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案

2020-03-02 20:02: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是八十年代的“琴童”,从小时候每天至少两小时的练琴到现在教琴8年,有很多感悟和体会。现在,身为孩子母亲的我,更想把这些感悟和体会系统的写下来留给我的孩子们和有需要的人,以达到分享、交流和提高的目的。

前 言

确切地说,钢琴演奏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走进音乐殿堂的一扇门。但以我学琴的经历和多年来在诸多琴行接触到的钢琴教师来说,在中国大陆,很多老师过于关注演奏技术,考级,鲜有对作品音乐性的指导和对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各种钢琴考级的泛滥,功利性的学习钢琴已经把很多钢琴教师和家长引入歧途,孩子们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基本功训练就平地盖高楼,考级机构赚到了钱,钢琴老师有了“成绩”,家长拿到可以炫耀的证书,真是皆大欢喜,有谁去问过我们的孩子,你喜欢钢琴么?你喜欢音乐么?你享受你自己的演奏么?

我是八十年代的“琴童”,算是一名业余钢琴爱好者。幸运的是,我没有赶上学钢琴的“大跃进”时代,用现在的人学钢琴的标准来看,我走的是“专业路线”,就是按部就班用好几年时间打基础,全部的钢琴教材没有删减的逐首弹过一遍,那时候考级刚刚开始,考级内容还比较难,通过率还很低(考级开始的第一年我们那里全省只有一个通过音协业余十级),所以参加考级就是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当前的水平;幸运的是,我有一个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爸爸,做事坚持到底的妈妈,让我从小就泡在古典音乐里,能够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学琴,并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至今仍然没有间断练琴。

幸好我不是一名专职钢琴老师,幸好我有一份足以支撑我生活的工作,让我能够跳离那个充满利益诱惑的圈子,让我能够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诠释音乐,让我愿意去引导周围的人,尤其是孩子去爱音乐,让我能够保持了自己的这份“清高”。

下面的内容全部是我学琴经验的分享,包括吸收了他人的一些好方法。细到每一首教材里的曲目的演奏技巧,常见错误分析与如何改正,曲目的音乐处理建议,曲目延伸的音乐知识;上到对小孩子的教学方法探讨,钢琴到音乐,音乐到人生的发散话题。我希望把这些分享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获得我从音乐中获得的快乐和人生道理,也分享给相信我的钢琴爱好者和家长们,希望你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音乐!

我大致列了个教材目录,由浅入深,边写边发帖,如果时间允许,我再把自己的演奏录音跟这些文字保存下来。

录 初级:

1.小汤普森第一册 2.小汤普森第二册 3.小汤普森第三册 4.小汤普森第四册 5.小汤普森第五册 6.拜厄

7.钢琴练习ABC 8.世界儿童钢琴曲集 9.车尔尼599 10.车尔尼139 11.布格缪勒 12.莱蒙

13.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 14.车尔尼24首左手练习曲718 15.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16.巴赫小前奏与赋格 17.大汤普森第一册 18.大汤普森第二册 19.小奏鸣曲集 20.哈农 中级:

1.车尔尼快速练习曲299 2.车尔尼740 3.克拉默60首 4.巴赫二部创意曲 5.巴赫三部创意曲 6.法国组曲

7.大汤普森第四册 8.大汤普森第五册

9.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10.选-海顿钢琴奏鸣曲

11.选-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 12.选-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13.选-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 14.选-门德尔松无词歌 15.选-柴可夫斯基四季 16.选-肖邦圆舞曲 17.选-肖邦夜曲

18.选-肖邦波洛涅兹舞曲 19.皮史纳60首练习曲 20.施密特钢琴练指法 高级:

1.克列门第29首(名手之道) 2.莫什科夫斯基钢琴巧技15首 3.肖邦练习曲 4.李斯特练习曲

5.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 6.德彪西练习曲 7.英国组曲

8.巴赫十二平均律 9.古组曲

10.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作品

11.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

12.印象派德彪西、拉威尔 13.近现代作曲家作品 补充国内作品: 1.贺绿汀牧童短笛 2.江定仙摇篮曲 3.丁善德儿童组曲

4.陈培勋等《钢琴曲选》

5.高等音乐院校教材《中国钢琴曲集》 6.少年儿童钢琴曲选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一首 让我们弹(用右手) 教学方法探讨:

作为孩子第一节入门课,我接触过一些老师,他们会花一节课的时间教孩子学习诸如高低音谱号,小节线,全音符,四四拍这类的音乐术语,跟家长的解释就是需要先了解这些音乐语言才能跟孩子沟通音乐。我个人很反对这种方法,第一,小孩子坐在钢琴前跃跃欲试却迟迟摸不到琴,听几分钟就走神了;第二,过多的概念抹杀学习兴趣。我的观点是,简要介绍钢琴基本坐姿手型,钢琴的大致结构键盘组成后,可以让孩子到处摸摸钢琴,甚至可以给孩子看看钢琴内部结构(一般小孩看到钢琴内部结构都会小小的赞叹,回去会饶有兴趣的跟自己的父母讲),然后开始学习教材曲目,音乐术语方面,本着曲目接触到就学习,内容多的话就慢慢渗透,没接触到暂时不学的原则,时刻记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旦出现走神现象,让孩子暂时休息一下或通过一些方法(游戏、演奏好听的音乐)来把孩子带回来。

演奏技巧:

1.

