品。

④甲醇-碳一化工-精细煤化工产业链

以甲醇为基础原料,采用羰基合成制醋酸、甲醛,形成精细化的下游产品。利用黄磷炉尾气合成甲酸、醋酸、草酸、碳酸二甲酯等高附加值的碳一化学品。 (3)综合配套产业区

综合利用磷化工区和精细化工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构建以建材工业为主的补链产业。考虑到规划产业的原料、工艺技术、产品和废物等因素,建立包括为主导产业所需的辅助材料生产加工、深加工、材料合成、特种合金以及机械、设备加工、维修、包装等聚集区综合利用配套产业链。 (4)轻工业区

银盏轻工区产业规划: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制造加工业和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等,主要发展与县域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磷化工配套产业。

1.1.3总体规划

(1)总体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关联和功能分区,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形成“一轴、一心、七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轴”——即以连接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并纵贯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的工业区快速主干道为发展主轴,依次布局各个功能区,合理布置区域道路网络系统。

“二心”——即规划布局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和银盏轻工业聚集区管理服务及科技研发中心各1个。主要布置为工业区提供管理服务及科技研发、商业、金融、教育培训、治安管理等机构和等综合服务设施。

“七区”——即根据工业聚集区产业关联和分类集聚发展需要,在工业聚集区内规划布局磷化工工业小区、精细化工工业小区、综合利用及配套工业小区、青坑工业小区和特色食品加工、制造加工区、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等七个不同产业类别并相互关联的产业园区。 (2)土地利用规划

瓮安磷化工园区规划用地见表2.2-1,规划图见图2.2-3。由表可知,工业园区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占75.53%,其中磷化工用地占38.21%;配套仓储用地占4.69%;道路、公建以及绿地等基础设施占地19.78%,其中绿化用地占12.82%。

1.1.4资源能源规划

(1)水资源

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的用水量指标和日变化系数,预测青坑工业小区水资源供水量为1.5万m/d;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总水资源供水量为16.8万m/d。

以瓮安河以及瓮安河一级支流白水河的各口塘水库设取水口,新建16.6万m/d净水厂1座。一路向北部的磷化工工业小区供水,一路向和南部以及瓮安县规划的银盏轻工产业聚集区供水。水厂近期建设规模为8.5万m/d,远期进行扩建,以保证区域生产、办公以及工业区杂用水的需要。青坑河为供水水源,远期拟选择落马塘水库为青坑工业小区供水水源。在青山水库建设取水设施和水厂,水库水经取水泵送入水厂,处理后通过输水管道向工业聚集区重力供水。 (2)电力资源

预计总用电负荷2015年为37.85万kW,2020年为50.4万kW。规划从国家电网220KV瓮安变电站及220KV果果坪变电站双回路、双电源分别引入各口塘4×6.3万KV变电站。然后经变电站供应工业区。 (3)燃气资源

预测工业园区燃气需求量为40万m/日。利用瓮安县已建焦化厂供应燃气。该企业目前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每日可向外提供煤气40万m,后期随着工业区企业的入住,将陆续达到最大产生,每天向外提供80万m/日煤气,以满足开发区发展建设的需要。

1.1.5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3

333

33

3(1)交通规划

规划建设道真—新寨高速公路马场坪—瓮安—湄潭段;改扩建雍阳—玉山—珠藏公路为二级公路;利用S20

5、S305改建猴场—天文县道的部分路段为二级公路,组成工业区的外环线;提高工业区周边与工业区联接的道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和其他重要道路的区域性干道一般要求达到

一、二级公路的标准,山地地段的公路应达到三级公路的标准。 园区内以南北向快速主干道为主轴,以功能分区为基础,构建 “一纵七横二环”的道路主骨架:“一纵”——即纵贯磷化工工业区和银盏轻工业区的快速主干道,总长约9公里;“七横”——在快速主干道两侧,规划七条自西向东的横向主干道构成方格网路网。“二环”——通过工业区附近的S20

5、S305省道及猴场—天文县道路段、新建工业区西侧木老坪—扁山路段,以及磷化工工业区和银盏轻工工业区之间的分割道路分别形成两个环路。 建设连接磷化工工业区专用道路;提高横穿片区县道为二级公路;改建连接玉华、矿区以及瓮安县城连接道路。新建一条由青坑农业中学—岩孔槽—何家湾—新寨—银盏的二级公路,贯通青坑工业小区南北中轴线。

规划工业区与县城公共交通一体化。工业区公交路网密度3公里/平方公里,按300-500m间距布局公交站点,在主干道上的交叉路口和人流集散的地点,设置港湾式候车站亭;按800人/标台进行公交车辆配置,并备用15%的车辆,将公交服务延伸到各工业小区及大型企业。

