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策划

2020-03-02 21:53: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视节目策划

教材名称:《电视节目策划学》 胡智锋 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7.参考教材:《电视策划教程》游洁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11. 《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研究》项仲平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曾志华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7 《电视与新媒体品牌经营》支庭荣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8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部分学生对策划这个名词有个广义的理解,对电视策划特点以及策划人业务能力有个较深的认识,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策划、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等深入的学习,为未来从事电视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措施: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突出本专业课程的特色,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把电视节目策划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到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经常与学生们探讨策划人的业务能力,并深入到具体的案例操作中。

第一章 电视策划概要1

课前思考题:

1、回忆自己所学有关媒体、频道、栏目、专题、节目等等内容,和策划有关的内容有多少?对于电视专题你了解多少?

2、请思考中国电视发展的脉络。

3、电视策划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电视策划是一种新的生产力?

5、媒体策划应把握哪些方面? 教学目的:

1、掌握什么是电视策划;

2、电视策划的理念、思路与方法包括哪些;

3、电视策划工作如何展开。

教学重点:

掌握电视策划的内涵、外延、方法、对策、层次、观念等内容。 前言:中国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历程 早期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的起步(1958——1968) 电视节目策划的停滞(1968——1978) 电视节目策划发展状况

电视节目策划的恢复(1978——1993) 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1993——2003) 电视策划新走向(2003——) 节目策划的时段化 节目策划的频道专业化 节目策划风格的多元化

在电视领域,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节目的策划逐渐成为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一个职位而逐渐独立起来。从客体形态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从节目建设阶段――栏目建设阶段――频道建设阶段的历程;从主体形态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了从以制作人(为核心)――制片人(为核心)――策划人(为核心)的历程。

目前中国电视正处于专业频道建设阶段,而其核心则是策划人。于是,一串突出的问题被业内人士所不断提及:什么是电视策划(内涵与外延)?为什么要进行电视策划?怎样进行电视策划?这是我们研究和实施电视策划所必须面对的几个基本命题。

第一节电视策划的界定、意义与方法

在电视学中,很多词与术语都是从西方的电影、电视里引进和翻译过来的,例如: 导演(Director)

摄影(Photographic/Camera/Crane) 录音(Recording/Tape-recording) 音响(Phonogenic/Acoustician/Fathomer) 实况转播(Live program) 剪辑(Clipping) 制片(Production) 电子新闻采集(ENG) 电子现场制作(EFP) 电子演播室制作(ESP) 动画(Animation) 分镜头(Blocking) 蒙太奇(Montage) 样片(Rushes) 粗剪(Rough cut) 精剪(Fine cut) 录音带(Videotape)

等等都是舶来品,很少有几个术语和工种是出于中国文化的,“策划”恰恰是这很少几个中的一个。

一、电视策划的界定

电视策划,顾名思义,是对于电视的策划。

从《辞源》上我们得知“策”作为名词,有“马鞭”、“杖”、“简”、“策书”、“文体”、占卜用的“蓍草”等意思;

作为动词,则有“以鞭击马”的意思,而其最重要的意思是“谋略”。而“划”有“割裂”、“筹谋”等意思。“策划”合起来意味着筹谋、谋略、计策、对策等等。

现代意义的“策划,以为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提供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1、电视策划的内涵

电视策划,顾名思义,是对于电视的策划。 是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电视策划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在未来电视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电视策划的外延

从节目客体形态来看,可分为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直至媒体整体形象策划几个层次;

从具体行为、职别来看,可分为电视节目类策划、电视管理类策划、电视广告类策划、电视产业类策划等方面;

从电视节目类别来看,可分为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电视剧策划、电视纪录片策划、电视专题节目策划、电视综艺节目策划等;

从电视节目样式来看,可分为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电视直播节目策划、电视演播室节目策划、电视游戏节目策划、电视竞技节目策划等。

3、对电视策划人的要求

电视策划是一个丰富、复杂、综合性的劳动和活动,一个合格的电视策划人应具有:

丰富的理论素养、敏锐的判断力、较强的组织运作整合能力;

对电视媒体的各个层次、环节拥有广泛知识积累并能根据电视媒体运作规律乃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善于灵活变通的人;

开阔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 。

4、策划人的人际环境

策划与领导:策划人与制片人关系必须融洽,相互依靠、互相信赖。

策划人员与创作人员:策划人要有凝聚力,充分信任同事,对各同事工作能力有准确的判断力,与创作人员要有良性的沟通。当意见不统一时,尽力维护集体融洽的工作气氛。

策划人与受众:服务受众,引导受众,沟通受众。

策划人与投资者:对于资金要珍惜与慎用。在商业赞助面前,首先应当保障节目的高质量,然后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5、电视策划者的分类

策划人和学者的区别:

策划人一般出让给他人和社会的是创意、行动想法和项目的实施方案;而学者出让给他人和神会的是观念、思想体系和学术理论。

策划人大体可以分为学者型策划人、探究性策划人、观念型策划人和灵感型策划人。

6、电视策划者的定位

开拓并确定自己最具有时的策划领域。 以醒目策划的可行性为第一因素、策划费为地、第二因素来确定是否承接策划项目的基本标准。

始终保持策划人相对独立的职业地位。

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得力的推销,死策划人首先策划自己的关键两步棋,走好了这两步棋,下一步的策划才会轻松很多。

二、电视策划的意义

1、电视为什么需要策划

电视之所以需要策划,是建立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各级各类电视媒体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媒介大环境基础之上的。

电视策划通过对媒介信息的大量掌握,推测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分析电视媒体的生存处境,有针对性地对某种电视行为在宗旨、目标、对象、定位、战略、策略、方式、方法、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未来开发的渠道与潜力,效益、效果的评估观测等进行科学的判断、周密的设计,这样的策划显然为电视媒体的整体运行与具体行为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2、电视策划的意义

电视策划一方面为电视提供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给实践以明确而有力的指导;

另一方面也给电视避免大的决策失误、行为误区以及资源浪费等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正确的、科学的、有序的电视策划应当是一种专业的、职业的工种与行为,它意味着电视媒体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增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媒体自身地位的巩固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等。

综上所述,电视策划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在未来电视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电视策划的方法

由于电视策划种类、类型的多种多样,我们很难一般性的抛出“怎样进行电视策划”的笼统规则,只能根据不同的电视行为采取不同的策划方略。

如果我们策划的对象是某一个电视媒体――电视台,(而具体的节目、栏目、频道策划将在日后的课程中逐一介绍)那我们策划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策划的基本理念、思路与方法(原则)是什么呢?

1、应分析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 1)政治视角

电视媒体是国家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对电视的整体定位、办台理念、办台思路与途径的策划与设计,离不开所处的政治环境。

2)市场视角

电视媒体作用于市场,但电视媒体也反制于市场的具体形式。

要求:电视媒体产业、市场的策划必须要考虑其具体的市场环境。

3)文化视角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

但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即狭义文化,是指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

电视媒体本身属于广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制约,但电视媒体也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深刻地影像着文化的情态与景观。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的策划与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政治导向的正确、市场与产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必须考虑其多层面的文化影响力的强与弱、大与小、正面与负面、肯定与否定。

电视媒体在策划中的文化抉择:

“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亚文化”等多种价值取向中,选择何种取向;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对立统一中,选择何种立场; 在“雅”与“俗”的纠葛中,选择何种态度;

电视媒体自身的实际利益和文化责任之间,怎样抉择,确立电视媒体怎样的文化形象。 4)社会角度

电视的特性在于其家庭接受环境,其“日常生活伴生物”的角色定位,使它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整体策划与设计不得不考虑社会的风尚、习性、开放度、宽容度、社会伦理层面的具体情形。

广播电视的双重社会功能

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也导致社会麻醉。

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但同时也混乱了社会风气。

电视进入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电视虽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砸烂电视的十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它把你的大脑当垃圾筒 第二个理由:它把你的口袋当提钱柜 第三个理由:它把你的情感当拉面 第四个理由:它是你欲望的催生剂 第五个理由:它把你的家变成监狱 第六个理由:它把你的家人变成“敌人” 第七个理由:它把你的思想当跑马场 第八个理由:它是你孩子的教唆犯 第九个理由:它是你时间的“小偷”

第十个理由:它是你多种疾病的根源 5)科技视角

电视不仅是高科技的产物,而且其每一步的成长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一系列的科技进步都对电视的生产、制作、传播的方式乃至电视的内容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整体策划与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最新电子科技的发展,从而策划、设计新的节目形态。

2、应确立电视媒体的整体定位

目前中国各级电视媒体存在的问题:

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节目品种、节目形象上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千篇1律”、“雷同化”、“克隆化”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电视媒体,如何才能在众多媒体中卓然胜出、独树一帜呢?确立其独特的整体定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电视媒体整体定位问题上,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内容定位

我们正处于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媒体在自己的主打内容的设计上,能否做到“招招领先”,是关系到电视媒体自身成败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凤凰卫视主打两岸三地互动中的相关信息,并强调台湾内容。除了一些不可比因素外,这一内容主打使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

这就要求在电视媒体策划中要找准自己主打内容定位。 2)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定位

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要有自己的公众形象,这就必然要求其确立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品格。

这就要求国家级电视台应当是体现主流文化品格的媒体,应以庄重、高雅、大气作为自己的审美品格追求。

不同地域的电视媒体则应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和观众的审美趣味、审美习惯,来塑造自己的独特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 3)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即CI形象设计,即通俗所说的“包装”。它是一个电视媒体外部形象特征的直观体现,它通过一系列相互映衬的视听元素,组合为体现该媒体内容定位与品格(文化、审美)定位的视听符号。

具体来说包括台标、主题词、主体音乐、形象片、小片花、影调、色彩、字幕及具体的频道、栏目、节目包装、还包括了主持人、出镜记者的形象包装。

电视包装应避免“外强中干”、“形式大于内容”、“徒有其表”的不好倾向。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整体定位要从大的指导性原则来看,应遵循“本土化”“本地化”的方针,并合理吸收“国际化”理念,使“国际化”与“本土、本地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3、应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性对策

电视媒体制定战略性对策的基础:都是围绕着本媒体已有和可能拥有的资源来展开的。

这些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节目素材、以及相关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电视媒体的战略性对策,即一种资源配置、资源整合,有四个问题需要阐释。 1)频道专业化

频道专业化的条件: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国内电视频道资源丰富,一个电视媒体拥有众多频道已不是难事。

理论上,观众可以收到几个百个电视频道,甚至更多。

电视媒体的竞争往往体现为频道间的竞争。

虽然现在各电视媒体还把综合性频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经营运作,但专业化频道发展是大势所趋。

频道专业化

定义:就是以特定内容、特定服务对象构成的频道。

例如: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动漫频道、生活频道、真实频道、法制频道等等,这些频道在未来都还嫌宽泛,也许足球、美食等更为专业(狭窄)的频道设置更能满足未来电视观众的需要。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频道专业化设置上要根据自己的媒体的实际情况,组建、创办有特色的专业频道,而包罗万象的综合性频道也应突出重点、突出主打内容。

2)品牌战略

每个电视媒体在其自身历史积累中,都有可能成长起有相当影响力、相当水准的知名人物、节目、栏目,努力使其成长为具有持久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品牌,品牌

战略是电视媒体战略对策中的重要一环。

这就要求在品牌战略中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措施,用优越政策吸引人才,开创新的品牌等等。

但要注意品牌的建立和为人们所认同需要很多条件:推出时机、推广策略、后开发的策略等。

因此,塑造什么样的品牌,怎样推广品牌等都应成为电视媒体战略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媒资管理

媒资就是电视媒体的家底,其中重要一块就是“内容”,具体的说就是磁带、胶片、文稿等。

以往这些内容以“磁带库”的形式设立,无非是要解决资料如何保存和方便查找的问题,仅仅停留在“内容管理”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介质可以在一个平台融合,“内容管理”向“资产管理”也成为可能,这也就促成了媒体管理体系颠覆性的革命。

国内外纷纷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有效地实现了“素材增殖”。

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制定自己的战略与策划时,应当好好“翻翻家底”,哪些属于独家拥有、不可替代的,哪些属于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场合、多次组合„„通过整理加工,使之不断地“增殖”,进而“增值”。

电视媒体实行高效“媒体资产管理”,是多媒体时代参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应该成为电视媒体战略策划的重中之重。 4)信息处理

