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20-03-02 22:2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14-1-27 中国投资咨询网

分享到: 【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中投顾问提示:2013年,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基调下,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陆续推出,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但是基础仍然不牢固。

2013年,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基调下,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陆续推出,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但是基础仍然不牢固。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温和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经济持续处于调整期,短期内较难形成新的上升趋势,周期性、阶段性调整尚未到位。工业经济面临需求与供给双重约束重叠交织的复杂局面,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潜在风险进一步凸显,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效应释放、改革深入推进等有利因素。未来应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纲领,破解工业经济运行中或旧或新的矛盾和问题,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一、对201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经济温和回暖,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走势进一步分化

一是发达国家有望延续复苏态势,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主要支撑。美国:今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制造业活动已达到2011年6月以来最高位,制造业PMI达56.4,同时就业市场在过去14个月强劲复苏,失业率一直低于8%。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为2.6%,表明未来美国经济将进一步向好。欧洲: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进入今年二季度,整体开始改善,并在三季度延续了这一回暖趋势,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表现良好,欧洲经济已经基本走出萎缩局面。近期IMF上调了德国、法国、西班牙2013年经济增速预测值。随着欧洲各国财政金融改革等方案的明确,经济增长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日本:经济出现政策性复苏,景气有望持续。受出口低迷影响,今年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化增速为1.9%,较前两个季度降幅明显。但是内需依然表现较好,营业税税率上调计划导致居民提前消费,消费的前景依然比较乐观。与此同时,得益于今年年初推出的10.3万亿日元经济刺激方案,公共投资的驱动作用也显著增强。12月日本政府将出台新的经济对策,以实现企业收益扩大、薪资上涨、就业增加的良性循环,经济景气有望持续。

二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金融系统风险加大。自2013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IMF等研究机构均下调了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等国2013和2014年增速预测。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增强短期内将加大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由于近期美国经济持续向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增强。尽管美联储已经表示仍旧维持现行利率和85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规模不变,但市场对美联储近期可能缩减购债规模的预期正在增强。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将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大量资金将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美国,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发生波动,进一步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

三是工业绿色转型趋势将更加突出。随着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碳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领域快速兴起。从产业发展层面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美国设定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能源消费100%可再生的解决方案,我国也积极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从技术发展层面看,各国家和各地区为了抢占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不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效技术的研发投入。未来工业绿色转型的趋势将更加突出。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趋弱,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投资趋缓的可能性在加大。受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库存的推动,三季度以来工业投资增长有所回暖,但这种回升主要是受短周期影响。房地产投资方面,虽然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的相对高位,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在不断下降,预示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未来房地产投资扩张空间有限。此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不断增长,自2006年以来目前已经连续七年超过50%,2012年甚至高达72.2%,投资率也处于47.8%的高位。不管采用何种标准来看,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增速都无法持续,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投资的比重趋向收缩。总的来看,2014年投资增长趋缓的可能性在加大,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0%,较2013年下降0.5个百分点。消费短期难以出现明显提振。受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的影响,餐饮业消费受到较大影响。考虑到国家持续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且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导致房地产消费将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在没有刺激政策出台的情况下较难有快速增长。受环境问题影响多地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汽车限制政策。在此背景下,2014年消费总体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难以明显提振,预计全年消费增速约为13.0%,较201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难以乐观。一方面,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各种非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外贸环境日趋复杂。另一方面,受美元走强、日本实行超常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降息等因素的影响,近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使得我国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和利润均受到较大影响。调查显示,到10月底人民币年内升值幅度已达到2%,对于家电、电子信息等利润率普遍在4%至5%左右的行业来说,利润已经被侵蚀过半。再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一些跨国公司已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等地区。从长期来看,外贸环境的日趋复杂一定程度上倒逼出口企业进行转型,实现逐渐由低端制造向上升级的步伐,但企业转型仍需较长过程,难以快速实现。面临日趋复杂的外贸环境,2014年我国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预计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为5.5%。

综合来看,2014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将继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效应,同时2013年的工业经济一直处于低位调整状态,预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在9.5%左右。

(三)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业各行业运行仍将延续分化态势

分行业看,一方面,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的调整阵痛将无法避免,短期内将增加这些行业的下行压力;纺织、电子等出口导向型行业受新兴经济

