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2020-03-01 23:51: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

上学,该不该带手机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髦,那就是上学带手机.上学带手机,能给同学们带来联络之便,但也有可能影响学习和造成攀比之风,此事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这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事儿.

此风当刹

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三四部手机,并越来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三,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首先我们看一下短信闲聊.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 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同学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个别同学竟异想天开用于考试作弊.

其次,我在这儿向同学们疾呼:不良信息当严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部分同学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让人看了脸红,怎么能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 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有的人经常上网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和密码,选择订阅,24小时后手机将每周接到两条有关两性内容的信息.精力的迁移,使有的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最后,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消费,而且它又属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加重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长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风愈加难绝.◇

学生用手机干什么

据某市教育部门对其下属的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而另一项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则显得更是离谱而近乎荒唐.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除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是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

这样看来,我觉得除非大家有一天都能够严于律己,端正使用手机的态度,手机才可以走进中学校园.

中学生带手机不好

一同学说,要是我有一部手机,即使上课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 再说,要是上课前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同学听课也打扰老师讲课,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我有一个小学时的同学,先是把她爸爸淘汰给她的手机带到学校去炫耀,摆酷,后来就迷上了发短信,学习一落千丈.有一次在课堂上跟比她高一年级的男生发短信谈恋爱,被老师逮了个正着.老师把收缴的手机交给她爸爸,看着上面乱七八糟的短信,她爸爸真是后悔莫及.另外,带着手机上学,恐怕也不是很安全.有时带一两百元钱去学校交,妈妈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丢了呀,不要在外面把钱掏出来呀,等等.手机那么贵,万一不小心丢了怎么办 。

英国全国辐射防护委员会调查报告指出,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头部比成人更易吸收辐射,因此可能更易受手机所害。委员会主席威廉.斯图尔特爵士建议,儿童还是尽量少使用手机为好,应改用书信和固定电话来降低对辐射的吸收。“我们需要谨慎从事,毕竟还不能断定手机对健康没有影响,”他说。有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可导致脑部非恶性肿瘤的产生、认知能力的下降或DNA损伤,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据Chinabyte消息,专家指出,特别容易受到低水平非热辐射的伤害,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的头颅与成人相比,不仅小,而且薄。因此儿童打手机可能导致记忆受损、失眠等健康问题。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敏感的电气化学组织,微波对身体的影响与无线电受到干扰十分相似。微波对身体细胞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头痛、记忆缺失和失眠。

就在专家发表此项研究结果之前,英国政府决定拨款700万英镑,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对手机的潜在危险进行研究。这个专家小组将由英国政府官员、脑外科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专家组成。

手机冲击波

我们的校园生活,毕竟是上课时间占绝大多数,而大部分带手机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即使不关机,也无法接听或拨打手机.这就让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一旦下课,几步之遥的磁卡电话价钱便宜,也完全能让个别有急事的同学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看来,手机的通讯功能利用率就非常低了.

那么吸引众多同学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概还是手机上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间有事没事发几条短信,闲来换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饰品给它们装扮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这些本也无可厚非,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码.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手机能录音,我能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磨不得已而为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还没有能隔三岔五更新手机的能力吧.且不说艰苦朴素这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了,便是从个人家庭来看,多作攀比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我们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使用手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手机普及到学生人群中,反映了通讯科技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它就像网络上的QQ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一样.其实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没有必要把它想得太复杂,我们只是把一部无线电话带在了身上而已.

\"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这是个过于片面的说法.我的朋友40%拥有手机,他们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学习的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把责任归咎于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原因.况且现在手机的功能很多,使用得当的话还有助于学习.\"手机使用的低龄化会助长攀比风\"——如果所有人的心态摆正,不将手机看成一种奢侈品,就像手表,电子词典一样,又何来这一说法呢 有些学生因看身边的朋友,同学有手机,自己就会不舒服„„我们不能只将焦点聚在手机是否适合中学生上,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攀比不是因为手机才出现的,更不会因为中学生不使用手机攀比就不存在了.

请家长们注意了

学生群体的手机利用率很高.通过家中电话,还要受到家人限制与盘问,甚至是偷听,而手机则完全避免了这些,手机短信则更是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在学生人群中相当风靡,不少同学

都是\"键坛高手\".

