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复兴工程策划案

2020-03-02 16:53: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呈成都市委宣传部阅

“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策划方案

前言

文化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信仰、道德、美感的缺失所造成的严重问题,是人类从根本上无法回避的。也不是法律、经济物质手段可以解决的。国学的复兴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但国学的复兴面临着时代特性的考验,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需要权威的解读;在文化断代隔层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传播方式多元化的情况下,需要有机整合配置各方资源共同打造“新国学多媒体文化传播平台”。人民、国家和民族,以至全世界需要新的国学、新的传播形式。

为适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传承,造福千秋万代,惠及全球各地,我们率先提出实施“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我们愿意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期盼在一切有识之士参与努力下,国学复兴“星火燎原”之势的早日到来! 我们计划的“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初期活动主要包括:  编辑出版“国学精读指导丛书”;  复建成都“锦江书院”;  举办“国学百家论坛”电视节目

一、策划背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不懈追求。民族的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

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铸造真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基础。而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振兴最基本的条件。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民族认同、伦理相容,需要社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支撑。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在当代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灵魂作用日益突出。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

21世纪是中国人的时代,21世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21世纪是中国国学大放异彩的时代!文化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企业—以文化为竞争力的时代需要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全世界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伟大的智慧宝藏。她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力量,还体现出中国财富的力量。迎接时代挑战和机遇,博大精深的中国国学将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伟大的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将谱写出人类文明史最光辉灿烂的一页! 国学,又可称国故,她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国人为人处世、思维信仰的原则和标准。

她蕴藏着恒久的人生哲理、治世之道,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与智慧管理之本源。掌握、传习、运用国学的综合思维,并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实现跨学科结合,实现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对话,正是现今的信息时代及和谐社会极为渴求和企盼的。

国学成为当今的热点。国学复兴是近几年涌现出的独特文化现象,国人对于国学,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回归,国学的传播和普及面临着时代特性的考验,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我们需要新的国学、新的传播形式。 为适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传承,造福千秋万代,惠及全球各地,我们率先提出在全国开展实施“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的倡议,联袂作为全国传媒著名品牌的成都传媒集团,充分利用集团在海内外党政、经济、文化、科技、传媒行业等领域的巨大影响力,有机整合配置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

二、目的意义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在海内外的复兴,通过国学讲座、图书出版、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国学知识,有效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四川、建设文化大省,同时为整个中国的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极大丰富赞助企业品牌文化内涵,有效提升赞助商在海内外及四川社会核心人群中的影响力、美誉度。实现世界先进科技、驰名品牌与中国优秀文化的完美融合。

3、创新赞助商以往的广告、宣传模式,通过政府、媒企强强联合共同打造 “新国学多媒体文化播平台”,推动“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在全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实现赞助商品牌文化建设的多重目标。

三、活动模式

以组织“国学百家论坛”和多媒体传播为核心,邀请海内外国学文化大师、名家,精心策划组织每期主题、互动内容,营造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热点和亮点,做到期期有亮点,场内场外全年精彩不断。

同时充分利用成都传媒集团多媒体资源,发挥成都传媒集团各大媒体优势,形成强大的多媒体组合,在现场、电视、报纸、杂志、网站、图书出版、展览等传播载体上,做好前期预热、推广,当天现场直播、广告,会后专版、专刊、图书、光碟专辑编辑出版、发行,使“国学百家论坛”的影响广泛传播全省、全国、海外各地。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成都市新闻出版局 成都传媒集团

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四川大学

承办单位:成都电视台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成都锦江书院(筹)

由主承办单位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组委会负责项目的长期的运营。 ◆前期组织工作要点:

1、聘请海内外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组成顾问委员会

2、在组委会未正式运作以前,首先成立精干团结的筹备小组开展工作。

五、活动期限

初定: 2009年6月-2009年12月。 首期: 2009年6月—12月。

六、活动内容

“和谐中国·国学复兴工程”初期主体活动主要包括:  复建成都“锦江书院”;

 编辑出版“国学精读指导丛书”;  开设成都电视台“国学百家论坛”;  开办《成都商报》等媒体“国学百家论坛专栏、专版或专刊”。

(一)成都锦江书院

1、宗旨

恢复国故、正本清源,贯通中西,重塑传统,服务当代。

2、性质

集自修、研究、教育、讲学于一身的民间学术文化机构。

3、任务

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促进新国学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

4、组织机构

·成都锦江书院由成都传媒集团主管、主办。

·成都锦江书院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由书院导师推举产生的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负责主要院务的决策及人事任免事宜。院委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处理院委的日常工作。 最高领导机构

·成都锦江书院院务委员会 主席:1人 副主席:3—5人。

·成都锦江书院设学术委员会,负责书院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及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学术委员会必须聘请海内外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担任。 ·成都锦江书院学术委员会 主席:1人 副主席:3—5人 ·执行机构

