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课时《亚细亚民间风情》

2020-03-02 08:06: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亚细亚民间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音乐学唱《我们跳喃旺》、《海鸥》、《苏丽珂》等歌曲,并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2、能辨别本课所聆听的五个音乐文化区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能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像及文字资料,在班上展开研究性学习和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化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介绍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风格各异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教学工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亚细亚民间风情

一、东亚民间音乐

1、《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

2、《索兰调》日本北海道民歌

二、东南亚民间音乐

1、《我们跳喃旺》泰国民间歌舞曲

2、《日出》 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

三、南亚民间音乐

1、《海欧》

缅甸民歌

2、《晚上的拉格》 印度民间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伴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另外,在以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因素。

二、新课教学 东亚民间音乐:

(一)朝鲜篇

1、朝鲜文化漫谈

欣赏一组朝鲜图片及歌舞片段

2、听赏《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 要求:体验朝鲜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6/8拍子。第一段的节奏悠长,蕴含着渔船摇摆的韵律,曲调明快跳跃,具有歌咏的特点,描绘了清津浦港碧波荡漾,渔船乘风破浪出海捕鱼的情景。第二段的曲调轻松有力,加之富有朝鲜民族风格的捕鱼号子的衬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朝鲜渔民在风浪起伏摇摆不停的渔船上辛勤劳动的情景。

3、歌曲介绍

这是一首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地区民歌。该地区东临日本海,水产业很发达,是个不冻港和渔业基地。自古以来,当地渔民唱着各种渔民号子出海捕鱼,有装网上船的装网歌,有与水上作业有关的行船歌、划桨歌、撒网歌、拉网歌、捞鱼歌、收网歌,还有属于远洋号子的远捕归帆歌以及卸鱼歌、庆丰收的风竹谣等。朝鲜的船歌也是与捕鱼劳动有关的歌曲体裁。《清津浦船歌》是其中传唱颇广的一首。

(二)日本篇

1、导入

(播放《樱花》片段

提问: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哪个国家?

1、日本文化漫谈

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1)同学们能谈谈你所了解的日本吗? 生:(樱花、和服、富士山、茶道、插花„„) (2)欣赏一组日本图片及歌舞片段

2、听赏《索兰调》日本北海道民歌

要求:体验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师:这首歌为非方正式一段体结构,2/4拍子,分节歌形式,首尾的两句均为衬词,歌曲第一句“呀连,索兰索兰”旋律铿锵鲜明,具有劳动号子的韵律,是渔民把捕捞上来的鲱鱼转移到其它搬运船上的吆喝声;第

二、三句是一种呼应式的对答句,旋律明快活泼;第四句“巧依呀沙

„„”是渔民拉网的劳动号子。歌曲生动地描绘了渔民捕鱼时愉悦的劳动场景。

(1)歌曲介绍

《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这

首歌的曲调是在无半音的五声律调式(5 6 1 2 3 5)的基调上构筑而成,民族风格颇为 浓郁,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节拍规整,在母音上不太延长)。

(2)日本音乐特点

拖腔多、悠长缓慢、速度徐缓,节奏较为舒展。 东南亚民间音乐

师: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地区,旧时也称南洋。这一地区由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分布在南中国海、印度洋、菲律宾海的大小岛屿所构成,包括大陆半岛地区的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和岛屿地区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和地区。境内种族、民族、语言复杂,宗教信仰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天主教等。

这一地区文化复杂交混,全区一方面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其变化的多样性也成为一大特色。东南亚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大陆部中的北部其少数民族 的各种音乐文化与中国西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有许多共同点。比如:云南傣族的象脚鼓,在泰国得以广泛使用;在云南等中国西南部地方流传的芦笙与东南亚大陆地区的“肯”[也是芦笙类乐器]相对应。在岛屿部,以佳美兰为代表构成了共同的音乐领域。但自古以来,东南亚在接受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影响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在音乐形态方面,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并存,其构造根据各民族不同的爱好而有差异。节拍以三拍子、四拍子为基础。以青铜和铁为制作材料的旋律打击乐器和以此为乐队成为这一地区的特征,同时,在这一地区也有丰富的竹制管乐器和竹制打击乐器。

(三)泰国篇

1、导入

(播放泰国歌舞片段)

提问: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个国家?