体需求萎缩、外贸环境日趋复杂等方面的影响,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各行业中均有一些绿色环保、创新驱动型的子行业异军突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装备工业。我国装备工业总体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受固定投资增速下滑、内需低迷、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强劲复苏的几率不大。2014年,船舶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汽车消费依旧受到较多制约,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行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装备工业将保持稳中微降。

原材料工业。近期,在保障房、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国内需求对钢铁、水泥产品的需求将有一定回升,但受制于产能过剩、成本高位运行的冲击,原材料工业的生产增速和盈利能力难以有明显改善。预计2014年,原材料工业整体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消费品工业。受需求大幅下滑影响,今年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2014年,由于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明显提振,出口形势难言乐观,医药、轻工等行业增长将与今年基本持平。纺织行业受国内外棉花价差问题影响,仍有明显的下行压力。预计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的整体增速将略有放缓。

电子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有望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新动力。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然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欲振乏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展望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将与今年基本持平。

(四)东部地区工业增速稳中微降,中西部地区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受综合成本上升和外贸不振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增长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投资动力在不断趋弱,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趋势明显。需要看到,目前新的改革红利正在形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新一轮带来新机遇。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突破了原有的发展模式,通过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实现动力转换并为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辐射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预计2014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势将呈稳中微降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

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十个月,中西部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近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也将促进沿线区域贸易、产业等各领域的合作发展。预计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1.4%左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内生增长动能趋于减弱

受产业平均利润率下滑和债务“去杠杆化”影响,制造业投资信心偏弱。同时,一些领域民间投资障碍仍然较多,整体上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今年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1%,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民间制造业投资也出现较大回落,1-10月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9%,较去年同期回落了6.3个点。从投资的信贷支持来看,今年前10个月社会融资总量达14.8万亿,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8万亿。但是总量充足的背后实际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今年6月爆发的大规模钱荒便体现了这一点。这不仅是周期调整的问题,更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尤其是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内生增长动能正趋于减弱。

(二)供给约束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上升

要素基本面等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制造业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等供给层面的约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迎来了刘易斯拐点,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储蓄率在不断下降。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政策的收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土地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生产要素供给的持续趋紧,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快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势头。今后,随着劳动力要素和资源要素价格相对调整,制造业企业依靠低成本衍生出来的高资本回报率优势丧失,生产经营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金融财政风险交织,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加剧

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36亿元,环比增加241亿;不良贷款率为0.97%,环比增加0.01%,呈双升态势。仅浙江一省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高达1133亿元,占全国不良贷款总量的20%。在不良率方面,浙江、山东等省的情况远高于全国水平。浙江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76%,山东为1.50%,分别高于全国0.79个和0.53个百分点。这些经济大省不良贷款的加速增长,既是银行过度放贷的后果,也是当地经济进发展入转型调整阵痛期的反映。由于钢铁、机械、光伏等不良贷款高发产业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不良贷款向这些地区扩大的压力正不断增强。而这些坏账最后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当地政府买单,并体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一旦地方债务出现违约风险,银行体系也将受到严重冲击。目前,潜在的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交织,两种风险极易相互转化并加剧地方债务危机。

(四)工业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成为重中之重

在外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兴产业如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均存在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为了追求规模,地方政府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未来地方政府要转变思路,将发展重点由规模增长转移到质量提升上。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针对当前工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着力推进工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下放行政审批权,落实“非公36条”

着力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各种隐性壁垒,打破国有垄断企业多年形成的利益圈,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促进“非公36条”逐步落实,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让民间资本更富有活力。

(二)鼓励信息消费,挖掘内需潜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挖掘新的内需潜力。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信息消费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三)更大范围更大幅度地为中小企业减负

继续加大力度清理涉及中小企业的各项收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对房地产、招标、税务、会计、律师等领域的中介服务收费行为严加管理。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打破融资困境。

(四)加大对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鼓励扶持,促进企业转型

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牌市场开拓的扶持力度,鼓励出口导向型企业使用先进科技提升制造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宣传,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出口导向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适当加大对出口转内销企业的信贷支持。

(五)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落后企业整体退出步伐,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制定合理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政策,建立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优势互补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工作。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形势政策课(中国经济发展)

一季度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形势政策论文——经济发展分析

成都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材料

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