成都锦江书院设名誉院长:1人 院长:1人 副院长:若干人。 秘书长:1人 副秘书长:2-4人

·成都锦江书院设理事会。(主要由赞助机构领导、个人组成)。 理事长:1人 副理事长: 若干人 理事:若干

5、费用来源 成都锦江书院经费由成都传媒集团资助一部分,其他部分则通过策划活动、收费办学和接受个人及团体资助等方式自筹。 ◆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掌故:

锦江书院,位于四川成都。清康熙四十三年(1794)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文翁石室旧址上建。有讲堂、学舍等。诸生挑选秀才以上生员。教学要求“先经义而后时文,先行谊而后进取”。采宋王安石“三舍之法”,实行正课、附课和外课。初定正课、附课生各50人,外课生视成绩和正、附课生名额盈缺而定,先约20人左右,是为候补。膏火正课生月给米1.5斗、银1.5两,附课生减半,外课生无。六十年四川提学方觐增建讲堂、学舍,增加生额,扩大规模。雍正十一年(1733)列为省城书院,经费由政府所拨学田收入开支。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川总督文绶等又增修讲堂学舍等设施,添置田产,再次扩大规模。嘉庆十九年(1814)成都知府李尧栋仿古制建石室于讲堂后。二十四年四川总督蒋攸铦鉴于规制不备,学子懈怠,特制定《锦江书院条规》10条,以行整顿,加强教学管理。道光二十八年(1848)扩大招生,定正、附课生各60人,外课生30人。咸丰七年(1857)增附课生28名,外课名额不限。学生总人数已逾200人。历任山长有顾汝修、敬南华、张晋生、侯度、姜锡嘏、易简、彭端淑等著名学者。“锦江六杰”之一的李调元,“文名籍甚”的举人张邦伸等均为院中高材。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尊经书院合并,旋改为四川通省高等学堂。

尊经书院,位于四川成都。清同治十三年(1874)原工部侍郎蜀人薛焕,联络官绅15人上书四川都督吴棠和四川学政张之洞,请办一所专门研究经史的书院,得准,遂于光绪元年(1875)春建成,正式招生,“以通经学古课蜀士”,故名。薛为首任山长。生徒由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中选送,分院按品学考选,择优录取。首批从全省3万名生员中选拔,仅得100余名。由张之洞主理教学事务,并撰《尊经书院记》即章程条规18条,作教学、管理规范,以《学海堂经解》、《说文解字注》、《三史》、《四库提要》等为主要教材,不课制艺八股,又捐俸置买经、史、子、集等书千余卷,修尊经阁以收藏,手订《阅览流通章程》以行管理。礼聘王闿运、钱铁江、钱徐山、杨聪等名流学者任主讲。专门撰写《书目答问》、《輶轩语》等书,刊行以充实教材。海南谭宗浚继张任四川学政,与总督丁宝桢再次礼聘王闿运继任主讲。王认为“凡国无教则不立”,为教“必先务于实”。王先后主讲席8年,唯以经、史、词章等实学教诲诸生。分经授业,按时讲课,严格要求。规定每日读书,必须记下心得体会,山长依次审改评定;诸生作业不得抄袭陈文,更不允请人捉刀代笔;还要求诸生必须抄写,以抄助读。为学术计,专门设层次高于秀才的举贡班,重点在于学术研究。专设尊经书局,编选诸生经、史、词章中的优秀论文,刊为《蜀秀集》。另大量刊刻各类书籍,王闿运的《古文尚书》、《尔雅注疏》等均于此刻书版刊行。二十四年原“尊经五少年”之一的宋育仁任山长,即组织“蜀学会”,倡导宣传变法维新。19世纪8O年代开始,书院成为四川改良主义思想传播的基地。还发行《蜀学报》,刊载光绪的变法上谕。著名学者廖平,“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辛亥革命的先烈彭家珍,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吴虞以及张澜、吴玉章等均为院中高材。二十七年与锦江书院合并,于“尊经”原址改为四川通省高等学堂。两院之图籍、教具、书版、学田、存银等全数拨给高等学堂,师生亦全部转入。后又一应俱归四川大学。

(二)国学精读指导丛书

1、主编机构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成都传媒集团联合主编。成都传媒集团承办。

2、编委会组成 (拟请)

任:★★★(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副 主 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 (成都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 成

员:★★★ 总 策 划:★★★ 执行策划:★★★ 工作小组:★★★

·以经典国学著作为主线,由点及面,鉴古开今,由专家著述成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国学精读指导丛书”,初拟30种。

