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说课稿

2020-03-02 00:27: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管仲列传》说课稿

河津三中 杨丽霞

一、说篇目

《管仲列传》是《<史记>选读》第四个专题“读起书想见极为人”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篇幅不长,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真挚的友谊,以及管仲做齐国宰相期间,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的事情。

司马迁在本文中,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读本传记,人们常常感受到:历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动我们心灵、激励我们奋进、使我们荡气回肠的,是那些高尚的灵魂,是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为此,本课时教学,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文言知识方面,侧重在词类活用和被动句式的归纳整理。

2.在内容理解方面,是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概括管仲其人物形象。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特别是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教师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理解,特别是《史记》中这些精彩的篇目,因此,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从内容的理解方面设计的,教学目标3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依次进行、逐步深入。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由于是文言文,课时又有限,因此又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应做好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课前对照学案要求做好充分预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思路.另外,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当给予鼓励,不应苛求学生的回答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课前,我请两组组同学分别总结本课的意动用法和被动句式。现在请两组同学分别派出代表进行展示。

(1)意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教师总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意动,它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孔子小之”,“小之”是“认为„„小(含“轻视”意)”。翻译时,可译为“认为(有)什么样的(情境、状态)”。

(2)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见„„于”表被动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种意念上的被动要依据上下文来判断。 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词并解释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然其计,从之。(《高祖本纪》)

二、请从学过的文章中为上述两种类型的被动句再各找两个例子。 1.无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太史公自序》)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教师设计思路: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以上总结的文言知识。

“检查文言知识”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用时大约是5分钟。学生罗列出句式,教师简单总结,再完成练习题即可,要求是学生能准确作答练习题。

(二)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环节我共设计了3个问题:

1.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管仲的生平经历。

2.这篇文章通过典型材料来写人物,你感觉它主要通过哪些材料来把传主表现得如此血肉丰满。

3.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了极大成功,你认为他成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分别是什么?

教师设计思路:这3个问题,我是依据课文后面“阅读与探究”的两个问题改编设计的。比如,原“阅读与探究”第1题题目为“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设计有点像历史题目,我把它改成了上面的问题3,这样设计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更便于学生作答。再如,原“阅读与探究”第2题的题目为“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人、从政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拿到这个题目后,我感觉很别扭,也难以作答,于是我把它改成了上面的问题1和问题2,这样设计后,我感觉思路更清晰,也更简单了。但是要求学生从这道题目中学到的东西也都具备了。

第1题,主要是检查学生上课时(也就是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第2题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用典型事件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第3题的设计是基于第1.2题的,通过第1.2题的分析,学生已经明确了管仲的生平经历以及主要事迹,再分析他成功的原因就比较容易了。

参考答案: 1.管仲早年仕途不得志,生活贫困。后,初事公子纠,纠败被囚,又经鲍举荐,事齐桓公。任政于齐,进行改革,富国强兵,帮助桓公一匡天下,称霸春秋。 2.管鲍之交、任政相齐。

3.外在原因有鲍叔牙的无私举荐,内在原因有“上下相亲”“令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攻”的施政才能。

(三)拓展与延伸

1.分享有关管仲的小故事。

2.请同学们联系材料和文章内容评价管仲其人。同时简要分析鲍叔牙和齐桓公的人物形象。

3.假设你是司马迁,你在为管仲立传时,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遭遇,你会有怎样的感情?

教师设计思路:第1题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分享学生们对管仲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另外,学生分享时提倡学生脱稿讲述,脱稿讲述一方面会使学生本人对这则材料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脱稿讲述比起读稿肯定会更生动,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更多。

第2题的设计是基于第1题的,通过课文学习和故事分享,学生对管仲的了解已经很充分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评价管仲其人,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会对比管仲关照自己的人生,从而激发起学早立壮志的雄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正视苦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在概括人物形象时,教师指导学生用一个主谓句句式进行概括。

第3题的设计是课堂的延伸。前面学过《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学生对司马迁的经历也非常了解,对比之下,学生会体会出司马迁为管仲做传时的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 1.一箭之仇、管鲍分金

2.管仲是一位曾经经历磨难、但一直心存“兴齐”的远大抱负,又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的伟大的政治家。

鲍叔牙是一位怀有真诚的情感,又有难能可贵的大度胸襟的形象。

齐桓公是一位任人唯贤,又善于纳谏的君王。

3.司马迁详述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牙和管仲能知能用,以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 对鲍叔牙的举贤荐贤和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一、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文章,确定立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练笔。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马克〃吐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二、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发挥想象,自编一幕课本剧进行表

附学生作品:

宽容

宽容是一缕春风,它能吹散冰雪;宽容是一抹朝阳,它能驱走阴霾;宽容是一粒种子,它能开出一片灿烂。

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成就了管仲的才能,齐桓公对管仲的宽容成就了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反之,如果鲍叔牙没有宽容管仲“分财利多自与”,如果齐桓公没有宽容管仲那“一箭之仇”,那么,失败的不仅有管仲的人生,还有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和他那国富兵强的齐国,恐怕还要算上鲍叔牙吧。所以,请让宽容常驻心间吧!

《管仲列传》说课稿

管仲列传说课稿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 学

《管仲列传》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 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案[材料]

管仲列传 公开课教案修改稿

管仲列传的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管仲列传》说课稿.doc》
《管仲列传》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