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主持词

2020-03-03 01:04: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研活动主持词

——2012年3月1日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数学教研组自这学期开学以来组织的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谢谢大家都能按时参加。

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提高我们西厢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此,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借此机会,畅所欲言,把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看法、见解、经验或困惑等开诚布公的说出来,也算是给我们大家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吧! 教研流程:

一、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现在请我们各学段的老师们谈谈自己对这次教研主题的看法和见解。

三、刚才各位老师都说出了自己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认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在座的领导,为我们指点迷津,下面请******点评这次活动。大家欢迎!

五、总结发言:

谢谢领导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更感谢您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去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纵深发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就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和谐与统一。 小学六年级是中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探索学习的起步阶段,这就确定了我们总的教学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授之以渔”呢?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所以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帮助学生会学。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学法,使学生真正会学、善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只有从学法指导入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做学习的主人,才可让学生终身受益。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经典情境,探讨学法。

1、创设愉悦氛围,启发思维。

2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参与,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这一特点,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现数学本身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前的复习题,改变呈现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提供一个故事场景,再按题意顺序出示线段图,接着问:看到线段图,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再把学生自编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答案转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条件,进而要求学生自编两步计算应用题。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改变原教材的呈现方式,设计一题多问的开放性式题和自编题形式,以新颖的面貌出现,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诱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学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动、多话、还不善于思考,但他们可塑性强,因此,在低年级数学中教师应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备课中应以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为依托,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学法因素,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主客观条件,创设学生探讨学法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自觉探讨学法的意识。如: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我有意识地把“指、比、想、找”四步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2)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3)在头脑中想象1厘米的长度。(4)找出周围长

3 1厘米的物体。这样,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想象、如何动手操作,以及分析思考问题,这些方法对今后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3、掌握教学规律,总结学法。

许多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分段逐步发展的,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知识时,都会发现许多学法,它们又与先前的学法相互沟通、渗透,带着知识与学生一起向更高水平发展。此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是学法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连接学和用的桥梁,例如:在学生用自己探讨好的方法计算加减混合题后,接着可以问:“计算以后你又有什么新经验?”让学生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但要随时注意边看边想。并追问:“‘看’要看什么?想要想什么?”课堂上学生从知之较少向知之较多发展,不仅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学会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4、实行知识迁移,运用学法。

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得以产生的,新旧学习活动之间必然有联系,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均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迁移。学以致用,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将学法应用于同类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经过反复灵活的训练,实行迁移,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运用学法,内化为自主的行为习惯,形成学习能力。如:学生从《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中学到“指、比、想、找”的学法,懂得迁移到米,毫米的认识之中,那么,学习习近平方厘米的认识,对学

4 生就是又一次的学法和能力的训练。

二、重学法指导,深化思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在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同时,不但要重视教法,也同时加强了学法指导,并把立足点从“以教为中心”转为“教会学生学习”上来,重视了如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1、指导画图,发展形象思维。

线段图能直观形象地揭示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便于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寻找解题途径,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参加到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来。首先,使学生懂得看图,懂得各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及其数量关系,懂得与改变条件或问题后的线段图比较;其次,使学生懂得说图,能够根据图意口述数量关系,说出解题思路,同时会说出线段图的作画过程;最后,使学生懂得作简单的线段图。平时,我还根据学生基础和教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说而教师画,让学生说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为什么?而在教学例4时,由于已经有了前三个例题学习的基础,我就让学生先观察复习题的线段图,与例题比较,说说要怎么改后,让学生自己画出线段图。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从某种角度上说“手是脑的老师”。所以,在指导学生作图的过程中还可使学生增长才干,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2、指导分析,培养有序思维。

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找出

5 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的思考方法。如例3,从分析法入手,让学生想:(1)要求一共养多少只兔,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知道吗?(3)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白兔有多少只?(4)由此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按顺序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说出分析思路,以后逐步让学生习惯自己运用语言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序训练和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

3、指导比较,培养概括能力。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要遵照教材整体呈现的编排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问题、结构、解法和思路上进行比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例4时,可以设计三次比较。第一次是例4教学后与复习题比较,让学生把两类应用题结构联系起来。第二次是把改编题与例4比较,突出两道应用题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第三次是全课小结时与前面的两步应用题比较,用中间问题把它们联系起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概括,完善了学生认识结构。通过以上的比较,使学生懂得比较是多层次的,必须逐项进行,各层次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多层次的比较,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多层次观察比较的方法。而且,在指导学生比较时,注意到了不同题例,比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三、指导变式练习,发散思维。

1、树立转化思想,进行变式练习。

6 在练习设计中注意到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多样性、灵活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例3后,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编题。并设计了数字用△□等符号代替的应用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并抽象出数量关系等不同层次反馈练习,让新知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运用,并得以巩固和强化。最后通过抽象训练的变式练习,打破了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有效地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拓展了思维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也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2、倡导发现学习,促进潜能开发。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教学 “长方形的周长”时的例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长每边摆5根(每根表示1厘米),宽每边摆3根。让学生摆长方形,再次体会“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摆的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学生有4种不同的列式:(1)5+5+3+3=16(厘米)(2)5+3+5+3=16(厘米)(3)5×2+3×2=16(厘米)(4)(5+3)×2=16(厘米)这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在确定4种算法都正确后,他们就会发现第4种解法比较简便。这样创设条件,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参与了知识的再创造,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3、提供多种条件,带动自主发展。

7 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创设各种机会与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主动探索,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要使我们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在钉子板上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方格纸上尝试画长方形与正方形――自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联系生活实际,工人叔叔铺地砖时,不小心打破了一块,请你买一块同样大小的地砖,你说怎么办?这样有坡度的练习设计,学生亲身参与,个个兴趣非常高,做、画、摆出了方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最后联系实际题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积极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1)把破地砖带去照着买;(2)把地砖的大小画在图纸上再去买;(3)量地砖的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可以了。经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案最佳。这样活学活用,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句话,教学求方法,师生求发展,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能因素,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设计一系列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渗入不同层次的学法指导,不但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落实,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强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8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doc》
教研活动主持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