3、风格

·精选国学经典作品,通过时代性的阐释,复活其精义;以通俗生动的表述,体现贴近性;以开悟人生的哲理,化育当代人。

4、内容

·本丛书的构成分两个大类,一是“大师讲经典”系列,二是“国学智慧丛书”,旨在包装、推出一批像南怀谨、易中天似的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思考者。

·“大师讲经典系列”丛书将国学基本内容分为经、史、学、艺、术五类,分“大师讲经”、“大师讲史”、“大师讲学”、“大师讲艺”、“大师讲术”五个系列。 ◆具体安排如下: (1)大师讲经典系列 A.大师讲经

·本讲包括论语、易经、六祖坛经、道德经四题。

养性宝典《论语》—将经世之学与人生之义结合起来,针对现代人的名利观、成败观等,结合大量的社会现象和人生际遇进行引导式的演讲。主讲人待定。 人生宝典《易经》—易经讲的是变,作为人生宝典,它在启发现代人如何应对人生之变、社会之变的生存智慧方面有大作用。主讲人待定。 养心宝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明心见性,现代人如何在喧嚣和浮华中找到真我,不为所惑?主讲人待定。

养生宝典《道德经》—凝神静气、抱元守一是道家的精神,人要学会节制、谦卑。这对现代人对财富、权力、自然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启发。主讲人待定。 B.大师讲史

本讲以国运兴衰为主线,抓住几个历史节点如先秦百家争鸣、汉武中兴、魏晋风流、唐贞观之治、宋明理学、清康乾盛世等,将国运与文化、艺术、民生、思想文化名家等交融起来,剖析其关系,总结历史兴衰的原因,以启发当世。

制胜之道《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在现代商战中,市场就是领地,如何在市场中开疆辟土、争取份额是企业领袖的智慧所在。在现代生活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也考验着谋略。

为官之道《贞观政要》(唐·吴兢)──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治乱之道《史记》(汉·司马迁)──《史记》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别嫌疑,明是非,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补敝起废,有褒贬精神,是引导社会价值的良方。

为政之道《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矝恶,取是舍非”为宗旨,对为政者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C.大师讲学

本讲包括古代思想文化各个流派的对当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儒、道、释三家在“大师讲经”中已讲,故本讲专列其它学派的代表著作。择其要者有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名家、庄子等。 墨家《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很有启发。 法家《韩非子》──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着重讲法制建设。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管子》、《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中有些篇属阴阳家之作。着重讲矛盾转化方面。

名家《公孙龙子》──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庄子──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提倡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的法则;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着重讲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习录(明·王阳明)──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本讲主要讲知行关系。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日知录的核心思想。本讲主要讲责任意识。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黄宗羲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他是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本讲主要讲民主意识。 D.大师讲艺

分文学、书画、音乐、遊艺四讲,以几本书带出一门艺术的历史、品鉴知识、对今天的启示等。 《诗经》《乐府》与民情 《楚辞》与理想主义

《世说新语》、明清小说、元曲与世情

《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与中国文学取向 《唐诗》《宋词》与为艺之道 从《古画品录》看当代中国书画艺术 《法书要录》、《气势论》与书法 《律吕精义》与流行音乐 《棋经十三篇》与谋局、谋势 E.大师讲术

分医、农、兵、工四类。 医:黄帝内经

兵: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工:营造法式、梦溪笔谈(沈括)、天工开物(宋应星) 农:齐民要术(贾思勰)

(三)国学百家论坛

◆“国学百家论坛”将采取细分目标受众,成都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形式上采用2—3人对答或辩论形式。拟举办地点为成都锦江书院。根据赞助商的目标消费群体,各期活动内容主要拟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1、针对青少年学生—国学与个人修养、国学与人际关系;

2、针对家庭—国学与家庭幸福、国学与养生之道;

3、针对企业管理者和白领—国学与企业文化、国学与企业

管理;

4、针对公务员—国学与行政管理、国学与科学发展;

5、针对全社会—国学与民族精神、国学与宗教文化;

6、针对全社会—中西文化比较、国学与环境保护等。

◆多媒体传播方案

1、成都电视台现场直播或录播

2、报纸(成都商报、成都晚报、成都日报、等专版、专

栏、推广广告)

3、成都电视台 专题

4、杂志(《先锋·国学百家论坛》特刊

5、网站(天府网、成都全接触、商报手机版等现场直播、新闻跟踪)

6、丛书/光碟出版(成都传媒时代出版社)

7、展览(第二届全国新闻界书法大展天府书画社区行等)

(四) 费用预算(待定)

国学培训班策划案

国学沙龙策划案

拯救道德 复兴国学

国学工程援建

国学知识竞赛策划案汉语协会

国学大讲堂系列活动策划案样本

校园活动“国学英雄”策划案0318

国学教育工程年会姜老师

国学

国学

《国学复兴工程策划案.doc》
国学复兴工程策划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