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不同香型的品评

2020-03-03 04:0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茅台酒的香味成份特征

传统说法,把茅台酒的香味成份分成三大类:酱香酒、醇甜酒、窖底香酒。

茅台酒的勾兑也基本上按这三大类酒不同比例而进行。茅台酒传统的工艺总结为:茅酒赖华王、制曲黑白黄、碎石泥巴窖、堆积补短长。发酵温度高、贮酒时间长,物多口味细,空杯隔夜香。现代工艺总结为:四高二长。即高温制(650以上)曲、高温润料(900C),高温堆积(50),高温流酒35-40C。一长为发酵周期长,“重阳下沙、端阳扔糟”,八轮发酵,每轮一个月。第二长为贮酒时间长,最低不少于三年。

对茅台酒的品评,要记住的要点有:

1、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以突出酱香为主,其余为辅。

2、酒的酸度较高,口味细腻、优雅。

3、空杯留香长、香气优雅。酱香型国家名酒,还有武陵酒和郎酒,这两个酒也各有特色。 0

0

02.浓香型酒的香味成份特征

这类酒产量在名优酒中占50%以上,在17个名白酒中有9个属浓香型,也占50%以上,在历届评酒中,浓香型酒的品种数量大概都在5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这类酒成为我国名优白酒的主导和大综

就其风味特征来说,浓香型酒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这就是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流派。这个流派以窖香浓郁,口味丰满著称于世。基本上都带“陈味”。另一流派是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这类酒大多产于江淮一带,他们的特点是已酸乙酯香气突出,而且纯正,口味特别绵甜干净。有人称之为纯浓派。

浓香型酒酿造工艺:传统的总结为“千年老窖,万年香糟,熟糠和料,长期发酵。”现代工艺总结为“三低一高”的工艺原则:即入窖条件为低温,低淀粉、低酸度、高水份。70年代,总结的人工老窖技术,对推动浓香型的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0年代对浓香型的分析及工艺总结,对稳定提高浓香型酒的质量起到指导作用。可以说在中国名白酒酿造中,我们对浓香型酒的机理、工艺掌握还是最明了的。

对浓香型酒的品评要点如下:

1.2.3.4.首先从香气浓郁大小来分出等级或流派。

甘爽程度、往往是区别不同质量酒的主要依据。

后味长短、是否干净,是要掌握的主要区分点。

绵甜是浓香型的主要特点,好的名优酒甜的自然舒畅,差的酒不是绵甜,往往醇甜,或甜味不突出。

5.香味协调,是区别酿造酒和兑制酒的主要区别,酿造出的已酸乙酯是生物途径合成,自然感很强,另外体现的是一种复合香,这种酒香味都比较协调。外加已酸乙酯等酯类的酒,总是有香大于味的感觉,另外它的香气给人以厌恶感,入口后刺激感也较强。

浓香型酒中最容易出的杂味是臭泥味,一般新筑的窖产的酒更明显。

3.清香型汾酒的香味成份特征

清香型酒工艺概述:

传统的总结为七诀,现代总结又加上四诀为十一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工必得其细,量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贮必得其适。

清香型酒工艺有“四要素”

1.2.3.4.三种曲并用(青茬、红心、后火)

地缸发酵

“清蒸二次清”制酒工艺

四特殊:润料堆积、低温发酵、高度摘酒、短期贮存。

清香型酒的品评要点:

1.乙酸乙酯为主体香气很突出,类似酒精香气,但细闻有优雅的陈香,没有任何杂香。

2.3.4.由于酒度高,入口后有辣感,但刺激性不大。

口味特别净,没有任何邪杂味。

尝过几口后,甜味也表现出来。

名酒中清香型还有黄鹤楼酒和宝丰酒,这两个酒也各有特色。

4.凤型西凤酒的香味成份特征

西凤酒工艺特点:

1.2.以大麦、豌豆为原料,中、高温培曲,制曲最高温度58~600C。

混蒸混烧续楂老五甑制酒工艺,入窖温度稍高,发酵期短12-14天,为名白酒之最。

3.土窖池发酵。一年一度换新泥,控制已酸乙酯含量10~50mg/100ml之间。 4.采用酒海贮存,成本低,酒耗少,利于老熟。

西凤酒的品评要点:

1.闻香是以醇香为主,配有乙酸乙酯加已酸乙酯混合香气,常品就会记住这类香气的特点。

2.3.入口后有挺拔感。就是香气往上串,细品就会感觉到。

西凤酒如在清香型酒中品评,就要找出它含已酸乙酯的特点。近年来出厂的西凤酒已酸乙酯有升高的趋势。

5.米香型酒香味成份特征

米香型工艺概述:

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糖化,后期半液态发酵,釜式间歇蒸馏。 米香型酒品评要点:

1.2.3.4.闻香以β一苯乙醇为主体的香气比较明显。

口味特别甜,有发闷的感觉。

后味比较短,但很爽净。好的酒后味怡畅。

口味柔和,刺激感小。

6.董酒香味成份的特征

董酒工艺概述

1.2.

3大曲、小曲并用,曲中加药, 这就是药香的来源。

大、小窖并用,大曲酒为大窖30米3,观音土抹成很密闭;小曲用水泥窖7米。

3.4.大曲小曲香醅串蒸,这是董酒工艺冲突出一点。

高梁、大米并用,小曲酒用大米,大曲酒用高梁,小曲酒发酵七天,大曲发酵一年。

5.封窖泥中加煤,增加密度,增加厚度。

董酒品评要点:

1.2.3.4.香气浓郁,细闻有药香

入口丰满,有根霉产生的特殊口味

后味长,稍带丁酸及丁酸乙酯复合香味

酒的酸度较高,细尝能感觉出来。 7.浓中有酱白云边酒香味成份基本特征

1.2.庚酸超群,平均在20mg/升,为酱香11.8倍,浓香7.1倍。

庚酸乙酯含量高,多数样品在200mg/升,是浓香型酒的3倍,比酱香型酒也高出许多。

3.2一辛酮含量虽仅为1mg/升,但比酱香型酒多4倍,比其它酒高出一个数量级。

4.含有较高的乙酸异戊酯和乙酸一2一甲基丁酯。这两个酯是异醇和活性戊醇相对应的酯。高出酱香型3-4倍,略高于清香型酒。

5.丁酸、异丁酸含量较高

8.景芝白干酒香味成份的基本特征

景芝白干工艺概述:

高梁为主原料、加适量麸皮,混蒸混烧,高温曲、中温曲、强化菌混合使用,高温堆积、砖池偏高温发酵,缓慢蒸馏,长期贮存。

景芝白干的品评要点:

1.闻香以清香加焦香为主,类似普通白酒陈味;

2.入口后焦糊香味突出,细品有类似芝麻香;

3.品味比较醇厚;

4.后味稍有苦味;

9.四特酒香味成份特征:

四特酒的工艺:

整粒大米灰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赭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大曲配料为面粉45%,麸皮55%,外加鲜酒糟10%(干计)

四特酒的品评要点:

1.2.3.4.

清香带浓香是主体香,细闻有焦糊香;

入口类似庚酸乙酯香味很突出,有刺激感;

由于酒度低,加糖、所以口味比较柔和,有粘稠感,糖的甜味很明显;

口味不是很净,稍有糟味,类似董酒味。

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品评

品评酱香型白酒有三式

白酒品评

白酒香型

白酒香型

白酒品评法

白酒品评手册

白酒品评标准

白酒的品评

白酒品评标准

《白酒的不同香型的品评.doc》
白酒的不同香型的品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