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与政策建议

2020-03-02 22:3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探讨与争鸣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

村流通 , 繁荣农村市场 ,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

村消费 ,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程国强 通业态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一是农产品交易由过 去的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2007 年第 10 期

一、我国农村市场流通现状

经过近30 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 我国农村基本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转轨 , 正在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 , 市场机制逐

步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 形成多层次、多

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 , 农村

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一 , 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农村市场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2005 年我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

品 零 售 总 额 达 到 2.2 万 亿 元 , 比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的

1978 年增长 21 倍 , 比 “九 五 ”末 的 2000 年 增 长 1.5

倍 ( 接近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 倍的

水平) 。农村市场的扩大 , 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 是今后扩大内需、促进新一轮

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市场。

第二 , 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提升。目前我国

农村既有传统的集贸市场 , 也有各种综合市场、专业

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 ;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

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 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

卖和期货交易等现代方式 , 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

场、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如到 2005 年底 , 我国有亿 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市场 539 个 , 成交额 2412 亿 元 , 比 2000 年增长 6.1%。二是农资连锁配送发展势 头较好 , 分销、直销、超市、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经 营模式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的企 业近千家 , 连锁门店 3 万多个 , 为农民创造了方便、安全和实惠的农资购买环境。三是农村日用消费品

流通以小百货、食杂店、夫妻店等传统方式为主 , 连 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开始走向农村市

场。商务部 2005 年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逐 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夫妻

店”、“代销店”, 建设标准化“农家店”。2006 年全国有 2287 个企业在 1817 个县进行试点 , 全国累计建设农 家店 16 万个 , 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 117 亿元 , 吸 纳富余劳动力 65 万人 , 扩大农村消费近600 亿元 , 使 1.4 亿农民受益。供销合作社系统运用现代流通方 式改造农村传统经营网络 , 自建、合建连锁、配送网 点近10 万个 , 50%的消费品零售已纳入连锁经营和 配送体系。

第三 , 农村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农民经纪

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村流通合作组织 , 是目前农 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据统计 , 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 购销经营活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 2 万多

个 , 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服务活动的农村 经纪人达 600 万个。农资经营已形成由供销社农资 公司、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三站”、个体工商户等多

— 7 —

探讨与争鸣

种市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参与的格局。 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超

市销售比例在 70%以上 , 其中美国、德国达到 95% ,

二、当前我国农村市场流通存在的突出问题

但从整体上看 ,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 , 流通方式落后 ,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薄弱 , 在根本 上不适应扩大农村消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第一 , 城乡市场规模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1978 年我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05 亿元 , 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 32.4%, 而县及县以下为 1053 亿元 , 占 77.6%, 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市市场规模迅速扩展。到 1995 年 ,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首次超过县及县以下 , 城 乡市场规模相差 1.2 倍。到 2005 年 , 城乡市场规模差 距扩大到 2 倍。占全国 2/3 的农村人口 , 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 1/3。从长期趋 势看 ,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 城乡市场规 模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农村市场规模过小、农村消 费不足 , 将越来越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可持续增长 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

第二 , 农村市场流通的地区差距逐步拉大。总体 而言 , 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 差距逐步拉大。一方面 , 表现为农村市场流通东大西 小、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 , 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和交易方式

在东部地区发展迅速 , 中西部地区比较缓慢 ; 中、西 部地区的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程度明显低于东部地

区。如 2005 年 , 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市场成交额 , 东 部地区占全国的 78.9% , 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只占 12.4%和 8.7%。另一方面 , 大中城市等农产品集中消 费地区 , 批发市场设施条件较好 , 农产品配送、零售 网络比较健全 ; 而农产品产地市场基础设施条件、经 济效益比较差 , 特别是中部粮棉油、蔬果主产区以及 西部特色农业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 , 交通、通讯和市 场交易条件差 , 发展明显滞后。

第三 , 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仍然较为落后。一是 传统流通方式居于主导地位 , 现代流通业态和经营 方式发展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

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不足 10%, 夫妻店、食 杂店仍然是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的主要形式 , 农村

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农村社区卫生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国内贸易促进政策与现状问题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问题与建议

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与政策建议.doc》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与政策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