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一门艺术

2020-03-01 20:14: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在语文课上咿咿呀呀地朗读,通过朗读,我们掌握了语文最基本的知识,也通过朗读我们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而语文课上每节都少不了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掌握好朗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看重学生的朗读,并要求他们在语文课上要自主朗读,我在指导学生自主时朗读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比如我在和学生们学习《窦娥冤》时,我要求学生们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们分好角色,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进入角色所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分角色,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变化角色,再朗读,这样,学生们就很好的掌握了课文,对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因素也有了很好的掌握。

朗读,一定要将心底对课文的认识再现为有声的语言。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要将课本中那些字、词、句、段,通过朗读,达到对课文的全面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朗读很重要。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那么这样,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用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通过老师优美的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积极主动的朗读,也就是老师希望的自主朗读,通过朗读,将我们语文中那些优美的文章,或熟读成诵,或烂熟于心,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这其实也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朗读,也可增加个人的良好气质。 因此在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自主读课文。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自主朗读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一定要有目的地朗读,不能乱读一气,否则,就失去了朗读的意义。在一节语文课开始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好任务,给学生说出自己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切记把朗读仅仅最为讲读课文的一种过度。在一节语文课开始时,老师应把一节课须朗读的内容让学生朗读一遍,一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达到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一定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准课文的基调,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弄清楚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什么人,场面是什么,文章的线索,文章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朗读弄清楚。自主朗读时,同学们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切记以敷衍的态度进行朗读,如果学生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音或自己把握不了的字音,老师应该题在黑板上来纠正 ,遇到学生们在朗读某一段时把握不了这段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或读出来的感情偏偏与课文体现的感情不一样时,老师应该范读一遍或者可以借助放录音来让学生们把握正确的读音。比如我在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因为这首词是苏轼的名篇,并要求背诵的,就一定要求学生们背诵,而前提是必须朗读,所以我在给学生们上这节课时,先让学生们大声朗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握此词的感情,我在听学生的朗读时,听见有的学生把“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读成了“lai”,这个字我写到黑板上让会读的学生读正确之后,让学生们齐读三遍,这样这首词中的难读字音问题就解决了,接着让学生们读感情,我先让学生们个读,叫了四五个后,发现第二阙学生读的感情不是很好,学生们读得很消沉,于是我让学生们听了录音,这样学生们在字音、感情上已没问题了,这两方没问题,学生们就可以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本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就可以熟读成诵了。

此外,我在教文言文《》 时,让学生们听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纠正字音,给自己不懂的字音注音,并且将朗读时应该注意的节奏勾划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所以,在语文课中,听读也是自主朗读的一种方式,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听读,或整篇文章,或个别语段,或者还可以小到个别字词,不管咋样,老师可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来灵活处理。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老师在语文课上,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老师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来点燃学生们的朗读热情。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齐读是最惯常的教读方式,但在齐读的过程中,容易让一些学习习惯不好或者行为上懒惰的学生钻空子,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稂莠不齐,所以,齐读可以采用,但不能在语文课上只是单一的采用。为了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除齐读外的其他朗读方式,如个别读、对对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听录音朗读以及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朗读等等,只有语文老师自己在语文课上重视朗读,并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时间长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就提高了,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游刃有余,以自身的修养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除了齐读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朗读方式,但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

1、范读,就是老师在语文课上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自己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但范读只是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不能代替学生们自己的朗读,我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虽然在刚上课时我泛读了一遍,但在读完后,有个学生就提议说他读一遍,结果我们两个的朗读一比较,其他的学生说该生读的比我好,这多好啊!在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站起来自己朗读,这就体现了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2、听录音朗读,就是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时,放录音让学生们听读。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在上课时,语文老师可播放提前精心准备的朗读带,最好放两遍,第一遍让学生们专心听朗读带,把握文章的感情,对文章做初步的了解。第二遍让学生在听朗读带的过程中,边听边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字音等标画出来,两遍录音听完后,就让学生们自己大声朗读,逐步把握文章的内涵。听录音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

3、分角色朗读,此类朗读方式最适合戏剧教学。老师在上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分角色时就知道给学生们如何划分了,比如我在教曹禺的《雷雨》时,我就按照学生们的性格对他们进行了角色分配,学生们上这节课时,热情很高,对人物的性格掌握的很好,分角色朗读就有这种好处,既很好的了解了文章,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说不定有些学生就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爱上了语文学习。

4、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因为有优美音乐的陪伴,学生们自然有兴趣来听读。并在乐曲力量的感染下,再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文章设定的情境。

5、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很多古诗文是要求背诵的,尤其像李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周邦彦等文化名人的古诗文,是要让学生一定背下来的,那么自主朗读就必不可少,当学生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对古诗文的内涵有了理解之后,那么背诵就很容易了。古诗文当中的名言佳句的诵读老师在教读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在早读时,要求同学们在这方面加强诵读,因为名言佳句在高考中得分是六分,这六分就渗透在平时学生们的诵读过程中,并且在诵读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而语感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除了这几种朗读方法外,老师们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并让这种方法惠及学生,学生们也可以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语文学习的朗读方法,方法很重要,所以要求大家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下些功夫,并借助朗读的功效,将语文成绩提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

广告是一门艺术

演讲是一门艺术

表扬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护理是一门艺术

生活是一门艺术

音乐是一门艺术

领导是一门艺术

提问是一门艺术

《朗读是一门艺术.doc》
朗读是一门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