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区

2020-03-01 22:45: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赣州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

蔡晓茜*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赣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近2000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8%,全市城镇化水平以年均2.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中心城区迈入大城市行列,特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快速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水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宜居宜业环境全面改观,各种资源流动与要素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阔,逐步搭建起与沿海发达地区体制机制对接平台。县域经济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赣州五年来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赣州,“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

正文:

“十二五”时期,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时期,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既面临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整体上呈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赣州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范围,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付诸实施,为我市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当前的赣州经济发展环境

(一)硬件设施

1、区位条件: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也称赣南。赣州东邻福建三明市、龙岩市,南接广东梅州市、河远市、韶关市,西靠湖南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抚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面积3938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自古以来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赣州至厦门、深圳、广州、香港、澳门仅几小时行程,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赣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平均气温摄氏18.9度,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

*蔡晓茜,女,1992年生,江西赣州市人,华东交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加会计学专业3班,电话18679124706 电子邮箱447368533@qq.com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资源

①在矿产资源方面,赣州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界地区,地层发育较完整,岩浆岩分布范围广,成矿条件好,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99种,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全市大小矿产地约有1300多处,其中黑钨占全国储量的70%,世界储量的40%,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的美称。赣州整个地区所具有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

②赣州地区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整个森林覆盖率为74.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000多万立方米,是全国18大重点林区之一。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拥有一批如脐橙、板鸭、烟叶、白莲、毛竹、花卉等名优特产品,其中赣州脐橙以其品质优、产量大享誉海内外,赢得了“脐橙之王”的美名。

③人力资源:一个地区的人口总量代表着该地区的潜在购买力大小。到2011年底赣州地区人口总数达到877.04万,约占江西省人口总数的20%。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④历史文化资源:赣州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4A级风景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全市旅游资源分布率达77%。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赣州,至今保存着许多宋代建筑,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千里赣州第一城”;江西母亲河是赣江,香港的饮水来自东江,赣江、东江的源头在赣州;赣州客家人创造的优秀客家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也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光临;在赣州,可以追溯共和国之源,其中包括被称为“红色故都”的瑞金和有着“将军县”之称的兴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近年来游客青睐的旅游景区。

(二)、软件设施

1、人力资源状况

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之一。人力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为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赣州丰富而又具有相当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充足的低价劳动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资成本。劳动力愈丰富,其工资成本愈低,利润就愈高,特别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2、完善的制度保障

为创造充分、有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赣州地区不断完善其相应的制度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平等对待不同的市场主体,使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推进了企业的改制重组,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初步建立法制基础,通过法律对产权和市场竞争进行有效的保护。

3、配套政策体系

2004年1月,赣州市委做出了建立政策法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口岸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十大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通过两年多的时间,赣州的“十大体系”逐渐从理论层面向实际工作需要过渡,从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搭建,开始与具体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加大“十大体系”宣传力度的基础上,使“十大体系”的基本观念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通过各个体系与具体部门相对应的思路,对“十大体系”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具体细化,明确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各部门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具体行为准则。以“十大体系”的建设为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4、社会文化因素

在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泛,主要有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这些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不可或缺的内容。赣州历史上曾经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之一。赣州地区95%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举世闻名。同时,与闽、粤、港、澳、台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稳定的交往,有利于增强赣州的吸引力、扩展赣州地区的知名度和树立赣州的新形象.

二、赣州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

即使赣州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但是仍然面临很多不足和缺陷。

(一)人才流失问题

首先是农民工外流严重,赣州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局面,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农民工宁愿到邻近的广东、福建等地打工也不愿留在赣州本地区;其次是赣州高校人才流失,赣州目前拥有包括江西理工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高等院校,其中毕业生留在赣州地区就业的比例很低。赣州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必须留住和使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

(二)信息网络基础薄弱

赣州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同时政府网站信息量不高,更新不及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企业形象网站的建设,没有充分推动信息化在企业产品开发、加工、营销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网络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政府、企业和一般市民经常使用的有效工具。赣州的电话普及率和宽带网络接入率虽然增速很快,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发展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三)落后的传统的观念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赣州地区的客家文化,正经历着与现代文明的交融。由于历史原因,赣州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封闭性较强,虽然赣州地区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发展到一定高度,但是市场化的概念尚未完全深入赣州地区民众的观念当中,竞争中缺乏公平的观念、发展中缺乏创新的观念,因此在赣州的发展过程中,民众未能成为赣州市场经济发展有利的推动力,与周边发达地区民众开放的观念相比,在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经济发展中观念的阻力和谈判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赣州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向更深层次的进化,制约了赣州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明显

赣州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资源依赖性的发展战略也存在着突出的缺陷:一方面,资源产业往往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渐趋消失,而且,资源产品差异度较低,进入低平均利润后,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益水平。另一方面,资源需求的增长弹性低,产品价格波动大,受市场景气波动以及国际市场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虽然赣州地区通过对资源的开发获得了一些经济上的财富,但简单强调资源的丰富性和经济价值,会造成资源开发的短期行为。必须从资源开发导向转变为市场开拓导向,资源的开发向深度加工发展。只有不断优化赣州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才能真正发挥赣州的资源优势。

三、改善赣州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动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在政策制定上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赣州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相互保持沟通和联系,吸收与此政策有相关利益的企业代表参加,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应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二)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度超前

在现有公路,铁路基础上,加快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做到“村村通”,“路路通”。加强与临市,临省之间的联系,缩短与主要经济发展区域的交通时间。加强赣州地区的电网建设,按照地区人口聚居和分布情况,合理建设高低压输电网络。按照赣州地区的经济区域和流域水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做到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建立和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本身也是改善企业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酒店、娱乐等,其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依托赣州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大服务业人才和职业培训力度,为赣州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积极发展房地产、医疗保障、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社区服务业。通过强化赣州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可以吸引周边地区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赣州承接周边地区制造业转移创造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四)推动自主创新体制的建设

创新能力是参与地区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赣州范围内,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适当的政府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其次可创造性地通过把现有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转制并入企业,通过科技资源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实施的一项模式,真正建立以企业为龙头,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躯干,政府为尾翼的系统创新结构,是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最后要建立自主创新的保障体系,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力度,改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严厉打击侵权造假的不法行为。

2012年中央提出振兴苏区计划,为赣州带来大量的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更是为赣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作为赣州人,我是非常希望看到赣州的腾飞,谁不愿自己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在这里我也祝愿我的家乡明天更美好!

赣州

赣州文化

赣州文化

赣州旅游

赣州简介

赣州市情

赣州市情

赣州简介

赣州社保规定

江西赣州导游词

《赣州地区.doc》
赣州地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