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2020-03-02 19:23: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黎华锦

教学中心

贵州黔南奥鹏学习中心 专

煤矿开采技术 层

高起专

1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科实习报告

1.小煤矿尘肺病现状

目前,我国小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 011例,累计死亡人数达到5万6394人,现患病例7万5617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4 153例,死亡人数2338人;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1万8928人例,累计死亡人数1 509人,现患病例1万7419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888例,死亡人数为111人;乡镇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2088例,累计死亡人数778人,现患病例为1310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88例,尘肺病死亡人数为21人。从抽查的煤炭企业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分别为6.7%、7.4%和7.5%,一期尘肺病发病工龄分别为21.5年、18.5年和6.8年,一期尘肺病发病年龄分别为51.6岁、48.6岁和42岁。由此可得出尘肺病危害程度的顺序:乡镇小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国有重点煤矿。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小煤矿除开矿必须具备的防降尘设施外,尘

2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肺病防治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防尘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的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尘肺病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2.1尘肺病的定义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肺部慢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 2.2尘肺病的分类

尘肺病的分类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1)硅肺病。由于吸入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2)煤硅肺病。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患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3)煤肺病。由于大量吸人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煤矿尘肺病中以硅肺病的危害性最大,它的发病期短,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久患不愈,所以建井时期和生产时期的开拓掘进的防尘工作尤为重要。

3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2.3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微米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微米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因此,真正进入下呼吸道的粉尘,其粒度均小于5微米,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空气中5微米以下的矿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微米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4)粒度2微米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入量的1%一2%以下。残留在肺内的尘粒可杀死肺泡,使肺泡组织形成纤维病变出现网眼,逐步失去弹性而硬化,无法担负呼吸作用,使肺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抵抗能力,并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心病等。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游离的SiO2:表面活性很强,加速了肺泡组织的死亡。因此,硅肺病是各种尘肺病中发病期最短、病情发展最快也最为严重的一种。

4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2.4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病情较轻时影响劳动能力,严重时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从自觉症状上,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咳血和行动困难。 2.5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矿尘成分。能够引起肺部纤维病变的矿尘,多半含有游离SiO2,其含量越高,发病工龄越短,病变的发展程度越快。所以,《煤矿安全规程》根据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规定了矿尘的不同最高允许浓度。对于煤尘,引起煤肺病的主要是它的有机质(即挥发分)含量。据试验,煤化作用程度越低,危害越大,因为煤尘的危害和肺内的积尘量都与煤化作用程度有关。

(2)矿尘粒度及分散度。尘肺病变主要是发生在肺脏的最基本单元肺泡内。矿尘粒度不同,能被人体吸入的深度和在呼吸系统内滞留的情况也不同,因而它对尘肺病的生成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5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5微米以上的矿尘对尘肺病的发生影响不大;5微米以下的矿尘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并沉积在肺泡中,最危险的粒度是2微米左右的矿尘。根据各国对不同粒径的粉尘在肺脏的滞留规律的大量分析研究,在1959年南非第四次国际尘肺会议上通过决议,尘粒大小对健康损害的指标如下:等效直径为1微米的尘粒有100%的危害;等效直径为5微米的尘粒有50%的危害;等效直径为7微米的尘粒没有危害。由此可见,矿尘的粒度越小,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3)矿尘浓度。尘肺病的发生与进入肺部的矿尘量有直接的关系。空气中含有的矿尘越多,即矿尘浓度越大,工人吸人的矿尘量越多,越易患病。

(4)接尘时间。从事井下作业的工龄越长,接触粉尘作业的时间越长,越易发病。 2.6尘肺病的危害

尘肺病的危害有目共睹,它是一把软刀子,同时也是一把硬刀子。我们知道,肺泡是人体摄取氧排除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最基本的单位。肺组织纤维化的结果,就是将大量肺泡破坏,使肺功能受到损害、甚至丧失、减少了抵抗其他疾病的能力,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疾病,如肺结核、气胸和肺心病等,促尘肺病进一步恶化,而导致人死亡,我们可以看到尘肺病患者呼吸困难,难受至极,生不如死,其状惨不忍