以往对电视节目考量主要从电视节目生产的具体制作入手考虑组织、运作。

实际上电视节目的成功、传播效果的实现,与电视节目在“信息链”中的位置、时段以及推出的时机等也有密切的联系。

“信息链”是构成电视屏幕的有机信息组合,电视节目便是这电视媒体发出的有机“信息链”中的一环。

这就要求电视策划中信息处理不仅要考虑组织和运作还要考虑节目在整个电视屏幕中“信息链”的位置、时段、推出时机。

以往人们还常常以“信息量”来衡量电视节目的某种价值,一个电视节目信息量的多或少、大或小固然不可忽视,但“信息质”在电视节目生产“信息处理”方面更为重要。

所谓“信息质”,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信息的新鲜、独特性:电视节目能够提供与众不同、鲜为人知或不为人注意的信息,是“信息质”的基本层面;

第二,信息的理性深度:电视节目能够对于同质、同类信息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提出有分量的主体观点,这是“信息质”的较高层面;

第三,信息的感染力:电视节目提供的信息不仅新鲜、独特,也不仅有理性深度,还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心灵的共勉,有力的影响、感染观众,这应是电视节目“信息质”的最高层面。

课后作业:

1、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2、以央视、凤凰卫视、半岛电视台或其他电视媒体为对象,归纳其理念、思路、原则等内容,并分析原因。

3、以赵化勇、刘长乐、杨致远或张朝阳等为对象分析其经营媒体的成功之道。

第二节电视策划:节目-栏目-频道

中国电视走过了一条从以节目为核心,到以栏目建设为核心,再到以频道建设为核心的道路,从整体上看,这一进程也可以表述为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以及频道专业化观念的逐步确立和成熟的过程。电视策划即围绕节目-栏目-频道三个层次展开的。

一、电视节目策划:精品化观念

1、“精品”概念的界定与由来商业领域

精致、精到、精美,有较高质量的产品,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把精品视为内在品质较高、外在形式精美、有品牌效应的产品。 文化生产领域

有较高的品质、内容精到、形式精美的文化产品也被称为“精品”。

电视领域

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是90年代之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

2、电视节目精品观念的演进 “精品观念”的提出

提出时间: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工作座谈会)

概括内容: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有力度、有新意的节目。

具体分析:精品节目要能够鼓舞人们奋发向上、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也要能够给人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具体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精品观念的发展

第一次发展时间:1995年2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会议)

孙家正指示:“强化精品意识,全面提高节目质量”。

概括内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

具体分析:是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寓教于乐”的节目。

具体强调:除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之外,加入可视性、知识性,要考虑到市场和观众的因素。

孙家正简历

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后在江苏省六合县工作了10年。

1978年后,先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江苏省委副书记等职。

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年3月,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是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精品观念”第二次发展时间:1996年6月18日(全国省级电视台台长会议)

杨伟光(1991年-1999年间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认为电视精品节目的标志是: 导向正确: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全面准确;人民利益、党的原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对外关系一定要符合中央的精神。

思想性强:表现时代主流及其精神、表现中华文化精华。

艺术水平高:应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教育、娱乐、认识、审美功能的综合体现。

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深度及其品位。

技术质量一流:技术设备、技术标准、工艺流程、运作方式、操作技能、专业人才。

社会效益好:反映强烈、收到广大观众欢迎。

具体强调:要认识到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结合,以及技术标准的科学、规范。

“精品观念”的完善

1996年江泽民提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整体要求。

1997年杨伟光进一步提出精品要求:

思想精深:思想内涵健康、表现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表现中华文化精华,富于民族特色。

艺术精湛:艺术形式完美、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

一、教育、认识、娱乐和审美功能的综合体现。

制作精良:电视节目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技术质量一流。

社会效益:这个社会效益主要指作品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的力度在观众中所引发的共鸣,作品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生命力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电视节目精品战略的成果体现 (1)新闻节目 央视

央视把持重大新闻题材,注重挖掘内容的深度、广度、背景及其前瞻,并且在观念上、报道手法上新颖而多样,由于中央报道政策调整,新闻所触及的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突破重大题材、敏感题材的直播禁区,电视新闻的个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水平的整体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地方新闻

地方频道不断寻找自身优势,把民生新闻升到频道立身之本的战略高度。

民生新闻充分展现了新闻节目在娱乐性、故事性、互动性方面进一步得到加强。

平民化的内容、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解读,充分发挥了新闻节目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魅力。

民生新闻拓展了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新空间。 (2)社教节目 (3)文艺综艺节目 (4)电视剧

二、电视栏目策划:个性化观念

栏目是随着电视的蓬勃发展从报纸杂志的编辑艺术中借用来的专用名词。

电视栏目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把一些或一组题材内容、内容性质、功能目的,或形态相近的小节目纳入一个定期定时长的某时段中播出,并将这一定期、定时长播出的某时段冠以名称,这一冠名播出时段的节目我们习惯于称为电视栏目。 《半边天》栏目介绍

《半边天》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惟一的女性栏目,她关注女性群体整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记录、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节目通过讲述形形色色的女人故事来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爱女性健康,促进两性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播出时间:

从2004年9月1日起,《半边天》栏目在中央一套的首播改在周一至周五的16:10播出;重播时间依然是中央十套周一至周五的早上8:50 。

周一 《半边天·调查》 女人的权利,女人的问题女人的得失,女人的悲喜到现场去到事件的背后去周一《半边天》李潘带你实地调查。

周二 《半边天·幸福课堂》 生活的诀窍幸福的技巧爱的阡陌美的纵横女人应该知道的女人最想知道的周二《半边天》女人自己的《幸福课堂》

周三 《半边天·故事》 亲切感人的故事悲壮动人的故事深刻省人的故事周三《半边天》敬一丹讲的故事

周四 《半边天·访谈》 寻常世界的梦想饮食男女的情怀某些时刻某些缘分周四《半边天》心里有话对张越说

周五 《半边天·剧场》 女人的亲身经历女人的隐秘情感真实的讲述虚拟的扮演周五《半边天》邀您走上荧屏当回演员

从上,可以看出电视栏目就是在固定的名称下把若干个内容相似、相近或表现和反映同一宗旨的一组、一串小节目,经过电视编导重新包装编辑,在固定时段中播出的节目。

在这里固定时段播出的固定的名称就是栏目名称,栏目内容相似、相近或表现和反映同一宗旨的一组、一串小节目就是习惯上讲的小板块或小栏目。简而言之,电视栏目可以概括为在固定的名称下若干个内容相似、相近的小板块或小栏目重新包装编辑而成的节目。

从本质上讲,电视栏目是一种电视节目的编辑形式或称电视节目的包装形式。 电视栏目具有两大优点:

有利于电视观众记忆和收视;

有利于电视台对电视节目的管理、电视节目的运作和节目编排。

1、电视栏目个性化观念的界定与由来 电视栏目个性化界定:

电视栏目个性化是指栏目拥有自己独特的传播内容、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电视栏目个性化由来:

90年代中后期,一些优秀的电视栏目给中国电视带来了新的思维,同时也引起了各个电视媒体的争相效仿。但追逐、效仿又使得电视栏目生存发展面临着或没有个性,或者是独辟蹊径的选择。

人们开始认识到,效仿与雷同并不能奏效,电视栏目应当有独特的分工定位,在这独特分工定位的前提下去找热点,聚焦点,出亮点。栏目需要个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到90年代中后期,人们逐步的认识到节目与栏目的生产与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要获得栏目的个性化,必须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通过实践,中国电视业对于栏目的策划与设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认识。这种认识具体体现在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的八个环节中。 (1)栏目的宗旨

栏目宗旨包括:目的和目标两个方面。

栏目目的:更多指的是从宏观上追求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果。

策划目标:是从微观上对目的的具体化落实和实施,是一个栏目阶段性走向的设计。

栏目宗旨的意义:它是一个栏目的灵魂,是一个栏目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栏目宗旨策划实际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栏目的生命力,关系到栏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栏目宗旨也是一个栏目的旗帜,是一个栏目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

宗旨就是旗帜、方向、形象。运作一个栏目必须有明确、清晰恰当的宗旨。有了宗旨,栏目才能进入良性运作。 《半边天》栏目宗旨:

节目通过讲述形形色色的女人故事来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爱女性健康,促进两性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2)栏目的定位

宗旨确定后,要根据宗旨确定栏目的定位。

电视栏目定位包括:内容定位与对象对位。

内容定位是做什么

对象定位就是给谁看

《对话》栏目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这里出现的人物颇具份量:左右经济走向的权威人士、经历商海沉浮的企业巨头、见证热点事件的当事各方。

当全球股市老大思科公司意欲斥资100亿美元控股斯坦福大学之际,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在《对话》演播室谈笑风生,畅谈“高处不胜寒”;

当新经济的浪潮来袭时,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在《对话》中坦言,中国也需要互联网;

当全球油价大幅上涨、中国成品油市场硝烟四起之时,BP阿莫科总裁布朗爵士走进《对话》现场,讲述如何将一个英国老牌国有企业变成世界石油巨人;

当摩托罗拉公司做出在中国增资19亿美元的重大决定之后,董事长高尔文先生与《对话》观众一起回顾走出困境的点点滴滴。

这里有经济热点的幕后故事,还有极富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个人经历,以及形形色色经济现象发生的背景分析;这里的气氛轻松幽默而又单刀直入,处处凸显对话者的智慧,时时展示对话者的风采。

内容定位与对象定位也经常联结在一起,对象节目可按年龄、性别、职业等来界定。

为什么要却定对象定位:因为中国的传播进入市场后,大众要改为小众,窄播是世界性的趋势。

(3)栏目策划(人) 栏目策划人包括:

栏目内容相关专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业实践者;

电视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为栏目播出周期、生存期限及产生的效应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策划设计。

这两方面的专家构成栏目策划核心,他们的职能和工作就是咨询、论证和提供思路。 (4)栏目的选题

日播节目运转时间长了,选题势必陷入枯竭,做一个节目可以单独考虑选题,做一个栏目,则要批量地考虑选题,如果不是有规模地、大批量地往外推出,就难以避免断炊的局面。

“有主题,成系列”是电视栏目常规节目生产、节目选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是解决栏目断炊和节目平稳规律的有效途径。

有主题:就是批量的节目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同一主题、同一内涵,抓住一个点就连续推出;

成系列:就是一个点一个点按同一主题推出来,一个阶段造成持续的轰动效应。

日版节目最好提前做好大时段的季节性选题和节日性选题。

(5)栏目的版式

通版型:指的是在时长、标识等统一的前提下,每期栏目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节目,栏目内不再进行板块分割。

杂志型:指的是栏目内按节目内容、性质分割为几个小板块,共同构成栏目。

大时段型;是指将性质相似、相近的栏目组合成为一个较大的时段(通常在50分钟以上),各小栏目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共性,在栏目包装、串联上则互相照应,保持统一。 (6)栏目的运作方式

编导核心制:从国内栏目运作情况来看,编导核心制最为普遍,很多栏目制片人实际上挂名的,编导拿着经费操办节目,但不同的编导的节目可能差异很大,制片人控制不了编导,往往个性很强的几个编导容易造成栏目的散乱状态。

制片人核心制:制片人是核心,应掌握人、财、物的权利,应控制整个栏目的版式、节目的形态,各个编导作为他的部下应体现制片人的意图。

主持人核心制:它的优势是以主持人为核心,大量的制片人、编导、策划队伍为其服务,主持人在前台打形象,运用主持人的知名度抢夺市场,赚得利润。主持人核心制是一种趋势。 (7)栏目的风格与样式

一是从内容上体现风格样式:可以从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事物上来体现风格样式;同一内容中如何选择特殊的内容来体现风格和样式。 《经济与法》栏目内容分析:

该栏目以“推进中国市场经济规范进程”为宗旨;以“民营经济人士以及所有对法律问题感兴趣的经济界人士”为目标观众;以“市场规则”为关怀;以“一天解析一个案例”为形态;以“经济人的法律顾问”为自我形象定位。该栏目的出台,将满足观众对于此类节目的迫切需求,是央视经济节目制作能力在法律领域的一次集中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与法》与央视其他法制类栏目,不仅在栏目形态、观众定位、报道领域上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该栏目自诞生时起,就秉持着一种全新的制作理念。栏目组认为,《经济与法》绝不是普通的法制节目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延伸,而是从经济界人士,尤其是民营经济人士的切身需要出发,为中国社会中这部分活跃阶层量身打造的电视栏目。

