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2020-03-03 07:02: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专题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背景材料:

1、中新网4月20日电 综合报道,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目前,伤亡人数还在不断的更新中。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2、针对雅安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决定派出由修济刚副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赶赴灾区,四川省地震局一名副局长带队的现场工作队正在赶赴灾区。

3、中国红十字总会也启动应急响应,并已从中国红十字会成都救灾备灾中心调拨500项帐篷到受灾地区。此外,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四川雅安7.0级地震灾害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立即研究并作出紧急部署。国家矿山救援队芙蓉队等16支矿山救援队、300余人已赶赴灾区,

5、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分管部的领导、消防、交管、治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救援,并且已经派出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

6、卫生计生委20日紧急部署四川雅安地震医学救援工作,组建派出国家卫生应急队,180多名医务人员及车载移动医院已经赶赴灾区。

7、另悉,国资委已向各中央企业印发紧急通知,要求迅速做好灾情调查、救灾应急等各项工作,第一时间向国资委等有关方面报告情况。

【知识点链接】

1.社会责任感; 2.团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3.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思想 ; 4.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和谐社会(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6.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中华传统美德、伟大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8.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9.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10.直面挫折及珍爱生命。

1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内涵因奉献而精彩,因奉献而丰富: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教师、救灾自愿者„„危难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考点预测]

1.雅安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体现了什么?

(1)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捐款捐物的行为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珍爱。(2)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种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3)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完美结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2.在全社会表彰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英雄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2)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树立英雄楷模形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倡导中华美德,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号召全社会积极为灾区人民贡献力量,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我们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它成为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紧急避险的能力。 4.请你设计两条有关校园安全的警示语。

如:“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安全第一,防患未然”;“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等。震区人民的激励性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5.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1)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2)个人要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奉献社会 6.在抗震救灾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1)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2)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7.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们学习?

(1)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2)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3)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场成才,报效祖国;(5)关爱他人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8.我国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全国人民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救助南方灾区体现了关爱,尊重,理解,友善,体现了互助互谅,扶贫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6)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的人民军队再次展现了它“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 9.“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维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为什么“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2)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11.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抵达四川芦山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⑤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1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14.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他们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15.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答: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16、“4.20”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doc》
抗震救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