师:泰国拥有许多少数民族,其民俗音乐也十分丰富。北部民俗乐器“坡安”、东北部的笙舞“喃旺舞”及“喃旺歌曲”,受到人民广泛爱好。其中喃旺舞是从老挝传人的以笙来伴奏的舞蹈,这种笙叫“肯”[Khen],有14管,长度在1米至2米之间。舞蹈动作简单,舞姿端庄,手势优美,边唱边舞,舞时男女成对,一步一趋,是男女的社交舞蹈,歌曲是在祖先传下来的古老曲调中即兴填人歌词进行演唱。喃旺歌曲是泰国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民歌体裁,常在结婚仪式和法事、节日等场合演唱,成为不可缺少的传统民谣。其内容不仅有传统故事和男女恋爱题材,且经常反映现实生活。

2、泰国文化漫谈

(1)欣赏一组泰国图片及歌舞片段

3、听赏《我们跳喃旺》泰国民间歌舞曲 要求:体验泰国歌曲的风格特点 (1)介绍泰国民歌

师:《我们来跳喃旺》是一首喃旺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吾拍子。歌曲的节奏稳健 而富有动感,语言质朴易懂,曲调欢快明朗,表现了人们在跳“喃旺”时的愉悦心情。

4、师生互动

(1)学生随琴学唱《我们跳喃旺》这首歌曲的第一段,体验泰国民歌的风韵。

(四)印度尼西亚篇

1、导入

播放《星星索》歌曲片段

提问: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哪个国家?

2、印度尼西亚文化漫谈

(1)观赏一组印度尼西亚民间图片及歌舞片段

师: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赤道横贯其间,由大小13000多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1.3亿多人口,由爪哇族、马来族、马达族和阿齐族等100多个民族组成。爪哇岛的人口占全国半数以上,是印尼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3、听赏《日出》 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 要求:体验印度尼西亚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师:《日出》是一首为乔吉德晶基坦舞表演开场的器乐作品,也是一首乔吉德佳美兰音乐。 乐曲开始由十多根竹管平排组成的打击乐器(类似于木琴的特点)奏出了一段快速流畅的主题,接着,在一阵小钹轻快的节奏声中,双面鼓击出欢快的鼓点,同时,竖笛的快速演奏与鼓钹声一起构成多层次的丰富音响,并不断反复,情绪颇为热烈。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节奏更密集,演奏的即兴性更强,情绪层层递进,乐曲最后在欢腾奔放的气氛中结束,仿佛描绘出人们在日出时欢乐歌舞的场景。

(1)介绍乔吉德品基坦舞

乔吉德品基坦舞是一种社交舞蹈的名称。在这种舞蹈中,观众不只是观看,也必须参与其中,并且互相认识。这种舞由来已久,表演时先由一位妇女拿着扇子在台上跳一圈,然后从观众中挑出一位男士作为舞伴,俩人即兴地跳一段罗曼谛克的舞蹈,称为恩吉宾[N小b-ing],男士需使出浑身解数,以获得女士欢心。这种舞蹈有多种伴奏的佳美兰,最普遍的便是乔吉德佳美兰。

(2)介绍佳美兰音乐

佳美兰[Camel]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所用乐器大多数是青铜乐器,

即:以按吊挂型、水平放置型组合的乳锣类乐器为中心,加上双面鼓“肯坦”、木琴“甘班”、弓奏弦乐器“列巴布”、拨弦乐器“切连朋”、“卡恰皮”、竹笛“苏铃”,以及男女歌手。这些乐器如从功能方面看,有线的乐器群,主要表现旋律的横向连贯及其装饰,如:竖琴、木琴、排琴、列巴布、切连朋以及歌声等;点的乐器群,主要是强调旋律的骨干音,如锣类乐器的吊锣、釜锣;介于它们之间,掌握节奏和速度的是双面鼓,这些乐器的组合,可以说是构成立体化的乐音组织。佳美兰如按地方特色分的话,大致有四种代表性类别:即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巴厘。

南亚民间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以印度为中心,包括其邻近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

斯里兰卡、锡金马尔代夫等国。其音乐文化以发达的印度音乐理论为背景,印度音乐占主流地位。南亚各国由于人种、民族、语言、宗教及地理、历史、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在音乐方面又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音乐艺术与宗教、民俗紧相关联。鼓类乐器和拨奏乐器在这一地区得以充分运用。

(五)缅甸篇

1、导入(播放《缅甸歌舞》片段) 提问: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哪个国家?

2、缅甸文化漫谈

(1)观赏一组缅甸图片及歌舞片段

师: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相接,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接壤,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是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缅族为主要民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其他较大的民族有克伦、掸、克钦和孟族等。80%信仰佛教,以缅语为国语。

2、听赏《海欧》

缅甸民歌 要求:体验缅甸民歌风格特点。 师:《海鸥》以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缅甸人民向往自由、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全歌为带再现的三段体,七声音阶,4/4拍子,歌曲第一段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小跳结合,柔美而又深沉,乐句发展采用模仿的手法,强拍弱位的弱起节奏贯串全歌。第二段开始的切分音的运用,使音乐与前段形成较大的对比。这段音乐情绪激越奔放,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我”对壮丽的伊洛瓦底江由衷的赞美。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特别是第一乐句“7#4”两音的变动,使歌曲的溢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提升。最后,在尽情讴歌祖国锦绣河山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1)简介伊洛瓦底江

是缅甸的第一大河,也是亚洲中南半岛著名的河流之一。河谷平原是缅甸盛产稻米的农业区,密布的河网形成了缅甸内河运输的大动脉,每当夕阳西下,彩霞缤纷,江水静静东流,歌声轻轻回荡,成群的海鸥在江面上自由翱翔。

(六)印度篇

1、导入

(播放《神奇》孙燕姿演唱)

提问:这一段歌舞音乐把我们带进了哪个国家?