对于中学生拥有并带手机上学,我们是持慎重意见的.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极强,一部分同学又盲目追求时尚.而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加以满足.有的同学上午丢了手机,下午就又买了一个,这样的\"经济实力\"令人瞠目结舌.一些同学跟父母说带手机是为了通讯方便,乍一听很有道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希望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高额的电话费之外,也来关心一下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

关键是教育孩子文明使用

一家长说: 有些家长反对孩子上学带手机,主要是害怕手机的副作用,比如影响上课,投入过多的时间交友等.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一律禁止,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更何况这些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要教育孩子文明地使用手机,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文明使用手机,对学生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一般来说,上课时间都应让孩子关机,家长最好准确地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二是能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如果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时,也哇啦哇啦地用手机与别人聊天,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三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 这是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问题.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就是怕他们随便交友,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且没完没了发短信等.应该看到,不看对象,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改正的.

手机无过,教育为重

一教师说:作为教师,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现,近90%的学生带手机到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有10%的学生是出于通讯需要.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学校,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开手机.其次,要建立规则,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等.此外,也是最重要的,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在手机的问题上,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手机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轻便、安全以

及能够与朋友和家庭保持联络,然而手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青春期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份期刊。最新出版的一期对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几种特殊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1)在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2)手机辐射;

(3)手机带来的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粗暴、无礼。

为了搜集数据,研究人员对法国南部4座城市的9所高中和1所大学进行了调查。有1129名志愿者回到了问卷,研究人员对这些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以及手机的拥有情况(84.6%的受试者表示他们拥有1部手机)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同时还被问及是如何理解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辐射和社会风险的。

对于这3种危险,学生们将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视为“高度危险”。而手机辐射则被列为“中度危险”或“低度危险”,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缺乏使用手机与辐射之间的科

学证据所致。关于社会风气,那些拥有手机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因为使用手机才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例如无礼和粗野。

显然,青少年都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在开车时打电话会引发事故,但是作者强调,应该更多地对青少年进行与辐射有关的潜在危害的教育。他们指出,手机虽然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但是关于其潜在危险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应该慎重使用手机。当提到使用手机需要注意的礼节,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也知道很多――谁都不喜欢在用餐时听到一个家伙对着手机大喊大叫,或者在欣赏电影时听到手机的铃声。或许我们的未来仍有希望。

不论国际还是国内,对手机的辐射报道了千遍万遍,各个专家都在建议远离手机,可是,手机却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现在我们都无法避免,我想即使我们讨论手机有多少弊端,或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手机也会无法避免的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我们只能尽量指导孩子正确使用了。首先,我想我不会为孩子买很贵的手机。为他配备一个手机是希望通讯方便,有此功能足矣。其次,指导他使用。我会提醒他到学校后就把手机关上,放在书包里,避免他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发信息。并且在学校内,如没有意外情况,不要拿出来使用。放学后,在教室里把手机打开,在路上没有意外不要拿出来,避免被小偷或者强盗看到,威胁到他的安全。平时在家,手机更是用不到,我会提醒他关机放在客厅里,如果有同学要联系,可以打家里电话,不一定非要发信息。最后,我想我会对他进行经济管制。根据每个月通话情况,大致算一个费用表,每个月适当有点幅度的为他手机支付那么钱。这时候的孩子自制力还是有些差,必须采用一些强制性措施。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确教育,告诉他正确看待事物,手机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功能就是为了联络方便,既不是游戏机,也是不攀比炫耀的装饰品。告诉他学生现在的职责,让他自己学会判断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我不能成天跟着监督他,只有让他自己锻炼自控能力。我想,虽然手机有很多弊端,我们又无法避免,就尽量扬长避短,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据了解,一些学校曾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想彻底解决手机所带来的问题,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禁止他们带手机缺乏充足的理由。

一边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边是手机带来的种种尴尬。如此尖锐的矛盾正在考验教育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这种困惑与挑战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日本的一些中学向家长致信呼吁,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希望家长立即与电话公司解约。

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国内最早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管理措施的学校。2003年12月1日,湖南师大附中推行“校园文明规约”,提倡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学校,并在校园内安装了60台磁卡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联系。长沙市一中也准备在今年上学期进一步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并把手机的使用问题作为信息时代下的德育课题开展研究。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围绕中学校园手机所引发的争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手机本身,其背后,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因为现代学校早已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在选择采取相应措施之前,应该多从是否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权衡利弊。

后续:亟待加强手机短信管理

中学生使用手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手机短信,很多老师和家长表示,希望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