6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睹。一个农民工在壮年失去劳动能力,对家庭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一个家庭完全可能因此陷入无法自拔的平穷境地。例如: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村民柳永红患有尘肺病三期,自从查出患有尘肺病后,柳永红已经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甚至做饭,他也只能等妻子忙完回家做。柳永红说:这十几年来,他就是个“活死人”,就只剩下一口气,但又不能做任何事情。最遗憾的事情是他的一双儿女,自从查出尘肺病以后大女儿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她成绩很好,就是没有钱让她读书,如今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初中毕业以后,在亲人的资助下,进了一所中专。但再次没有钱交学费在次辍学在家。可见尘肺病给一个带来了的危害是多么严重。而大量农民工英年丧失劳动力,对国家和矿井来说就意味着大量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国家和矿井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小煤矿企业也需要对患者支付一大笔医疗费用,给小煤矿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可见如果一个小煤矿企业患尘肺病的人越多,那么它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就越多。从而给经济本不宽裕的小煤矿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制约了小煤矿企业的发展。并且当地政府给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以经济援助,无疑给政府增加了财政负担。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25万多人,占全国尘肺病患者的49%。但由于企业申报不全,特别是大量的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和部分地方国有煤矿,没有落实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全国的煤矿的实际尘肺病发病人数要远远大于统计数。我们这里就以煤矿尘

7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肺病患者30万人,这些人每人每年医药、生活和丧失劳动力的损失费用大概在8万左右。即一年下来国家对煤矿方面尘肺病患者的经济补助在250多亿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尘肺病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在国际社会中也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小煤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3.我国小煤矿尘肺病防治的主要问题

3.1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我国的小煤矿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没有职防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也没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而且职业病危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基本上是没有、管理水平低,检定、监测仪器设备严重不足或老化严重等问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2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小煤矿企业老板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然而安全投入和安全收益存在安全收益的滞后性和安全收益的间接性,这使难以使企业在短期直观的见到收益,进而消弱了企业进行安全投入的动力,这是影响小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的重要的经济原因。致使很多煤矿企业的安

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全经费投入远远低于国家相关规定的。这就导致了小煤矿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仪器和设备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缺少必须要的粉尘检测仪器。不能按国家规定对产生粉尘的作用场所进行定期的检测,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作用场所职业危害状况,更谈不上及时采取防护和整改措施。同时对工人的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上存在少发不发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煤矿工人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3.3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培训不够

一方面,部分职工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职业危害造成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手段缺乏必要的了解 ,维权意识淡薄;例如有的小煤矿给矿工提供过防尘口罩,但没有详细向矿工口罩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一段时间后,工人觉得麻烦和口罩损坏而停止使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小煤矿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农民工,流动性强,文化程度底、对职业病危害的意识淡薄很多员工连什么是职业病都搞不清楚,有很多农民工根本就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据贵州一小煤矿矿主自曝用工内幕:我们这里的矿工都是农民工经过“放下锄头下矿井,三天培训成矿工。”很多年过去了,只到有一天发现自己身体不适,这是自己才去做身体检查,结果发现自己患了职业病。但这时已经太晚了;另一方面,煤矿工人用的防护的质量没有保证,发放数量不足、有的小煤矿甚至没有发放,使用不当、甚至没有使用,这也是造成我国小煤

9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矿尘肺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3.4防尘设施不健全

小煤矿作业场所普遍存在防尘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防尘措施不落实、粉尘浓度超标等问题。矿井综合投入不足,洒水管路年久失修;巷道和采掘运输设备的洒水喷雾设施维修管理不到位,降尘效果不好;煤层注水、湿式作业及冲洗岩壁、岩帮等降尘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到位;虽然有各种防尘设备,但时开时停,管理不到位。更有一些煤矿基本上没有防尘设施和设备。据调查统计和现场检测,部分煤矿的粉尘浓度超标十几倍乃至几十被,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的几百倍。

3.5新的防尘技术工艺难以应用到下煤矿

小煤矿生产工艺简单、巷道断面小、作业场所分散、产量低经济相对较少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改造,导致新的工艺和防尘技术很难得到在小煤矿里面推广。从而导致小煤矿除开矿必须具备的防降尘设施外,尘肺病防治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例如贵州一小煤矿矿山老板发了几百万引进一些先进的防尘设备,希望能提高矿山的生产量和降低矿井粉尘浓度。但由于采购前没有考虑该矿的自身条件(矿井巷道断面大小)导致该设备无法移动到井下正常工作,致使几百万的新设

1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备矿井外面毫无用武之地。 3.6相关部门监察力度不够

小煤矿分布十分分散、数量十分庞大,给相关监察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以至很多小煤矿处于监察的空白区,很多小煤矿一年就被监察一次。并且很多小煤矿在相关部门监察时才开启防尘设备,在监察人员离开以后就当着摆设,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小煤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的十几倍甚至几百倍。严重威胁的工人的健康、矿井的安全、导致小煤矿尘肺病发病率在小煤矿中居高不下。并且有些地方存在官商勾结、暗箱操作等问题。还有尘肺病法定确诊难,矿工索赔之路漫长而艰辛。例如2009年的开胸验肺事件。

