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

2020-03-01 23:28: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3年市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

关于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家好。

22日,校长让我给咱们新来的教师说说学科教学上的经验,经验真的说不上,我只能说谈谈自己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几点认识,这些东西有的经过了深思熟虑,是我在教学上的经验教训,有的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并不成熟,今天一并说给大家,希望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大家的今后教学有所帮助。

我认为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教材与教参并重

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教材与教参的处理上,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轻教材,重教参,尤其是文科老师。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是这样,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做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根本,而教参无非是教学的辅助,试想,手里拿着教材,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细致的研究,而只是把教参的条条框框“照抄照搬”到课本中去,把教参的那些理解与分析只是标签式的、支离破碎的贴于教材之上,那又有什么用呢?既无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也无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自己也只能成为一个机械的“教书匠”,因为你在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所起的无非是一个“传声筒”的作用,人云亦云,并没有自已的东西,甚至不管对错,只是一味地将教参一字不漏地讲下来,这样的课堂也就成了僵化的死板的知识灌输。连知识的准确性都谈不上,还有何效率可言?学生又怎能买帐呢?

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大家使用教参,正相反,而是告诉大家应该好好的钻研教参,正确地使用教参。二千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语言很浅显,道理很深刻,很有启发,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不要拘泥于教参,不要将教参视之为“金科玉律”,以致于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做,不仅会束缚住我们自己的手脚,使课堂教学走向死胡同,同时也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谈不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理解,鼓励学生提出独创的见解,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而不能借助教参,以求所谓的思想统一。

拘泥于教参,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2003年8月24日

二、教材与学生并重

大家知道,现代教育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因材施教,这条原则理解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就我们语文学科而言,既有教材,又有读本,课内的要学,课外的也要讲,内容太多了,怎么办?有的时候,真的是为了教书而教书,只考虑到了教材的内容与教学的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情况,经常出现的情景便是自已在台上眉飞色舞、洋洋洒洒,而学生在台下却是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最终出现的结果便是事倍功半,不管教师如何面面俱到,学生却只是“囫囵吞枣”,教学内容完不成,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教材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基本要素,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的话,那就必须研究好学生,能将教材的具体特点、深浅难易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结合起来,从而找出课文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够水到渠成,收到实效。

三、教法与学法并重

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中恰当地选择运用,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学科能力,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就是教法要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而不能一味在教法上“求新立异”,现在有很多的教改专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们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现代教学理论,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听他们的课真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听他们的课真的是一种思想上的飞跃。但不能否认的是,有的教学法已经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用毛主席的话说,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哗众取宠。试想,如果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课堂上乐得屁颠颠的,但课后回味起来却茫然无所知,阅读不知所云,写作无从下手,那么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法的传授,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效率与质量,就必须教给学生“捕鱼”的本领,交给学生能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也就是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的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而能够运用“已知”去开拓新知。

四、课内与课外并重

不记得那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研和生活的外研相等。”也就是语文教学不应只满足于课内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双翅,只有二者的和谐共振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自由地翱翔。

今年三月,锦州市高三语文学科备考会在咱们学校召开,会上我做了《三个研究、三个落实、三个意识》的经验介绍,“三个意识”中一个便是课是课本意识,一个便是阅读意识。

而这二种意识都不是高三一年所能养成的,而应从高一做起,甚至从更远的小学做起。

说到课本意识,我们便不能不提到高考。90年代,高考曾经提出过“离本扣纲”的口号,反映到教学中,便是轻课内、重课外,教师只是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课本内容的传授,而把更多的精力与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所谓的“第二战线”——各种各样的测试卷上,结果是教师与学生都疲于奔命。现在想想,教材——尤其是现行试验修订本——中的课文,哪篇不是精当的阅读的材料?哪篇不是很好的写作的范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只是些例子”。关键看你怎么用。更何况近几年高考也在逐渐向课本回归,名篇名句的默写,实词虚词的考查,哪一项不是课本上的?因此我们更不能舍熟就生去讲什么规律,去讲太多的非基础性的什么内容。

说到课外阅读,我们不妨先说这样一个事实,2002年世纪之笔作文大赛,我所在的高二年部一举囊括了学校的全部九个获奖名额,为学校扛回一面“团体优秀奖”的大旗,靠的是什么?这里面当然有我们教师在写作上的导引,但是也不能排除的是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所起的作用,正是这种课前三分钟演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表达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借鉴了更多的写作技法,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了。

如今学校开放了阅览室,有的年部甚至开设了阅览课,这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都是很好的机会。

五、教学与教研并重

教学与教研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试想,如果我们教了一辈子,凭的只是自己手里的一本书,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摸爬滚打,我们能把书教好吗?既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观念陈腐,知识老化,墨守成规,固于知识的传授,缺乏经验的总结和教学上的思考,我们自身的素质能有提高吗?因此我真的很认可学校的做法,一是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一是鼓励教师多写教研论文。

以上就是我对语文学科所谈的五点认识,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指正,以求共同提高。

谢谢大家。

新教师培训会发言

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

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

新教师培训总结发言

新教师培训总结发言

新教师培训结业典礼发言

新教师岗前培训代表发言

新教师培训开学典礼代表发言

新教师发言

新教师发言

《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doc》
新教师培训发言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