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2020-03-02 08:37: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宣汉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我县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尊重商事主体意愿和自治权利为原则,突出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商事登记制度,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坚持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旗” 1.坚持立法先行、于法有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关精神,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出台《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意见》,根据“三证合一”先关规定,我县推行“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商事制度改革执行力。

2.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自觉做到不代替、不干预,本应由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自我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事务,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把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把“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放权于社会。

3.坚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由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国税、地税、金融、商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等部门参与,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政策落实、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对国家以及省、市、县一系列有关扶持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建立健全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

二、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1.促进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合我县实际,本着“主体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依法规范”的原则,根据目前我县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确定转型升级重点对象,积极引导、主动帮扶,分步推动重点对象转型升级。对实施“个转企”的小微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现行的小微企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免征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减半、减低税率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等税费扶持,同时,辅以金融扶持以及财政扶持等措施,加强“个转企”进程。2015年,我县成功实现“个转企”44户。

2.对促进就业贡献显著。改革促进了创业就业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就业中作用的认识,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5人,创业培训514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2370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107人,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327人,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9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0万元。并引进规模外资企业一家—四川省皓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我县马渡乡百丈村,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难题。

3.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自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通运行后,通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我县社会公众和政府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均可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有效扩大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监督。商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企业认缴注册资本比较理性,自我约束意识、诚信意识逐步提高。

三、努力营造充分、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坏境

1.加快实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实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纳税人识别号合并为18位代码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将拥有全国唯一的“身份证号”。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只须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申领一个营业执照,大大缩短了办事流程,便利了群众办事。自“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实施以来,我县共办理了私营、内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93户。

2.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以企业年报的方式加强市场监管能力。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电话、短信、微信、QQ群、横幅等宣传工具和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大力宣传年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申报要求,着力提高年报工作公众知晓率。二是清理“失联”主体。将预留的电话无法联系,经实地检查未在住所地经营的主体进行彻底清理,并登记造册,单独管理,确保主体信息真实、准确。三是提高填报质量。针对部分市场主体对年报操作流程不熟悉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年报申报流程图,耐心讲解操作步骤,对确实在申报上有困难的市场主体,安排工作人员采取预约上门指导的方式现场进行指导填报,在提高年报率的同时,切实提高信息填报质量。四是在县政务中心窗口增设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服务台,免费提供操作电脑一台,还设立专人对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操作等方面对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以及讲解。五是不定时对未进行网上信息公示的企业进行督促督办,确保辖区每一户企业的相关信息都及时公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统计得出2014年度企业已报2413户,年报率为98.53%。(企业年报时间为1月-6月,当年统计去年数据)

3.突出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放宽市场准入的背景下,信用约束尤为重要,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创新信用监管方式,推动信用监管、行为监管、综合执法、社会共治一体化,坚持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并重,将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与其品牌声誉紧密结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诚信经营。认真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完善信用约束机制,真正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严管目标。

三、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者对政策把握不准,责任意识欠缺

一是对“注册资本认缴制”认识不足,误以为可以随便申报注册资金,而忽视了其按照认缴额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存在申报“一元公司”、“亿元公司”,滥用认缴期限情况;二是对“先照后证”认识不足,误以为领到执照,就可以按照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忽视了许多行政审批只是从“前臵”变为“后臵”,并没有取消;三是对“企业年检改年报”认识不足,忽视了市场主体自身应对年报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时性负责,存在在年报中弄虚作假、故意夸大的情况。

(二)相关改革配套措施滞后,执行层面无范本可循 改革涉及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较多,机制体制也未捋顺,在这个“空档期“,对一些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容易出现政策把握不准和争议。一是营业范围核准的难以规范。对变为后臵许可的经营项目,如餐饮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项目核准,餐饮业可分为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其他餐饮业四类,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发的《餐饮服务经营许可证》上将餐饮业细化为“中餐类制售,(不)含凉菜、生食海产品、裱花蛋糕”等,这样就引起经营项目证照不符的问题,不利于规范管理,普通民众更是莫衷一是;二是认缴期限带来的不确定性。如出资期限内,出资完全或部分未到位的,能否进行注册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登记都没有明确规定。三是认缴出资为实物的但实物已经作为抵押物(银行或其他机构作抵押)应通过何种形式告知登记机关,如登记机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核准登记,由此造成的相关责任,登记机关是否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三)宽进对“严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放宽场所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和“住宅办公”政策,使得经营场所登记冗杂,容易引发扰民纠纷、随意用地、违法搭建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浪费土地资源,存在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也给基层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二是 “先照后证”将带来监管缺失。实行“先照后证”后,一些后臵审批仍然难以取得,势必造成一些经营户在未取得相关许可或者许可证过期的情况下营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谁监管?怎么监管?给基础监管带来困惑。三是 “宽进严管”制度与执法力量不匹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催生大量的市场主体,监管难度、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加。而与成倍增长的企业数量不相称的是,基层工商质监部门的监管执法人员并没有增加,改革带来的创业潮和市场主体的大增使得监管力量捉襟见肘,可以预见,基层工商质监部门后续监管压力和监管任务将更加艰巨。 (四)未实现信息对接,失信严惩机制效果难现

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完善市场信用信息公职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乃至新一轮全国改革的重要一环,而实际上,目前,各部门开发软件不一致,监管平台不对接、数据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现象,未实现与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互联互通,企业随意认缴注册资金、未经许可开展相关业务的失信行为频现,而监管部门又因信息不通导致监管不力,未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有效机制,失信严惩的效果难以显现。

宜阳县工商局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中国释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信号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商事制度改革,助推市场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中国释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信号

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实现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

贵阳市属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商事制度改革,助推市场活力

《宣汉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doc》
宣汉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