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书生 磊落情怀

2020-03-02 08:5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豪气书生 磊落情怀———青年书法家武磊先生其人其书

□ 郭传虎

举止文雅,谈吐幽默风趣,这是武磊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当今书坛的青年实力派,武磊先生的作品给人呈现的是一种观后令人叹服的韵味。古人有云,观其人知其书也,在黑白世界的畅游中,在先生眼镜后深邃的目光里,似乎也在阐解着一个艺术家对书法的执著追求。

初识:缘于书法

初居省城时,就听一个老乡说,和我同住在一个单位有一位书法家,是个“用拖布写字”的人,这人就是武磊先生。笔者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闻之即生拜谒之心,只恨无缘相见。闲暇时游走于行政学院校园之内,见众多梁柱牌匾上书之字,或潇洒飘逸、或凝重厚实,像是一杯余味悠然的清茶,无不给人一种美妙的享受。观之款字,方知为先生大作,敬仰之心愈之。

认识武磊先生纯属偶然。

因酷爱书法,笔者在业余之时也常拿起毛笔四处涂鸦,光是从好看的角度出发,以为那满纸乌烟的笔走龙蛇,就是书法。就这样自娱自乐的过了几年也没什么长进。这期间也曾想过求教武磊先生,但每每想及到那些才情横溢却又怪癖的艺术家来,再加上武垒先生的名气又大,害怕“碰钉子”只好作罢。

武磊先生其实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待人和蔼可亲,完全没有那种我想象中的“名人”那么难于接近。

当笔者硬着头皮拿着自己感觉良好的“作品”叩开武磊先生的家门时,得到的是先生的热情招呼和对我的一些诚恳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收益匪浅。

先生尝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它的创作,必须是严谨的。书法之法可分四法,即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其中笔法为基础,章法是关健。练习书法须从笔法入手,从古人给我们留下浩瀚的优秀法帖中学来,这就是根植传统,因为只有对传统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传统的东西积淀到一定的时候,方可进行创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任何没有传统根基的所谓“创新”,对于书法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不知传统而谈书法者,亦是为妄谈。这是武磊先生几十年来临池不辍的感悟和先生对于书法创作的严谨态度,也是学习书法的至理名言。

致力打造山西书法品牌

2004年,作为中国青年书法家访问韩国代表团中惟一的山西代表书法家,武磊先生在返回的途中经过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并和那里的书法同道进行了交流,和以往出外的感受一样,只不过这一次是更深了一些。

山西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土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灿若星河的文化巨匠,书法方面也是这样,卫夫人、米芾、傅山等先贤辈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爱好者。但是现在的山西书法,,也正同山西的经济一样,在全国的声音已变得很衰微。

其实这个问题在几年前武磊先生就想过了,在《山西青年书法》的创刊号中,先生撰写的发刊词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文坛上,山西出了个赵树理,他写的文章,人称„山药蛋派‟。之所以叫„山药蛋派‟,想必是具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民间风情之缘由,它能以一个派别立于中国文坛而经久不衰,是我们为之欣慰的,也是我们看中的。按时尚说词,那就是一个品牌。„山药蛋派‟可成为中国一派,山西书法呢?”

诚如武磊先生所言,上世纪80年代初,山西书坛曾崛起一批追随傅山书风的青年书家,当时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山西也一跃而成为当时的书法大省,然而20多年过去了,当年雄踞中国书坛的青年已大多进入中年,而现在的山西书法青年有成就的也为数不多,山西书坛已不复往日之雄风,几近衰落。举目当前国展,只有少数熟悉的山西身影在孤军作战,这其中就有武磊先生。

面对目前山西书坛这种不景气的状况,如何才能重振山西书坛雄风,提高山西书法在全国的比重,已是一件很迫切的事,武磊先生也为之焦虑万分,并为之多方奔走。在他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2002年11月3日挂牌成立了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先生兼任副主席,常务副秘书长。

