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感想

2020-03-04 01:10: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书使人明智,阅读犹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流,或沁人心脾,或如沐春风,但那一份清凉在现实生活中已很难实现。

每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由两部分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阅读给予人的便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经验能丰富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人生视野,使他(她)人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例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例如母爱.爱情.友情.手足之情等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种种浸染,从而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促进我们的发展。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由罗贯中先生所写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就话就是该小说的第一章的第一句,可以说这一句话是小说的核心和主干,而这一本小说也以这句话为中心进行展开写作,使这句话作为核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各种各具特

色的人物,例如诸葛亮.刘备.关羽等,在作者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而中间穿插的各种故事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使整本小说写得更加精彩.生动。

《三国演义》作为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齐名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已经体现了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是经过时间长河的考验而沉淀下来的文化厚土,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毛主席曾经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阅读这些经典文本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你今生无缘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浚灭吴为止之九十七年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二十回。讲述了

从东汉后期的分裂到三足鼎立的格局,再到晋朝统一的历史事实,从而阐明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而其中中心故事是魏.蜀.吴三国的纷争,而三国的纷争也是为了一统天下,结束分裂割据的现状。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所谓的【演义】是将历史事迹写成小说,既然是小说,那么就有作者的渲染与穿插,像空城计在正史《三国志》里并未记载,与历史不符,所以不能将它视为真实的事情,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明确表达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在文中,作者将曹操描写成了一个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形象,而将刘备描写成了一个理想化的人君形象,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三国演义》之所以那么出名,受人推崇,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而其中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语言跟白话文相差无几,比较通俗易懂,所以能很好的深入人心,为人们所理解接受,而其中文字简洁流畅,章法严密紧凑,虽然有些杜撰了迷信,例如借东风等等,但仍对一般群众很有感染力。三国演义有戏剧性.智能性,有政治观.军事观.伦理观等,

有人把它当做【兵书战策】,也有人把其中人物当做偶像人物来学习,例如擅长用兵是【小诸葛】,勇战者称【常山赵子龙】,结拜兄弟称【桃园结义】,卜卦看相以【赛诸葛】为招牌,更有一些为人所熟知的谚语,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这证明了三国演义对我们有着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着惊人的成就,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罗贯中先生在塑造这些形象时,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曹操奸诈,可以说把民间所有有关曹操奸诈的传说,全部都集中起来了,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张飞莽撞,选择了张飞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一些鲁莽举动,让这个人物的坐卧起居,无不涂上了莽撞的色彩,而诸葛亮的智慧则通过许多故事来表现出来,例如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擒七

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锦囊杀魏延等等,关羽被看作是忠义的化身,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放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管千里万里去投,虽然他降敌了,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这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能算一种难能可贵的忠。再说周瑜,他的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势不两立,认为只有杀了诸葛亮,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也要把他留在东吴,那东吴的天下也就太平了,但没想到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看出来他为人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情节,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张飞吼退曹军,关羽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马谡丢街亭等等。

再有就是全书对战争有着宏伟的构思,这部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些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每一次较大战争的描绘,作者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兵力部署情况,双方力量的对比,

战略战术的运用,最终的结果等等。交代的清清楚楚。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富于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比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的的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构思精巧。赤壁之战,是全书描写战争最突出的。这场战争场面宏大,水上,陆地,前线,后方,正面交战,暗中斗智,无不体现出来。人物众多,几乎小说中所有的重要角色都露了面,且思想明确,就是想要表现以少胜多,以智谋胜骄满,以联合胜孤独的军事战略。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以前长篇巨著是很少的,一般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这中间除了罗贯中先生个人具备了创作长篇小说的能力之外,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人类社会进化到了明代,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要想比较广泛的,全景的反映社会各阶层人们活动的场面,篇幅短小的作品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读者也是不满足的。《三国演义》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引人入胜,大规模的描写了三国

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让读者耳目一新,兴趣大增。于是中国文学也因此而进入到了长篇小说兴盛的时代。

三国时期既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多少杰出的英雄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精神啊!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些人难道不该向他们学习吗?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成为永远的东方之珠。然而,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都统称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其志在于平定天下,使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同时为了国家献出一生。而那些志在夺得天下,称帝继位以求名垂青史的人,那是自私的人,不足以称为英雄。朝代更替并非时代潮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众望所归。倘若人们安居乐业,又怎会造成国家分裂和改朝换代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利用这个暑假的闲暇时间拜读了这部经典——《三国演义》,并且从中受益匪浅,真不愧是古典文学名著,书中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征战场面惊心动

魄,故事情节描写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小说,更是一部经典的具体化艺术化的兵法。传授人以智慧,塑造人的品格,给人以文学至美的享受。遨游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思维在虚幻和现实,古代与现代间穿梭,不禁感叹罗贯中先生的鬼斧神工,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才能感慨不已,让我充分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国演义》不愧为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理应去欣赏去领悟,保护好继承和发扬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最后,借用文中阐明“分久必合”的道理,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愿我们的祖国“分久必合,合久长合”!!!

读三国演义感想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感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想500字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感想.doc》
三国演义感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