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袁隆平

2020-03-02 06:4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袁隆平

耕耘挫折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其母亦曾担任过**学校英语教师。

袁隆平幼时适逢战乱,随双亲颠簸辗转,于1939年春抵达大后方重庆后才有可能好好读书。他的中学是一所**学校,这也给他打下了英语基础,便利了今后的研究生涯。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袁隆平开始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这期间除了科研上经历的挫折,他还遭受了“*”中“白专道路”的指摘。所幸的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太过重要,因此机缘之下科研工作坚持了下来。

转机出现在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经过袁隆平团队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袁隆平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把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6年,袁隆平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此后的科研工作,虽然也遭遇种种困难,但基本上沿着这一思路在不断取得突破,水稻试验亩产量相继突破700公斤、800公斤和今天的900公斤大关。

但在另一个方面,1994年以前,湖南省曾先后三次为袁隆平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却均遭遇落选。直到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他才于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至今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却成为了出了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辛业芸在写作《袁隆平口述自传》中曾考虑将落选经历写进去,并根据掌握的一些材料把自己写好的文字交给他看,袁隆平看完思考一会说还是算了,不要写了。

袁隆平曾经说理解中科院的逻辑:自己搞的是应用科学,中国科学院搞的是基础研究,如果按这个来评,他不合格。

辛业芸介绍,袁隆平向她说,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还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荣誉心我不是没有,可不是放在第一位,钱也是这样,不要为这些所累。

钱学森

钱学森他不怕敌人的毒打,没有被巨大的财富诱惑,为了报效伟大的祖国,他义无返顾回国了。钱学森曾对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相反,像秦桧这种人呢?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害死了对祖国有功的爱国名将岳飞,至今仍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陶行知曾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那秦桧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呢?其实,爱国主义原本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秦桧抵挡不住权利的诱惑,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是无法用金钱,用权利来收买的的。华罗庚曾说过:“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这句话用来形容钱学森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令人心中涌出一种敬意。

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用他的知识研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使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成为“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国际技术交流大会上,他被光荣的授予“小罗克伟尔奖章”,使这世界上仅有16个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钱学森用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也为自己祖国争了光。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

造福人类的三个人袁隆平钱学森程玉华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演讲稿

袁隆平大事件

袁隆平事迹

《钱学森,袁隆平.doc》
钱学森,袁隆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