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写作教学研究(推荐)

2020-03-03 21:39: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近现代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研究

一、写作教学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但由于没有独立设科,因此写作教学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表述。1904年,“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科设立,开始有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写作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写,类文体、日常实用类文体开始受到关注。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国文作法,宜就读本及他科目已授事项,或儿童日常见闻与处世所必须者,令记述之,其行文务求简易明了。”此时的写作,还仅仅限于文言文。 1920年设立国语科,小学可用白话作文,中学白话、文言兼用,至此白话文和文言文兼作的局面初步形成。1929年,《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明确列出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即口语和语体文同时并用,作为学生传达思想、表现感情的媒介。

为了便于操作,还有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学国文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语文教育名家阮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中便做了这样的工作。他将写作教学的目的,针对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学段做了不同的区分。初中阶段:所作之文在内容上要切合题意、思路清晰、词语得当,形式上要段落鲜明、标点正确,语法上要合乎规范;就自身生活经验及环境,作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做到简明而有层次;根据生活、职业的要求写作相应的应用文,做到 表意准确而又合乎格式;根据生活事件和自身兴趣撰写故事、新闻等,做到准确而生动;根据特定情境和需要作简短的议论文,做到观点准确,思路清晰。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则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描写记述类的作文,要曲尽其妙而又富有悄趣;应用说明类的作文,要简洁明了而又情文兼至;议论辩说类的作文,要观点鲜明而又合乎逻辑;文言文类的写作,要文通理顺,结构谨严,修辞雅沽;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略习各种文章作法,应用于作文。就此作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来看,显然是比较条理化的。写作体裁上,不仅有实用文,而且有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故事、新闻等;写作要求上,不仅要求合乎语法、修辞和逻辑,而且要熟悉模范文作法和模仿规则等等。这些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无疑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作教学内容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内容。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04年,《奏定中等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将“文义”、“文法”、“作文”作为该科教学的首要内容,“作文”主要指日用实用之文。1912年,《中学校令实行规则》对国文教学的内容做了规定,“使作实用简易之文”。直到五四前夕,尽管写作的都是文言文,但注重撰写切近民生的实用文而非应试文,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1920年,国语科设立后,小学 写作切合生活实际的白话文,初中文言、白话兼作,高中继续做文言文的局面初步形成。1923年,《新学制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初级中学国语教学内容共32学分,作文作为国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10学分。此时的写作教学内容不仅指书面写作,也包括演讲、论辩等口头作文,人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教学。我国近现代写作教学训练包括基本组词、组句、改错、片段、整篇等多种形式。但是,由于语文教材无外乎综合型(阅读与写作等)、分编型(白话与文言分开)两种类型,没有独立的写作教材。在语文独立设科的近30年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传统文选型教材的改良与突破,单元组合型教材还没有形成。因此,学生写作时也更多是模仿书本中名家名篇的写作思路与技巧,或者借助教师规定的写作题材来作文。20世纪30年代中期,语文教科书在原有文选本和文选评注本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单元组合型语文教科书。1932年,孙俍工所编的初高中《国文》(神州国光出版社)教科书,是较早的以“文章作法”为线进行读写组织单元的教科书。该套教科书初中第一册所编排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有相应的写作训练主题。如第一单元围绕着“白描风景技能”这一训练主题,选人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刘鸦《大明湖》等10篇写景佳作,并设置了《虎丘山下》、《韬光的翠竹》等8个体现此训练主题的作文题目。该课本将写作教学的内容按单元序列化展开,根据单元训练目标所设置的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学以致用,加强巩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写作教学内容研究。关于作文教学,学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1923年,夏丐尊进行了教学小品文的尝试。他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不发展,是只从国文去学国文的缘故。所以,经常劝学生不要只将国文当国文学。“我所第一叫学生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叫他们用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我想设法使学生对于实生活有玩味观察的能力,以补济这个病弊,于是叫学生作小品。”小品文对于作文练习的价值很多,比如,能够让学 生多写多练、从生活中取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玩味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文字简洁含蓄的表达习惯,同时还可以为长篇做预备。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在《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中系统总结设计了作文教程,并将作文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及以上、高中及以上等几大部分进行说明。小学又针对不同的学段,将写作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初小前两年:主要以简单记录为主,如简单的便条、标签、通信等;初小后两年:注重设计,多方练习记叙文、实用文、说明文诸体,并研究其做法,使其可以应对生活中相应的问题,产生实效;高小:在原有基础上练习作抒情之文、议论之文,但也要宜法重设计。初中及以上阶段,继续练习以上文体,有兴趣和天资的学生可以选修诗词等纯文学样式的学习,自由拟作,不加限制。高中及以上: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各种文体,但在文法上不宜有错误,等等。由此可见,黎锦熙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比较符合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推动了写作教学 的程序化和科学化进程。