(2)给排水规划

将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白水河水厂服务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北部的磷化工工业小区划分为一个供水区域;中部的精细化工小区、综合利用及配套工业小区、管理服务及科技研发区、化工物流南区以及银盏轻工产业聚集区划分为一个供水区域。工业聚集区采用生产——生活——消防联合给水方式,在区内道路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规划工业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入驻企业的工业废水应经自行处理后循环利用,外排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量循环利用剩余的工业废水。规划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以中部分水岭为界分为北、南两个区域设置污水收集系统,并配套建设北、南两个污水处理厂,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0.9万m/d,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0.8万m/d。 (3)电力工程规划

各塘口变电站出线为35KV、10KV两个等级,采用六回路送往各个工业小区,供电网采用双回路环状供电,供电电源线路原则上不采用架空敷设,走向基本沿主次干道市政电缆沟埋地敷设。 (4)供气规划

燃气管网规划采用环状、支状相结合,各用气片区逐步联网。

1.1.6综合减灾规划

33(1)防洪规划

按50年一遇进行防洪标准规划。

建设河道防洪堤、河道清淤、拆除阻水桥梁和违章建筑;加强河道管理,严格执行《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做好聚集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改善流域植被;建立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做好聚集区防洪预案,加强气象和水情预报。 (2)抗震规划

工业区中甲、乙类建筑按7度设防,丙、丁类按6度设防。 (3)地质灾害规划 入住项目建设用地选址必须以《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为依据。入住项目工程建设必须以《工程地质详勘报告》为依据,避开不良地质地段。特别应重视地下溶洞、采矿挖空区等潜在的地表塌陷危险。应避免高切坡、高填方、挖深槽、大爆破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动,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严格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边坡支护设计、工程勘察等内容的施工图审查。 (4)人防规划

人防隐蔽工程面积不小于0.5m/人。 (5)消防规划

组建消防队伍,设消防站2个,配套相应装备。总图规划对于危险及易燃、易爆等设施应进行合理布局。用地消防甲、乙、丙三类消防安全保护区。新建建筑必须按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配套建设消防设施。强化火灾等应急事故预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能力。

1.1.7绿地景观规划

22园区内绿地总用地面积9.2km,占工业建设用地的30.0%。工业园区形成“一心、两园”的园林绿化和“两圈、两轴、多节点”的绿地空间布局结构。

1.1.8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GB/T14848-1993》中的III类标准;

声环境:工业集中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2)3类标准,居住区执行2类标准;主次干道红线外距离分别30±5m、20±5m内区域达到4a类标准。 (2)污染治理指标 废气:处理率100%; 废水:处理率100%;

固废: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收集率达到100% (3)环境保护制度

工业聚集区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入工业聚集区项目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4)环境保护措施

园区规划建设南北两座污水处理厂,用来收集和处理园区产生和排放的废水,达标后排放。

入驻企业须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烟尘污染;,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除SO

2、NOX等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排放除满足达标排放外,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鼓励废气资源化合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建设。

规划在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设置2个工业渣场和1个一般固体废物渣场,用来暂存磷化工企业产生的磷石膏等废渣以及一般固体废物和垃圾。鼓励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和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置量。 合理规划企业布局,主干路两侧预留一定绿化区域,以减少企业噪声或者道路噪声的影响,保证噪声达标。

强化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加化学危险品管理,对污染治理设施定期维护和检查。建立企业、工业区两级风险事故应急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入驻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水池,避免事故排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属于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装置区四周应设置围堰,事故泄漏的物料和消防灭火废水必须收集至事故应急水池并进行妥善处置,杜绝事故废水废液进入外环境。

1.1.9生态保护规划

园区划分为工业区、管理区、生态涵养区和生态绿地,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资源开发环保先行,做好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严格环境执法力度。

1.1.10 循环经济产业规划

磷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下游精细化工企业的主要原料,产生的主要废物(包括废渣和废气)是下游精细化工和配套建材产业的主要原料,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和污染物处置成本。主要物质产业规模按照循环经济链条要求规划。

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将其转化为有效能源,实现能源节约和优化。 企业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新鲜水的用量和废水排放量。

工业区在提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清洁生产、分离技术、净化技术、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发展需要,引进国际或国内先进设备及加工技术,推进磷化工行业的科技进步,建立自主的科技研发园,形成以磷化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磷化工行业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1.1.11园区开发现状

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目前主要是农村和农业用地,涉及村庄12个,26838人,总用地33261亩。区内尚无在产企业。青坑片区主要以工业为主,目前正常生产的有5家企业,3个黄磷厂、1个磷肥厂、1个建材厂。