坐姿:孩子正准备坐在钢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对比他和老师坐在钢琴凳子上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孩子看老师的几种坐姿哪个更好一点,然后提出来钢琴的坐姿:屁股做琴櫈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双脚在小板凳上,小板凳高度能够保持膝盖水平,并与琴边对齐、身体坐正坐直对准中央C的位置。介绍中央C的时候告诉孩子钢琴有88个琴键,也可以让大点的孩子数,然后找出琴键的规律,从而发现中央C:两个挨着的黑键左边紧邻的那个音是do,钢琴上有8个do,中间的那个是中央C。 2.

手型:握鸡蛋或一只手握拳,另一只手轻轻搭在上面的形状。

3.

触键:三步,第一步高高抬起要触键的手指,其中抬起四指尤为不易,可以同时三五指一起抬起,以后慢慢独立抬起四指;第二步集中力量到指尖迅速落下击键;第三步,击键后瞬间放松手指,可以用类似瑜伽的放松方法,问自己触键的手指是否放松?其它手指是否放松?手腕是否放松?小臂大臂肩膀全身是否放松?对于小孩难以理解这些话,可以用打人或者敲钉子的方法做比喻,抬起锤子的过程就是手指抬高,敲击钉子的瞬间很大的力量就是触键的瞬间,敲完钉子放松准备下一次敲击就是第三步。整个过程中手腕手臂肩膀全部是放松的。

4.

断奏:上面提到的触键方法适合连奏,只有手指的运动。断奏就需要把手拿离琴键,在两个音的弹奏之间有个抬和落的优美动作。抬小臂,注意不是抬手而是小臂,由小臂抬起的动作非常放松地提起手腕继而提起手,切忌不是抬手。落的时候先小臂,继而压下手腕,此时力量通过身体(甚至是腰部)->肩膀->大臂->小臂->手腕->手掌->手指传至指尖,随着小臂手腕手掌手指这个顺序落下的瞬间开始触键的三步动作,整个过程中,手腕就像一个绳子,毫不用力只是用来传递力量,有点像小孩子们玩的一端拴棍子的彩带甩起来的过程。抬落小臂这个过程,手臂手腕手就像跳舞一样摆出优美的波浪,其实这其中蕴含着类似气功一样的力量传递,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小孩子来说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体会。

5.

数拍:初学乐曲比较简单,我建议四分音符按照”do 2,3,4”这样数,一来唱出了音符,二来把4拍也数出来了。有的老师或音乐学院喜欢用”do da da da”或类似方法,我不喜欢,因为这些da在孩子演奏的时候经常不记得数了几个da了,很容易多数或少数;我的老师让我用”1,2,3,4”这样数,但是缺少了唱音,对小孩熟悉五线谱略显不足。小孩子一定要大声的边弹边唱出拍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可以给孩子培养很好的节奏感,我碰到过一个考了6级的孩子,刚学琴的时候老师没要求数拍,都6级了,嘴巴一数拍子手就不会弹或者手没错嘴巴出错,第一节拍不准,第二将来钢琴弹唱很困难。

6.

乐理知识:第一次见到五线谱,音乐术语超级多,我认为第一节课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只介绍部分乐理知识,比如高音谱号,低音谱号,44拍,全音符即可,小节线之类的不讲孩子大概也感觉出来那一条竖线是分隔音符的,下几节课概念少的时候讲出来。讲概念最忌讳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要与孩子多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可以问孩子低音谱号像什么呀(像耳朵,像问号)?低音谱号头上长了两个小点点,高音谱号没有。全音符胖胖的,do就像一根筷子串了个鸡蛋。

常见错误:

1.

坐姿:坐时间长了驼背,抖腿,没对准中央C;脚下的小凳子过高或过低;膝盖伸到钢琴底下;眼睛趴到乐谱上看;屁股完全坐在凳子上。

2.

手型:大拇指第二关节凹进去,常见于孩子比较小,手指没力气,为了压住沉重的钢琴琴键第二关节凹陷,解决办法就是先不要让孩子用力按琴键,不用力手型就恢复了,慢慢等手型定型了再逐步稍加用力; 手背凹陷(把握住的鸡蛋压碎了),典型的用手掌的力量弹琴的错误,同上,先不要急于用力按下琴键,保持手型,逐步用力。

手型的一切错误都可以归结为没有正确发力触键,这是根因,老师的作用也就是找到错误发力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

3.

触键:熟练掌握触键的这几个步骤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非一蹴而就。想真正掌握正确的触键并熟练运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非常慢速的分解动作练习,慢不是目的,而是能够慢到让手指有充分时间做好动作,等到触键的一系列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就可以用稍快的速度去练习,切忌不能着急。

4.

