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

2020-03-02 07:13: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八月一日》观后感

上节历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八月一日》,其实像我们这些90后本来对革命电影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毕竟是上课,也只有耐着性子看了。作为一部纪录片,我觉得《八月一日》还是比较真实的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一些情况,也引起了我对红色革命影片的兴趣。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南昌起义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这次起义。在党的影响下,北阀名将叶挺的部队从武汉乘江顺流东下,在航行的过程中,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的量的工作。这支素有“铁军”之称的队伍,士气高涨,群情激昂。带有传奇色彩的贺龙率领第十二军也从湖北省的武汉出发,浩浩荡荡的奔赴九江。一路上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吸收了一批农民协会的骨干入伍,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七月二十七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并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于三十日晚举行武装起义。会后,周恩来等仍将起义计划告诉了贺龙,征求他的意见。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时左右,我军决定于明日四时一举消灭敌军。八月一日凌晨四时整,战斗正式打响。早晨六时多,起义军已全部解决了南昌内地和郊区的敌军,南昌起义以成功而告终。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勇敢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作出各自的判断。影片《八月一日》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

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

电影作品的核心是塑造好人物形象。《八月一日》这个题材本身具有众多的传奇人物,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场暴动竟然走出了未来共和国的一位总理、七位元帅、四位大将、五位上将,还有未曾见到全国胜利,英年早逝的叶挺、恽代英、周逸群等一大批英烈。正所谓英雄造时势,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形象都在影片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和刻画,尤其是周恩来和贺龙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颇具光彩。周恩来作为党的前委书记领导武装起义,千均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坚定果敢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耐心细致地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以及在决定起义的前夜,在《国际歌》声中给起义部队的战前动员,所有这些令观者热血沸腾,思想情感上受到极大的震憾。

贺龙的形象也血肉丰满,个性鲜活。从战场上跃马挥刀拼杀,到坚定跟共产党走的豪迈表白,以及由于心爱的部下犯错误自受体罚和解散两套厨师的动情告别,使这一人物形象极具艺术魅力。同时,影片还精心塑造了一批基层官兵形象,他们与真实历史人物相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容。

这些为祖国而奋战的战士们,我真敬佩你们,因为如果没有你们,就不会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非常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如果这次南昌起义没有他,或许就不会胜利。这部电影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似乎很安逸,很惬意,但我觉得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惬意而感到羞愧,我们没有资格在大学就过这样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像刚当时的共产党,还处在一无所有的尴尬境地,只有靠自己不停的去斗争,去争取,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我们必须踏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建军节

八月一日读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doc》
八月一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