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2020-03-03 20:40: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杨)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 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

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活动:你们听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下面就请你们听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吧。放课文录音。简单介绍炎帝是远古时候的帝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学生活动: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老师带读

教师活动: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的同学带着大家读课文,读后学生给与评价。

预设目标:听读识字。给能力强的学生一些机会。练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会认真听别人读。

三、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你们想读吗?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预设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1.提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检测,学生都认识的字就不必讲解了。)

3.巩固练习:生字游戏。

学生活动:

1.自学生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查书后的查字表等。)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字音字形。可以给生字组词。

3.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难字。

4.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

预设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指导示范,巡视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说说书写要领。

预设目标:能认真踏实写字。

六、巩固练习教师活动:捉迷藏

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本节课中要求认的字重新放入另一篇文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试读,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生活动: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预设目标:这种游戏适合于检验学生识字的迁移能力。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把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找出来,从而完成了生字的迁移。

七、作业

写生字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想象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预设目标: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课文

教师活动: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分角色朗读。

预设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使本来难懂的词语,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比起查字典解释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体验课文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

预设目标: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四、反思课文

教师活动: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大海和精卫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如果你是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

学生活动:展开小小辩论会。

预设目标: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

编新“精卫填海”。

预设目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能力。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

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

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孟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晏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孔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融的品质,体会孔融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融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孔融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4、查阅资料,了解孔融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地方备课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一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人之初人之初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doc》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