1指(即大拇指)的触键位置不是手指的外侧面,而是1指与琴键倾斜15度左右的角度那个位置,这个错误几乎人人都犯,甚至一直要老师提醒几年。

音乐处理:

只有4个全音符的音乐,很难讲到音乐处理,不过可以跟孩子讲生活中的声音,像年纪很大的老奶奶迈着沉重的腿上楼梯,像街上收废品的人敲塑料桶。为了让孩子有兴趣,可以在孩子可以熟练弹好这些音符之后老师给孩子弹伴奏,孩子们听到这么美的音乐里有自己参与演奏都是很开心的。

扩展知识:

切不要以为电子琴跟钢琴是一样的,太不一样了,想学钢琴就一定不要弹电子琴,会把孩子的手指毁掉,电子琴是以音色节奏等电子特点取胜的,对触键完全没有钢琴那么高的要求,电子琴没有钢琴的琴键重,即便有重力键的选项也达不到钢琴的效果,学过电子琴的人弹钢琴,声音飘,触键的问题很大,另外左手相对较弱。学过钢琴的人弹电子琴就容易的多,只要再掌握一些和弦的编配,音色节奏那些电子琴的选钮就好了。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二首 让我们弹(用左手) 教学方法探讨:

钢琴是一个庞大的乐器,音域之广被称为乐器之王,驾驭88个琴键需要十根手指,是手指利用率最高的乐器了,所以需要左手与右手一样灵活。教材的编配也体现了这一点,第一首学了右手,第二首马上练习左手,以保证左右手同步发展。小汤普森第一册的进度安排,一般来说一周3-5首曲目,也要看曲目长短复杂度,原则上是按孩子的接受能力来布置曲目。

演奏技巧:

1.开始学习低音谱号上的音符了,对孩子会造成一点混淆,这时候可以做个小游戏,老师先告诉孩子画在高音谱号的音符一般右手弹,画在低音谱号的音符一般左手弹,然后挑选乐谱上的音符指给孩子,让孩子举起左手或右手来回答是该哪只手弹,一般小孩子很乐意做这样的游戏。

2.提示孩子低音谱号上的do也是鸡蛋穿了跟筷子,每首的内容一定帮助孩子正向反向的不断熟练,这样才能保证学了下一首的新内容不会忘记以前的,每节课之前要快速复习上节课内容。

3.一般这首曲目跟第一首都是在一节课里布置的,所以这首曲目只要让孩子记住低音谱号上的do和左手演奏即可,触键方法数拍等同上一首。

常见错误:

1.左手的大拇指同样不能用侧面弹,老师一般是不厌其烦的更正孩子这个错误。

音乐处理: 同第一首。

扩展知识:

左手先天会比右手弱,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左手弱于右手的时候,要加强左手的练习,多花些时间,钢琴演奏一定要左右手势均力敌才行。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三首 祖父的钟

教学方法探讨:

连奏还是断奏?第一首曲目里介绍了连奏断奏,我建议刚学琴都采用断奏,一来有了抬手臂这个动作,可以让初学者更容易放松,二来保持了手型,避免了连奏手型容易变型。等断奏这一系列动作熟练一些了,曲目接触到连线的时候,再接触连奏。

小汤普森的曲目一般都带伴奏,教师都可以在孩子弹熟练曲目之后作为奖励跟孩子四手联弹,增加孩子学琴的趣味性,我记得有一次我陪一个小男孩这样练琴之后,他的妈妈还特意打电话跟我说她小孩感觉自己弹琴特别有成就感。

演奏技巧: 1.二分音符:全音符长出了长长的尾巴,高音谱号的音符尾巴(在从下数三线以下)向上,低音谱号的音符尾巴(在从上数三线以上)向下。 2.数拍:”do,2”。

3.节奏:二分音符相对四分音符而言,相当于速度快了一倍,因此触键,抬手臂的过程要更熟练一点才能完美的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左右手交替,也是带孩子复习高低音谱号,加强之前两首曲目知识点的记忆。

常见错误:

1.小孩子总是不能很快分清左右手:速度放慢,等反应过来了再加速。

音乐处理:

现在很难见到以前的落地钟了,不过可以在网上找些实物视频照片给孩子看看。

扩展知识:

小时候姥姥家的钟就会整点报时,根据敲钟的次数来确定几点了。十二点的时候是真的会敲十二下,尤其是半夜十二点,非把人敲醒不可,挨到凌晨1点还好,敲一下继续睡。弹完这个曲子再介绍完老式的钟之后,可以问问孩子,这个曲子里是几点啦?do弹了8下,所以是八点了。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家长一定跟着孩子一起上课,把老师的要求记住,回到家里陪孩子练琴的时候看到孩子没有做到老师的要求就提醒,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在家练琴的时候可以独立的完成老师的要求,并且家长稍加督促就能把每天练琴当成像每天刷牙一样的习惯之后,家长就可以放手了。有些老师可能不认同,那我解释一下我推荐这种方法的原因:

1.家长不用陪孩子上课:有些老师说家长不用陪,如果是大孩子有很强的自律性到是可以,但小孩子基本记不住上课那么多东西,比如我自己,上小学1年纪的时候还要把老师每天留的作业写在本子上回家才能不忘。家长陪着上课做笔记,也是为了在家给孩子陪练做准备。

2.家长不用陪孩子练琴,琴行有陪练更专业:从专业性讲确实琴行的陪练专业,但是谁对你的孩子更加负责?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我给孩子选老师都要经过我自己的一番研究和考察,因为随便把孩子交给一个你不了解的老师是家长逃避责任。我作为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长我是了解的,家长陪练,一方面可以跟孩子共同进步,孩子会知道,我自己练琴辛苦,爸爸妈妈没有在旁边看电视看小说,而是跟我一起辛苦的学习,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来说更有说服力;一方面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包括技术上和情绪上。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时间,也要花些时间给孩子选一个适合孩子并且负责的钢琴陪练,并定期了解孩子的情况,做一个负责人的家长,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3.把练琴当成一种习惯对孩子受益终生: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学琴就是学了一门技术,以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技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我的妈妈陪我练了两年的琴,两年期间,在我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努力的学,不然我就比我妈妈落后了,我妈妈就是很坚持的人,家长的好习惯时刻影响着孩子,慢慢的,我每天练至少两个小时琴变成了我的习惯,就跟临睡前要刷牙一样,成为习惯之后,练琴就不是负担了,后面的很多年,我甚至都没有不练琴的念头,也不觉得练琴苦了。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一个小孩能从小就坚持做一件事做上十年,那“坚持”对他来说就是重复学琴这件事而已。任何事情不都是坚持到底就是成功吗?其三,学琴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坚持十年学琴下来的孩子,会把每次困难当成自己的成长,如果一直走平地就没有困难,遇到困难一定是要爬坡要成长的时候,所以培养了情商,挫折教育。

说了一大堆才发现你问的是识谱的问题,我好像上面写了,识谱其实就是死记硬背,在学曲子的过程中反复磨,不过也有些不那么枯燥的方法,比如做个五线谱的教具,把纸板做的音符放在画了五线谱的纸板上,妈妈跟孩子比赛,看谁认识的音符又快又准。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四首 印第安人的软鞋舞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四分音符:全音符长出了长长的尾巴和黑发,二分音符长出黑发。高音谱号的音符尾巴(在从下数三线以下)向上,低音谱号的音符尾巴(在从上数三线以上)向下,此部分同上。 2.数拍:”do,do,do,do”或“1234”。

3.节奏:四分音符相对二分音符而言,速度又快了一倍,因此触键,抬手臂的过程要更熟练一点才能完美的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每四个音换手一次,这么多的音符一定要注意手腕放松,否则一首曲子弹下来手腕手臂都僵了。

4.强调第一拍:这首曲子如果变成剁肉馅或者敲门就失去了灵魂。四拍里第一拍要弹的重一些,后三拍轻一些,印第安舞蹈的感觉就出来了。

常见错误:

1.音符比较多,最容易忘记手腕手臂放松导致手臂肌肉酸痛,需要慢练能够熟练放松后提速。

2.拍子不准:同样的音符弹多了容易忽快忽慢,要孩子准确的数拍子,拍子要稳,不可因为同样的音简单而急躁。

音乐处理:

真心佩服汤普森,入门的超级简单的曲目都能编出风格来,这个印第安人的舞蹈一定把第一拍弹重点儿,然后顺势后面三个音轻盈的弹出来,对比要明显,这样就把印第安人舞蹈的诡异和强烈的节奏感都表现出来了。小孩子初学可能做不到,有这个意识就行了。

扩展知识:

可以配合给孩子们看看印第安人的纪录片,这些头上插着羽毛,脸上画着图案,围着篝火跳着诡异的舞蹈的家伙。另外,舞曲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节奏,拍子准确是重点,前后速度保持一致。

这里多说一句,如果想做到孩子边学琴边了解曲子的背景,光靠老师一节课说教是做不到的,理想的情况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就给孩子看和听相关的背景资料,充足的准备后再来演奏是最好的,对在琴行学琴的孩子确实很难做到。我小时候学琴经常被老师批评没有表现力,可是我没有那些经历如何有那种感受,再发散一下,我想到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最后男孩入选女孩落选也是男孩的音乐里有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他在生活中承受的,而女孩应该是相对经历简单的生活,自然音乐里没有太多的东西,想达到这一点,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没有经历的艺术家是无法创作的。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五首 火车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新的音符re:在高音谱号的第一线下,在五线谱中,比do个头高了一点点,告诉孩子个子高的站在钢琴键盘上的右面,它们的音调也高,个头低的站在键盘的左边,音调也低。Re跟do是邻居,住在do的右边。用右手2指(食指)弹re(由此可见,不用第一课就开始教孩子指法,等弹琴用到的时候学一点负担都没有)。 2.复习各种时值的音符,按各自的规矩数拍(见前几课)。

