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水洲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0-03-03 09:30: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水洲村调研报告

一、水洲村基本情况

水洲村位于会昌县城以南24.3公里外。全村331户1588人,其中贫困户81户346人,低保户82户92人;耕地960亩,人均0.6亩;林地3.2万亩,人均20.15亩。该村土地基本都是处于赣南山区,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现全村常住人口600余人,多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村民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二、脱贫攻坚工作现状

1.水洲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通村公路小部分在今年完成硬化,还有村民小组通汽车困难。二是看病。全村目前仅有村级卫生室1个,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不全,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很不方便。三是饮水不方便。受地势等自然因素影响,未通自来水,村民从山中引泉水到家,饮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用电用网通信质量不高。全村虽已全部通电,但因线路老化,供电线路长,电压不稳定,部分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移动通信信号弱,该村都也未通宽带网络,信息较为闭塞。 2.水洲村生产生活现状

① 产业方面:全村现耕地产值93万元左右,人均产值0.06万元;林地种植油茶树1700余亩,油茶林全部为低产油茶林,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差,年产值204万元左右,人均年产值0.13万元左右,其中引进茶油种植公司一家,有种植茶油200亩,年产值约有24万元;种植脐橙300余亩,年产值800万元左右,人均产值0.5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水洲村农业实际收入在329万元左右。人均农业实际收入0.21万元左右。

② 生活情况:就该村整体情况来看,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务农两个方面。务农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基本满足于自给。在住房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土坯房改造,尽管大多数土坯房改造完毕,但相当一部分农户只是搭起了房屋的框架,无钱装修,生活设施简陋,有的为建房还欠了一屁股债。

3.帮扶落实情况

水洲村成立驻村工作队,镇党委政府对驻村工作组到贫困村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并提供保障,对驻扎干部生活做出妥善安排。村民表示村干部积极入村走访,根据村民“一本通”的记录,大部分帮扶人在2017年10月份之前走访八次以上,仍有干部仅走访三次。 4.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2017年水洲村脱贫任务人数为 ,目前已经脱贫 人, 5.贫困户反馈情况

贫困户对脱贫共建工作基本满意,大部分贫困户并不觉得自己真正脱贫了。贫困户真正想要的是拥有一份长期稳定的事业并伴随着一定收入。然而事实上,大部分脱贫户都潜在着返贫风险。贫困户更想得到的是技术服务上的支持,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经过对于水洲村贫困现状的剖析后,总结出水洲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1.一是交通闭塞,劳动力流失。

2.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3.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4.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村共有五保户23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5.重视低保户间的内部差异

正如罗尔斯所言,差别即正义。诚然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但是还是不能将兜底作用发挥最大。村民的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具有特殊性,村民的人口结构,村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网络到家,为科学技术入山上打好基础。网络上有着丰富的种植养殖知识,并且引进网络,村民们通过对互联网的接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水洲村农产品丰富,但是 2.搭建电商平台,将特色农产品输出。

3.寻找可规模化的产品,并鼓励可规模化的产品发展,并对此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水洲村

4.抓好教育技术培训,设立农村夜校。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抓基础教育。从改善教学条件入手,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深造走出大山。为此,一方面要新建新江教学点,完善严湖小学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恢复村完小,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建立助学制度,防止因穷辍学。可成立村助学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对困难农户子女上学实行资助,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奖励。此外,还可对接政府有关部门热心人士和社会各界助学团体,形成“一对一”帮扶,防止因学致贫。二是要抓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协调培训机构和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确保初、高中毕业生在没有考上高中、大学之后,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使农村新增劳动力都能掌握专业技能,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切实用好国家对职业教育农村籍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的政策,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同时,可成立村农民夜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组织开展蔬菜、油茶、水果种植和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开发效益。

5.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抓村庄环境整治。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危旧房改造、道路连通、排水排污、改水改厕、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建设内容,优化村容村貌整体形象,使群众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明显改观。二是要抓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以村部为中心,硬化环村道路形成全村循环,改善出行交通条件;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选好优质水源,集中建好中心水池,实行集中供水,铺设水管,解决全村农户饮水难的问题;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新开水渠,对村部前农田实施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改善通信设施,力争每个村小组通广播、通宽带网络,为发展电商销售打好基础。

6.开展“举家下山、产业上山、科技进山、以社兴山”的发展路子。将水洲村村民小组所在地作为集中连片安置点,实施整体搬迁、举家下山;设置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果树、油茶、养殖等3大主导产业,让产业上山,把绿色留住;围绕主导产业,聘请土专家、科技特派员传道授业解惑,让科技进山,努力打造“专业村”;也可先后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华林中药材公司和药材专业合作社,桑蚕专业合作社及怡莲阳光蚕丝绸公司周畈村蚕茧收购站,实行以社兴山,抱团发展。

五、对水洲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

1.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所以不能缺少对于村“两委”班子的培训。村干部的思想一定要先进,多学习互联网知识,明白本村的弱势与优势,多了解先进的精准扶贫的模式。水洲村根据其自身的方式,可以发展创新型精准扶贫模式,农产品若想要运输出去,首先要网络到家,再让科技入山,村干部带动村民先了解电商知识,辐射思维,搭建电商平台,做到微店到村。

2.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通过精准扶持和攻坚克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但由于这部分人的发展基础脆弱,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做保障,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和意外情况,一部分人又将重新返贫。为此,一要建立脱贫后期帮扶机制。贫困人口脱贫后,要落实责任人进行3~5年的跟踪,继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直至其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二要完善大病救助和商业保险制度。既要提高医保中大病报销额度,还要加大大病医治商业保险力度,最后由政府实行救助兜底,确保农户不会因病致贫。三要建立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确保农户不因灾致贫。四要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将学杂费免费范围从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和中职教育,防止因学致贫。 3.重视低保户间的内部差异

正如罗尔斯所言,差别即正义。诚然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但是还是不能将兜底作用发挥最大。在调查的过程中,水洲村民对于取消低保政策的事情,大部分还是不能释怀。村民的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具有特殊性,村民的家庭结构,人口规模各不相同,以及对生活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债务长期积压不得不高强度的劳作,有的是因家中嫁娶,有的家庭虽然子女具有劳动能力,但是由于毕业刚刚步入社会,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善家庭的困境。这些村民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扩大生产资料,但是实际上生活质量并未提高。对于这种情况的村民,如果按照大数据所提供的有房有车有房子或者有票子就不被评为低保户,这种低保政策的设计过于单一。它将贫困家庭的复杂情况简单化,很显然不合理。但是低保金对于他们来讲是雪中送炭,自然内心无法接受。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考虑向上级反映,建立多层次的低保体系,深入村民家计的调查,例如:将家庭的人均收入与日常生活开支做一个减法,根据所得差额进行排序。尽量实现低保救助的相对公平。 4.加快产业的转型。

村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扶贫】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会昌县水洲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
会昌县水洲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