在制作理念上,《经济与法》强调“资讯色彩”、“理性精神”和“国际视野”三个支点。其中,“理性精神”是栏目的核心精神。在具体的节目制作中,《经济与法》选取的案例将和所有法制类栏目一样,具有冲突激烈、情节曲折、可视性强的特征。但与此同时,《经济与法》将不会一味地使用煽情的手段,而是在充分尊重原被告双方话语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双方的观点、理由充分地呈现出来,用规则的力量,用论辩的魅力来打动观众。 二是包装上体现风格

这里所说的包装包括栏目的片头、主题词、整体形象(即标志性形象)、栏目音乐(包括配乐)、栏目的视觉形象、每一个板块的形象及板块之间的衔接等等。

这几方面经过发展要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东西,而且要通过大量的播出,形成一种视觉冲击,最后形成其整体形象,栏目就立起来了。 三是主持人的风格样式

主持人是栏目的“脸面”,主持人是联系电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中介,可以说,主持人的特色就是栏目的特色,主持人的风格就是栏目的风格。

在观众心中,主持人与栏目是一一对应的,主持人就是栏目的符号。

要求:栏目定位应和主持人本身的性格和情感特征、人格特征协调起来,二者经过包装应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即主持人就是栏目,栏目就是主持人,才能充分开掘主持人的潜力,进而树立栏目形象。

四是从拍摄制作方面体现风格样式

电视语言运用:注意文字思维到声画思维转化中的表达,要注意后期编辑意识,留给受众想像空间;

演播室空间扩展:注意大屏幕的灵活和过渡运用。

拍摄制作来体现栏目的风格即可以是写实也可以是写意,更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8)栏目的活动与宣传

一是通过自己组织的特色活动来展开和宣传;

二是栏目自身的纪念活动;

三是借助社会的特定纪念日来推出活动,进行栏目宣传;

四是媒介合作

电视栏目的策划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具体的电视栏目策划一定要结合电视栏目特定的生存背景、创作环境及各个方面条件来进行。而电视栏目策划,只有强化个性化观念,才可能使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取胜的条件和前提。

3、电视栏目个性化成果体现

请您欣赏、曲苑杂坛、人与自然、三星智力快车、实话实说、探索·发现、天气预报、天天饮食、同一首歌、夕阳红、新闻调查、新闻联播、幸运

52、艺术人生、健康之路周刊、道德观察、法治在线、见证·影像志、见证·亲历 媒体广场、整点新闻、电影传奇、晚间新闻、半边天、大风车、当代工人、电视剧、动画城、东方时空、环球、讲述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金苹果、军事天地开心辞典、科技博览、人口、中华民族新闻30分、世界报道、我的奥林匹克、生活、天天饮食、为您服务、幸运

52、艺术品投资、财经、大参考、非常6+

1、全球资讯榜、绝对挑战、鉴宝、超市大赢家、交换空间、今晚、证券时间、财富故事会对话、欢乐家庭、健康之路、经济信息联播、经济与法、开心辞典、经济半小时、第一时间、美味购物街、金土地、希望周刊、商务时间

三、电视频道策划: 电视频道策划概述

(一)频道和频道制的概念

频道是节目机构播出和观众收视的平台,也可以说频道是作为一类或几类节目与栏目的电视机构播出和观众收视的载体,是一类或几类节目形态呈现的播出和收视窗口。

频道有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之分,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只是频道的定位和栏目的内容的相对界定与区分。 频道资源:

频道是电视生产的稀缺资源。

频道资源包括一个电视频道的覆盖范围、落地状况、传输方式、品牌价值、受众构成等。 频道制是管理体制

频道是播出载体,是节目与栏目的播出平台和观众的收视平台。

频道是电视集团内部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和生产与播出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频道节目制作基础上的统筹、配置人力、设配与经费和播出等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频道改革应遵循的程序

确定集团所有频道定位;

根据不同频道的定位,设计该频道的节目结构,确定哪些时段和节目为重点,哪些为辅助,并提出节目生产规格和预期效果要求;

可能的话,在集团内外组织竞标,统一组织和配置台内外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和制作力量,进行生产;

在所有节目实际播出和运行一个阶段后,电视台要对各频道进行微调,撤换哪些实践证明未到达预期效果的节目。

(二)频道专业化发展:

频道专业化是从电视节目对象化开始的;

真正意义上频道专业化的出现和形成是1995年,以一南一北电视频道的建构为标志:在南方,上海电视台十四频道(1995年4月14日)和八频道(1995年6月16日)首次实行频道总监领导下的栏目制片人制,开创了中国电视业频道制的先河;北方央视从1995年1月1日体育频道开播到1996年1月1日,第八套电视剧频道开播,基本形成专业频道框架。

1、频道对象化阶段

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根据市场规律和受众分群化媒介消费习惯,针对不同目标受众对信息的特定需要,组合成内容定位专一的电视频道。

最早的专业化频道萌芽出现于频道播出过程中的对象化的栏目类型。 这个时间从1980年到1993年底。

2、频道专业化阶段

20世纪年代中期央视开始了频道专业化发展、创新之路;

1998年以来央视推进频道专业化改革;变过去只重规模、数量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型的增长模式,对各套节目进行了深层次改革,实现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克服频道栏目重复设置、节目内容交叉雷同等问题,突出各频道的专业特点,形成互相间有力的支撑与补充,实现了频道专业化架构的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

3、频道系列化阶段

频道专业化是世界电视发展的大趋势,是在探寻专业频道规律、专业频道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将频道专业向更高的系列化层次推进。

世界各国电视媒体关于频道设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大综合小专业,即以综合频道为主,以专业频道为辅,以面带点;二是小综合大专业,即以专业频道为主,以综合频道为辅,以点带面。

(三)频道专业化的优劣 频道专业化的优势:

频道专业化强化了配置的合理性 频道专业化简化了管理层次

频道总监制是目前国际电视频道管理的通行模式。其优点有:1)有利于增强频道意识;2)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外交流与接轨;3)有利于决策民主化;4)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5)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共享;6)有利于制作重点报道;7)有利于节目编排;8)有利于人员流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9)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10)有利于经费管理。

频道专业化的劣势:

1、电视专业频道构建的理念误区:

我国电视专业频道建设是建立在“行政整合”而非“市场化整合”。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实质是“细分观众的收视群体”;频道专业化的核心问题是频道特长与观众收视偏好相匹配。

2、电视专业频道定位与栏目设置模糊

对市场分析不过充分,节目的准备不够充足,对受众偏好和频道特长的组合不够周密,这三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频道专业化定位和栏目设置的模糊。

3、电视专业频道和栏目服务错位

在电视专业频道席卷全国的热潮中,各电视台在2002年似乎都实行了频道专业化。但在各频道中逃不出新闻、财经、娱乐、体育、教育几大块。表面上名目繁多,实质上栏目内容雷同、题材相近,风格相似,另外电视剧几乎成为各类专业频道必不可少的电视节目,这都显示了电视专业频道服务的错位。

4、频道制较难逾越的人为因素

频道实行频道总监领导下的负责制,每个省、市电视台都派生出一样的专业频道,频道数量在成倍增加,机构在快速膨胀,内容却远远滞后,专业化细分成了各个电视台的“圈地运动”,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化竞争还没有展开,每个区域更大规模的“简单重复”却接踵而至,频道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成本增加。

频道制直接导致了电视台各频道的节目编排雷同,进而影响到电视台总体收视份额。

管理低效造成难以估价的资源闲置 “十多十少”现象: 花钱的多,会赚钱的少

做主的多,会当家理财的少

栏目与项目亏损的多,盈利的少,投入产出失衡 资源外部盘活的多,私人盘活的少,自身盘活的少

考虑问题从自身、眼前、局部利益出发的多,从全局、长远利益出发的少 争资源、争权利、争利益的多,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少 指责别人的多,严于律己的少 背后议论的多,当面沟通的少 要待遇的多,讲奉献的少

消极等待的多,创新进取的少 电视频道策划理念与属性

(一)频道的连续性

频道已经播出不能说停就停说改就改,要保持一个时期的连续。 重视精品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播出频率。

为保证频道的连续性必须确定栏目和节目的比例构成。

(二)频道的科学性

频道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频道定位的科学性和设置栏目的科学性上。

频道定位就是要力争准确击中目标受众需求,在目标受众心中争得一席之地,形成稳定的收视预期。

频道的栏目设置和编排是频道科学性的另一要点,是传承频道定位理念的具体表现,是设置什么栏目、如何错落地安排栏目,从而避免和减少栏目的交叉、撞车现象和各类资源的浪费,到达优化节目编排结构。

(三)频道的超前性

电视频道自身形象的策划活动要有超前性,应发挥创造性思维。 超前性是电视频道策划活动的重要特征,策划设计得当,可有利于引导将来的栏目进程和观众对整个频道的认同,达到策划的初衷。

(四)频道的形象性

电视频道包装是电视事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是观众审美的要求,是电视频道日益完善和成熟的标示。

电视频道自身形象的策划是指电视台按照频道专业化、地域特色、目标观众群、社会职能等多项要素,选择设计的包装内容、表现形式和标识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可视形象和语言给予观众一个频道整体性的印象。

电视频道自身的形象策划战略是指电视台有意识地,系统地为一套或一档电视节目策划设计一系列以包装为目的的,相对固定、统一的可视形象或语言形象,并以此来确定、吸引、满足和争夺目标观众群。 电视频道策划

(一)频道的战略性定位策划

频道的定位是频道竞争扩张的第一次战略性的决策。

媒体集团和媒体频道战略发展、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第一战场)

频道战略性定位策划中三个问题:

凸显自身优势。

避开危险的竞争者。

分割和抢夺竞争领域。

(二)频道的战术性定位策划 媒体竞争的第二战场战术。

频道不是按照“综合性”发展就是必向“专业性”走。在建构频道时首先要确定它的定位,频道的定位是根本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频道后面的各步策划。 以凤凰卫视为例分析其频道战术性策划: 2003年凤凰策划的四个“新闻触点”:

开好“四趟车”:早班车;午间快车;直通车;子夜快车。 重点推介《有报天天读》。

加大新闻容量,成为新闻大超市。 向热点地区派出亲历性记者。

(三)频道定位的具体思考

频道策划是一项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也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创造活动。

从过程来看,策划常常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综合分析。从策划前的调查到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再到实施、评估、调整方案,无不显示当代策划的特点。

一种媒体的策划,实际上就是根据现实的各种信息,判断和预测传播内容发展变化的趋势,全面构思、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合理的行动方式,从而为媒体的良性运作创造条件。 频道定位模式:

频道节目专业化:以节目内容为依据,进行频道定位,把节目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栏目编排在同一个频道;

频道受众专业化:以电视观众收视需求为依据,把收视习惯相同或相近的观众所需求的节目编排在同一个频道。

频道定位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频道是为哪一类观众所开办,满足哪一类观众的需求。

其次,要建立与频道定位相一致的频道形象、频道标识、字幕、色彩、广告语、主持人风格等频道包装宣传推介体系、栏目构成体系和节目编排体系,使频道的专业特色或属性包装得到由内到外的形象呈现。

频道定位策划内容:

频道定位、观众定位、栏目与节目定位、市场定位。

设置一个专业频道,必须论证频道的层次取向、播出效果、影响范围等,掌握了观众的收视心理,预测观众的收视取向,然后再做出如何播出和向谁播出的决定,这是目标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频道定位:

频道定位可分解为内容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风格定位等多个层面。 内容定位与功能定位是关键。

内容和功能定位解决频道的主体特色、品牌栏目的创设、栏目与活动的编排等问题。

准确的定位为名牌频道和品牌栏目的运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栏目和节目的目标观众进行定位,以确定服务于哪部分观众;

对栏目与节目本身的内容、功能、风格等方面的要素进行定位,以确定满足观众的哪部分需求。

对栏目和节目的市场进行定位,以确定寻找怎样的广告商或节目销售公司。 频道四定位的顺序:

频道定位观众定位栏目与节目内容定位市场定位

受众调查是确定电视节目的定位基础。无论是观众定位、栏目与节目定位还是市场定位,都必须在受众调查的基础上做出。

根据频道定位的不同,栏目内容策划应当有所不同,但栏目内容的确定应当在栏目定位范围之内。

频道是电视节目生存的平台。

频道定好了位,电视栏目也就有了很明确和细致的观众定位,栏目的目标关总和边缘关总就十分清晰了。

准确定位频道应处理好的关系

1、综合频道与专业频道的关系。

对于专业频道,强调要根据不同观众群的收视需求,以对象化窄播化为原则,不断提高与频道定位相符合的专业化节目播出比例。

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下功夫,做到专、新、优三个字。

2、专业频道之间的关系

专业频道之间要有明确定位,要有风格和内容的区别分度。这种专业频道区分度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同一利益集团的内部各频道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

3、专业频道中专业性内容与非专业性内容的关系。

专业频道的最大特点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独特的栏目与节目,独特的内容与风格,独特的角度与包装。在抓好专业频道定位的前提下,加强各个频道的各个时段的栏目定位,使栏目的设置与频道的整体定位相一致起来。保证专业性内容占专业频道的主导地位。

(四)频道形象与台标标示系统策划

目前频道已作为品牌来竞争,需要全面导入CI设计。作为频道系统中的子系统的品牌栏目,应当自觉服从频道视觉识别系统的各项规定,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贯彻频道的既定理念。

以精品打造品牌栏目,以品牌栏目提升频道的竞争力,推动媒体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 有关包装形式的理解

节目形式是节目的物质外壳,没有节目形式,任何节目定位都无法表现;同时形式是观众注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否吸引观众在很大陈固定上取决于其形式能否吸引观众。

美与新是形式能否引起观众注意的重要因素,栏目形式的确立应遵循“美”、“新”、“适宜”三大原则。

形式的美感是带给观众愉悦感受的重要元素。

形式的新颖性是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创造前所未有的

在原来基础上作改进的,但能给人以新鲜感 杂取种种,合为一个并能让人耳目一新的。

包装形式是建立在消费认同的基础上的,形式的实际,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做好认真的调查与研究。

包装的意义所在

包装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简单外形,而且体现着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好的包装,不仅有利于产品营销,往往在产品使用完成后还极具收藏价值。

杰出的包装,是频道和栏目终身的广告,可以让观众“动心”和“想看”。成功的包装一方面可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借助包装,让观众加深印象及偏爱度,促进收视意愿。 包装的作用:

视觉吸引:创意包装,对吸引视觉起到关键作用。

价值提升:富有创意的包装,不但可以既提高商品的价值感,还可以培养消费群体对品牌产生忠诚度。

理念传达:理念,就是灵魂,是一种风格,它可以强化产品的内涵,加深观众的印象。

品牌识别:品牌识别是观众认识频道和栏目的前提,它在观众的脑中是一个粗略印象。 我国频道包装的现状与建议

频道和栏目包转外观感觉“土气”(营造视觉的新鲜感);

国内许多品牌栏目在字体与广告宣传的标题或口号上产生不了相关性(字体与广告要讲求风格的统一);

色彩运用不规范,产生视觉冲突(视觉统一);

包装无主题无个性非常普遍。

包装的适宜性是电视栏目赖以生存的基础。栏目形式最重要的是首先必须与栏目内容相适宜,与观众的需求相契合。

栏目形式是必须依附于栏目内容而生存的,但栏目形式本身也有其价值意义。

对电视栏目来说,包装可以是栏目外部的,也可以渗透到栏目里面,成为栏目形式的组成部分。电视栏目的包装包括内在化包装和外在化包装两类。外在化包装是对已经形成的栏目的片头片尾的包装。 外在化包装的功能

识别功能:通过对栏目的包装,建立起栏目自身的识别系统,包括固定的画面、音乐、色调、文字等。

形象选创功能:通过包装,展示出栏目的特神色和精神面貌。

形象宣传功能:通过包装,对节目特点、主旨、体裁、形式、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加以展示、说明。

对频道内栏目外在包装的要求

按照频道形象的统一要求,对同一频道的栏目在标志、色彩、字体等几方面进行规范化包装,栏目除声音识别可以个性化之外、片头、片花等都要服从于频道形象设计。一般不提倡栏目设计独立的形象标志,对于早已使用并且形成品牌价值的可以继续使用,置于屏幕右上角或右下角,定时闪现。 频道本身包装的要求

1、台标由电视台频道名称和标志性图案两部分构成,是一家电视台、一套电视频道节目的旗帜。

台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台标系统的主要部分。

台标的动画合成过程:可以让观众了解台标的创意意图;

特色画面:由各地的名胜绝景、民风民俗和标志性建筑物组成,可以加大信息含量。

音乐:是内涵的延伸和阐释,是形成氛围、加深记忆、产生联想的重要手段。

广告词:言简意赅、意蕴俱佳的广告词很好地沟通与观众的感性联系。

2、标识字是频道标识的组成部分。

标识字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性格属性,方饰线体粗犷、豪放;宋体、黑体庄重、典雅;行书潇洒、飘移。而对字体的选择必须能够清楚地表到、体现频道风格与频道标识物的内涵,对此策划实际标识字时,必须注意到字体要与频道属性和画面相吻合,要根据频道的属性,选择恰当的字体,切勿滥用。 标识字的策划要求: 要有美感,视觉舒适。

要合理搭配标识字的色彩与底色,既不太刺激又不太微弱,要使观众感到视觉舒适。 要易于阅读。 要色彩醒目。

3、电视的频道是不可能离开电视的栏目和节目的,频道是栏目构成的,电视的栏目和节目是频道主题,是频道存在的根本。

频道性能共享除频道包装、片头和标示的“物化”想象外,频道与栏目及节目的个性化宣传也是频道形象的重要方面。

体现频道特色和个性的频道宣传

体现栏目与节目特色的节目宣传

举办大的有影响的频道活动

(五)频道栏目定位策划

精心创办或扶持一两个拳头栏目成为品牌栏目有许多益处。从电视台内部来说,拳头节目是其他栏目的表率,有助于促进其他栏目提高质量,加强整个频道的竞争力。从观众角度来说,一个电视频道观众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频道是否有拳头节目和品牌栏目。 拳头栏目的作用:

拳头栏目能够使观众在电视机前锁定频道,增加该频道的收视机会。

拳头栏目使观众因节目期待和观看惰性而观看频道其他栏目的机会增大。

拳头栏目会提高电视频道的形象,产生社会心理学所谓的“光环效应”。

从收视率调查的角度来说,拳头栏目有利于该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拳头栏目构思的主要环节

精心策划栏目整体框架形式,精选栏目内容;

精心策划栏目内容的递进和悬念设计;

筛选栏目的内容素材,为各类素材安排最能发挥其特长的栏目结构;

策划与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

设计布景、灯光、服装、道具以及栏目的组合、长度、方式。 拳头栏目编播上注意的问题:

播出频率至少每周一次,最好是每天都有;

播出时间保持相对固定不变;

栏目形式应该是有特色的,节目选题内容应该是能够无限扩展延伸的,而且是比较耐看的。

(六)频道栏目的编排策划

编排是指对一个频道每天、每周、每月所要播出的所有栏目的安排。

如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一样,电视节目也需要排版,即编排,编排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不同的节目的编排和受众收视习惯之间的关系,寻找一些科学的编排节目的方法。 编排应考虑的问题:

1、在电视节目编排前最好彼此做一些区隔,如时段区隔、内容区隔、轻重区隔、观众群区隔等。

2、在进行节目编排时,根据不同的时段特点,一般要进行长短搭配或调剂,长时间的节目适合什么样的观众,安排什么样的内容。 节目编排的意义:

1、节目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具有双重意义。

2、节目编排不是做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需要编辑的策划即二度创作,目的是在现有节目源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与竞争优势的电视节目;

3、节目编排是对现有节目源的科学、有序排列,目的是使收视明确化,进而获得整体收视率的理想效果。 节目编排的制约条件:

1、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是节目编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2、受众研究,受众研究工作是进行节目编排至关重要的环节。

3、节目编排要考虑地域性差异。 节目编排的几点建议:

1、一张一弛、错落有致的整体编排格局,符合电视收视规律和观众的收视心态。

2、栏目规范化有利于节目编排在时间上的统一性、形成规律,又为准时播出、定向收视提供了保证。

3、最优节目与最佳时间的组合,能创造最高的收视率。

4、编排节目打时间差,抓住有利时机。

(七)频道策划程序与频道策划写作要领: 频道策划文案基本包括: 1、创意策划理念

2、电视观众定位和观众调查分析 3、竞争频道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4、频道的宣传片即包装和片头方案 5、频道定位和栏目建构策划方案 6、频道栏目与节目策划安排

调研:

第一步:对频道进行分析,明确频道的定位;

第二步:对同类频道进行分析,明确竞争对手;

第三步:对频道等媒体市场进行分析,明确频道的观众市场目标;

第四步:对观众市场发展机会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媒体和观众市场在哪里; 第五步:对观众进行分析,明确观众对象和广告对象 策划:

第六步:对频道指标进行分析,明确栏目和频道的策略; 第七步:确定栏目和频道的目标及广告指标;

第八步:明确广告目的; 第九步:确定频道的战略;

第十步:决定最佳推销栏目、活动和频道的混合方案; 第十一步:明确创意栏目的突破口; 策划:

第十二步:决定内容;

第十三步:决定广告预算;

第十四步:确定媒体品牌战略;

第十五步:制订实现广告计划的不同方案; 第十六步:对不同广告计划方案进行评估; 第十七步:决定最佳广告计划方案; 实施:

第十八步:确定栏目和频道的方案; 第十九步:明确频道创意要点; 第二十步:决定广告的表现战略; 第二十一步:确定频道形象方案; 第二十二步:确定广告地区;

第二十三步:确定广告媒体选择; 第二十四步:确定广告时间; 实施:

第二十五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取得各栏目创作人员的认同; 第二十六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取得频道和集团负责人的认可; 第二十七步:召开观众与专家参加的提呈会议,取得客户的认可; 第二十八步:制作栏目和频道形象宣传作品;

第二十九步:检查栏目作品的质量,并进行评议或修改; 第三十步:将完成的栏目作品送媒体刊登或播放; 评估:

第三十一步:收集观众信息和广告信息反馈; 第三十二步:评定广告效果; 第三十三步: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四步:再次做市场调查;

第三十五步:策划新的调整后的频道全面推出。 课后作业:

1、以一到两个各电视媒体中优秀栏目为对象,分析其栏目策划的内容,并归纳其成功的原因。

2、以央视二套为例,分析其频道策划成功之道。

第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在掌握电视新闻的概念的基础上,并明晰新闻策划与宣传、新闻造假的本质区别后,熟悉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重点掌握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要点。 引语:

为什么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体?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

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流程中,新闻节目在播出时间的数量上占有很大比重; 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播出突出了新闻节目的在节目系统中的强势作用; 在各级电视机构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首位的绝大多数都是新闻类节目。 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竞争

电视新闻的策划和加工是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无论是自然发生的新闻报道的策划活动,还是人为策划的新闻事件,策划的目的都在于实现对媒介新闻传播资源的最大发掘与最佳配置。

传播资源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资源发掘配置的原则: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意义

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新闻节目策划能力是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占尽先机、利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精心策划的电视新闻节目或者栏目会成为一个电视台的品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视策划有宏观(一般学理--理念)、中观(具体对策--策略)、微观(可操作性技艺--方式、方法)。电视策划应根据对象的不同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创意、思路以及实施方案(包括背景分析与前景预测)。电视新闻策划对象分为:宏观新闻频道策划、中观的新闻栏目策划和微观的新闻节目策划。

本章重点讨论电视新闻栏目和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分类

一、电视新闻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印刷媒体报纸、杂志新闻的不同;

“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则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不同。广播是以生意为传播符号,电视则是以声音和画面、视听双通道来传播信息。

这个定义比较清晰的界定了电视新闻的个性、突出了它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传播方式多、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同事也规定了电视新闻的特性。

这是在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基础上,又根据现代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结合电视新闻本身题材、类型的变化而作了补充。 第一个提法:“正在”

当代电子摄录系统(ENG)的出现以及卫星传送、海事电话等传播技术的出现,使远隔万里的新闻报道实现了同步现场直播。

同步指:事件发生和报道同步,报道和传播的同步。

如今,电视直播已经使传统经典新闻定义中的“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变成了 “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新的电视新闻定义强调了“新近或正在”的概念。 第二个提法:“发现”

“发现”:一是指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如考古新发现等等。这种发现通常就是新闻。二是指现代新闻报道中特别需要强调的,特指新的观点、新的见解的发现。

