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2020-03-02 14:05: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建筑系馆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调研方式:1网上与图书馆查阅资料2实地调研 调研时间:2012年4月27号 调研地点:郑州大学 调研内容:郑州大学建筑系馆

一 基本情况:

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 2000 年 7 月 10 日合并而成的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一流、享有国际声望及知名 的综合性大学, 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 11 大学科门类的国家重点 大学,是国家首批“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 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地方首个省部共建高校。

建筑学院是郑州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其中有建筑学,城市规 划,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建筑学院现共有教职员工 65 名,其中专业教师 56 名, 实验员 2 人,行政管理人员 7 人。另返聘教师 6 人,外聘教师 4 人。 建筑学院教学楼和教学行政管理楼位于我校新校区工科园,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 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施齐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院现设建筑技术实验室,由 5 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建筑物理实验室、建 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计算机室。郑大建筑学院由彭一刚老先生设计建造

二 建筑及其环境

建筑造型及饰面材料:

建筑共有6层,由于它处于工科建筑群之中,为了保持其统一性其在外观造型上与其他学院相比并无独特之处,但其内部环境与空间、光影的变化值得我们借鉴,整体造型基本上和土木工程等系馆一样,如图所示:成长方形布置,与土木工程系 馆共同围合成一个 U 组合。表皮为清水混凝土,整体颜色为灰白色, 在楼梯部位做了竖向构造设计,并涂以明亮的黄色涂料,借此点亮整,

主入口的设计独具匠心,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四根直径一米左右的柱子,对称分布在入口两侧,上面刻有院系名称,既能起到路标的作用,同 时也引导作用,但个人觉得此处的大柱子显得过于笨重,只突出了工科的理性与力量感但显得太过强硬,给人以生疏感。入口处 的巨大黄色框架起着门 的作用,他就是一个边 界,界定了内外空间, 同时他也起到了一个框 景的作用,其明亮的黄色与背后的灰色建筑对比强烈,同时呼应楼梯 处的竖向黄色体块。月牙形的水池在圆形的柱子的两侧,近一步缓解了柱子和方形建筑的强硬感。建筑系馆内部入口设计较简单设计了 一个折线型的雨棚,对入口进行烘托,虽然简单但是和建筑主体的清 水混凝土设计很协调,如图所示。

建筑的整体造型虽然简洁明了,具有现代感但缺少文化底蕴,不能体现郑大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原文化的传统特色,这是该建筑颇为遗憾的地方。 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关系:

建筑所处的理工科系楼北面为学校的中心图书馆,西面为公共教学中心,东面为实验楼群,图中为建筑系馆所在的理工科系群楼与东面的实验楼群的鸟瞰图。黄色框架内的u型空间内是同学和部分老师的自行车停放处,在建筑外的马路上可以停放少量汽车,建筑周围并没有设计具体的汽车停放处。

系馆外面靠近门口处有户外阳台,站在上面可以眺望远处的景观也可以进

行一些小型的活动或休息。建筑和土木两个系馆围绕的u型空间中是个小小的庭院,中间有一大片水池,水池前面为一些灌木丛,从而缓解了清水混凝土死板的特性。

功能组织与流线分析:

建筑共有6层,建筑中有俩大亮点,一是建筑中心由于直跑楼梯所形成的贯通六层的天井,不仅在大厅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为北侧教室的采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是行政办公及研究室所处区域的中庭,中庭两侧的过厅处摆放的有供学生画画与交流的大座椅与板凳,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

建筑整体布局功能明确、合理,中间的直跑楼梯连通

1、

2、3层,

4、

5、6层主要通过两侧的楼梯上去,中间是由于直跑楼梯形成的天井,天井上方是玻璃与钢筋框架形成的天窗,不仅在外形上富有动感而且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光照使

4、

5、6层的过道显得开敞明亮。右图所示为建筑中间的天井与天窗。左面俩张是我实地参观后所绘制的

1、

2层平面图,一层中有一个面积中等的展厅以及摄影教室、模型制作室实验室等,在小长方形平面内主要是图书及期刊借阅室,从主入口内不能进入,需要从次入口内进入,避免了人流的干扰为阅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层共有5部楼梯连接着上下各层,在长方形平面内大部分区域是展览厅,陈列了各个年级的作业成果,还有一部分区域是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和研究室,在有中庭的正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研究室和院长、副院长以及教务办公室等,中庭的二侧是二个长长的过厅,开窗很大保证了光线的充足与视野的开阔。三层的平面 形状与二层相似,在长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绘图教室与美术教室,在正方形平面内主要是些研究室、讨论室与多媒体教室。

4、

5、6层主要是绘图室和研究室,但其平面只有长方形的大小,少了中庭的部分。

该建筑在功能分布上把动静区域划分的很明显,人流较多和参观人较多的展览区,报告厅等动区域分布在

1、

2、3层,把绘图教室、研究室等需要相对安静的场所分布在较高的

4、

5、6层,布局合理清晰;主入口主要是外来人员和学生所进,领导以及部分老师可以通过次入口进,使人流分散开来。

在建筑系馆的参观过程中光影的变化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走进建筑系馆的大 门,首先看到的,或者说是首先 吸引我的就是从天上洒落下来的阳光,这是一个呈带状的天窗,或者我们叫她光庭更合适。穿过展览厅从一个开敞的、明亮的空间进入一个狭长、低矮、昏暗的走道。 沿走道向前走约莫二三 十步,在走道的尽头,便是一个宽敞明亮的过厅,我们在其中行走很难料到下个地方在哪里,使看似简单的建筑由于光影的变化而变得神秘莫测,也许这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 参观感想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明白了建筑系馆与普通的教学楼差别很大,它比普通的教学楼多了些特殊的空间,需要更为开放的工作和交流空间;建筑系馆不仅仅是个教学的地方,它更是建筑学学生产生灵感的地方,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的要求更要尽可能的使建筑富于变化,产生趣味,激发同学的创作灵感。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大二建筑系馆调研

建筑系馆设计

建筑系馆2

建筑系馆建筑策划书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doc》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