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诗经》赏析

2020-03-04 01:42: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乐、易)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亦《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大学》

“大学”原意为王公贵族子弟的学校,也可以说是培养统治者的学校,所以又解释为“大人之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讲述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最根本学问的政治性论文,全文10章,共1546字。北宋程颢、程颐兄弟等将其从《礼记》中抽出,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以后,与《中庸》、《论语》、《孟子》相配,合称为“四书”,从此独立成章。

成书背景:关于《大学》的时代和作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朱熹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近代以来有人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秦汉之际荀子后学之作。汉以前,《大学》并没有被十分重视,直至汉武帝时,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才得到了很大尊崇和整理,《大学》也随着《礼记》成为五经之一而进入了官方的学说和必修典籍之内。

内容简介:北宋二程兄弟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对《大学》“初学入德之门”的称呼由此而始。南宋期间的大儒朱熹更是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思想,倾其一生心血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撰写成《四书章句集注》,将它列为四书之首。对于《大学》,朱熹可谓是用力甚勤,不过经过朱熹注释过的《大学》与《礼记·大学篇》中体现的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的政治观相比较,更多的是偏重宋代儒学诚意修身的政治观点。朱熹加入了“格物致知”章,朱学思想彰显其中,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朱熹所诠释的《大学》是朱学的代表,而非纯孔孟之道地体现了。

总体思想:《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已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从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中可以找到这两点存在的痕迹。《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只有这样,他们无生产能力的剥削生活才得以巩固。

名篇选读

——大学之道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修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Z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赏析:修身是一切重大行为的开始,因为个人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元素,必须不断地净化自己,那么这个社会才会有所进步。一个人会有愤恨,会有恐惧,会有好乐,这里所说的身不仅仅是个人身体的身,而更多地扩展到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有了这些偏私,身就很容易走向歪斜,产生这样不良后果的原因是“心不在焉”,一个人的身体行为是受到这个人的内心思想控制的,所以正如文中所说“修身在正其心”。 从正心的这一观点的阐述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主观唯物主义的一些痕迹。主观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外部的一切条件都是由我心所分化出来的,我心包容一切,所谓“宇宙在我心中,宇宙由我而生”。据文中的描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切好与不好的外部现象与我们的行动都得归咎于我们内心想法的是否善良与正确,这正是符合了这个观点。由是我们不能否定“正心”这一观点的好处:如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社会环境也将好得多,进步相对也快了。

齐家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赏析:

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产生之初,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它被儒家奉为经典,所以称为《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贲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不中沚。

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好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条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氓之,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赏析

《诗经·木瓜赏析》

诗经名句赏析

诗经名篇赏析

诗经二首赏析

《诗经》赏析(版)

诗经氓 诗经氓赏析

诗经名篇赏析

诗经.氓赏析doc

诗经两首赏析题

《《大学》《诗经》赏析.doc》
《大学》《诗经》赏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