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句

2020-03-04 04:3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文名句掇贝

先秦文名句选

左传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毖。

《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

做多了不义之事,必定会自取灭亡。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译文】

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士兵勇气大振,第二次擂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擂鼓,勇气就竭尽了。敌军勇气消失而我军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译文】

楚王派使者对齐侯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就是马牛放牧走失了,也到不了对方国境之内的。没有料到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这是什么缘故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为甚,岂可在乎?谚所谓‘辅车相依,辱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谏假道》

【译文】

宫之奇向虞侯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一亡,虞国必然随着灭亡。晋国的贪心不可助长,外部的敌人不可忽视。借道一次给它就已经过份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颊骨和牙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嘴唇,牙齿就要受冻。’这正是说的虞和虢的关系。”

明耻教哉,求杀敌也。

《子鱼论战》

【译文】

(平时)使战士认识什么是可耻的,教育战士勇敢作战,目的就是为了杀伤敌人。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介之推不言禄》

【译文】

偷别人的钱财,尚且叫他盗贼,何况是贪取上天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依靠人家的力量得到好处却去损害人家,这是不讲仁义;失去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把两国的和睦相处变为互相攻打,这不算勇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郑子家告赵宣子》

【译文】

走得太快,就必然要走到那些危险的地方;被逼急了还有什么功夫来选择呢?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

如果诸侯的财务,都集中在晋国,那么诸侯就要判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就要叛离。诸侯叛离,那晋国就要崩溃;晋国人民叛离,那您的家就要崩溃。何以这样贪婪呢?贪图得来的财物又有什么用呢?

好的名声,是装载德的车子;德,是国家的根本。有了根本,国家才不致败坏,为什么不去尽力求那好名声呢?

国语名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谏厉王止谤》

【译文】

堵塞人民的嘴巴,比堵塞江河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起来一旦决口,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堵人民的嘴巴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应该疏通河道,使它们畅行无阻;治理人民的人,也应该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战国策名句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终于)悟出了一道理:“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赏赐;写信规劝我的,受中等赏赐。”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让我听到的,受下等赏赐。”命令刚下达时,群臣纷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象闹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后,间或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然有人想说却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冯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阵,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冯煖客孟尝君》

【译文】

冯煖说:“您说‘看我家里所缺少的’,私下考虑,您府里堆满了珍珠宝贝,好狗好马挤满了棚圈,美丽的女子站满了堂下。您府里缺少的东西要算‘义’了。因此我私自作主为您买了‘义’。

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未者耶?”

《赵威后问齐使》

【译文】

齐使听了不高兴,说:“我奉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先问候我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卑贱的摆在前面,却把尊贵的搁在后头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还有百姓?没有百姓,哪里还有君主呢?所以有所询问,难道不先问根本而问末节吗?”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之以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如今您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富庶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贵重的东西,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安陵君继承祖先的封地要守住它,即使有方圆千里的地方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方圆五百里呢?” 楚辞名句

屈原曰:“??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卜居》

【译文】

屈原说:“??世道混浊不清,把薄薄的蝉翼说成很重很重,把千钧的重物说成轻而又轻。把那黄铜的编钟毁弃不用,却将土烧的瓦釜打得如同雷鸣。谄谀小人飞黄腾达,贤良君子无声无息。唉,有什么可说的呢,哪个知道我的廉洁忠贞。”

宋玉对曰:“??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于杳冥之上??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有安知臣之所为哉?”

【译文】

所以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凤凰拍打双翅飞上九千里,超越云雾,背负青天。脚踏浮云,翱翔在高远的太空??不只是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而已,人里面也有特出的人物。特出的人物有卓异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为,超出一般人。那些平庸的俗人,又哪能了解我的作为呢?”

汉文名句选

司马迁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译文】

天下君王,以及道德才能出众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当时十分荣显,可死后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个普通百姓,传了十多代,仍然被学者尊崇。从天子王侯起,中说讲说《六经》的人,都把孔子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

诚实可靠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遭诽谤,能够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本来就是由怨愤而引起的。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之,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

屈原说:“我听说过:刚洗好头发的人,一定要弹一弹帽子;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一抖衣裳。作为人,又谁能够让自己洁白的身体蒙受世俗的污垢呢?我宁可跳进这长江的江水,葬身在鱼腹之中,又哪能让高洁的心灵去蒙受世俗的污浊呢。”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

