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论文——字里千秋,浅谈析字

2020-03-03 14:23: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字里千秋

——浅谈析字

曾看过这样一个一个浪漫伤感的爱情故事。

有一对认识很久的男女,他们彼此爱慕,却从不明说后来男孩要出国留学,临行前他鼓起勇气和女孩说:“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女孩说:“我要说的,就是您。” “您?”男孩惊奇的问。

“恩”女孩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 男孩始终惊奇的看着女孩,但女孩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我要说的,就是您。” 男孩戴着女孩的疑问,出了国。

男孩出国后,他们经常用E-mail来联络,但女孩每次都会在信件的结尾署名为“您”

男孩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女孩总是要在信件的最后署名为“您”,男孩也多次的问女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女孩却每次都不从回答。

日子久了,两个人的通信频率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男孩决定在异国娶妻,并打算定居,不回来了。

男孩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女孩,但是女孩什么也没说,还是那句“我要说的,就是您。”

就这样,男孩完全的断绝了和女孩的联系,有一天,男孩把女孩的mail打印出来,打算拿在手上看。他把纸折了两次,如果摊开来看,由上到下就是四个小长方形。结果他看到。。。。。。

结果男孩突然的发现,在女孩署名的“您”中间,刚好有一条折痕,将“您”分成你和心。于是男孩终于明白了“您”的意思。

男孩看着打印出来的女孩的信件,留下了眼泪,男孩拿起笔,在女孩每封信件的结尾署名的后面,写下了一行字——“你在我心上!!”

原来,“您”字拆开即为“尔旁有人,你在心上”。女孩运用汉字字形的奥秘含蓄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心,可见汉字文化之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数千年来,汉字之所以既能保持形象性的特点,又得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它在形体上具有一套稳定而灵活的基础结构,形成了可分可合的特点和极强的再生能力。“析字”是汉语独有的一种修辞格,它充分发挥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采用析形、析音、析义等形式来寄意寓理、表情达意。

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是形、音、义有一定的关系。析字格有化形、谐音和衍义三种形式。就思维角度言之,析字手法映射了语言使用者对字音、字形、字义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从心理上观之,析字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心理。以审美角度视之,析字格的运用则可以凸显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形体美。对于汉字的这种形体美,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之“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生动地描绘道:“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崚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因此,套用鲁迅先生的说法,我们可以将析字格的修辞效果概括为:化形,则形美以感目;谐音,则音美以感耳;衍义,则意美以感心。

化形析字是通过增损、离合或借助汉字形体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拆分离合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来达到修辞的目的,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称八十八岁为“米寿”,就是将“米”上下拆开后重组。《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过记载,和珅邀请纪晓岚为自己新建的凉亭题字,纪晓岚送其“竹苞”二字,和珅以为是褒奖之词,隆重张贴并四处炫耀,最后被同僚一语道破。实际上纪晓岚此处就巧妙地运用了字形离合,把“个个”合为“竹”字,而“草包”合为“苞”字,骂和珅之流是“个个草包”。

前些日子,看到高中语文老师发微博提到汉字简化的问题:曾看到有台湾朋友评议大陆简化的汉字,语惊四座:“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導无道,兒无首,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可巧而又巧的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赌还是赌,贼仍是贼!”有同学当即在评论下反驳:“求学在外,不见即非亲?无心无求之爱方为真爱。软件开发,无生岂无产?信息工厂,一机一车间。江南米粉,无麦亦成面。光热传导,又有何道可言?京腔儿话,何见其于句首?中华版图辽阔,西北常阴而何见雨也?且不论电器开关,今旋转门何为开而何为关也?深山僻乡,郎皆入城学习工作矣。如此看来,简体才是更加准确实际。”台湾朋友剖析字形,批判简化字,我的同学逐字反驳,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时代感强,实在令我佩服。

谐音析字是析字中的一种,它又分单纯谐音的,利用反切的“切脚”,和利用顺倒双重“反切”的“双切”三种情形。如所周知,人们的表达并不总是以直率袒露为妙,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曲表比之直白、隐晦比之袒露更加适切于题旨情境,更能准确地传达说话人的情和意。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场合,“谐音析字”这种辞格颇能显示出自己的功效,因而使用频率较高。拿《红楼梦》来说吧,其中的不少人名便是用“谐音析字”法造成的,如“甄士隐”、“贾雨村”、“秦钟”、“王仁”等等。所谓“甄士隐”者,实际上指的是“真事隐(去)”;所谓“贾雨村”者,实际上指的是“假语村(言)”,但作者却偏偏不以“真事隐”、“假语村”之类名之,而以谐音字代之,所以然者何?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说道“: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话,为的是“隐”;而“隐”又正是“说梦”的需要。如果说使表达隐晦曲折这是“借音析字”的主要作用的话,那么,应当看到,这出自故意的“隐曲”后面往往还伴随着说话人的某种特殊情趣。

衍义析字是从字义出发,推衍的析字。它分代换,牵附,演化三种情形。《红楼梦》第五回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里的“霁月”意为雨后出月,演化出“晴”字;“彩云”则是成花纹的云彩,演化出“雯”字;这即是点明此为晴雯判词,揭示她的悲惨命运。

在析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测字。汉代兴起的谶纬学说借用拆字预言凶吉,而这时对汉字的分拆尤其是如何分拆、分拆后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已经变得相当重要,因为拆字的结果关系人的凶吉祸福。拆字与谶纬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春秋时期拆字的性质,拆字变成了预测的一种工具。从早期的分拆字形发表主观看法转变到以分析汉字来影响社会的政治前途和人生祸福,测字术就在东汉末年谶纬之风炽热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

史料记载:崇祯帝勤政敬业,试图振奋明朝,一保江山。但时不利兮,终自缢身亡。一日,帝忽一梦不吉,问太监王承恩。承恩不能答。告之帝在城外有一老者占卜极准,可一试。 帝即带承恩及宫内侍卫数人化装出城。至老者处问占,老者让其测字,帝抽一字“友”,大惊,再抽为“有”,帝已脸色失青,最后抽中“酉”字,即退身而走,老者忙曰“天意也”。承恩急问,帝曰:友字是反字出头,意为反贼将成;有为“大明”二字各去一半,意大明江山已失一半;第三字酉为尊字去头尾,尊为皇帝,即亡命也。叹:天亡我也。从这结果看,崇祯测字倒是应验了,但其中也绝无什么深奥玄机。试想,测字的本是跑江湖的,走南闯北,消息灵通得很,远比深居紫禁城内的皇帝更明了时事。崇祯微服测字问卜,测字的虽不一定确知他就是崇祯皇帝,但看他的派头,也绝非普通一般人,必是上层人物无疑。他既问国家大事,测字的便想要借此机会把天下形势的真相说个清楚,说明测字的机灵,而所测之字又是那么巧合,所以这也绝不证实测字术有什么灵验。

五千年沧海桑田,汉字始终闪耀着它独有的光辉。汉字的结构造型独特,涵义深远悠长,绝非他种文字相比。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探索汉字的奥秘乐趣无穷。汉字必将以其独有的魅力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字里藏医

文化字(优秀)

字理论文

字理论文

六千字论文

字理论文

字取名字义简析

4000汉字无一重字

汉字添字变字歌

“孝”字文化释义

《汉字文化论文——字里千秋,浅谈析字.doc》
汉字文化论文——字里千秋,浅谈析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