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

2020-03-02 07:3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输血科实验室工作制度

实验室是各项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部门,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设备,为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所有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工作制度。

1、进入实验室应穿戴专用的实验衣、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必要时应带口罩,护目镜,外来人员应穿一次性鞋套,离室时脱去放在指定位置,工作服应经常消毒洗涤。

2、非必要物品禁止进入实验室,必要的资料和书籍带入后也要远离操作台。

3、实验室应保持肃静,工作人员不得高声谈笑,要集中精神完成实验操作,不准吸烟,吃东西或用嘴吮吸铅笔或标签等,严格按规程操作。

4、不许酒后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戴首饰。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废弃物按生物垃圾处理并及时打扫卫生,全面消毒。

6、需带出实验室的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带出。

二、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制度

1、全血或血液成分入库前应进行认真的核对和验收。内容应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内容填写的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制备的具体时间;有效期的具体时间,血袋编号,贮存条件)等。审核者对上述内容审核后,逐项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并签署个人全名,以示负责。其中所填入库日记应精确到分钟。

2、审核入库登记后,血型鉴定、交叉配合实验及输血前检测的记录连同库存血液的领、发登记等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填写入库登记后,已签收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应及时按A、B、O、AB血型分别贮于输血科专用冰箱内。冰箱内各贮血区应有明确的标识。血袋的放置应以采集时间的先后或有效期的短长依次摆放。

4、对储存冰箱的温度每天应定时观察,记录。当贮血冰箱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器械维修中心检查处理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规定的贮血品种不允许断档。任何贮血品种快用完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中心血站联系,必须及时补充并将联系情况及时、如实记录(内容应包括:电话联系的月日、时、分;对方的姓名;答复的内容等)以备查对和责任的划分。贮血品种断档的责任界定以发现断档的班次为主。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任何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合格标准为: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三、交叉配血制度

1、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样,经认真核对后,复查受血、供血双方的ABO血型(包括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当无输血禁忌时再行交叉配合实验。

2、交叉配合实验所用的受血者血样标本必须是本次交叉配合实验前3日之内的,当有两人在班时,交叉配合的实验结,应由两人互相核对,当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操作者本人复核并填写交叉配合实验结果。操作者应签署全名和具体时间并认真记录,以示负责和便于查对。

3、受血、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7日,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4、凡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制品均应进行交叉配合实验。机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四、发血制度

1、交叉配合实验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发血双放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品种质量及有效期,交叉配合实验结果和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包括签字的具体时间)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模糊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颗粒。

(6)未经摇动,血浆与红细胞的分层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乳红色。

(8)已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双方应严肃认真的履行本制度。交班者应详细书写交班报告,交班手续一旦结束,即工作转移已成为事实。

2、交、接班内容应包括:

(1)贮血冰箱内的贮血的品种和数量,尤其要交接有无品种断档及同有关方面的联系情况和记录。

(2)贮血冰箱、低温冰箱、酶标仪、洗板机、电脑、显微镜、血小板保存箱等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运行是否正常。

(3)遗留工作和遗留问题是否交代、记录是否清楚。

六、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专以上正规学历,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且经输血专业培训后方能上岗。

2、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准串岗、脱岗。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如实填写输血文书资料、不准疏漏。

4、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承担的业务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5、工作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上级血站协调工作,确保临床用血的及时和安全。

七、临床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接输血反应通知后,输血科做如下核对检查: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并测定血浆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球蛋白含量,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

5、如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还应抽取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患者血、尿常规和尿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7、必要时,输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复查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8、对有输血反应的记录卡,供血库应予以保存、登记并及时通知上级血站。

八、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报输血科。

5、怀 疑 溶 血 等 严 重 反 应 时,将 输 血 器 和 未 输 完 的 血 液,以 及 在 患 者 的另一手抽取血样送检。

1)、抽取患者血样5ml(1ml用EDTA抗凝,4ml不抗凝)及未输完的血液送输血科。做供、受血者ABO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2)、抽取患者肝素抗凝血4ml送检验科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定性检查、总胆红质检查。

3)、留取患者尿液做血红蛋白尿检查. 4)、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患者血样和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采样要严格无菌操作)。

6、输血反应处理始末应详细记录。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发生不良后果 → 当场将标本保存 → 向分管部门报告 → 双方共同在场时现场封存实物 → 加盖科室图章 → 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 医务科保管 → 标本需进行检验时 → 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 或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标本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 疑似输血反应 → 封存保留血液 → 与采供血机构联系。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抽取血袋中血液连同患者的血样送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上报输血科。

输血科工作制度

输血科工作制度(下载)

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输血科工作制度总则

1、输血科工作制度

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精)

输血科各项工作制度(推荐)

输血科演讲稿

《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doc》
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