电视新闻不仅以形象直观和时效快取胜,同样要求对大量的传播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加工发现新的角度,挖掘出深度。

所以,新闻竞争不仅仅是新事件、新消息和独家报道的竞争而且也是“发现”的竞争。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崛起,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理性思辨色彩。今天新闻的内涵、外延已经扩展,由客观事实报道扩展到有新意的思想、观点的传播以及新闻背景的发掘和崭新。因此,在给电视新闻下定义时,要强调“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的电视新闻的定义把传统新闻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加以拓展,并突出了电视新闻的独特个性。

这个独特个性表达了电视新闻即可以回答表面的“是什么”的新闻,又可以回答“为何”的新闻,强调对新闻事实的发现和解读。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按着《中国应用电视学》的划分,电视新闻节目被分为三个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

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消息类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

其特点:消息类新闻节目不仅能够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它还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

专题类新闻节目: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其特点: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刻,信息量大。

选题往往是反映社会上人们关注的、议论纷纷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要求记者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对问题做出分析,以独特的见解引起观众深层的思考。

言论类新闻节目:主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看法,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其特点:它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谈话类新闻节目。

专题类、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舆论中心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电视记者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从电视新闻发展趋势看,专题类、言论类新闻节目是开掘电视新闻节目思想深度的主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

其编排方式,借鉴报纸平面媒体杂志的专题或者专栏设计的特点,把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专题类节目或者言论类节目等整合到一个大的新闻板块中,打包播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电视新闻杂志类型节目的出现。

杂志型电视栏目的策划要点

1、要符合本媒体的节目制作实力

2、要为栏目准确定位

3、要合理划分栏目的板块

一种思路是按人、事、现象来划分板块;

一种思路是按同一范畴的不同内容、或者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的; 考虑做板块的系列题材。

4、要为栏目确立风格 课后作业:

以杂志型栏目《生活海报》中的子栏目《万事通》的策划要求为标准,策划一期上下连贯完整的节目。(具体以成片内容的文字形式为主,每个小板块的分割处以主持人串联或片花形式连接)。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利用微波与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将设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拍摄机位摄录的画面、音响,综合背景资料,通过现场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的采访、串联的评述,现场切换、编辑,实时的播出,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特点:由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时空基本平行,因此它能够以信息衰减最小的方式,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即时呈现,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与完整。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目前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特性的一种报道方式。 第二节 现代电视新闻观念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一、新闻策划的背景:

由于现代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不段更新,就电视来说,受众对信息需求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受众强烈的参与意识逼迫电视人重新选择报道方式,改进报道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策略。

二、电视新闻节目是否存在策划?

(一)新闻与宣传

狭义宣传:是指党和政府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措施,需要媒体配合向民众解释、说明。

广义宣传;是指所有的新闻报道。

新闻与宣传都有改变和影响受众思想,心理和情感的企图,并通过带有议程设置目的的报道促使他们按照宣传者的意志行动。

新闻的客观性与宣传的主观性可以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通过“把关人”机制和议程设置机制,让新闻与宣传和谐统一。

(二)新闻策划与新闻造假: 新闻策划内涵包括:

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策划。(新闻策划是在不改变基本的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方式、形式等的策划。例如: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专题类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策划;访谈类新闻节目演播室策划,嘉宾策划,话题策划;电视直播节目中整体策划和构思。)

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由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媒介主导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常见,这是传媒间竞争的产物,也是媒介发挥自身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生活中没有新闻时,媒介参与制造新闻以满足大众信息需要,这种策划与制造并没有违背电视新闻的定义。) 新闻信息的组成: 新闻价值实质包括:

1、是新闻信息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实质影响。

2、是人们对这种实际影响的认识,这种认识因人而异。

由此新闻信息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对客观事实的观念性陈述,二是对所含新闻价值的理念性判断,两者不可或缺。

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并非否定新闻的真实性:因为报道者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分析判断客观存在的事实,再据此决定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同时,策划和组织报道的本质意义在于报道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新闻传播获得报道者所期望的效果。

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的感受和参与。

现代电视新闻观念:越来越重视受众,也越来越重视电视策划。

中国电视观念变化:电视纪实观念、栏目化观念、直播观念、谈话观念都渗透着电视新闻策划意识。

下面我们将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点加以论述,但不同的节目类型在策划策划重点上有所不同,这是我们正确把握和理解电视新闻策划的前提。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从整个采、编、播的制作流程来看,大致包括:选题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等。

一、选题策划

成熟的电视栏目都有比较成熟的选题标准,选题被采纳与否即是一个选题把关的过程也是一个选题策划的过程。

(一)电视新闻选题标准:

通行的电视新闻选题标准主要包括: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

1、新鲜性

其强调电视新闻选题策划要重点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是新闻的核心价值之一。它所强调的是新信息,新观念。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不仅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杭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栏目于2000年首开先河,向社会招募拥有DV的百姓记者,直接参加电视新闻拍摄、采写、编辑的整个过程,大大地拓宽了传统新闻的取材,在寻求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道路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电视新闻平民化含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伸。在《新闻自己拍》中,普通的电视观众成为了栏目的主角。他们纷纷将镜头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大到城市建设、违章建筑,小到家庭故事,都被搬上了电视屏幕,使《新闻夜班车》节目呈现出多样化

创建文明城市和西博会是2002年杭州人的两件大事,《新闻夜班车》在“自己拍俱乐部”成员间举行了两次大奖赛,主题是“寻找城市遗憾”和“我眼中的西博会”。通过两次大奖赛,“新闻自己拍”的风格真正形成,个性化日趋成熟。在众多的新闻样式中,“新闻自己拍”这种独特的形式已经被老百姓所接受,同时也被其它电视台采用。

《南京零距离》招募了50多人的拥有特定型号家庭摄像机的通讯员队伍,成立专门俱乐部,制定规程,这些百姓记者有的拍摄到很多现场独家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栏目生产推行制片人制已成为目前各电视台新闻栏目管理的基本模式。把栏目确定为单独的制作单位,制片人在栏目内享有相应的权利,制片人只对新闻主任或总监负责。

南京、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并不是按内容来设立新闻部、评论部、经济部,部下面再设科组,而是按功能以栏目为主,建立大编辑部体制,以编辑为中心,设编辑部、采访部、技术部以及若干栏目组,中心设编委会。

在具体运作上,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每周例会制度实行“五会制”,即中心编委会、前期工作(以采访记者为主,周一上午,15-30分钟)例会、后期工作(以编辑、技术部为主,周一上午,15-30分钟)例会、制片人(责任编辑)协商会(每天上午,15-20分钟)、节目评审会(每月上旬)。每一个栏目都有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对记者、编辑、主持人、技术人员等的不同岗位职责,还制定量化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杭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对播出后的新闻稿件按A(25分以上)、B+(15分)、B(10分)、B-(8分)、C(5分)、D(1分)、E(不得分)7个等级打分,国家重大假日分数加倍,分值与奖金挂钩。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样采用评分制的考核办法,分A(5分)、A-(2.5)、B+(1.5分)、B(1分)、B-(0.5分)、C(0分)、D(奖励分,最高为同等值分的三倍)7个等级,由新闻中心编委会共同评定。

2、时效性

媒体实力的具体体现:在重大新闻时间报道的时效上;缺乏时效性的新闻媒体不仅会失去市场,而且会失去媒体的权威和信誉。时效性是电视新闻选题策划的一个基本要求。

3、典型性

典型性是针对新闻的内涵而言的。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是衡量电视媒体新闻采集和加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典型性也可以理解为开掘性,它强调的是,电视媒体在确定一个新闻选题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个新闻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是否体现着事物的某种本质特征,是否包含有价值的、能够进一步开掘的信息。典型性是选题策划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家电视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4、独家性

独家性是对一个电视媒体新闻策划的更高要求。独家性的含义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即电视新闻不仅要追求新鲜、时效和典型,还要独家。用第一手的采访,第一手的报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新闻欲。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是独家的,与众不同的。独家性和权威性息息相关,它同时也是一种话语权利。

话语权是一种命名的权利,它包括第一时间说话(报道)和第一时间解释(评论)的权利。媒体竞争的核心是命名权利的争夺。一家电视机构一旦掌握了这种权利,将有效地建立媒体公信力和媒体权威。

5、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电视新闻选题策划的一个重要标准。可操作性包括内外两个含义: 内部的要求是指选题策划要从自身的实力出发,有多大力量做多大的事情结合自身的人财物条件,去选择可行的选题。外部的要求非常复杂,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选题策划初期,就要充分考虑上述各种环境的限制,否则即使节目完成制作,也有被“枪毙”的危险。

(二)选题具体操作原则

1、“命题作文”类选题:常规做法 :提前做好准备拍摄方法:模式化一般的指令性会议新闻的报道形式很难创新,从事报道的新手以顺利完成任务为稳妥之策,如果有创新往往也是费力不讨好。

2、主动类选题:新闻选题的三原则:政府重视:解决的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问题,即报道内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群众关心:解决的是报道的广泛性和接近性的问题,应聚焦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代表他们的利益,也是反映民意。普遍存在:解决的是新闻报道的典型性问题,这就是要求选择题材时要注重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帮助选题的具体思路:

1、有深度报道空间的选题:题材确立,就要试图去挖掘新闻后面深层次的内容。 新闻编导要善于挖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内容。

2、富有传奇故事色彩的选题:选题最容易掌握的标准是:编导感兴趣的观众才会有兴趣;能感到自己才能使观众感动。

纪录片选题的原则:记录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记录不平凡人的平凡事。只要选择了富有故事色彩的选题,作品就会与众不同。

3、切小口,说大事:如何选取报道角度的问题。现代竞争给电视新闻栏目带来的任务是:看谁能把同样的新闻用更值得信赖的方式,更能使观众接受的方法、更有价值的报道角度和深度传播出去。现在对国内电视新闻节目批评集中在两点:一是缺“现场”,二是缺“主持”。

二、策划方案的形成:

1、集中式:集中式以报道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为特点。一般是围绕某一事件或主题,把内容互相有联系的稿件集中在一个栏目播出,或者综合各方面消息组合成一个单篇报道播出。

集中式报道的策划的关键点:1)好的报道角度;2)一定的规模。

2、连续式:连续式以报道在时间上小的间断但总的持续为特点。一般围绕某一时间或主题,通过“多次性”的连续传播,使受众得到比较完整深刻的印象。与集中式报道“一次、大量”的特点不同,连续式报道是随着信息的逐步积累而形成强势的。

1)追踪报道:主要围绕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段里做连续的密集报道,其追踪的时间段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而定。追踪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事件发展的进程,二是事件引发的反响,前者是新闻事件最初发生时策划报道的重点,后者则主要出现在事件发展接近尾声或告一段落的时候。

2)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热点问题、宣传重点,组织多篇相关报道相继播出。组成系列的各个部分在报道的具体对象上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在主题上必须相互关联,通过对主题多侧面的反映形成传播强势。

系列报道中各个部分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次序。

3、特别报道:一些特别重大或者新闻性强、过程比较集中的事件,有时会采取特别报道的形式。这种“特别”主要表现在: 1)特别的事件; 2)特别的形态; 3)特别的组织。

4、日常的单篇报道:有深度有想象的单篇报道一般都是在精心策划后实现的。

5、新闻专题节目类:从《焦点访谈》看电视新闻栏目的运作。从《焦点时刻》到《焦点访谈》《焦点时刻》的先天不足:

1)这个栏目尽管具有独立的定位和节目形态,但难以突现独特的影响力。 2)内容停留在舆论监督的边缘,深度有限。 3)早晨的播出受众有限。

《焦点访谈》栏目的定位和特点

伊始初步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栏目发展后确定其定位:“舆论监督”。《焦点访谈》的主要特点:公开性、广泛性和实名制。

《焦点访谈》的选题机制:

1)选题的“预警”机制。

对同一类现象,如果连续三天,每天观众反映的问题超过50条以上,栏目就会立专门档案,指定编导监控,并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是否有报道价值,然后从中筛选报道题目。

2)选题的筛选机制:

第一,由《焦点访谈》中心组设立专人,分别处理群众来信、来电、电子邮件,接待群众来访。

第二,记者组采编轮空的记者,同时可以对热线寻呼中提供的线索进行处理,并帮助中心组处理部分信件。

第三、中心组策划人员在每个工作日提交一份选题报告,列出约3~5个有效的报道选题,供节目组选择采用。 3)选题论证机制:

选题论中要点集中在:选题与党和政府的现阶段的路线、方正、政策是否有不和谐的地方。选题事实是否包含有可能引起不安定的因素。对于基本轮廓清楚的选题事实、关键事实是否存在疑点和不确定性。选题所包含的事例是否具有普遍性,避免非常极端、不具普遍性的题材。选题是否符合电视新闻的在操作规律,是否具有可视性。选题清楚、事实准确、责任明白,但报道后是否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焦点访谈》采取的三步论证方式:

第一步:提供选题的策划人员要与准备接受选题的编导进行选题论证。第二步:接受选题的编导要与本组的制片人进行选题论证。第三步:制片人要与部领导进行选题论证。

《焦点访谈》的事实表现原则:

“用事实说话”——这是《焦点访谈》最为强调的。

《焦点访谈》的事实表现原则可以概括为:主题事实化、事实故事化以及故事人物化。这个原则不仅适应于电视新闻栏目,对其他所有叙事类电视节目也是适应的。

6、新闻现场直播节目

这类节目策划重点不再是去报道什么,而是如何报道。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分为:

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策划只要在于如何提前设计制作相关背景资料,如何设置预案,应对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不可预见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策划重点在于前方记者是否能够及时拍摄到现场,及时发现和抓取独家信息等等)。

二、采访策划

采访在短新闻中基本不以采访见长,在采访的策划上也相对比较简单。采访策划一般在国际新闻报道、特定场合下,如何抛出最重要的问题并得到采访对象的回答,是最能体现记者的策划和应变能力。

在新闻专题节目中采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节目内容的主题,而且是节目基本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当我们说到采访策划时,常常是和采访技巧、采访经验、采访准备、采访程序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区别于文字采访,电视采访是在镜头前完成的,讲求多工种的配合,在时间、场合环境上要求很多,电视采访本身不是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摄像机在期中更是带有某种主观意志。

而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采访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电视采访,要同期录音、现场抓拍、完整调查等。

从策划角度上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四种意识。

1、换位意识

换位:指采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也是指采访记者与假想的镜头背后的电视观众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换位思想首先要求采访记者要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采访记者与观众之间的换位,是由记者在经验和想像中完成的

《东方之子》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原则:平视。平视到底是什么概念?这么多年我想这个问题,平视不应是记者的眼光,应该是广众的眼光。当你对强者的时候,你要把他压下去,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要给他扶一下。

--王志

换位意识的另一个体现在于设计采访话题时,记者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从观众的角度作换位思考。

2、无知意识

无知意识,指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有些采访即使知道结果,也要在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

无知意识体现为记者采访前的一种谦虚心态。(镜头下的采访一旦开始,记者绝不能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在采访中似乎把对方想说的话都料到了,或者替对方把话说完,只给人家点头说“是”或摇头说“不”的机会。)

无知意识体现在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之间能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这样才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

3、怀疑意识

怀疑意识是指在调查采访时,采访记者诗中要保持一种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场景、耳朵听到的话语,用足够的怀疑来做出冷静的判断,尽可能采访到方方面面的事实和证据。

多一点怀疑,就多一点主动;多逼出一些问题,后期素材就会更丰富,编辑起来也会更容易。怀疑意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调查精神,也是一种采访策略。

在具体操作中,对采访对象和内容的质疑,要找到灵活而聪明的方式,言语的表述还要遵循一些交流的技巧,不能造成太大的交流阻力。

4、现场意识

现场意识是指现场记者的采访要和事件同步进行,尤其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并把它通过采访揭示出来。

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往往构成了节目的精彩段落。

记者要善于把握事件进程和人物活动的各种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时空流程和场景。

三、策划系统的组织:

1、个体策划:个体策划的主题是记者,他是指记者在获得一个新闻题材后,采用何种方式使之成为一条有影响的新闻。

2、栏目的策划:定位的选择;对题材和版面的选择;重点题材的选择;媒体的联动„„

3、频道或整个媒体的策划: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实现策划的完整性。

四、嘉宾策划

新闻节目中嘉宾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以专家、名流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人士; 另一类是以新闻事件当事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尤其是中下层人士。

嘉宾可以承担的功能:可以对新闻现场第一时间获取的新闻事实进行解读和分析,深化新闻节目的内涵;可以增加价目的信息量,嘉宾精彩的分析也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能帮助控制节目进程。在前方新闻信号不能及时传送的时候,嘉宾的谈论能够有效地延时。对于有些邀请新闻当事人到演播室访谈的节目来说,嘉宾本身就是新闻。 嘉宾策划的原则:

1、知情原则:不管是以嘉宾为中心的新闻节目,还是以嘉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节目,嘉宾的第一要求是知情。知情人要么是新闻的当事人,要么是对新闻解读和评价有充分知情的专家学者,嘉宾共同的一个特征是比一般观众掌握更多的关于新闻本身或者新闻背后的信息。当请不到主要当事人时,可以请见证者、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的亲属、朋友等了解情况的其他人。知情原则是嘉宾策划的一个根本原则。

2、对应原则:对应原则是指针对不同的节目内容,要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参与节目。嘉宾不熟悉所谈对象,就会影响嘉宾访谈效果。

3、权威原则:权威原则是指邀请的嘉宾是某个专业领域的权威。权威嘉宾能够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但要注意扬长避短,激发嘉宾热情,协调嘉宾言论与节目的关系。

在嘉宾策划上,还要注意嘉宾是否健谈、嘉宾的形象是否符合上镜要求,邀请多位嘉宾时注意协调彼此的关系。好的嘉宾策划,能够有效地激发嘉宾参与节目,深化节目内涵。

五、策划方案的实施:

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策划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策划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报道的规模、程度和表现形式,一成不变墨守原来的方案很可能导致被动。

六、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策划

所谓栏目编排,就是在栏目定位的基础上对构成栏目的全部要素进行整合,它是栏目编辑意思的集中体现。

(一)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基本意识:

1、全局意识:是栏目编辑意识的宏观体现。 1)宏观传播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党和政府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段时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本媒体一段时期的传播重点 3)新闻栏目的整体布局

2、责任意识:栏目编辑要时刻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

1)要坚持原则、吃透两头。一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头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2)要维护个人权益。

3)要防止不良模仿。

3、平衡意识:平衡意识是大局观的另一种表现。

1)地域的平衡:一期节目中反映某个地区的稿件太多;一段时期以来反映某个地区的稿件太多;反映某个地区的同类性质的稿件过于集中。

2)领域的平衡:报道题材要多样,避免过于集中到某一类题材上。 3)形式的平衡:报道的体裁要灵活多样。

4)力度的平衡:目的在于创造出易于收视的节奏。 5)观点的平衡:注意平衡地报道不同观点。

6)热度的平衡:注意“加温”与“冷却”的辨证关系。

4、栏目意识:新闻编排是为实现栏目目标服务的。 1)注意对栏目方格的凸显。 2)着力于栏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3)增强竞争意识、展现栏目实力

独家意识:独家新闻永远是媒体追逐的目标。具体可以从独家视角观察、分析、理解新闻事实;从独家角度编发新闻报道。

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栏目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5、人本意识:

1)受众意识:对于电视新闻栏目而言,受众意识就是在电视新闻栏目的设置和节目的策划、制作过程中,要始终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栏目设置中,要树立人本观念。栏目编排的受众意识还体现在具体节目的处理中。

2)人文关怀:表现在对新闻中人物的情感、精神、命运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和尊重上。

6、评论意识:

新闻不仅要提供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而且要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这种信息经过媒介的整合,契合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要。栏目的编排应当善于利用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为评论服务。这些手段包括:导语、编后、同期、解说词和对信息的选择等。信息选择的不同也会引起不同的传播效果,对于一个新闻栏目而言,报道什么不到到什么,报道的内容如何组织,都体现着栏目对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栏目的“议程设置”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

(二)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一)重点突出:

重点报道是栏目的灵魂,它决定了栏目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栏目总体水平的集中体现。重点报道也是栏目的亮点,它在版面上形成传播的强势,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重点形成的主要方面:

1)精心选择和安排有分量的头条; 2)组织好重点报道;

3)以集合的方式组织有分量的稿群

①同题集中:指将同一事件的相关报道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

连续编排:把报道同一事件连续发展过程的几篇稿件集中在一起播发,使受众对其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大体上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但是要把事件的最新进展放到前面或简单的交待,之后再以回顾的方式出现。

关联集中:把对同一事件不同侧面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使受众对事件的面貌有一个全方位、习题的了解。这种编排一般把中心事件放到最前面,然后依据与中心时间的关联程度依次安排稿件。

稿件1,纽约:风笛悠扬悼亡魂; 稿件2,又逢“9·11”他们这样说; 稿件3,又逢“9·11”他们这样做; 稿件4,五角大楼:修复完成后追思; 稿件5,不是在五角大楼发表讲话;

稿件6,世界各国举行活动纪念“9·11”事件一周年。

参照编排:把有关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不同说法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互相参照,可以使受众全面地了解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也是媒体公正报道观的表现,同时也为后续报道留下余地。

这种编排主要集中在具有争议很大的事件上。

② 同类集中:就是把内容上有关联或者相似性的稿件集中起来,突出报道,引起受众的注意。

集合编排:几篇稿件在某方面存在同一性,可以将其集合在一起,突出它们的同一性。采用这种方式时,往往可以通过导语或者统一的标题凸显各稿件的同一性。

相关编排:把具有内在关联的不同报道组合在一起,使内容的意义得以有效的揭示。集合编排不同事件的同一性是显性的,相关编排中的不同事件的关联性是隐性的,需要深入事件内部进行挖掘、比对和归纳,往往表现我为因果、呼应等内在关系。

对比编排:即把几篇内容有矛盾性质的稿件组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突出出来。由于对比鲜明,这种方式往往比简单稿件分散编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稿件的配合:是指根据已有的主要稿件的需要,配发新材料,作为解释、补充,以增加主要稿件的可听性、可视性、说明力和感染力。配资料:提供相关事实信息。 稿件1,第十世*转世灵童掣签仪式在藏传佛教得到普遍欢迎和赞同;

稿件2,新闻人物:十世*转世真身坚赞诺布; 稿件3,述评: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利用*转世灵童大做文章,意在分裂祖国; 稿件4,资料:让历史说话,让历史作证;

稿件5,沈国放说:“*转世灵童的认定,有助于西藏的稳定”。

配资料:新闻往往只报道事件变动的本身,而很少涉及其他方面,配资料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延伸、扩展,在纵向的历史发展的横向的相关联系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本身。

这些资料包括:新闻背景,相关人物、地理介绍、相关知识、名词概念等解释等。

配评论: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配评论的两种方式:编前话,类似文前按语,是对稿件的说明、评价;编后话,则主要是对前面报道的总结、评议。配评论应注意:一是紧扣报道内容,抓住新闻由头借题议论,评论的分析说理要以报道中的事实作为根据;二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要站得高,看得远;但是论点集中,简介明了;四是与人为善,分寸适度。 二)形成段落:

段落是栏目内小的节目单元,是使一档栏目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重要构件。 段落形态:

1、结构性段落:是构成一个栏目的固定板块。划分固定板块是目前很多新闻栏目形态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栏目。15分钟以上。 结构性段落的特点:

形态固定:各板块在栏目设立或者改版之时就已确定,相对稳固。各板块在报道内容上有明确的划分,报道形式上相对统一,时间分配上也相对固定。

综合新闻栏目的板块划分有四种基本模式:

按国内国际来划分,形成明显的国内新闻板块和国际新闻板块。 按重要程度划分,形成要闻段落和一般新闻段落。 按节目样式划分,强调板块报道样式特色 按报道内容的类别划分,强调板块内容的特色。

位置固定:各板块在栏目中的前后位置相对固定。一般而言,综合性新闻遵循先国内后国际,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

间隔鲜明:板块与板块之间有比较明确的间隔,使受众一目了然。

结构性段落最大的好处就是样式明确、便于操作,也方便受众收视,但也有可能造成板块间的割裂,使栏目编排缺乏整体感和灵活性,不利于栏目整体效力的发挥。

2、自然段落:

自然段落就是指不做明显的板块分割,但是利用编排手段形成暗含的层次,各层次间没有明显的间隔提示。

其优点是转换自然,栏目整体感强。但编排不当也有可能结构模糊,不便于受众收视。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时间较短的栏目15分以内。 编排要点:重点鲜明;层次清晰;转接巧妙。 三)设置兴趣点:

所谓兴趣点,是足以一起受众心理刺激的因素,是栏目版面中最活跃的部分。 兴趣点大致分类:重点:重点节目由于其在版面上的强势特征往往能够刺激受众,吸引他们注意力。关联点:与受众关系密切的信息往往最能吸引他们收视热情。

新鲜点:新鲜的、罕见的、反常的内容往往比陈旧的、司空见惯的、正常的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视听冲击点:营造视听冲击点是吸引受众兴趣有效手段。 四)掌握节奏:

节奏是调整受众心理、帮助其保持积极收视状态的重要手段。节奏来自于变化:

1、报道力度的变化:首先力度要适当,其次力度要集中。

2、兴趣点的变化:采用“峰谷技巧”,但要注意最后阶段也有可能是吸引受众的最佳时间。 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40周年; 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10号强台风消息; 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英国送我20只麋鹿; 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英国送我20只麋鹿;

10号强台风消息;

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40周年; 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3、其他因素的变化

1)长短间隔:长短间隔、交错编排;

2)庄谐相宜:软新闻夹杂在硬新闻之间。 3)题材丰富:题材应有所变化。

4)体裁多样:编排应灵活运用各种报道手段,以活跃屏幕。

七、收视率与栏目竞争策略:

收视率用“rating”代表,指收看或收听某一电视台或电台节目的受众人数(或家户数)占总体受众的百分比。

首开收视率调查记录的是美国和英国。1923年诞生于芝加哥的A.C.尼尔森(A.C.Nielsen)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收视率调查公司之一。1996年,央视成立了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一)收视率调查的主要方法

1、电话法:是指通过电话了解受众收视情况的方法,分为电话回忆法和电话同步调查法。前者要求受访者回忆4~6小时(一天或者更长时间)之前收看到的电视节目,后者则是在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询问其收视情况。最大优点就是快速便捷、节省。缺点表现为询问一次性,样本不固定,不便于纵向跟踪比较,访问内容不深入。

2、日记法与仪器法:他们的共同之处:样本相对固定,都能够提供美丽连续性的受众收视资料,便于纵向分析。区别在于前者考人工记录,后者为仪器记录。仪器法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但日记法能获得受众的评价。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两者兼有。

(二)收视率及其相关指标

1、收视率(rating):是指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受众人数(或家户数)总体的百分比。

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受众总人数或家户数)×100% 通常总体是指调查区域电视信号所覆盖的拥有电视机的全部人口或家户。

2、开机率:开机率(Homes Using TV ,HUT)又被称为电视使用率,指某一时段内打开电视机的家户数占总电视家户数的百分比。

开机率的高低因地域、季节、一天(或一周)内工作和休闲日期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别。

3、占有率:占有率(share)是指特点时间段累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

占有率=(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100%

收视率与占有率在计算基准上有所区别:前者考虑的是调查覆盖范围内的总电视人口(或家户),而后者只考虑总电视人口(或家户数)中打开电视机收视的部分。

收视率考察的是某一时段的频道或节目在特定(同一时段)电视市场撒花那个的分量,有时也被称为收视份额,是一种相对指标。占有率是针对实际打开电视机的受众而言,通过它可以了解期中某一节目受众所占的份额,因而它更能表明一档节目或频道在电视市场上的竞争力。

假设收视调查样本为1000人。A节目在下午2点播出,1000人中有20人收看,则收视率为:(20÷1000)×100%=2%

此时的开机率为10%,既有100人开机,则A节目的占有率(收视份额)为:(20÷100)×100%=20%

说明该节目虽然收视人数不多,但在所播出的时段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将A节目与B节目对比:

假设与A节目同属于一个频道的B节目在晚间八点播出,1000个样本中有100个收看,则收视率为:(100÷1000)×100%=10%

此时的开机率为80%,即有800人开机,则B节目的占有率(收视份额)为:(100÷800)×100%=12.5%

A、B两节目数据对比示意图

4、到达率:到达率(reach)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收看过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不重复的受众人数占受众总数的百分比。到达率考虑的是人数而不是人次。一般而言,到达率较平均收视率数值较高。

(三)以收视率为依据的节目编排策略:

纵向节目组合是以自身节目或频道经营好、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进行的节目编排,着眼于电视台内部一个频道或节目合理的、有序的排列;横向节目组合则将关注点延伸到节目之外的媒介环境,将竞争频道的节目播出、收视率、市场份额等指标变化情况纳入自身的节目编排参考框架中。

1、纵向节目编排:

纵向节目编排策略,首先要明确节目和频道定位,即所制播的电视节目是给哪些受众收看的?他们的人口构成如何?心理需求与生活方式怎样?„„

①导入策略:(lead-in programming)它是节目编排策划中最被普遍运用的。

其基于如下考虑:正在播出的节目或专门安排的先导节目对下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很高,接下来的节目无疑会得益于此。反之如果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比较低,接下来的节目同样会收到影响。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受众有不愿意频繁转台的倾向,接下来的节目就有机会送达这部分受众群。这种收视行为的特点被称为沿袭效应(inheritance effect)。

②吊床策略:(hammocking programming)指在编排收视率相对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其情形类似吊床,两端高中间低。

③搭帐篷策略:(tent-poling programming)指讲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影响比较弱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到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个节目的高收视率。

④带状策略:(strip programming)指讲某一节目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带状策略,有助于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

⑤棋盘(西洋棋)策略:(checkerboard programming)指每天在同一时段播出不同节目。由于这种策略不易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故其效果不及带状策略。

⑥板块编排策略:(block programming)指在节目编排中,安排几个同类型的节目连续播出的策略。其理论依据或理论假设是:如果受众喜欢收看某种类型的节目,那么,在收看了该节目后,很可能会继续收看下面的同一类型的节目。

2、横向编排策略:

既要来了解自身节目的播出与受众构成,又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这是横向节目编排中必须首先考虑的。

正确评估竞争对手的节目编排者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播出框架,科学合理地安排节目排期表,取得好的节目传播效果。 对垒型的编排策略:

①重拳出击策略:是指在竞争对手的节目播出之间,安排一个强势的、历时较长的节目以先发制人,及早吸引受众并努力保持受众收视兴趣的一种节目编排策略。这种策略的前提是对竞争对手播出的节目有充分的了解。

②对抗式策略:是指本节目诉求受众与竞争对手类似,在同一时段安排同类节目或不同类节目,彼此正面交锋的一种编排策略。这种欧冠策略是在二者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运用的,谨防以卵击石。

③锁式策略:是指刻意安排一个相当长度的节目,以始终吸引受众,防止受众“溢流”,从而封锁其他台节目的编排策略。

④阻挠策略:是指打断正常的节目流程,停止播放原节目,安排热点、高收视率的特别节目,从而吸引竞争对手的受众“入流”本频道的一种编排策略。它会因为打断对手受众的收视习惯而奏效,但由于这种使用策略具有成本高、对收视积累灭有助益的缺点,因此,使用该策略通常都是一次性的。 迂回避让策略:

⑤桥梁策略:是以打时间差来抢先吸引受众并留住受众的手段。具体方式:

第一,在黄金时段开始之前,安排一档时间持续较长的强势节目,一直保持到时间进入黄金时段,以避开竞争对手的强档节目,使受众始终留下来,不至于转台。 第二,以跨越竞争对手的节目“破口”编排节目,即让节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与竞争对手错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使受众想转台,也可能因为错过了开始时间而返回。

⑥无缝隙策略:是指两档节目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从而防止受众转台的编排策略。还可以在前当节目结束后,先播放后档节目中的一些快节奏的、吊人胃口的片段,吸引并留住受众。

节目编排的目的是有效、合理利用时间资源,为在合适时间收看合适节目的受众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运用收视率数据,可以从节目(频道)内部与外部着手,既了解节目(频道)内的情况,又把握外部市场竞争环节的变化,亮相参照,综合分析和检验节目编排情况。

收视率分析不是单一的收视率指标分析,而应当综合应用收视率指标体系。近年来,电视界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就是对唯收视率做法的一种修正。

八、播出时机的策划:

播出时机的把握,要关注和注意播出的时机的“度”,也就是报道的“适时”。(播出时机的播是电视媒介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素质,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播出合适的节目,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策划好播出时机,要在实践中逐步体会。

九、节目推广策划:

1、播出前:借用本媒体和其他媒体宣传;

2、播出中:应当与受众建立热线联系;

3、播出后:发掘节目背后的连带价值。 第四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电视直播节目存在定位:

对重大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做现场同步报道,是电视新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已经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成为检验电视机构实力的重要标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实现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常规化,让直播报道逐渐成为日常新闻报道的常态。 回顾中国电视直播历史:

1.20世纪80-90年代:小范围试探性的直播出现,效果甚好;

2.1997年,央视直播年,具体事件包括“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以及“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等。从此以后,接连不断的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从政治活动到自然奇观,从单点连续直播到多点异地直播,大大扩宽了新闻直播的表现领域;

3.1999年“澳门回归”、“国庆阅兵”、“悉尼奥运会”、“钱塘江潮”,2000年迎接千禧年直播等将央视收视率不断推向高峰;

4.2001年开始,不可预知的新闻事件直播报道开始,包括“北京申奥”、美国“911恐怖袭击”等报道,电视新闻直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改版后,推出全国第一个新闻性直播报道栏目《直播时刻》,后改名为《直播中国》。它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走向常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通过声画兼备、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融入感吸引观众,以强烈的心理感受弥补了观众无法亲自介入的不足。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现场直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相对原始的通道,使大众传播的螺旋式上升中又实现了向电视新闻本源的复归,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

电视传播是按照时间流程进行的线性传播,而现场直播则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但目前人们使用的“直播”一词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概念。目前我们所说的“直播”有三个层次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相对于“录播”而言的一种播出方式。即,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 具体可分为:

① 演播室直播:被演播室串联起来的一个个新闻报道与采访是事先摄录好的,只是在播出时与演播室串联部分作为一个新闻栏目的整体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在新闻节目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新闻联播》、《时事直通车》

② 现场直播 第二层含义:

现场的声音、图像与事件或活动的进程同步播出的形式。这种直播旨在对事件全部流程一丝不苟地忠实记录,也被称为“现场实况转播”。

例:一词记者招待会、一场足球比赛、一场文艺晚会、人代会实况直播等。 第三层含义:

将新闻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转化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方式。这类直播强调记者对现场的采访报道与发现,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现场直播报道”。例如“北京申奥”直播;凤凰2001年9月11日对“9·11事件”的直播等等。 “现场直播报道”策划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2、新闻现场直播策划内涵理解:

即在预知新闻事件即将发生时,在充分认识、预测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基础上,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依据,以同步报道播出新闻现场及相关背景材料的有机整合为内容,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为目的,对报道方式,人员组织、设备调度、摄制播出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筹划精心准备的过程;

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可能地发挥报道者的能动性对现场新闻事实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电视节目策划研究》

3、新闻现场直播策划的题材分类:

分类:一类是仪式性的新闻直播报道,一类是事件性新闻直播报道。

区别:肯尼迪遇刺的直播是事件性新闻现场直播;而肯尼迪葬礼直播就是仪式性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修·卡茨

相同点:首先都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新闻事件发生,这是确定报道的前提;

其次,每一类题材都有吸引人入胜的视觉表现过程和牵动人心的兴奋点,这是确定用“直播”这种叙述方式的必要条件;另外,它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意义重大,这是保证直播报道收视率的必要条件。

4、具体分析两类直播题材的区别: 1)直播原因不同:

体现在具体报道中,仪式性重大新闻现场直播的程序是由某组织机构单位组织或者直播媒介单位参与发起的;而事件性新闻直播的原因则可能有千百种假设。(林肯、肯尼迪、里根遇刺直播)仪式性直播中的策划者显然是作为受雇于与其有同盟关系或归属关系的权利结构的舞台总监出现的,其策划行为必然受到来自权利机构的干预;(港澳回归)事件性新闻直播中策划人与权利机构的这种关系相对松散,策划行为相对自主。 2)直播流程不同:

仪式性重大新闻直播总的流程是预先设计好的,每一个中心点的事件性信息包括出席人物、出场时间、行走路线等基本是固定的。(此直播报道的策划人更像一场盛大舞台剧的导演,每一次启幕、落幕的时机,每一个重要人物的登台,或者最佳机位的设置与调度等都已被排演得丝丝入扣)(“国庆阅兵”直播)事件性新闻直播从一开始就无法预知。(此直播报道更像一次探险,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3)直播功能不同:

仪式性电视新闻直播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策划组织的重大新闻活动,带有比较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在策划中,新闻事件往往承载某种象征意义。(神州飞船发射直播)

而重大事件性新闻直播往往以传递最新、最近引人注目的信息为重心,策划者力图使信息传播更丰富、更有序,让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解读更充分、更有效。它更接近于新闻传播的最基本功能,而象征的意义并不明显。 4)直播表达方式不同:

仪式性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更多的是用一种近似史诗朗诵式的激情,张扬地表现出对一种主流价值观的维护;

而事件性新闻现场直播则在新闻事件重重矛盾与悬念中展开叙述,哪里有矛盾,哪里有对立,哪里就有镜头。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

1)事件进程的突发性与不可预测性

内外经济、政治、心理等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 人物、事件等等的调整或取消; 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

演播室搭建、摄像机布位、微波发射、现场切换、临时供电„„ 2)一次性不可重复的创作过程

制作和播出的同步,没有给任何人改错或重新来一次的机会。如果没有直播前尽可能充分的准备与周密的策划,就无法实现瞬间对新闻现场无效或模糊信息的果断摈弃和对无序繁杂信息的即时组织和有效传播。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1、现场感的充分再现。

现场感是来自于新闻事件现场的鲜活信息作用于观众而产生的新闻真实感。现场感传达得是否充分真切,是决定整个直播报道成败的关键。

具体说,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除了在数量上要增加新闻现场信息采集量意外,在质量上也要截取那些新闻含量丰富、最具现场感的声音或画面。

与此同时减少解说词的比重,大大增加记者现场报道的分量和力度,包括出镜记者在现场的独特个人感受的表达。这些手段,会进一步强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现场感。

2、为动态信息预留空间。

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划中,要为增加动态信息含量预留空间。因为最新、最典型的新闻事实变动多出现于直播开始后的第一个60分钟,虽然这样策划增加了直播风险系数,也为出镜记者的现场主持提高了难度,但却大大扩展了对随时可能发生出现的动态信息的宽容度。

3、电视纪实手段的充分运用。

从镜头角度来说,所谓电视纪实手段的运用,主要是指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长镜头,而不要进行不必要的蒙太奇剪切。

因为长镜头更真实地展现了新闻事实发展变化的原貌,有利于保证信息记录的完整性;而蒙太奇则因为是对原始信息的拼接组合,可能人为地割裂时空关系,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容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4、重视对现场细节捕捉。

细节的力量首先在于它的真实。细节虽“细”,但它的含义很深,容量很大。从生活中意外捕捉的精练细节,往往更能充分扩大视觉表现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5、直播内容的主题设计。

在不违背现场信息真实的前提下,电视新闻直播策划,允许策划者按照某个主题,把直播现场采集到的可能杂乱而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有序、更完整。对于可预知的一类直播报道,大都有一定的主题设计。主题明确之后,所有的线索和各个小单元的设定便由此展开。

6、多种手段组合报道形式。

由于电视新闻直播的大容量、长时间,所以电视画面、解说词、音乐、采访、特技、动画、模型、图表等等,所有这些电视的表现方式在现场直播报道中都要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7、直播过程中悬念设置。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划要重视直播过程中的悬念设置。在长时间的收视过程中,受众会出现心理疲劳期,策划者要善于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设置悬念和兴奋点。

第四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导语:

电视直播节目存在定位:

对重大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做现场同步报道,是电视新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已经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成为检验电视机构实力的重要标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实现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常规化,让直播报道逐渐成为日常新闻报道的常态。

回顾中国电视直播历史:

1.20世纪80-90年代:小范围试探性的直播出现,效果甚好;

2.1997年,央视直播年,具体事件包括“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以及“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等。从此以后,接连不断的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从政治活动到自然奇观,从单点连续直播到多点异地直播,大大扩宽了新闻直播的表现领域;

3.1999年“澳门回归”、“国庆阅兵”、“悉尼奥运会”、“钱塘江潮”,2000年迎接千禧年直播等将央视收视率不断推向高峰; 4.2001年开始,不可预知的新闻事件直播报道开始,包括“北京申奥”、美国“911恐怖袭击”等报道,电视新闻直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改版后,推出全国第一个新闻性直播报道栏目《直播时刻》,后改名为《直播中国》。它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走向常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通过声画兼备、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融入感吸引观众,以强烈的心理感受弥补了观众无法亲自介入的不足。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现场直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相对原始的通道,使大众传播的螺旋式上升中又实现了向电视新闻本源的复归,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

1、直播的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相对于“录播”而言的一种播出方式。即,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具体可分为

①演播室直播:被演播室串联起来的一个个新闻报道与采访是事先摄录好的,只是在播出时与演播室串联部分作为一个新闻栏目的整体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在新闻节目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新闻联播》

②现场直播

第二层含义:现场的声音、图像与事件或活动的进程同步播出的形式。这种直播旨在对事件全部流程一丝不苟地忠实记录,也被称为“现场实况转播”。例:记者招待会。

第三层含义:将新闻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转化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方式。这类直播强调记者对现场的采访报道与发现,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现场直播报道”。例如“北京申奥”直播。

2、新闻现场直播策划内涵理解:

即在预知新闻事件即将发生时,在充分认识、预测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基础上,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依据,以同步报道播出新闻现场及相关背景材料的有机整合为内容,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为目的,对报道方式,人员组织、设备调度、摄制播出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筹划精心准备的过程;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可能地发挥报道者的能动性对现场新闻事实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

3、新闻现场直播策划的题材分类:

分类:一类是仪式性的新闻直播报道,一类是事件性新闻直播报道。 区别:肯尼迪遇刺的直播是事件性新闻现场直播;而肯尼迪葬礼直播就是仪式性现场直播。

相同点:首先都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新闻事件发生,这是确定报道的前提;其次,每一类题材都有吸引人入胜的视觉表现过程和牵动人心的兴奋点,这是确定用“直播”这种叙述方式的必要条件;另外,它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意义重大,这是保证直播报道收视率的必要条件。

4、具体分析两类直播题材的区别:

1) 直播原因不同:体现在具体报道中,仪式性重大新闻现场直播的程序是由某组织机构单位组织或者直播媒介单位参与发起的;而事件性新闻直播的原因则可能有千百种假设。仪式性直播中的策划必然收到来自权利机构的干预;事件性新闻直播中,策划行为相对自主。

2) 直播流程不同:仪式性重大新闻直播总的流程是预先设计好的,每一个中心点的事件性信息包括出席人物、出场时间、行走路线等基本是固定的。事件性新闻直播从一开始就无法预知。 3) 直播功能不同:仪式性电视新闻周波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策划组织的重大新闻活动,带有比较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在策划中,新闻事件往往承载某种象征意义。而重大事件性新闻直播往往以传递最新、最近注目的信息为重心,策划者力图使信息传播更丰富、更有序,让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解读更充分、更有效。它更接近于新闻传播的最基本功能,而象征的意义并不明显。 4) 直播表达方式不同:仪式性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更多的是用一种近似史诗朗诵式的激情,张扬地表现出对一种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而事件性新闻现场直播则在新闻事件重重矛盾与悬念中展开叙述,哪里有矛盾,哪里有对立,哪里就有镜头。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现场感的充分再现。

现场感是来自于新闻事件现场的鲜活信息作用于观众而产生的新闻真实感。现场感传达得是否充分真切,是决定整个直播报道成败的关键。

2、为动态信息预留空间。

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划中,要为增加动态信息含量预留空间。因为最新、最典型的新闻事实变动多出现于直播开始后的第一个60分钟,虽然这样策划增加了直播风险系数,也为出镜记者的现场主持提高了难度,但却大大扩展了对随时可能发生出现的动态信息的宽容度。

3、电视纪实手段的充分运用。

从镜头角度来说,所谓电视纪实手段的运用,主要是指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长镜头,而不要进行不必要的蒙太奇剪切。因为长镜头更真实地展现了新闻事实发展变化的原貌,有利于保证信息记录的完整性;而蒙太奇则因为是对原始信息的拼接组合,可能人为地割裂时空关系,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容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4、重视对现场细节捕捉。 细节的力量首先在于它的真实。细节虽“细”,但它的含义很深,容量很大。从生活中意外捕捉的精练细节,往往更能充分扩大视觉表现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5、直播内容的主题设计。

在不违背现场信息真实的前提下,电视新闻直播策划,允许策划者按照某个主题,把直播现场采集到的可能杂乱而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有序、更完整。对于可预知的一类直播报道,大都有一定的主题设计。主题明确之后,所有的线索和各个小单元的设定便由此展开。

6、多种手段组合报道形式。

由于电视新闻直播的大容量、长时间,所以电视画面、解说词、音乐、采访、特技、动画、模型、图表等等,所有这些电视的表现方式在现场直播报道中都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7、直播过程中悬念设置。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划要重视直播过程中的悬念设置。在长时间的收视过程中,受众会出现心理疲劳期,策划者要善于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设置悬念和兴奋点。 本章小结: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策划至少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方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的策划。它的第二个含义是,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由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从整个采、编、播的制作流程来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和播出策划。

电视新闻选题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从策划角度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四种意识:换位意识、无知意识、怀疑意识、现场意识。新闻节目中的嘉宾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以专家、名流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人士,另一类是以新闻事件当事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优势中下层人士。嘉宾策划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知情原则,对应原则,权威原则。

编排与播出策划是针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新闻节目而言的,它包括新闻消息类、杂志类的编排和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播出。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划的题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仪式性新闻直播报道,一类是事件性新闻直播报道。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现场感的充分再现;为动态信息预留空间;电视纪实手段的充分运用;重视对现场细节的捕捉;直播内容的主题设计;多种手段的组合报道形式;直播过程中悬念的设置。 课后作业:

1.以学过内容为标准,结合具体情况撰写一篇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的策划文案。

2.请结合实际,撰写一篇仪式性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文案或事件性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文案。

第二章复习重点

新闻资源发掘配置的原则:

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

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的感受和参与。

现代电视新闻观念:

越来越重视受众,也越来越重视电视策划。

中国电视观念变化:

电视纪实观念、栏目化观念、直播观念、谈话观念都渗透着电视新闻策划意识。 新闻资源包括:

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受众资源。 电视新闻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印刷媒体报纸、杂志新闻的不同;“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则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不同。广播是以生意为传播符号,电视则是以声音和画面、视听双通道来传播信息。

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按着《中国应用电视学》的划分,电视新闻节目被分为三个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

新闻节目的编排从新闻价值到收视心理、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应注意四个原则。

1、重要性原则

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者新闻本身的价值,安排新闻的播出事件和播出次序。实际操作注意:突发新闻事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中央某个政策发布在播出事件冲突时,一般来说首先播出后者。

2、贴近性原则

中央台:消息类新闻的编排和播出通常按照先国内后国际,先中央后地方,先全国性新闻后地方性、部门性新闻的次序排列。地方台:新闻编排出次序除了重要的全国新闻放在开头,其他内容与中央台的顺序正好相反。

3、同类原则

即集中同一类型的报道,形成整体的播出效果,容易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处理能够使节目编排显得有层次,增强节奏感。

4、间隔原则

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能集中在一起顺序播出,而要加以分割。有经验的编辑善于在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安排不同的兴奋点,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持续不断地关注节目进程。间隔原则要求:在两个或三个重要新闻之间,安排一些相对次要的新闻,互相拉动,形成持续不断的峰谷效应,使节目波澜四起,曲折有致。

播出时机的把握

播出时机的把握,要关注和注意播出的时机的“度”,也就是报道的“适时”。(播出时机的播使我电视媒介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素质,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播出合适的节目,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策划好播出时机,要在实践中逐步体会。

新闻现场直播策划的题材分类、相同点、不同点。

分类:一类是仪式性的新闻直播报道,一类是事件性新闻直播报道。

区别:肯尼迪遇刺的直播是事件性新闻现场直播;而肯尼迪葬礼直播就是仪式性现场直播。

相同点:首先都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新闻事件发生,这是确定报道的前提;其次,每一类题材都有吸引人入胜的视觉表现过程和牵动人心的兴奋点,这是确定用“直播”这种叙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doc》
电视节目策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