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见习日记

2020-03-03 11:03: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暑假预见习日记

暑假预见习日记

暑假预见习日记

2016年8月1日

今天是第一天去医院预见习,心里满满的新奇感。

走在路上脑海中还浮现之前看的有关医院的恐怖片,穿过一段又一段昏暗的走廊,透过那些惨白的灯光,才可以勉强看清周围的环境。时明时暗的廊灯还滋滋的冒着火花,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凄厉的惨叫。 我努力告诉自己不要乱想,一进医院一股浓浓的消毒水味,还伴随着一阵阴冷的风袭来,不知是不是我过于敏感。

医院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忙忙碌碌,这里的气氛让人感觉不舒服,不过只有不舒服的人才回到这里寻医问药。我赶紧找到了需要我观察学习的地方,看到宣传栏挂的:救死扶伤,华佗坐堂。不知道为什么让我顿时感觉好了很多,这里虽然有绝望,但也是满满的希望。

每个人都在为生存做着努力,要加油。 2016年8月2日

今天是预见习的第二天,回家的路上阳光洒满整个城市,给一切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尘埃在阳光下跳舞,阳光照到它,它闪一闪。阳光离开他,它又变成了那一颗暗淡的灰尘。

想起今日在走廊里抱头痛哭的母女,像互相舔舐伤口的小动物,看到他们的痛苦明白病魔的无情,这让我明白落在我们肩膀上的责任。 2016年8月3日

今天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衣着考究。看他与医生的对话,医生平静的道出结果,他故作镇定的咧了咧嘴,那种感觉就是锦衣华服强欢颜,个中滋味几人怜?

1

暑假预见习日记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在医院里,所有的钱财、地位、权势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所有的希望都来自于滋滋作响的打印机打印出的一张张化验单检查单,生命就随着打印纸的移动——延续或者停止。 2016年8月4日

今天学习了写病历的要求、格式。在这个空闲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孩子,教她认病历上的字,小孩子好像感觉到了有人在看他,突然回过头来看我。在这个复杂矛盾的环境中,这双眼睛让我觉得压力从心底放空。那双眼睛映出空白的墙,映出靠墙而站的我。光明与阴影,流转交替。 2016年8月5日

科室里面有好多耄耋之年的人。

其中有一个很可爱,但是有点老年痴呆,不停问其他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啊。她儿子一边看报纸一边头也不抬地答曰:医院。老人说:“哦,吊完这瓶水我要回家了。”

过了五分钟,再问,过了再问再问再问。

我看着她两鬓斑白的儿子坐在阳光里耐心地一遍遍回复,因为不回答老人就会心慌害怕,辗转不安。

还有一个90岁的老人,老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全是破音,四肢被绑带绑好,双腿溃烂皮肤发黑。

一个星期了,就见她家人来看过一次。平时看到我都很开心的想跟我说话,可是我听不懂。

我很想跟她交流,但大部分时间她都默默地一动不动地躺着,无人

2

暑假预见习日记

陪伴,今天我给她测体温发到38.4。

什么是老的感觉,我不知道,我还没老,只是看到她们我想哭。 猛然想起毛姆晚年在《作家笔记》里,有一段写年老的感觉,非常动人: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2016年8月6日

这是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病人。

他刚进来的时候精神很不好,半昏迷状态,老伴一直守在他旁边。 等他醒来之后,他的老伴开始唱歌给他听,唱那种我感到熟悉却说不出名的老歌,还有一些经典的戏曲唱段。

歌声宛转悠扬,一个老人的嗓子并不是如百灵鸟一样纯净,但是动听。 那个病人的精神慢慢变好,后来甚至还有精神附和着和老伴对唱。 但大多数时候都安安静静地听着,用没有留置针的手和老伴十指相扣。

他的老伴就那么动情地唱着,眼神从未离开过他。

病房里人很多很杂,家属和病人总是弄得病房里乱哄哄,可是每次我去巡视病房的时候。他俩都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歌声里。 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俩静悄悄的两个。

这大概是“老”这种感觉最美好的一面,是数载光阴慢慢酿成的醇厚绵长的味道。

3

暑假预见习日记

2016年8月7日

科室里的老人们,年龄不同,病情不同。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让我害怕,一种平淡冷漠,一种让人忍不住亲近。

第一种,有一个病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手术过程中并发了脑梗,导致右侧偏瘫。家人为此要求医院和医生赔偿,医院拒绝了,最后家人索性不让病人出院,大不了每天交一点床位费,医保也能报,还能享受到优质护理。

这么一赖就是两年。

那个病人70多岁,长年累月地躺在床上,我每次去那个病房看到的都是一个眼神空洞地瞪着,一眨不眨,嘴巴张得大大的人。散发出一种腐朽而绝望的气息,由于长期卧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压疮,脚上烂出了一个大大的黑洞,惨不忍睹。