3.节奏:模拟火车从静止到开动的小乐曲,4拍子一直不变,但是却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快火车开动起来了。

4.强调第一拍:仍然要强调第一拍,老式的绿皮火车都是“库嚓嚓,库嚓嚓”的声音,其中第一声是要重过后面两声的。对于第二行全部四分音符,第一拍强调也避免了音符混在一起完全没了节奏感。

常见错误:

1.数拍:四分、二分、全音符大荟萃,拍子容易数乱,所以要再次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 2.整个小汤普森前三册,老师一般都在不厌其烦的纠正孩子的触键方法、手型、放松、数拍等等的错误,旧错误改了新错误又来。所以老师的作用很重要,能够随时把走歪路的孩子拉回来,直到他们可以自己独自前行(应该在学习10年之后差不多可以自学了)。但文字上的介绍只要前面提到的就不再赘述了。

音乐处理:

乐曲开头全音符感觉上很慢,相对静止的感觉,随着二分音符加入,有一种动起来的感觉,四分音符出现是火车加速成功,最后两节的四分音符是火车已经平稳快速的开起来,感觉上应该是静>慢和稳>动起来>跑起来>欢快的快跑。

扩展知识:

音乐源于生活,要带孩子多去见世界,丰富的事物动物和人带给孩子更加感性直观的印象,也是将来创作的灵感来源,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孩子生在南方,语文课文里讲了下雪,老师还要求写相关的作文,孩子从来没见过雪,作文的文字都是从别的文章和听别人的描述拼凑出来的,后来孩子妈妈带孩子去北方亲眼见到了雪,自然孩子下笔就有内容了。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六首 海军工兵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新的音符si:在低音谱号的第一线上,在五线谱中,比do个头低了一点点,告诉孩子个子高的站在钢琴键盘上的右面,它们的音调也高,个头低的站在键盘的左边,音调也低。si跟do是邻居,住在do的左边。大部分孩子从这一首曲子开始分不清si和re,它们就像同一个人在镜子里面和外面,告诉孩子低音谱号上的是xi(大西瓜),高音谱号上那个位置的音符是re。用左手的2指(食指)弹si。

2.复习低音谱号的音符一般用左手弹,高音谱号的音符一般用右手弹,做那个举手的游戏(见之前的介绍)。

3.重复强调一次,让孩子大声唱音和数拍。

常见错误:

1.左手不常用,一上左手2指就容易左手走形,注意保持手型和2指的触键方法。每增加一根手指弹奏,就要注意手型、触键和放松,这也是老师不厌其烦唠叨的另一个知识点。

音乐处理:

乐谱上配的图片就说明了曲子的感觉,海军工兵在搬运沉重的木头,所以开始喊号子准备搬较慢的感觉(全音符),继而搬动了(四分音符),搬到地方较迅速的放下(二分音符结束)。

扩展知识:

八、九十年代的工地上,还能看到2-3对工人用绳索抬沉重的预制板。一个带头的工人会喊号子让大家起,抬起之后也要按照节奏迈步前进到达目的地,然后带头的喊一声大家齐齐的放下。整个过程的号子就是原始的音乐,那时候暑假开窗写作业,听着窗外的号子声,感觉领头喊号子的人就像在唱歌,只可惜那段固定重复的旋律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以前的童子功应该都会练习这些教材的,只不过我中级列的那些曲目弹了应该就差不多是业余十级的水平了,我是按水平划分的。

高级部分还有些我列的“选”字样的教材我也没有全弹完,我列在这里也是想一来总结我弹过的那些曲目,重新看过一遍又有很多感悟,二来没弹过的我自己边练边写。有些高级曲目我虽然没有练,但是方法都在我脑子里,只是现在生活忙碌没有时间去消化。 有空可以搜搜网上的一些公开的大师课,不是给小孩子上的大师课,是大师给大师上的那种,会对已经有一定水平的人有更大的收获。

坚持10年放学回家两小时也未必能弹完呢,哈哈,我上学的时候到初三和高三就已经功课负担很重了,高级的部分很多是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学的了。我那个时候考级之前都是一天练8个小时呢,每天两个小时只是最低要求了,周末一般都是4个小时。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七首 小矮人进行曲 教学方法探讨:

此曲要跟下一首小矮人的舞蹈对比弹,因为它们的音符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节奏不同,形成了风格完全不同的两首曲子。

小汤普森上的作业是否要做?我认为对较小的孩子连字都写不明白就可以直接跳过作业部分,或抽部分内容让孩子口头回答,会写字了的孩子可以尝试写一下书上的作业或干脆口头回答。只要上课的内容孩子都消化了,此部分略过也可以。 演奏技巧:

1.

复习之前学的re和si,巩固记忆re和si在五线谱的位置。

2.

四分之二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两拍。此时可以把小节线的概念教给孩子了。

常见错误:

1.