4.小煤矿尘肺病防治对策

相对国有矿井而言,地方小煤矿生产环节比较简单,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巷道断面一般较小,而且作业场所分散,对粉尘的管理、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高。地方小煤矿粉尘主要来源于:(1)各类钻眼作业,如风钻或煤电钻打眼,打锚杆眼、注水孔等。(2)炸药爆破采煤和掘进。(3)采场支护、顶板冒落或冲击地压。(4)各类巷道支护,特别是锚喷支护。(5)各种方式的装载、运输、转载、卸载和提升。(6)通风

11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安全设施的构筑等几个环节。采煤时粉尘主要产生在打炮眼、放炮、装煤和运煤的过程中,随机性大,产尘点分散。掘进时粉尘主要产生在打炮眼、放炮、装运过程中,产尘点相对集中但由于巷道断面比较小粉尘浓度比较高。转载一般采用人工作业方式产尘量不大。运输一般采用单矿车(即一次只有一个矿车),平巷主要用人工推,上下山用绞车,矿车运行速度慢,该过程属于移动尘源但产尘量不大。尽管井下各生产系统及各工序环节的产尘量并非一成不变,且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而经常发生变化,但一般按产尘来源分析,在现有防尘技术条件下,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浮游粉尘量比例关系大致是: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一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10%一15%,运输通风巷道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产尘量占2%一5%。

所以小煤矿的防尘重点应该放在采掘工作面。在这里得出小煤矿综合防治尘肺病的措施。 4.1煤层注水

煤层注水(长钻孔注水、短钻孔注水)是在掘进巷道之前,利用钻孔向煤层注入压力水使水沿着煤层的层理、节理或裂隙向四周扩散并渗入到煤体得微孔中去,增加煤的水分,使媒体得到预先润湿,减少掘进时产尘的数量。通过煤层注水技术,可以把矿井粉尘浓度降到

12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最低,消除粉尘的各种隐患,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例如山东富安煤炭有限公司对其下腾南煤田北部一矿采取煤层注水处理。通过注水处理,粉尘由注水前的3.2mg/m3降到1.8—1.9mg/m3;全尘7.2mg/m3降到4.7mg/m3。同时回采工作面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由原来的19℃降低到17.5℃。 4.2湿式打眼

是指在凿岩打眼过程中,将压力水送到煤电钻和凿岩机打眼眼底,用水润湿和冲洗粉尘,使粉尘变成尘浆流出炮眼,从而达到抑制粉尘飞扬,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的目的。例如:凿岩机湿式凿岩主要用于岩巷掘进,凿岩时一定要先开水,再供风,严禁干钻眼。实际效果表明降尘率高达90%以上。煤电钻湿式钻眼使用于煤巷、半煤巷及软岩巷道掘进,降尘率可达到75%到90%。 4.3水炮泥

就是在放炮打眼采煤时用用水袋代替原始的炮泥。水炮泥能有效的降低爆破产生的浓度,同时能消除火花,消除了瓦斯爆炸的危险。例如新矿集团下的兴达煤矿在工作面作业的时候采用了湿式打眼和装水炮泥后,工作面粉尘浓度由原来的190mg/m3降低到10mg/m3,除尘率达到95%有效的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从而有效的改善了矿井

13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的工作环境。 4.4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主要包括除尘和收尘技术。要降低矿井的粉尘浓度,一方面要降低粉尘生产量,并对产生的粉尘用相关的办法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还要将工作面带有粉尘的空气收集到除尘器中净化处理。在通风时应根据相关《煤矿安全规程》和风速与粉尘浓度的关系选者合理的风速。风速与粉尘浓度的关系图如1所示,

同时选择合理的除尘系统是除尘净化效果好坏的关键。同时为了提高除尘的效果应该在总进风流地方进行喷雾净化。保证进风风流的质量和湿度。我国绝大多数综掘工作面都采用长压短抽的通风系统除尘如图2所示;该系统以压入式通风为

局部通风机粉尘浓度除尘风机风速/()

图1 风速与粉尘浓度关系图 图2 长压短抽系统图

主,通过局部通风机直接向工作面送人新鲜风流,在压入时风筒的末

14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端安装旋流器来改善风流情况,在工作面附近用短抽方式将含尘空气由吸入罩吸入风筒进入除尘风机进行净化处理。该系统通风设备简单,风筒成本底,易于管理,能有效排除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和滞留的粉尘,通风和除尘系统相互独立,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影响通风系统的工作,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如该系统在兖州东滩煤矿掘进工作面试验时,巷道净断面面积为12.6m2,运行参数为压入风量230m3/min,压入导风筒距迎头10m,除尘器吸尘口距离迎头4m。在掘进机仍在使用原有喷雾条件下,测得的降尘效果为掘进机司机才处总粉尘浓度由平均206.5mg/m3降至18.4mg/m3,降尘率为91.1%;呼吸性粉尘浓度由平均的114.7mg/m3降至8.9mg/m3,降尘率为92.3%。同时该系统也在潞安王庄煤矿做了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粉尘浓度的由438mg/m3降到66mg/m3,降尘率达84.9%,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由153mg/m3降到25mg/m3,降尘率达到83.7%。 4.5喷雾洒水