山西青年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旨在为山西青年书者提供一个对外和对内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切实开阔山西青年书者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整体创作水平,以壮大山西青年书法在全国的声势。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不久,就组织筹办了近年来我省规模较大,品味较高的一次书法盛会———山西省第一届青年书法家篆刻展暨全国著名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展览获得了空前成功,好评如潮。

四真人生

武磊先生为人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直率,这从和他交往的人中可以证实,字如其人,从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在山西省第一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上,见武磊先生所书序言中有一闲章,名曰“三真堂”,不解其意,问先生何为“三真”时,先生答曰:“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方悟。事后笔者曾想,要是和先生的书法艺术联系起来,还应加上一个“写真情”,这“四真”,也许是对武磊先生其人其书一个真实的写照。

一切艺术创作,其目的并不只是作者本身创作技能与技巧的表现,而是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表达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生命的一种真切感受。所以,作品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识修养与境界。

作者学识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位。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它的创作,武磊先生是非常严谨的。通过几十年来临池不辍的努力,加上先生的学识,武磊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笔法,字法,墨法还是章法中,都会透出一股厚重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先生对传统的一种深刻理解。

书法作品贵在气韵,它是天地间之真气与人之精神、气质相融会而寓于笔底的产物,是一种高深的境界。而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受,激扬的意气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表现这种气韵的根本因素。

武磊先生长于楷、行、草、隶四体书法,在几十年的书法学习过程中,先生遍临古代名帖,从中汲取营养。他的作品,融汉隶的古朴凝重,北碑的粗犷豪迈,米芾的沉着痛快,王铎的雄宏气势,二王书的典雅韵味于一炉,草书狂而不野,行书秀而不媚,楷书拙而不笨,隶书粗而不俗,形成了他奔放、奇诡、生涩的艺术风格,同时加之吸取了当代书风,因此古典中又融合了现代审美观,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书风。

书法不仅是一门视觉艺术,更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所以,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书法家真情的流露,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和祭侄文稿就是很好的例子。观武磊先生作书,有很多时候是率意所作,不事雕饰,但其作品却往往能处处引人入胜,有如唐诗中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样,直揉胸臆,情挚意真,尤为感人,这是一种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一种震慑心灵之美。正如欧阳修所云:“盖其初非用意,而逸墨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灿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愈无穷尽。”

后记:柳公权有一句学书的至理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武磊先生知识渊博,谈吐风雅,待人和善有礼,在和武磊先生交往的过程中,对其书法艺术的崇拜仅是一个层面,更令人敬仰的还是他的为人,有一件小事可以作为印证:一次在饭店,我们几人和武磊先生在一块吃饭时,服务员把菜上错了,在其他人都指责这个服务员时,武磊先生说了一句话:不要难为服务员,她们也不容易,能将就就将就了吧。这是一句不能再平常的话了,但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对武磊先生为人最好的说明。

书家小传

武磊,字固之,号梅香子、印堂后人,别署瘦竹齐主,芙蓉堂主。1962年生于山西武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山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青联常委,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常务副秘书长,山西文联委员。

书法作品先后入选、入展全国第五届、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二届、四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二届、四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二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神内杯”书法大赛金奖;先后在神龙杯、翰园杯、华北书法展等大赛中多次获大奖。获文化部首届书法群星奖银奖,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赛三等奖。出版《武垒钢笔行书临古帖》、《赠书集萃钢笔字帖》等书。主编《中国硬笔书法百科全书?青年必读文库》和《山西硬笔书法家精品集》等书。

传略收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东方之子》、《世界书画名录》等十多部辞书中。《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21世纪人才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有专题介绍,被评为山西省首届跨世纪文艺新星、全国百杰书法家。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

书生意气天骄情怀毛泽东

磊落怎么造句

书生集团简介

书生味道读后感

书生小学幼儿园

书生系统操作手册

书生味道读后感

知荣知耻 磊落人生

正气 底气 豪气——纪检监察干部建设

党在我心中 杨书生

《豪气书生 磊落情怀.doc》
豪气书生 磊落情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