1.2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及标准1.2.1 环评等级及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园区中心为中心,边长50km范围。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上游500m和下游5km范围。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级范围主要为园区内。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园区外1km范围。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园区红线外200m内。

1.2.2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三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排放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08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 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排放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噪声环境功能区划为三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和4a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和4a类标准。 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2.园区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结论2.1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环境空气: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和青坑片区两地的SO

2、NO

2、TSP、PM

10、氟化物和P2O5浓度在各点位和时段均没有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地表水: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和青坑片区的化学需氧量均不达标;两地的总磷指标部分不达标。下司水库基本达标,上游化学需氧量不达标,表明存在一顶的污染源。 地下水:两个片区的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均超标,其余指标均达到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3)噪声环境:规划区域噪声现状基本满足3类区域要求,银盏轻工业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区域夜间不能满足3类区域要求,主要是由于距离国道较近所致。通过该项目合理规划,绿化隔离带的设置能够改善区域的声环境现状。

(4)生态环境:规划园区植被覆盖度较高,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约450ha,为中度水土流失区,青坑片区约100ha,为强度流失区。

2.2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固废污染严重。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利用率低。

(2)城市噪声污染扰民现象突出。从影响范围来看,主要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其次是交通噪声;从音频来看,交通噪声影响最大。

(3)结构性污染难以短期改变:瓮安县工业结构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为主, “十五”期间,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取缔。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导致很大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4)生态环境脆弱:瓮安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该生态系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石山、半石山、砂石山分布面积很广,植被相对稀少,地表渗露性强,保水能力差,土层瘠薄,生物量低,承载能力弱。县内石漠化征兆明显,耕地资源有限,大于25度的不宜耕种的坡耕地占耕地的15.0%。

2.3限制因素分析

(1)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国家强制性要求,国家对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将使瓮安磷化工工业在项目选择和准入、工业用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产业配套等方面将受到一定限制;资源环境约束,尤其是水资源将是工业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等环境容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2)交通仍然是制约工业区建设的主要因素

由于瓮安县对外交通特别是连接贵阳市的公路等级较低,尽管近邻贵阳中心城市,但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使瓮安区位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能发挥,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支撑工业发展和要素聚集的交通物流及综合服务条件。因此,近期交通仍然是制约工业区建设的主要因素。

2.4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性结论

磷化工产业规划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划项目中部分国家产业政策中的限制类,一定要严格控制,强化环保治理措施。规划与当地的整体发展目标协调,环境功能区划合理。规划选址基本合理,但是近期交通有一定的限制,水资源是工业园区长期发展的限制型因素,需慎重考虑!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园区排放污染物

通过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污系数法,根据规划主要工业产量,计算了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

(1)废气污染物

园区排放气体污染物2790226.67万m/a。其中青坑片区排放208548万m/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2581678.67万m/a;主要污染物SO2青坑片区277 t/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3670.5 t/a;NOX青坑片区80t/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2557 t/a;氟化物青坑片区2.9 t/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157.5t/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甲醇2100t/a,甲醛89.21t/a,氨气305t/a。 (2)废水污染物

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0999552m/a,其中青坑片区排放40032m/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10959520m/a。主要污染物COD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1165.103t/a,青坑片区排放3.9 t/a;氨氮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150.359 t/a,青坑片区排放0.57 t/a;总磷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排放69.3394t/a,青坑片区排放1.4t/a。 (3)固体废物

产生工业固废1370100t/a,其中青坑片区866000 t/a,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504100 t/a。产生磷石膏4055000 t/a,危险废物6201.032 t/a。

3.2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

33

3

3

3

(1)大气环境预测结论

预测结果表明,主要超标范围都在红线以内,红线外的超标范围没有敏感点,所有敏感点的污染物浓度都达标,说明园区建设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由于现状监测水质瓮安河席子河段COD已经超标,预测南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在2200m后,污水厂排入部分指标已经衰减到排放以前的水质浓度。按流量计算,本年度监测流量尚不及平均流量的40%,因此可以确定,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建设对瓮安河水质影响较小。 北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在排放口下游1100m处水质已经达标,说明排放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小。

由于瓮安河和草塘河COD均已超标,建议枯水季节污水厂污水最好不要排入河流,应考虑回用,回用于园区的环境绿化、道路冲洗等园区杂用水,一方面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已超标河流造成的污染压力,另一方面回用水资源可降低园区的用水压力。建议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考虑污水回用。 (3)固体废物

园区产生的固体废物经过妥善处理后,不会对地表、地下水环境已经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4)生态环境

调查及预测结果表明,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生态恢复、绿化美化等措施后,能够避免石漠化以及水土流失出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3园区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3.3.1环境容量