喷雾洒水是降低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小煤矿一般都采用炮采炮掘。炮采工作面高压喷雾洒水系统如图3所示;炮掘工作面高压喷雾系统布臵图如图4所示;通过喷雾洒水可以有效降低炮采炮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15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1-高压喷雾降尘器 2-高压胶管 3-高压喷雾站 炮采工作面高压喷雾系统图迎头紧密水流圆锥段 3000涡流圆柱段3500-5000-1-供风风筒 2-高压泵站 3-高压水管 4-高压喷雾器0000

图3 炮采工作面高压喷雾系统布置图 图4 炮掘工作面高压喷雾系统布置图

例如原松藻矿物局二局一炮掘工作面和南川水江煤矿一炮采工作面在实际中采用了该技术。实践表明,在炮掘工作面未采用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前,粉尘浓度一般在100—200mg/m3。采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后,5分钟内可以将炮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降到10mg/m3以下除尘率在90%-95%;炮烟也能降低30%,原来炮后需要25分钟作业工人才能进入工作面,现在只需要7分钟就可以进入工作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炮采工作面没有采用高压喷雾技术以前,粉尘浓度一般

16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在400—800mg/m3。采用了高压喷雾技术以之后,5分钟内可将炮采工作面粉尘浓度降低到30mg/m3以下,尘率在92.5%-96.3%。 4.6冲洗煤尘

定期冲洗岩壁清理在巷道中的积尘、清除浮尘。防止积尘的二次飞扬。 4.7净化空气

水幕净化是净化风流和降低污风流粉尘浓度的有效办法。一般在掘进工作面50m左右的位臵安装1到2道风流净化水幕。净化水幕就是在巷道顶帮安装一排4-5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喷嘴,使巷道全断面都喷洒水雾。在打眼、放炮、运输和喷浆时打开水幕净化风流。 4.8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个体吸入粉尘的最后一道措施。个体防护的主要用具有,防尘口罩、防尘帽等。其主要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呼吸净化后的清洁空气而不影响正常工作。 4.9加强管理

在防尘设备相同的情况下,能否长期坚持现有的防尘设备和设

17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施,并获得较好的防尘效果,都与管理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煤矿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防尘职能机构、防尘队伍、加大对防尘这一块的经济投入。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使防尘责任对应到没有一个人身上。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使其明白防尘的重要性。例如六枝矿务局六五工程处在30年间不断采取井下综合防尘措施,加强对这项工作得管理,建立各项制度,控制了尘肺病的危害。经过1966年、1977年、1984年和1988年多次进行尘肺病大普查,一直未发现尘肺病和可疑尘肺病病人。1958年参加工作仍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有13人;1964年参加工作的井下直接工占现有井下员工的48%;1965至1967年参加工作的井下直接工占30%。30年来,六枝矿务局六五工程处没有不仅没有发现尘肺病人,而且共成巷18万多米,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由此可见尘肺病并不是不可防治的。我相信只有我们搞好综合防尘技术就能让尘肺病远离煤矿工人,还煤矿工人一个健康的身体。 4.10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培训,使全体从业人员了解粉尘等职业危害导致尘肺病的严重性,严格执行防、降尘及健康监护等措施。增强职工防范意识,树立安全与健康理念;组织煤矿负责人、管理人员、接尘工人等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煤矿职防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人自

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我保护技能。开展对职工上岗前和工作中的定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培训,教育和督促职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11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加大监察力度

研究制定《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办法》《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矿井综合防尘标准与检查评价办法》等相应的配套法规,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依法规化开展。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纳入煤矿安全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内容之中、依法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开展执法监察、督促煤矿企业强化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督促煤矿企业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健全保护设施、配臵检测设备、落实检测制度;监督企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预防知识教育和提供专门的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存在健康损害的立即进行相关治疗和工作协调;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载并监护好劳动者得职业健康状况。 4.12推进尘肺病治疗康复工程

积极开展以肺灌洗为主的煤矿尘肺病治疗、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

19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作,提高尘肺病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遏制尘肺病的发展。

5.结束语

在小煤矿尘肺病防治综合防治对策的选用时应该考虑到小煤矿自身投资能力和现有技术条件,在不进行大的投资同时,应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采取最科学最合适的防尘措施,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素质。生命是可贵的,关注生命,关注健康,远离尘肺 ,做好尘肺病的防治,给职工营造清新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保证职工体面劳动、成就煤矿工人的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煤矿企业和谐发展、不断壮大。尘肺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和负面影响,做好尘肺病防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华中师大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会计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学前教育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会计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东北大学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一

成人专科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doc》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