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论文

2020-03-03 18:1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4级22班10号 王佳伟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实践中用于探索,积累了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得出了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建设、走出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

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正文】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各个方面的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局势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的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是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并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由国家主席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的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怀和领导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从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经之路”这一基本指导方针之后,作为一支伟大战略力量的我国国防后备力量,越来越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关心后备力量建设,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后备力量建设的可喜局面。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经济建设是指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建设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建设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建设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建设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1952年下半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时、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此同时,党中央又着手主持编制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初步基础。经过这一系列的部署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稳妥起步,并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950年9月25日,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整成和全民工农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两件大事”的思想。他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历年以来,邓小平在冷静分析国际战略格局转变和我国安全形势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作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科学论断,果断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了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他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要同国家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在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下进行规划和实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必须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

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马克思认为,经济不仅是暴力的目的,而且是暴力的本源。是进行战争和建设强大国防的物质基础。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他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证明,经济不仅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和获取胜利的前提条件,而且正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才使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从而带来了整个战争方式和内容的巨大变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不足4000亿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元,平均增长9.4%。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事实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建设为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方式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第一要义便是毫不犹豫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筑牢和夯实我国强盛的根基,军队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树立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意识,是工作中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前提条件。作为国家来讲,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要自觉和充分考虑到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需要,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国防效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要考虑到国防的需要。 总之,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通过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多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确保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之集》第一卷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doc》
军事理论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