三、写作教学方法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作具体指导,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名家名篇积累优美词句,体悟文章的结构和修辞,而后在写作实践中模仿和借鉴,所以古代的作文教学准确地说应该是作文训练。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有了重大革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五四”以前,作文教学受到实利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虽仍以文言文作为主体,但在文体上特别注重诸如实用文、应用文、记叙文的训练,有时也有个别白话文造句训练。20世纪20年代以后,作文教学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以及教育科学化运动的深人开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写作教学指导的材料和学生写作的内容,都明显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1932年,中小学国语和国文课程标准颁布,对作文教学方法的规定很详细。比如,小学国语的作文教学方法要点:既要重视笔述,也要重视口述,而针对低年级的学情要更多地采用口述,高年级则反之;不管是笔述还是口述,都要注重内容的价值,而不仅仅着眼于方式;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让儿童自己去命题,教师命题的话最好可以多出题目供学生选择,命题注重趣味性等;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要多用“助作法”,增强学生作文的成就感和兴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多用“共作法”,充分发挥其写作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为矫正巨大的错误起见,可将容易错误的文法句法,用听写法、仿写法等作充分练习;作文批改使用“订正符号”,指导学生写日记,等等。

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较早进行作文教学法研究的是姚铭恩。1915年,他发表《小学作文教授法》,把作文教授的方法分为四纲:范作、共作、助作和自作,而后又从性质和用途上作了主副区分。主要的方法有:指导法,包括视写法、听写法、暗写法、连缀法、填充法和白话造句法;补助法,包括模仿法、译文法和复文法;自作法,包括叙述法和直观模写法。辅助的方法有两大种:变化法,包括节约法、增加法和改易法;推敲法,包括正误法、排列法、连接法和修饰法。

1922年,梁启超认为“作文教授法”与读文教授是相通的,相互关联的。因此,主张作文理法的教学可以和读文教授同步展开。教师在进行读文教授之前,要先教学生“整理思想的主要条件”,让他们明白文章该如何看,文章该如何做。有了这些准备,等到学到某一类文章时,教师便可详细地讲解这一类文章的理法,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同时进行。在作文的次数上,梁启超反对多做的观点。他主张中学生“每学期作文次数至多两三次”,“多做学生便要生厌,或拿一个套子套来套去”。梁启超虽主张少做,但特别强调少做的效果,“做一次必将一文做通”,“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如果感觉学期中间次数不足,不足以达到作文的效果,梁启超还设计了补救的方法,如让学生在课外随意做笔记等。

1924年,叶圣陶发表了《作文论》,则从写诚实作文,少做命题作文,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生作文和说话一样为的是发表自己的思想,“一定要有所写,才动手去写。从反面说,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由此,主张即便是被迫的写也要“求诚”,写作的内容要“真实”、“深厚”,写作的态度要“诚恳”、“严肃”。“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教者有思想欲发挥,有情感欲抒写,未必即可命题,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叶圣陶上述观点与我们当今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文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当时可谓是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比较典型的是黎锦熙在《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中提到的作文教学法,其所提到的对文法的运用方法及作文订正的方法颇有新意。黎锦熙认为,作文的命题,教师要深思熟虑,“宜多从设计中来”,并要结合学生所读之书。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他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要多重视内容,形式处于次要位置;随着学生程度的渐高,批改则“宜根据文法”、“导以修辞”。对于作文批改的形式,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批改方法,宜用六种符号”,“用红笔标记于字旁,发还自改,改毕复缴,核正记分。”他所提出的作文多次批改、发展评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批改评价的反馈作用。同时,他还主张填写字体错误表、文法错误表、事实错误表、思想错误表,填这四张表的作用是“作个别及全班之指导,且备统计研究”。黎锦熙这一新颖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可谓是对当时作文评价的一大补充,提高了作文批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由上观之,近现代写作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叶圣陶、梁启超、黎锦熙等,都用自己的探索研究为这一时期写作教学的发展打下基石,为后继作文教学的发展开拓出更为清晰的思路和面貌。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微型写作教学研究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下半年

写作教学研究的课题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

《近现代写作教学研究(推荐).doc》
近现代写作教学研究(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