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2020-03-02 12:44: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探究性活动。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也可以复习和总结化学知识。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化学主要以实验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验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欲望

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为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提供感性材料。

科学概念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在人脑海中的反映。形成科学概念需要充分的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形成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展示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老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 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 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教材中,对试验现象往往具有细致的描述,学生在阅读了试验现象以后,在结合实验对课本中描述的试验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也使试验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新教材中对一般的实验都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实验现象,并在表格中进行记录。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述硫酸的氧化性这一部分的时候,利用实验进行浓硫酸和铜进行反应,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呈现蓝色,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真正的辨明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非常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大纲中也强调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就使得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忘却了试验教学的目的,单纯的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感觉到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不浓。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试验探究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进行知识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看到某一神奇的实验的时候,对它们进行思考和解释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先讲教学内容,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论证,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现成的答案,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索知识,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述氨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安排喷泉实验,学生在看到红色的喷泉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的神奇,同时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讲解产生喷泉的原理:氨溶解在水中造成内外压强不一样,从而产生压力,形成喷泉。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喷泉实验说明了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在思考以后就会说出: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喷泉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形成溶液,同时溶液呈碱性。这时老师在进行讲解氨的性质,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在娱乐中尽心知识的学习,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习对实验教学的神秘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丁平,高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2]王军,探讨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3]王丽丽, 由一个实验引发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解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参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doc》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