为了防止感染每天都要换药,而他只有在换药的时候才挣扎出声,痛苦地反应和叫喊。

那是一天中,他唯一真实地给人以他还活着的感觉的时候。

这一类病人让我特别害怕,他们空洞的眼睛从未移开过天花板,嘴巴一直张得大大的,那种不断散发出来的绝望的感觉让我每次都不敢直视。

这大概是潜意识对 “老”这种感觉的恐惧,它让人感觉到了慢慢迫近的死亡,感觉到生命力一点点流逝枯竭的无力和绝望。

第二种,绝大多数病人。面无表情地坐或躺着。我现在在消化科见习,很多病人插着鼻导管,黄疸很严重,瞪着黄黄的眼睛淡漠地看着

4

暑假预见习日记

你也挺吓人的。

第三种,各有特色,都让人印象很深。

尽管有个老年痴呆的老人一直跟我说:“你说得啥啊我听不懂。”

但是她跟我说:“谢谢。”的次数和不懂一样多。

还有一个90岁的老人,话说不利索,但是她一直认得我,看到我就笑得特别慈祥。

哪怕四肢被绑得扎扎实实,整日卧床,微笑一直都在她的脸上。

今天我给她测体温,她看到我又笑着咿咿呀呀,刚开始我依旧听不懂。

但是我还是笑着轻轻拍拍她,然后很大声地对她说你今天精神很好啊。

然后她说了一句话,我总算听懂了。

她说:“你这小妹儿老好。”

那个时候真的特别特别感动。

虽然我觉得我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她记得我,肯定我,每次看到我都笑眯眯的。 2016年8月8日

这几天越发让我明白,我们如此匆忙,只是为了追逐诱人的金钱、地位?我们忘了我们努力的初衷,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活着,能好好的爱着,有人爱,能看着家人绽放的笑容,能健康的活着,能自由的呼吸每一点空气,能真实的踏着每一块土地·······这就是幸福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开始运动,卸下所有的负担,少一

5

暑假预见习日记

点忧愁和不快,让自己有质的生活,从容的面对未知的未来,更加的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幸福感,学会感恩生活,感恩亲情与友情,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和世界的缘分会有多长。

2016年8月9日

我现在见到过的病人里面,最喜欢的最佩服的,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婆婆。

她那双眼睛特别有神,让我想起这么一句,美人总迟暮,眼神不会老却,那双明眸会为她攫取一段静止的时光。

这么大年纪,她的黑头发还有很多,虽然住院但精神头特别足,口齿清晰,头脑尚属灵活,尤为难得。每次给她换补液的时候,都巴拉巴拉开心地说一大堆。

生病实在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我知道她是一个开朗的人,我也知道住院的生活一定让她很难过,每次给她换液的护士,换补液的时候都会和她这样爱说话的病人聊几句。

很多病人不在乎说了些什么,他们甚至不在乎我有没有听,只是需要我给一个开口的理由。

而这个老婆婆,礼貌,温柔,思路清晰,认真地倾听,平和地表达。聊到开心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一个可爱的老小孩。

看她聊天总是联系不到她已年过八旬的事实。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副老却的身躯里包容着的一颗年轻的心。

事实上,她的病情并不重,她一定很爱惜身体——在衰老到来之前。

6

暑假预见习日记

一个苍老的人,一定是从心到身躯一起苍老:心腐朽得死水微澜,身躯干枯得沟壑纵横。

但是年轻的心是老却的身躯所无法抵挡的,那些拥有快乐和明亮的眼睛的病人,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快慰和希望。这些病人里从没有病重的,仿佛住院只是一次小小的旅行而已。 2016年8月10日

在医院预见习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力。那种无力是绝望的,不可阻挡,有时候连主任医生都会说出想要在老了之后自己了断这样的话。

但是我却觉得,平和又顺其自然地面对身躯的老去,而用一颗年轻朝气健康的心去生活。那么老的时候,哪怕生病,也会跟那种绝望的病人完全不一样。

同样是癌症,有的人死去时痛苦万分,毫无尊严;有的人死去时浑浑噩噩,没有自我。有的人死于病痛,更多人则死于恐惧。而能有几人如午马先生这样,快意人生,豪情万丈,面对癌症如此潇洒,从未成为病痛的囚奴。当死神来临的时候,仿佛哈利波特里的伊格诺图斯,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去迎接死神,并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一道,离开人间。 虽死犹荣。

什么是老的感觉?也许是皮肤的松弛,身体机能的下降,但绝不是身强力壮时的无病呻吟,不是年纪轻轻失去朝气,为懒惰开脱不想奋斗的借口,这不叫心老,这叫可悲。

7

暑假预见习日记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我的身躯终有一天会老去,而我绝不区逃避。 2016年8月11日

听一起见习的小伙伴说,之前她看过一篇文章。

4月1号,愚人节,老天也和作者开了个玩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她自己是医生,上午还在门诊上班,前一天晚上发现双下肢有出血点,下午上班查了个血常规,报告出来一眼就明白了。懵懵的,她一个人在上海上班,她老公是军人两地分居。同事领导都着急了,安排到医院看。

