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

2020-03-01 21:59: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谈中国诗

编辑:王权

审稿:袁训刚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一、导入

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中国文人从遥远的《楚辞》时代走来,经历了建安时代的苍凉,经历了盛唐的繁华,留下了许多的诗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能说说让你时时挂在嘴边的诗歌吗?

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二、检查预习

1、字词

见《长江作业本》的预习部分

2、作家作品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作者论诗的立场是什么?

比较文学

2、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

3.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

⑴没有史诗(早熟) 诗的发展 ⑵简短 诗的篇幅 ⑶富于暗示 诗的韵味 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诗的风格 ⑸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诗的内容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了什么结论?

1 中国诗和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 5.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提示: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

2 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长江作业本》本课练习3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 公开课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doc》
《谈中国诗》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