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2020-03-03 01:32: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单元教学内容概括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我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

本组课文共需认识生字28个,会写汉字27个。能够积累文中表示“看”的词语;区分形近字,如“昌”与“冒”。能对比记忆生字,如“肠”、“汤”、“烫”等;注意书写比划笔顺;读准人名地名。

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能够抓住故事的要素进行复述。掌握一定的概括复述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并将学生目光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神话故事及寓言传说,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单元训练点落实

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简要概括故事内容。在每一课的实施操作中,应该始终强调复述方法的学习。《纪昌学射》中可抓住纪昌两次练习眼力的过程,概括故事的大意,再根据纪昌学射时的具体表现,体会寓言夸张的描写;《扁鹊治病》要抓住扁鹊三次见蔡桓公的情形,留意带有时间的句子,说清病情发展的过程。学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想法。

《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性强,语言通俗,适合学生自读。学习复述时可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照“允婚”、“进藏”、“贡献”简要复述大意,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进藏部分,清楚进藏的过程,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神奇。

《普罗米修斯》可以采用理清主要人物,连接各部分内容的方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抓住人物语言语气体会人物性格,能够通过事件给予人物相应的评价。

《渔夫的故事》可在自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讲述故事的方法。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根据教师板书提纲复述课文。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强调从有关词语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2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领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如何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查询纪昌、扁鹊的资料。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阅读韩非的原文《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了解寓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读准重点词语。

3.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理解寓意。

一、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故事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说明: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说明寓言的特

点,便于学生今后自主阅读时对文本理解更加深刻。

二、初读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词语 媒体出示:

纪昌学射

妻子

梭子

绑住

虱子

百发百中

2.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读读课题,说说你想要了解什么?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划出能够概括全文的语句。 媒体出示: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 这两个句子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抓住文章的头尾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方法。

读读句子,再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3.“学射”是文章的重点。文中举了几个事例描述纪昌学射的过程?你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吗? 媒体出示:

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先让他

做什么

,纪昌

怎么做

;飞卫又让他

做什么

,纪昌

怎么做

4.这两个学射的过程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练眼力。那么这两个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训练的目的相同,纪昌的刻苦和专心是不变的。 不同点:训练的要求不同,训练的方法不同。

三、研读课文

1.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媒体出示:

默读

二、三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眼力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说说理由。

纪昌(

)地练习眼力。

学生交流:纪昌(刻苦)地练习眼力、纪昌(坚持不懈)地练习眼力、纪昌(有恒心、有毅力)地练习眼力…… (1)媒体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链接“梭子”。若学生没有见过可稍作解释。)

 理解“穿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 现在把同学们手中的笔拿起来当梭子,在眼前来回晃动,请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有什么感受?(长时间观察容易眼花。)  通过学生实际体验感受纪昌练习时的刻苦和不易。 (2)媒体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2.结合自身体会再将

二、三小节朗读一遍。

说明:朗读时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描写的夸张意味。

3.课题是《纪昌学射》,但是主要篇幅写的是纪昌练眼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说明: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

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也体会飞卫作为老师,指导方法的得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掌握了基本功,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4.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自己的努力与好老师的指导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媒体出示:

要想

,就要先

寓言是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继续学习第二则寓言《扁鹊治病》,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不要讳疾忌医的寓意。 2.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4.了解扁鹊的高超医术及他对我国医药界的重要影响。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

2.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突出介绍扁鹊妙手回春的高明医术。

3.扁鹊的事迹广为传颂,高明的医术为人赞叹。但是却就有一位病人不相信扁鹊的医术,他是谁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扁鹊治病》。

说明: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媒体出示: (1)辨析组词:

肠(

睬(

济(

胃(

) 汤(

踩(

剂(

谓(

) (2)理解字(词)义: 一声不响:一点声音也没有。 理睬:理会。 敷:搽上,涂上。

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3.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蔡桓公态度怎样?结果怎么样?

媒体出示:

扁鹊第

次见蔡桓公,指出

,蔡桓公

。 蔡桓公

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要求,以至于

,最后

。  尝试根据填空提示复述课文大意。

说明:字、词、句的练习,使学生对生字词语能识记,能理解,同时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便于理解课文层次结构。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全文,既降低了难度,也为下文研读打下基础。

三、研读课文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结合扁鹊治病的过程,再说说你的理解。

说明: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媒体出示,学生交流,朗读体会。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 你从扁鹊的举动中了解到了什么?

 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 板书:医术高明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 和前几次见到蔡桓公相比,扁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扁鹊只看了几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3)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自己,扁鹊为何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 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 板书:医德高尚。

 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4.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媒体出示: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说明:文本虽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但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媒体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 交流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

说明: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

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6.理解寓意.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7.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小问题时及时解决,否则酿成大祸就无药可救了。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回顾两则寓言主要内容及寓意。 2.巩固字词学习,积累重点词句。

3.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赏析寓言故事的兴趣。

一、复习巩固 1.正确地朗读词语:

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扁鹊治病、医治、百发百中、无能为力

2.你还知道哪些包含寓言、典故的四字词语?写一写。

3.将下面的技能与基本功搭配练线:

射箭

练腕力 唱歌

练基本招式 书法

练眼力 武术

练丹田之气

4.我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是因为

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

二、拓展作业 1.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如果你是蔡桓公,你会怎么对待扁鹊呢?把你想说的写一写。 *2.拓展:

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你们猜猜韩非用了多少个字来写?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还不到课文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 媒体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 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说明:学生接触文言的机会较少,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像本课一样的寓言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希望大家都能从阅读寓言中获得更多生活的道理。推荐大家可以阅读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你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扁鹊治病

扁鹊(请治) 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 不信 皮肉之间 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 非常不高兴 病入膏肓 浑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备课 教学设计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作文

第八单元作文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说明.doc》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