骨穿,ALL,L2型。需立即化疗。而她那时刚刚怀孕40多天。接着是人工流产,然后化疗,过程中的骨穿,腰穿,等等痛楚,都过去了,回想起来也没那么深刻了,人总是选择性忘记痛苦。然后骨髓移植,以为移植后就会否极泰来,谁曾想也才是万里长征的起步,接下来肝脏排异,3次肺部感染,长期大量激素使用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肌肉萎缩,拉伤,疼痛,不能深呼吸,不能咳嗽,不能翻身。

有些痛没有经历是没法想象到的,如果不是种种的爱牵挂着,活着真是不如死亡来的爽快。被爱给捆绑住了,她的妈妈,老公硬生生地把她给拉回来了。

她写那篇文章时是移植后11个月了,依然疼痛,不过可以在阳台上看蓝天,风吹白云舒卷,晚霞印红西边天;可以埋头书海中,跟随作者的脚步游了撒哈拉,中南美洲,欧洲、还有江南水乡,西北戈壁...

8

暑假预见习日记

活着真好!好好活着,好好爱。 听到爱这个字就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禁要流出。

正因为她得到了太多的爱,是这爱的力量让她撑了下来,让她继续再撑下去,让她如此幸福。

如果生病是不幸,那么这么多爱又是她的大幸,命运是公平的。 2016年8月12日

这几天看到了心电图,感觉很是意识流。但仿佛能感觉到生命的律动,很是神奇。

突然想知道,如果心脏不跳了,是一种什么感觉。想起之前玩过的一款游戏,Ewan的作品,叫做室颤。通过画面,让游戏者看到濒临死亡之时岁看到的光怪陆离的景象。

1992年,Ewan Berrington因为一场车祸受重伤,在转移到深切治疗部的过程中曾进入了临床死亡状态。心脏停止了长达一分多钟,但医生成功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

Ewan抢救成功后,用了整整四年时间进行康复治疗才完全恢复。今年72岁的他重新叙述他在脑缺氧的那一分钟内,他是如何在光怪陆离的意识世界中迷茫,挣扎,最后重生的历险故事。

整个游戏没有其他角色,没有武器,没有积分,没有背景音乐。你所能够做的就是走,跑,跳,和眨眼。大部分的时间你耳边听到只有喘气声,孤独的脚步声,和响在耳边压抑的心跳声。 游戏过程中你不能存档,你必须一命到底,live or die。

这款游戏给我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就像坐过山车可以体验失

9

暑假预见习日记

重的感觉,进鬼屋体验恐惧的感觉一样,这款游戏让你体验的是,死亡。

这段濒死体验是一场彻底的噩梦:阴暗的废弃工厂,回旋向下无限延伸长廊,突然下坠,视野失焦,巨大的白石方阵,两旁高耸的建筑只让你看到一线天空的道路,当然还有非常经典的通向死亡的发着光的走道。梦中场景之间毫无征兆的跳跃,缺失逻辑,你可以明显感受到你所熟悉的世界正在逐渐崩溃瓦解。在这里,你就是迷失在梦境最底层的混沌边缘,缓缓走向永恒的单调和寂静。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医学则是救赎的力量。 2016年8月13日

每每看到因打针小孩子而哭泣的孩子,都觉得他们是脆弱的,想走过去说一声要加油啊。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脆弱,不再畏惧打针变得强大的呢。

一直觉得脆弱是非常珍贵的一面,甚至是最美好的部分,它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排斥自己的脆弱时,他也就排斥了情感的部分。

玛德莲说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当我们长大,我们会不再脆弱,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受脆弱的过程,或者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是在日月交替之间。 2016年8月15日

今天听说也一个值夜班的“赞咏诗”:

10

暑假预见习日记

我辈医生,当拜神灵。夜班之神,佑我平安。 随喜点赞,可得加持。今值夜班,庄严其身。 令诸有情,闻我大愿。第一大愿,无新病人。 第二大愿,无病发作。第三大愿,无诸手术。 第四大愿,无半夜铃。第五大愿,无诸抢救。 第六大愿,无有死亡。此生供奉,一觉天亮。

虽然诙谐,但医生辛苦的工作展露无遗。 2016年8月16日

今天是暑假预见习的最后一天,这十几天的预见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也让我对生活多了些认识与感悟。

回想这十几日的经历,还可以清晰的回想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忙里忙外照顾母亲,母亲欣慰的摸着他的头说你长大了。

我也在想,经过这些天的预见习我长大了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父母的眼里,在爷爷奶奶眼里永远是孩子。

至于长不长大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是否住着一个有担当有梦想的骑士。

大学生暑假见习日记

暑假医院见习医生日记

预见习心得体会

预见习总结

预见习心得

预见习教案

预见习感想

预见习心得

暑假见习

见习日记

《暑假预见习日记.doc》
暑假预见习日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