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2020-03-03 04:3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泥工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住一团泥,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快。泥工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技能技巧,又提高了幼儿素质,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乃至整个幼儿教学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彩泥

1、彩泥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价格便宜,可以作为幼儿捏玩的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的作品,既锻炼了孩子的小手,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2、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剪刀、牙签等。

3、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就是用目测的方法把手中的泥按照所塑造物体的需要,按比例分出大小不同的泥块。

切泥: 就是先把泥搓成条或压扁,用小竹片、小刀等工具把泥切成条、片、块等。

搓泥: 就是把泥放在手心,两手合拢,上下搓动,或是把泥放在泥板上,用手来回搓,可以搓成所需要的样子,如:搓成面条、麻花、萝卜等等。

团泥 :就是将泥块放在手心,两手合拢,手掌配合着不断旋转.揉成球体,可以制成糖葫芦、珠子、苹果等泥制品。

压扁: 就是把泥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放在手掌内,用两手掌拍压,或是把泥放在泥工板上压成扁形,可做烧饼、车轮等泥制品。

二、泥工课对孩子的影响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专注力

孩子的天性爱玩,在手工课上孩子的兴趣很高。 孩子的注意力就在老师的手指尖上,他们细心观察动植物,专注老师手的变化,注意观察作品的颜色。

2、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潜能如果我们不去挖掘就会慢慢的丧失。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他们眼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景物……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从而他们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想象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作品。

3、提高孩子的耐心、自信心

孩子们都非常得聪明、机灵,但是他们做事都缺乏耐心,在手工课程中会把他们改变成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孩子, 对周围事物观察范围更广阔, 手指灵活,大小脑同步共用,从而达到了心灵手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泥工教学策略

(一)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小班:以玩泥为主,感受泥的柔软性,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培养兴趣;利用不同图案模具(小鱼、汽车、小花、苹果)制作,学习分泥、团圆(馒头、土豆、点心)、搓条(油条、黄瓜)、压扁(小饼)的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塑造一些外形简单、容易表达的物体,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

中班:启发幼儿自愿表达自己的欲望,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学习连接(蛇)、捏边(包子、饺子)、在整体上捏出小部分(小勺、大象鼻子、长颈鹿);塑造组合物体(我的家、龟兔赛跑),并会利用工具拍打制作物体,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大班: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物体,较熟练地使用工具及辅助材料,要求制作的作品更细致、光滑、牢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在创作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如实物、泥塑作品,各种果壳、贝壳、豆、牙签、羽毛、纽扣等小物品或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添加、装饰。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

2.提供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发展了乐学和探究的精神。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创作技能

1.利用游戏,激发活动兴趣。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比如:孩子随手拿来搓几下,搓出个圆球,他们就叫它是“篮球”;拉一下长,就成了一根红萝卜;把一块方泥切去几刀,又变成了一辆小汽车;“超市”里孩子们在忙碌地买卖……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也不断创作出令人叫绝的作品。

2.联系实际,引发创作动机。幼儿由于年龄小及生活经验不足,所掌握的创造元素不够充足,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我们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人手,选择泥工活动内容,引发学习动机。如单个形体的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金鱼、鸭、鹅、青蛙、公鸡等形象,无不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再如小班泥工活动“好吃的糖果”“香香的饼干”“美味烤肠”,中班泥工活动“我的家”“我爱的水果”,大班泥工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生日蛋糕”等,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提升了活动的质量。

3.结合主题,开展泥工活动。我们的泥工教育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如进行“车来了”次主题活动时,通过带幼儿看车、摸车、坐车、说车、画车、剪车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后,教师设计了泥工活动:捏车。孩子们通过压、搓、团等方法,很快做出了汽车的基本造型。有的孩子做了一辆大卡车,并用颜料将车头染成红色,车厢染成绿色,轮子染成黄色,漂亮的卡车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他们都兴奋不已。通过捏车,幼儿能熟练地使用辅助工具,初步知道颜色之间的协调搭配,泥工的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乐滋滋地自我欣赏,兴致勃勃地向同伴炫耀,其乐无穷。

4.设置区域,渗透泥工活动。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创造潜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发展,我们专门设置了泥工活动区。在区域里,教师根据主题及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成品、半成品,线类、瓶类、盖类、种子类、纽扣、颜料等大量材料,准备了刷子、刀子、铁丝等辅助工具。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由操作,有的做、有的染、有的刻……拿做好的蔬果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喂食,放到超市里自由交易,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意识。区域泥工活动,打破了美术教学的单一模式,时间自由掌握,材料自主选择,充满了无限吸引力。

5.启发诱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的经验是最深刻的,对幼儿的主动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活动中,我们改变了“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同时启发幼儿利用所掌握的美术技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着色、雕刻、组合等再创作。如幼儿给已成形的水果上色,制作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用泥条盘成花篮、花瓶等不同的物体形象;用刀刻的方法在已成形的物体上刻出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泥工、绘画的技能,锻炼了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6.开展亲子活动,深化泥工教育内涵。家庭也是幼儿泥工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作品得到夸奖后,幼儿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会更加高涨;同时组织亲子泥塑技能技巧比赛,通过比赛强化幼儿泥工制作技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面试技巧

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技巧

幼儿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幼儿教师面试考试技巧

泥工责任书

泥工工长

泥工 冰激凌

泥工合同

泥工协议书

泥工试题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doc》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