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道情

2020-03-01 17:31: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15课 金华道情

浙江曲艺舞台绚丽多彩。在浙江中部的金华打底,无论你走到哪个县区,无论你走在乡村还是城市,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吉彭、吉彭、吉吉彭”的道情声,到处都可以听到雅俗共赏的道情唱腔。

“金华道情”流传很广,几乎覆盖整个金华,衢州地区,并扩大到建德、淳安一带。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受老百姓欢迎吗?

形式简单

风格朴素

“金华道情”的表演形式简单朴素,很适合深入群众。最早的“金华道情”常常是一人表演,充当多个角色,是一种坐唱式的单口说唱艺术。艺人唱一段,加几句说白,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一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演唱的配器也很有特点,演员左手握竹板两片,称为“简板”,臂腋间夹蛇皮渔鼓一个,称“油鼓筒”。右手拍鼓筒,左手打竹板,筒板间用,发出有板有眼的节奏声,使说唱显得丰富多彩、绘声绘色。至于演出的场合,更是“因时因地制宜”,白天、晚上、逢年过节,什么时候都行;茶室、农家、晒场、街头,什么地点都可以。

“金华道情”发展到今天,演出场所由普通场所扩展到更大的空间,登上了正式的舞台。“金华道情”形式上也在不断发展创新。除了单一的单口说唱外,还增加了更多形式,如双人对口说唱和多人的群口说唱,同时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配上具有现代特色的舞美背景,像上面照片中的“道情群舞”,演出效果更是激动人心。总之“金华道情”在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

内容真切

贴近群众

金华百姓爱听金华道情,爱的是乡音乡韵。唱道情用的是本地方言土话,“阿郎金华人”“我代兰溪人”“咱郎义务侬”“自郎东阳侬”,在金华唱金华话,到义乌说义乌话,东阳艺人唱的是东阳话,听起来特别亲切。艺人演唱中善于用乡音“插花”,如永康人“磨剪子来擦薄刀!修洋伞补雨伞噢”的吆喝,义务人“鸡毛换糖”的叫卖,武义人“穿棕绷穿蓑衣噢”的吆喝,听起来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那样亲切,难怪民间有“听见情筒蓬蓬响,双脚就发痒”之说。

“金华道情”的演唱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打动群众。它的唱词大多以说唱地方新闻为主,所以又叫“唱新闻”“劝世文”。老百姓劳动之余,听听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故事,想想因此生发的情感共鸣,当然有一种遇见“知音”的亲切。比如“金华道情”在全省会演中的得奖曲目《借被子》《借姐夫》,唱的就是老百姓的家常事。2007年11月30日,驻金华解放军某部年轻军官孟祥斌为抢救一轻生女子英勇牺牲,金华的道情艺人立即创作完成了方言道情《怀念您啊,祥斌兄弟》在英雄献身的城南桥头一遍遍用录音机回放:“婺江水啊流不尽,道不完啊百姓情,好兄弟啊怀念您,一曲道情祭英灵…..”表达了金华人民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无尽怀念。

历史悠久

传承光大

“金华道情”的悠久历史,让它在群众中生了根,开了花。关于“道情”的起源,老百姓中有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传说,比如有的说来自仙歌。“八仙过海”的神话中有位张果老,不就是“倒骑毛驴,肩背渔鼓”的形象吗?有的说事道教的歌谣,是传道的人宣传教义以及募捐化缘的工具。据考证,明清时“道情”就已经在金华各县广泛流传了,金华、义乌、浦江、东阳、武义、兰溪等地因语言稍有不同,又形成了不同风格和以地名为名称的道情,但表演形式还是一样的。

2008年,“金华道情”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省市文化、教育部门等非常重视对金华道情的传承工作,如金华市义乌畈田朱小雪已被省文化厅和教育厅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道情教学传承基地,“了解道情,学习道情”成为许多金华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的重要方式。

“金华道情”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活动:

1.找一些“金华道情”的录音欣赏,体会其艺术特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唱几段。 2.请你再搜集一些“金华道情”的反应群众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以试着创作一段介绍家乡特色或时事新闻的“金华道情”。

下面这段《气节歌》,生动的反映了“金华道情”演唱内容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竹笋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白毛尖。

立夏桑籽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簪开庭前,夏至粟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芙蓉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绿田间,霜降芦花飘溪边。

立冬报喜献三牲,小雪鹅毛飞满天。

大雪寒梅迎风开,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忽乡归,大寒年底思团圆。

道情的造句

大道情 民族魂

关于道情现代剧

两代电视人 一样管道情美文

金华失眠症

金华癫痫

金华农产品

浙江金华

记金华

记金华双龙洞

《金华道情.doc》
金华道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