师: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枕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接印度洋,地处远东与欧洲、非洲和大洋州之间的海路要地。人口现有8亿,既有属白色人种的雅利安人,又有黑色皮肤的达罗毗荼人,还有少量黄色人种,故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印度民族众多。宪法规定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用语。

2、印度文化漫谈

(1)观赏一组印度图片及歌舞片段

3、听赏《晚上的拉格》 印度民间音乐 要求:体验印度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师:这首乐曲的开始是西塔尔琴以连续拨奏空弦C或C、c等以及带装饰性的下行音调 2176543217,音响简练(单一)、安谧,具有空灵迥响的韵味。仿佛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天边的美丽风情画卷。接着音乐由慢惭快,随着乐曲的展开,轻快富有动感的旋律,使人宛如置身于异国初夜来临、令人无限遐想的美景之中。经过一段欢快、令人心潮起伏的曲调之后,音乐又逐渐恢复平静,好像描述出人们在憧憬着美妙梦„„最后,乐曲在西 塔尔轻柔的空弦拨奏声中结束全曲。听后,令人感到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1)介绍作品

《晚上的拉格》是北印度最有名的西塔尔年轻演奏家萨依·帕维兹[Shahid Parvez]的作品。萨依·帕维兹师承著名的叶塔瓦派,八岁开始演奏,被誉为西塔尔琴神童,不论演奏技巧或即兴能力,都令人称赞不已。 (3)介绍西塔尔

西塔尔琴是印度流行最广的一种弦乐器。它是一种长颈的弹拨乐器,造型修长俊美,琴体长90多厘米,红褐色的油漆涂在琴体上,使它显得十分雍容华贵。长长的琴颈从琴头一直通向宽广而雅致的半球形共鸣箱,共鸣箱是一个镶上了薄木面板的大葫芦,琴码是象牙或牛角制的,有七根琴弦,呈条状的琴格上由弯曲的黄铜制成,可自由移动。四根主奏弦为C、C、c、f,其他三根是共鸣弦,常用来突出节奏特点。另外还有十根到二十根与主弦平行的共鸣琴弦。演奏时这些共鸣弦随着乐音的变化发出与主弦应和的鸣响,形成独特的音响效果。西塔尔琴的音色柔美悦耳,演奏者把钢丝拨子套在右手食指和小指上演奏,既能奏出 如歌的抒情性音调,也能弹出快速的舞蹈性节奏,并且十分重视各种装饰音和滑音的运用。

(4)介绍拉格

拉格[Raga]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心脏或灵魂。它来自古代梵语的词根[Ragi],本义是“感染”人的心灵。拉格是一种旋律框架,每一种拉格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音阶、音程及特定的旋律片段,并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

拉格中还有拉斯[Rasa)这个概念。拉斯的梵语原意是“韵味”,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和

情绪的自然享受,可理解为情绪或心情。音乐家演奏拉格时,必须用他们的演奏来唤起听众对各种拉格所包含的哲学意义、背景、情感的共鸣。

(3)拉格的时间学说

印度人习惯把拉格的表演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对应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某种拉

只有在某一时间段表演才有效果,不然就会失去或降低其价值。印度人通常把昼夜24小时分为

二、

四、六或八段。以下是拉格和一天的时辰表:

4、延伸欣赏

观赏一组印度电影音乐、歌舞片段(《大篷车》、《印度夜曲》、《阿育王》歌舞片段)

师:说到印度音乐,我们中国人往往接触得更多的是它的电影音乐。印度电影音乐不仅变化无穷,而且往往与舞蹈相结合。悠扬的音乐、热烈的鼓点,配上变化的手势和眼神、复杂多变的舞姿,迸放出魅力四射的青春活力。

(1)随音乐学跳印度舞,感受其音乐的典型节奏特点。 (2)引导学生利用身势动作表现音乐(拍手、跺脚、口哨等。) (3)随音乐学唱《大篷车》片段,进一步感受印度音乐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5、小结印度音乐的特点

印度音乐非常丰富,印度的电影音乐就是它们流行音乐的驻留。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其典型的特点就是即兴性。即兴演奏和演唱是印度音乐最迷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它根据表演者的情绪、想像、成熟的技巧和创造力,逐渐将听众引领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境界。

三、文化内涵的延伸

继续搜集有关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文章、图片、音像资料等。下节课将在全班介绍、交流、演唱或演奏。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上完,我明显感觉到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时间有限,有些环节上得还不够透彻,音乐还不能听得尽兴,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尽量做到目的明确,材料精辟。

音乐欣赏《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高二音乐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高一音乐_《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新概念第二课(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课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课时 教案

郑州亚细亚

第二课教案(2课时)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一课时男生女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 第一课时《亚细亚民间风情》.doc》
第二课 第一课时《亚细亚民间风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