换手的时候慌慌张张,可以把速度降低弹熟练了再加速。其它常犯的手型、触键、放松等错误需要老师不厌其烦的纠正。

音乐处理:

既然是进行曲就要每个音弹的扎扎实实,整曲雄壮有气势,就跟国庆阅兵式一样的感觉。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八首 小矮人的舞蹈 教学方法探讨:

此曲要跟上一首小矮人进行曲对比弹,因为它们的音符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节奏不同,形成了风格完全不同的两首曲子。

演奏技巧:

1.

仍然复习之前学的re和si,巩固记忆re和si在五线谱的位置。 2.

四分之三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三拍子一般是Waltz(圆舞曲)的节奏,介绍三排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哼唱一个圆舞曲用手拍着拍子让孩子体会舞曲之美和第一拍重音带来的一种旋转荡漾的效果。 3.

附点二分音符:数三拍”音名,2,3”。本来二分音符数两下,头上多了一点就多数一下。

4.

强调第一拍:本来二分音符加一个四分音符,一长一短弹出来就有一种秋千荡起来的感觉,强调第一拍就加强了这种舞蹈的感觉。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同样的音符,弹出舞曲的效果需要弹的很优美,不要过多的用力去弹奏,心中想着小矮人拉手优美的舞蹈,触键柔和一些。

扩展知识:

可以配合给孩子听一些圆舞曲小品,施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王,找一些他的作品改编的简单音乐小品即可。

小汤普森第一册

第九首 玛丽有只小羊羔 教学方法探讨:

有时候我喜欢在钢琴的教学中渗透一些英文给孩子,或者某些术语直接讲外文的原词,钢琴本来就是西方来的,她的作品大多是英文、法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等标注,得益于著名的钢琴作曲家是那些国家来的,有些概念直接让孩子有英文的印象,一来原汁原味的东西方便孩子将来扩展学习比翻译的东西更容易理解,二来便于孩子学习英文。

演奏技巧: 1.

新音符mi(小猫咪):在高音谱号五线谱第一根线上,像串了一根珠子。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在听我跟她讲mi的时候特别兴奋,因为她的英文名字叫mimi(汗)。 2.

全部右手弹奏,主要是学习新的音符加复习。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是一首略带顽皮的儿歌,孩子练熟以后老师可以配合伴奏,四手联弹,师生合唱这首儿歌,非常有趣。

扩展知识: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英国儿歌。英文歌词如下,有的版本教材里配有英文或中文歌词,在下面链接里有洪恩的外教老师唱这首歌的视频: http://www.daodoc.com/

歌词:

唉呀!不得了,这可真糟糕。我们的火鸡啊跑到哪儿去了? 快来找一找,快来找一找,原来它偷偷跑到菜园里去了。

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围起菜园快把它捉到。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唉呀!不得了,这回更糟糕。我们的火鸡啊它又逃跑了? 快点儿找一找,快点儿找一找,原来它这回跑到院子里去了。

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同心协力快把他捉到。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小汤普森第二册 第三十首 印第安鼓 教学方法探讨:

第一册里面接触过这段旋律的伴奏,是用do一个单音演奏的,这里把第一册的印第安的软鞋舞发展了。 演奏技巧:

1.强音符号(一个小大于号):结合我第一课讲的触键方法,强音的演奏是在第二步的力量瞬间爆发出来的,手腕一直是放松的,就像气球爆炸/敲钉子的瞬间一样,力量迸发出来瞬间敲击在琴键上。

2.左手弹相同的和弦是断开的,有种跳跃的感觉,而右手是连贯的旋律,不要断开弹。左手虽然要演奏的沉重,但是不可喧宾夺主把右手的旋律音掩盖了。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节奏感非常强烈,诡异的(是通过第一拍重音后三排相对弱,还有一些不和谐音表现出来的),跳跃的,略带野蛮的。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二册

第三十一首 悦耳和低声 教学方法探讨:

这首小曲子主要借助和谐的和声来表现一种悦耳美好的感觉,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介绍一点音程的概念。让孩子体会和弦带来的张力,用合唱团的多声部来打比喻。 教师与孩子四手联弹。

演奏技巧:

1.F大调,全曲降si。

2.临时升降还原记号很多,注意不要错音。

3.虽然我没有每首曲子都写,但是触键和放松这是每节课都离不开的话题。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优美从容地。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二册

第三十二首 前奏曲(选弹) 教学方法探讨:

这首是肖邦前奏曲里提炼的旋律,提前给孩子听听这首前奏曲,每个和弦带来的张力都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演奏技巧:

1.除了临时升降记号,没有什么难度,主要在与老师联弹的配合。四首联弹要想合作的好,主要在于拍子,两个人要有同样的拍子,而且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增加了老师的伴奏部分,曲子的张力就出来了。开头两行是沉重而悲痛的,后两行除了结束句,我个人感受是对由于过度痛苦而抽泣的不成声,气若游丝,或是一种对痛苦的微弱的抗争。最后四小节回到原来的旋律沉重悲痛的结束。多听听原曲感受一下,肖邦的曲子有时候美的让人想哭,又悲痛的让人想哭。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二册