(1)水环境容量

通过计算,除青坑河外,瓮安河、白水河、席子河段以及草塘河水环境容量均为负值,说明已经没有水环境容量。 (2)大气环境容量

SO2剩余大气容量6652.5 t/a;NOX剩余大气容量15263 t/a;氟化物剩余大气容量479g/a;P2O5剩余大气容量4734.32 t/a。表明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环境容量。

3.3.2总量控制

按环境容量的90%计算总量控制指标,则大气总量控制指标为:SO2为9540t/a,为16110 t/a;水环境已经没有容量,建议污水不排放,全部回用。

3.4园区环境风险结论

园区规划产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除中间产品外,包括易燃品黄磷,硫磺,易爆品氢气、黄磷及三氯化磷的蒸汽等,有毒有害物质氨、氯、CO、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腐蚀品硫酸,氟化氢。此外,渣场本身由于体量大,存在溃坝、渗透污染地下水等安全隐患等等。在上述物质属于重大危险源,在储存、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因此磷化工产业园区为高风险产业园。

园区管委会从管理和安全出发,对各产业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从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对区内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建设的管理,检查、监督产业区内各企业采取严格的防火、防爆、防泄漏措施,以及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大力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产业区还应建立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体系,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加强对潜在事故的监控,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建立园区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降低风险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3.5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中的硫酸、磷酸和磷肥行业应按照国家清洁生产指标的要求,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水泥行业可以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建议建设单位参照《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中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保证进园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入园企业根据循环经济规划,建立相互衔接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能源的联网供应。

根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条。输入原料矿石后经过产业链的衔接生产精细磷化工产品,提高产业的深加工能力和磷化工产业附加值。

4.环境保护措施

4.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入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必须从严控制。进驻企业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聚集区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规划布局,进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针对进驻项目排放的废气情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布置和调整厂区总平面布置,以减少其对工业聚集区和环境敏感点的大气污染影响。 (1)控制污染排放

控制特征污染排放,堆场扬尘污染控制,

园区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因此空气质量严格执行二级标准。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

(2)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

应积极引导入驻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气化率,减少烟尘污染;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努力开展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

(3)总量控制

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现状良好,根据规划预测的结果表明,每年排放的化合物的种类较多,而总量控制仅仅控制的是SO2和NOX,因此总量控制实现的前提下,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监测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影响。

(4)推行行业准入制度,搬迁不达标企业

应在规划区域内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对不达标的企业和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应坚决予以搬迁。

(5)企业选址布局

应将高污染行业与居民聚居区远离。根据园区的规划安排,高污染的磷化工远离瓮安县城,应注意将主要为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如排放恶臭的食品业安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区域。 (6)发展清洁能源,鼓励二次能源

由于该工业聚集区需要大量清洁能源,规划综合考虑利用瓮安现有一座年产60万吨的焦化厂产生的焦炉煤气作为工业聚集区的清洁能源,同时统筹规划瓮安县城市燃气改造。

4.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污水处理

磷化工、精细化工和银盏轻工区废水应在厂区内处理达到二级标准以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做进一步的处理。企业、管理区排放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在园区南侧和北侧建2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分析结论,处理后污水应回用于园区的杂用水。 (2)污水资源化

工业区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出水尽可能回用于区内外绿化、道路浇洒以及企业循环用水系统补充水、车间地坪和生产设备冲洗水等。应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鼓励企业采取一水多用、中水回用、污水综合利用措施,企业的设备冷却水要全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污染源实行污染预防等措施。采用适当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新鲜用水量,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雨污分流。

4.3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

重点是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开展工业固废的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各企业应按“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清洁原料,以尽可能少产生工业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处置规划

聚集区内各工业小区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文件的要求以及“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行管理,送交贵州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最终处置,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为100%。 (4)生活垃圾处理规划

工业聚集区紧邻瓮安县城,生活垃圾收集送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处置,在聚集区南北两个区域各规划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实现聚集区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

5.总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磷化工产业规划符合国家和贵州省产业发展规划,在满足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磷化工园区建设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6.建议

建议规划核实轻工产业水资源的消耗量或采用耗水量更低的生产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量。

7.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瓮安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地址:瓮安县银盏乡岩脚桥(县污水处理厂内),邮编550400 联系方式:0854 2636366 传真:0854-2636548 联系人: 任森奎 电子邮箱:wagtgs@163.com

8、环评编制单位及联系方式

编制单位: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12号,邮编:100028 联系方式:010-66358596,传真:010-58664809 联系人:刘士锐 董春宏 电子邮箱:bj969@qq.com

深圳市观澜森林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翠金湖居住小区(三号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瓦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滁州西环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大壮国际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华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版)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年回收废铅蓄电池12万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瓮安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瓮安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