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

2020-03-03 19:47: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围绕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展开的教育,即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必须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

一、创业教育是当代职业学校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业即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狭义的理解即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创办自己的企业,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時或就业几年之后,高起点的开始职业生涯或迈向职业生涯新高峰的标志,是职业生涯发展一次质的飞跃。创业既是一个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挑战,也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还是落实职业理想、实现职业生涯质的飞跃的标志,最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企业家创造了条件。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创办企业、成为企业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在职业生涯中,如果把别人支配自己,变成了自己支配自己,甚至是自己支配别人,而且这种支配权不是来自于“上级”任免,而是来自于靠自己积累的财富,无疑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不但是在向社会、向自然挑战的过程中得到的,也是在向自己挑战的过程中得到的。在创业经受挫折时品尝烦恼,在创业获得成功时品尝欢乐,在烦恼、欢乐的交织之中体验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有质的飞跃,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集经营之才、管理之才、科技之才、创新之才为一身。因此,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但要充分发挥己经表现出来并为自己所知的能力,而且必须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优势。创业及其准备过程,是锻炼、提升自我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创业及其准备过程中,个人的阅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渊博,意志越来越坚强,人的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二、创业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创业者。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04年7月国务院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之际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宪法的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3年劳动力达7.4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规模将持续约20到30年。整个社会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的局面。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较高增长的局面,但由于我国上述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将长期处于存在一定压力的基本格局。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而民营企业的发展,无疑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据全国工商联2004年的一次调查显示,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75%以上;专利约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 我国目前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个体劳动者约3200万,平均每4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个体户,私营企业已超过300万家,投资者约772万人,仅2003年一年民营企业增加资本金约1万亿元。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的投资人数将达到3000万到4000万人。加强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必须承担的重任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完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中介,是培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然而,不能把就业单纯视为工资就业。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预测,世界范围内有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资就业的岗位,需要自己创业。职业学校必须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不仅本身

是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载体。

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是目标十分明确的德育内容。愿创业、敢创业,即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成分。创业需要是创业之源,创业动机是创业之泉,创业意志是创业之刃。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以独立性、合作性、果断性、克制性、坚韧性、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但对创业实践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期德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创业能力训练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创业者所需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3方面:创办企业中主要职业岗位的从业能力,接受和理解与所办企业经营方向有关新技术的能力,把环保、能源、质量、安全、经济、劳动等知识和法律、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创业者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主要表现为9方面: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迁移和创造能力、申办企业的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和融资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创业者应具备的社会能力主要表现为6方面:人际交往能力、谈判和推销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从上述创业能力的分解不难看出,创业能力训练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创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4种:以实际案例为主的知识教学,以自身体验为主的活动组织,以模拟仿真为主的实战训练,以具体咨询为主的个别指导。创业指导实质上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借助的理论、使用的方法与职业指导基本相同,只是目标针对创业,并围绕这一目标的需要进行指导。以受学生欢迎的创业教育作为切入点,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不仅有利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及其主渠道——德育课的深层次改革,而且有利于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

教育部己决定,把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的“文明风采”竞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一项常规工作,定期举行。创业之星征文比赛是“文明风采”竞赛的项目之一,并以此推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创业之星征文的特点在于通过在校生采访创业有成的毕业生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在训练自己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提高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创业之星征文比赛重结果,更重过程,强调在校生在对学兄、学

姐的采访中受到感悟,既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的特点,又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的改革。

创业教育既是职业学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的需要,是职业学校在新时期必须承担的重任。

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观后感

创业教育读书笔记

创业教育教学计划

创业教育感想

创业教育学习心得

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学习心得

《创业教育.doc》
创业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