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原电池

2020-03-03 00:08: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

【板书】1.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显示无电流通过。

【分析】铜不与CuSO4溶液反应,铜片表面却有红色的铜析出,且锌片逐渐溶解,说明原电池发生了电极反应,用物理学的电学知识可判断电流计指针不动,可能是锌片直接接触,形成回路,而通过电流计极其微弱,无法使指针偏转。

【设疑】若要证明上述装置就是原电池,确实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就必须证明锌片与铜片之间确实有电流,如何证明?(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2.将锌片与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

【板书】2.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发生原电池反应,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负极:Zn-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Cu2+ + Zn= Zn2++ Cu 【设疑】随上述实验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即没有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覆盖,为什么?(指导学生据观察继续总结,回答问题)

【分析】由于锌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铜在锌片表面析出,指示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反应就终止了,也就无电流再产生。

【设疑】作为原电池,其功能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上述实验中负极上变化势必影响原电池的供电效率,车到半途,就不是骑,而是推车了,这样就不好,那能否设法阻止溶液中的Cu2+在负极锌片表面还原?

【演示实验】3.课本P7

1 实验4-1 (先向学生介绍装置及各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即什么是半电池、盐桥、外电路、内电路。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 【板书】3.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反应式:

负极:Zn-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Cu2+ + Zn= Zn2++ Cu 【分析】当盐桥存在时,随反应的进行,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原电池不断地产生电流,保证了你的电动车可以带你到达目的地。 【思考】盐桥取出,电流还能产生吗?(学生思考回答)

【分析】取出盐桥,由于Zn原子失去电子成了Zn2+,进入溶液,使ZnSO4溶液因Zn2+增加而带正电,同时CuSO4溶液中Cu2+得到电子成为金属铜沉淀在铜片上,使溶液中的Cu2+减少而带负电,这两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不产生电流的现象。

【小结】从以上三个演示实验存在的现象及分析,可知,要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可以用实验4-1的装置。

【板书】

三、原电池的重要用途:

(1) 制作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

(2) 防止金属被腐蚀,如镀锌管,用锌保护铁。

(3)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用粗锌代替纯锌制H2,反应速率较快。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的比较,得出具备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 -2e-

= Zn2+

失电子

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Mg (氢氧化钠溶液)

(4)Fe-Cu( 稀硝酸) 【作业】用原理Cu + 2 AgNO3 = Cu(NO3)2 + 2Ag 设计一套可以持续供电的原电池。(让学生自己设计装置图,然后用课前备好的实验仪器,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演示给其他人看,然后老师跟同学们提出意见或建议,并总结,最后规范画出该原理科学的原电池装置)

原电池教案

第四章 原电池教案

电解池 原电池 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原电池教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doc

山东教师教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说课稿原电池

《优秀教案——原电池.doc》
优秀教案——原电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