【译文】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多的不可胜数,只有卓异不平凡的人才被后世称颂。(文王)被拘禁在羑里之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被围困,后来作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编著了《国语》;孙膑受到了截膝的刑法,就研究撰写兵法;吕不韦迁到蜀地,世上流传他的《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说难》、《孤愤》两文;《诗经》三百篇,大多是贤人、圣人感情激发才创作的。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报任安书》

【译文】

贤士为了解自己的人效力,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报任安书》

【译文】

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惨的了,悲痛没有比心灵受伤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丑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

人故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报任安书》

【译文】

人固然都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死的价值不相同啊! 贾宜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 要害之郡。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

【译文】

秦孝公??有征服天下,统一中国、控制四海的企图,并吞八方的雄心。

孝公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受了原来的基业,继续奉行孝公的策略,南进占领了汉中,西进攻取了巴蜀,东进割据了肥沃的土地,北进征服了险要的郡县。

等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发扬了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全中国,吞并了西、东二周,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宝座,统一了天下,拿着棍棒来驱使、鞭打天下,威势震动四海。 晁错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牧,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论贵粟疏》

【译文】

人受冻的时候,对于衣服的要求,不等待又轻又暖的;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不等待又甜又香的;饥寒交迫,就顾不得什么廉耻了。

那些珍珠、珠宝、黄金、白银,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保暖,可是大家珍惜看重它们,这是因为帝王重用它们的缘故。

所以这些人家里男的不耕种土地,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白米鱼肉。他们没有农夫的辛苦,却能坐享田地的收获。凭借他的雄厚财富,勾结王侯,势力超过了一般官吏。他们由于争利互相排挤,奔走千里之外,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踏丝靴,身拖绸袍。这就是商人所以吞并农民,农民所以流离逃亡的缘故。

邹阳

夫以孔、墨之辩,不能免于谄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也。

《狱中上梁王书》

【译文】

凭着孔子、墨子的能言善辩,尚不能免受谗言之累,鲁、宋两国几至倾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众口辞连金子也会熔化,毁谤汇积起来连骨头也会烧毁。篇2:经典古文名句

经典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淇奥》

像切,像磋,像琢,像磨。

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

2)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可:能够,可以。 以:用来。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靡mǐ:无。 初:开始。 鲜:少。 克: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屈原

长太息:深长地叹息。掩涕:掩面流泪。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伤人民生活命运的艰难。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屈原

变心:改变初衷。 愁苦:忧愁苦恼。 终穷:终身穷苦。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 短:不足。 长: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离骚》屈原

善:善爱,好的行为,珍爱,言行或理想。 虽:虽然,即使,纵然。

九:泛指多次或多数。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对楚王问》宋玉

曲:本意是指音乐歌声,而引申出来是指思想见解中的意趣。

弥:是极其的意思。高,本意是指声调音响,引申的意思是指意境思想上的高远脱俗。 和:本是指应对配合,引申意思是赞赏或者评价,指的是能够真正理解的人。

寡:是少有的意思。连起来原是指声乐难度大,别人难以配合伴唱,引申后是说某个人某种思想认识非常有深度,超越了常规见识,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曲高和寡就是知音难得的意思。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是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欲:想要。 患:忧愁,担心。 辞:言辞,指借口。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辅:颊骨。 车:齿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将士用武力把他从原野上捉到,而一个女人一下子(立刻)就把他从国都中免罪(放走)了。 2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师:借鉴。

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亡:丢失。 牢:牲口圈。

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2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倚:依靠。 伏:隐藏。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第七十三章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25、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2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一“老”(动词):尊敬。 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老”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老”是别人家的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动词):抚养。 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名词):子女、小辈。第二个“幼”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幼”是别人家的孩子

及:推己及人。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 地利: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

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社:土神。 稷:谷神。 社稷: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道:道义道德。 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生:使······生存。 死:使······死亡。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使······扰乱。

移:使······改变。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服从。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3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

3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之《鱼我所欲也》

亦:也。 欲:想要。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雕刻。 不:表示否定。 舍:表示放弃,不坚持,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蓬草。 而:表示修饰。 涅:黑土。

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3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溃:溃决。 蚁穴:蚂蚁的洞穴。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腐:臭。 枢shū:门轴。 蠹dù:蛀蚀。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 寡:少。闻:知识,见识。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人的学识就会浅陋,见闻不广。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张:拉紧弓弦。 弛:放松弓弦。 文:指周文王。 武:指周武王。

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是有宽有严的,后泛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结合。也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劳逸适度,有紧有松。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篇3:古文名句翻译

古文名句翻译

1.其岂学不如彼也?