的确,用手机订阅短信既方便又便宜,但里面的内容却鱼龙混杂,有笑话,有节日祝福,甚至还有一些格调低下的黄色信息。对喜欢收发短信的中学生难免会产生消极影响。据了解,

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恶劣影响呢?据湖南省电信公司湖南信息港副总经理肖伟介绍,对于一些黄色信息甚至色情图片在手机用户之间的传播,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做相应的努力,但要想干净彻底地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目前看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有法律对短信传播的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但这样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促使相关行业制订经营标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选择手机短信的主动权仍然在中学生手上,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生该不该用手机,一直有所争议。支持者认为,便于与家长联系是最好的理由,而且,上述事情发个短信就能解决,并不会增加过多经济负担。

不过,作为并无太多自制力的年轻群体,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远非我们设想的那样单纯。他们视手机为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听歌的“迷你”电脑,至于传播黄段子、通过手机作弊等等,更是流毒甚大。基于此,有不少学校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认为这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价值观、消费观和攀比心理,但校方也承认,“禁用举措”收效甚微,手机进入校园,颇有些“历史潮流难以阻挡”的架势。

其实,手机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校方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比如规定上课必须关机、控制话费与短信数量等,而针对学生这一广阔市场,厂家能否推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专用手机”(比如取消游戏功能等),这也值得好好琢磨。单纯的禁令是禁不住的——大学生都可以结婚了,中学生还不能有个手机么?

在贺岁大片当中,《手机》可谓一枝独秀。这不仅因为一些名角大腕的加盟使得这部电影人气飙升,更因为影片反映了手机给当今社会伦理道德和人类生存方式带来的冲击。在中学校园,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调查(一):手机成为中学生新宠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某中学的娜娜同学期末考得还不错,她借机求了妈妈好几次,要买一台手机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爸爸妈妈商量后答应了。春节前,妈妈特意带她买了一台手机,还了她的这个心愿。娜娜现在正读高一,她说,学校里有手机的同学比较普遍。据记者在长沙手机市场调查到的情况,中学生正逐渐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比较稳定的顾客群体。

为了求证这一说法,记者在长沙市的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7%,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长沙市某中学几位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老师的手机与学生的相比逊色多了。

调查(二):手指之间演绎校园时尚

从最初的遮遮掩掩,到如今的大大方方,手机已经成为中学校园里一道新的流行色。 在长沙市部分中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拥有手机的学生当中,90%的人表示会用它来和家人联系,38%的人用来和同学聊天,收发短信的有65%,玩游戏的占到19%。

主要用途一:打电话校园流行指数7

几乎每个有手机的同学都认为,手机确实给与家人联络带来了方便。父母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行踪,避免一些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担心和误会。此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因为手机的使用而变得更加频繁。

主要用途二:收发短信校园流行指数8

“恭喜你已被美利坚哈利油蠢得死大学录取„„”这是我们在一名中学生的手机上看到的短信内容。她说,她的手机上还有好多类似这样的信息,都是同学之间相互发送的一些笑料。在所有的手机功能当中,收发短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主要用途三:玩电游校园流行指数4

尽管手机的内置游戏内容远远比不上网络游戏那么丰富,但由于使用不受地点限制,又不要交费,所以,手机的游戏功能很受一些中学生的青睐。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手机的流行,有来自社会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的因素。手机价格普遍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购买条件,此外,手机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湖南师大社会学系研究生导师肖汉仕认为,中学生用手机,一是觉得好玩,可以相互发一些笑话、好玩的信息;二是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调查(三):利弊如何明辨

贺岁影片《手机》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手机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与麻烦。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使用手机所产生的利弊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面对记者的镜头,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会说出他们用手机的一个最大好处:便于和家人联系。这也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一个最大理由。不过,手机给孩子带来的方便已经大大超出了家长原来的想象。在很多时候,孩子们把手机联系对象扩大到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

现代科技赋予了手机更多的功能。不少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拥有手机的学生开始热衷于聊天、发短信、玩电游,使用起来也往往缺乏节制。

另外,由手机引起的攀比之风也开始在校园盛行。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做父母的左右为难。记者在山东淄博市的三所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如果任由手机攀比之风继续在校园蔓延,恐怕会有更多的家长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调查(四):挑战学校管理

手机的日益普及,使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如果让手机在中学校园放任自流,无视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许多青少年将很快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很多老师反映,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比如在课堂上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另外,校园里还出现了用手机在考试中舞弊的苗头。据长沙市长郡中学某位老师说,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高一六班

中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2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报告33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doc》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