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

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4. 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5. 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8.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

11.已言之王矣。 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1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18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的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2. 非独闲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忽丧耳

译文:不仅闲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闲人不能够丧失罢了。 2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吆喝给着他,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2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 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收了。 2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关头 奉命出使。 26.太蔚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有幸矣。

译文:太尉(你)认为我可以教育就请(你)屈尊教导我,那就太幸运了。 2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我的)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山不加高,怎么发愁不能铲平呢? 28.北方有悔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文:北方有个人欺负我,愿借你的力量杀掉他。 2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30.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事物让他作诗立刻能完成,诗的文理和道理都值得赞赏的。 31.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译文:可能是爱好他人的长处,积既使是一技之长也不愿意使之埋没 至连他的遗迹也很珍视。

3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译文:然而我曾经听说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法有什么不同呢?

3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游人知到跟着太守玩游的乐趣却不知太守以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啊。 34.每至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译文:常常把自己比为官仲、乐毅,可当时的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3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 同坐一辆车上,在长勺交战 。 3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文: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37.有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译文:又旋转着吹响牛角,牛角已不能吹成音调。 3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男女的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39.吾一瓶一钵足矣。译文:我只要一瓶水,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40.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文: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习做这样的文章吗? 4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2.余则 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我穿着破旧的衣袍和他们相处在一起却没有艳慕他们的意思。 4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因为其中有足够让我快乐的事情便不知自己的食物,衣着比不上别人。我就这样的勤奋艰苦的完成学业。

44.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译文:这是他当年的遗迹,这个说发是真的吗?

4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种小小的信用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灵神不会赐福。

46.战则请从。 译文:如果作战,就请让我跟你一起去。

47.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文: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使后人崇尚到这样的程度,更何况那些仁人君遗留下的好作风,好德行, 对后世的影响将会多办大啊! 4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伦魏

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到有汉朝,更不必说魏 了。 50.亲闲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闲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5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侯,每当和我谈论此事,对桓、灵二帝都有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5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文: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人。

53.所以动心忍性。译文:用艰苦磨炼的方式来惊动他的心,使他变得坚忍。 5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译文:(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国如果没有敌国外患。 5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只想在乱世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到我而获得显贵。 5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5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8.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59.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60.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石块怎样呢? 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了之后才乐。 6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6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宁静好象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4.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译文:幽深的溪泉,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都能到达。 65.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译文:到了就分开野草坐下,将壶中的酒喝完,喝醉了。 6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67.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文: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6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译文: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 6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

译文: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70.闭窗闻瀑,开窗瀑至。

译文:关上窗户可以倾听瀑布的声音,打开窗户瀑布就在眼前。

71.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译文:当时修建这个亭子的大概是仙人吧。 72.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7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有所不同呢?

74.所以动心忍性 译文:用艰苦磨练的方式来触动他的思想,增强他的耐心。 7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激励人谋求生存,安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死亡。 76.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讽刺和诽谤的心情。

7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绿荫,秋风浩浩,

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7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功劳。 7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0.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 8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人以侮辱态度所给予的,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82.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时刻奉命出使。 8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这种品德)罢了

84.由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8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那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8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87.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译文:太尉如果认为我可以教导就屈尊教导我,那就是我更大的荣幸了。 88.学固岂可以少哉译文: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 89.略无慕艳意 译文:毫无羡慕的意思。

90.以乡人子谒余 译文: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9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9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 9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9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 9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译文:我善于修养自己正大刚直之气。 97.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98.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不是天资低下,而是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那里是别人的过错呢? 99.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00.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10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02.号求救于人甚哀

译文:他哀号着向人求救,声音十分哀切。 10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0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0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面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醉了的太守。

10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107.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译文: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10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0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110.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文: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111.因以为号焉。 译文: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1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那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么专一罢了。 11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1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115.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116.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文这二位前辈,难道曾经拿起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117.日出而林霏开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118.良多趣味 译文:实在有很多趣味 119.飞漱其间 译文:在那里飞流冲荡 12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121.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22.为人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 123.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126.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12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死亡。 128.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12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13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31.此臣所以抱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3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3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时,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13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1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古文名句

古文名句解释

人生哲理古文名句

各类古文名句

古文名句名篇,文言文名句

高中古文名句节选

中学语文古文名句(初中篇)

中学生必背经典古文名句

人生必读的古文名句名篇

品读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文经典名句

《古文名句.doc》
古文名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