第三十三首 问候(选弹) 教学方法探讨:

非常非常优美的小曲,原曲翻译成《爱的礼赞》,作者爱德华•埃尔加,介绍作者生平作为引子,提前让孩子听听原曲。平时用即将学到的曲子作为日常欣赏的曲目,或作为孩子游戏吃饭的背景音乐,对孩子理解音乐和加快学琴的进度很有帮助。

演奏技巧:

1.左右手交替弹奏旋律,学生弹奏部分只有旋律,老师弹奏部分是伴奏。 2.F大调,全曲降si.3.注意临时升降记号。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要弹奏的深沉而且充满了爱与关怀。

扩展知识:

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生于乐器商家庭。初从父学小提琴,兼擅多种乐器,并自学作曲。1904年因所作国定颂歌《加冕颂》(1902年作)受封为爵士。1931年受封从男爵。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又饱蕴后期浪漫主义内在热情,以交响曲三部(第三部未完成)、管弦乐变奏曲《谜》、序曲《在伦敦城》、《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弦乐《小夜曲》、《引子与快板》、《威风堂堂进行曲》五首、清唱剧《吉伦修斯之梦》等较为著名。

小汤普森第二册

第三十四首 军队在吹奏(选弹) 教学方法探讨:

完成此曲弹奏可以授予学生二年级的荣誉证书啦。

演奏技巧:

1.F大调,全曲降si。注意临时升降记号。

2.注意第三行同一个手指弹奏相同的音不要手腕紧张。

3.左手弹奏的音符谱号是高音谱号,因为学生演奏旋律都在高音部的需要。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仍然是优美的,精神饱满的。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一首 旋律 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让学生理解乐句,可以让孩子唱一支童谣,每次唱出来的都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每句话之间都需要喘口气。钢琴的演奏跟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乐器来唱歌。

演奏技巧:

1.书上给出的那段话比较好,两个乐句的强弱一定有所不同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比,相似的两段旋律放在一起一定是用来对比的。

2.乐句用一个大连线来表示,连线结束的地方可能相当于作文里面的逗号(第一乐句结束),可能相当于作文里的句号(几个乐句表达的旋律结束)。每个乐句结束,要通过抬小臂带动手腕和手完全放松的提起来,准备下一个乐句的演奏。

3.书中提到Interpretation,演奏是根据本人对乐曲的理解去解释和表演。正因为此,我们会听到有N个版本演奏贝多芬的命运,我们会特别偏好某个人对某个作品的诠释。只是弹奏出音符和上面标记的强弱等要求,通过计算机软件(eg.overture)就可以做到的事。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优美地,两个乐句根据演奏者的感受要有所不同。我倾向于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展开,因此前两小节强一些,后两小节因为结束就渐弱渐慢。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二首 蜜蜂 教学方法探讨:

弱、中强和强的变化与对比,可以用声音的悄悄话、正常说话和大声说话打比喻做引子。 书上一句话我挺认同的,“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那就成为你自己的演奏了。”我们从小就在体制教育下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老师就是权威”,“所有问题都想找标准答案”(我是说普遍现象),习惯于模仿不善于创造,我是深受其害,直到长大了才想明白。所以钢琴的教学方面,除了硬性的演奏技巧(即使是演奏技巧也可以跟大一点的孩子探讨,因为存在即合理),在音乐性方面,我更喜欢是启发式的讲解,更喜欢问学生开放性的问题,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回答也不要否定和批评,因为钢琴到了真正的演奏甚至创作阶段,一定是不能收到太多束缚的,老师只是一个向导不是学生的天花板,最好的结果是学生最后超越老师。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绎音乐(在技术合格的情况下),去创造音乐。

演奏技巧:

1.G大调,全部升fa。

2.乐句:每个乐句结束都要完全放松的提起手臂(带动手)和手。这些基本的东西是老师在学生学琴过程中要“碎碎念”很多年的。

3.关于如何用手指控制音量:其实这个在小汤第二册说有点早,不过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弹弱音而“不舍得”把琴键按到底从而弹的声音“发飘”而不是弱,因为弹强音而手腕绷紧了用手去压琴,可以适当的说一些。触键的方法仍然是第一课的那样,只是在弱音的时候手指不要抬的太高,距离琴键很近的时候就弹下去,虽然也要按到底,但力量不要垂直下去。强音的时候,手指尽量抬高,就像敲钉子的时候,你的锤子举得越高力量越大一个道理,而在敲下锤子瞬间之后,全身是放松的。所以强弱音的演奏跟放松与否并不冲突。在演奏更强或者说更加具有张力宏达的音响效果的时候,甚至要运用到有点类似气功的方法,把腰部的力量通过身体>肩膀>大臂>小臂>手腕>手掌到指尖传递过去。 4.第二行的八分音符很考验4-5指,为了弹奏的均匀,需要单独慢练。

常见错误:

演奏第二行很容易弹的不均匀,需要放慢速度单独练习。

音乐处理:

上面说到了音乐处理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在这部分写的是我本人的感受,仅供参考。

第二行给人的感觉就是蜜蜂在花上盘旋的飞,很忙碌的样子。其它两行就是飞过来飞过去。整个曲子是轻松愉快的。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三首 无事空忙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仍然在练习乐句:每个乐句抬手(相当于唱歌时的气孔),但不要有多余的空拍,也就是抬手不要占拍子。 2.记住下面几个术语, piano也是钢琴的意思(顺便学英语了):开始学习用手指去控制钢琴的音量了,力量的控制上面讲过了不再赘述,这一点又是要慢慢通过练习体会的。 中强mf(mezzo forte); 中弱mp(Mezzo piano); 强f(forte); 弱p(piano)。 3.最后一行以piano结尾,可以弹的稍稍渐慢结束,给人感觉是消失的。

常见错误:

乐句之间因为抬手而多出了拍子:解决办法就是大声数拍,抬手的动作要有准备的快。

音乐处理:

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两个人吵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

扩展知识:

Forte这个词在音乐中指强音。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美国人把项目命名为forte,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就想起了音乐术语中的forte,然后感慨这个词无比传神的表达了项目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是整个团队的强音,这个命名强过国内企业一些平淡的项目命名(比如一堆词的缩写,让人云里雾里)。再举个例子就是管弦乐队orchestra,又被美国人用到八竿子打不到的一个系统的名字里,一个管理订单的系统,叫做order orchestra,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又是传神的表达了这个系统不但可以让订单管理的有序,而且还能达到和谐和完美的程度。这种跨界的使用词汇真的很巧妙,我们学习英语要借鉴一下。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四首 有些人 教学方法探讨:

这一课开始提出了手腕断奏的概念,其实有了之前的准备工作(之前一直在要求学生按照手腕断奏的方式去弹奏),这一概念的引入就是水到渠成的,老师稍作总结即可。 演奏技巧: 1.Allegretto轻快活泼,小快板,这个音乐术语将会在未来的无数个曲目中看到,让学生记住它。这个术语在节拍器上面有对应的档位,可以知道它要求的速度大概是多少。 2.提醒学生看到了上一课学到的mp与mf要如何弹奏?

3.断奏的抬手是最好的放松手腕的机会,是由小臂先提起来带动手腕和手抬起来的,手腕和手是被动的抬起来,只有小臂是用力了的,手腕和手是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带起来的。

常见错误:

断奏的时候手腕紧张,僵直,像打羽毛球一样,最后手指落在琴键上看起来就像鸡啄米一样是错误的。注意放松,多用慢动作练习,慢慢提速。

音乐处理:

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两个人吵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

扩展知识:

关于慢练这个方法,我相信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我本人在老师“碎碎念”了好几年之后,忽然顿悟慢练的重要性,如果老师早几年就告诉我这一点是那么那么的重要,我就不会几年后才知道老师说的让我耳朵起茧子的话竟然是如此关键。 推荐大家看《红色小提琴》,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不知道在大陆是不是jin片),并且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我爸爸送了我一把小提琴作为圣诞节礼物。说远了,推荐这个电影是因为其中有一段讲述孤儿院的那个天才小提琴手在大师的调教下如何把一首曲子练到异常快速的。开始孩子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然后用节拍器一档一档的提速,再次印证了慢练是提速的关键。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五首 在大堤上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Allegro快板,帮助学生区分它和Allegretto。

2.变换手位,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变换手位没有什么困难的。

3.第

一、二结尾:俗称一房子二房子,先从头弹到一房子,弹到一房子的反复记号,然后再从头开始弹,跳过一房子,直接弹二房子。 4.注意乐谱中的强弱记号。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略带抒情地。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六首 日出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Andantino,小行板,微急的节拍或曲子。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渐强和渐弱。相比f和p,这两个符号对强弱的标记更加细致了,有一个渐渐的过程,力度逐渐增加和减小,刚开始还没熟练掌握触键技巧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要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类似Crescendo (cresc.) 渐强和decrescendo(decresc.)减弱

3.Legato,连惯地,连奏地。该曲前两行右手应该不间断地演奏,虽然没有画乐句,但是前两行是一个大乐句,后两行是第二个大乐句,乐句之间要抬手。

4.F大调,全曲降si,注意不要错音。实际上按首调的概念来说,应该是532 123开头的。

5.第三行第三小节用到4指弹奏黑键降si,并且是八分音符,很容易弹的含混不清或不均匀,要慢练。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全曲中的mp到mf到P到这些强弱记号给乐曲带来了起伏感,两个乐句之间抬手“喘气”,第二乐句相对第一乐句带了一点变奏,虽然大体旋律相同,但又有所不同。曲子要弹的精神饱满充满生机。

扩展知识: NA 1.按时授课的问题:大部分琴行老师是会有这种情况,我的老师也会。我是做兼职老师的,我看过全职老师周末忙碌的一天就是跟流水线一样上课,吃饭时间都是课间挤出来的,所以没工夫跟学生说太多东西,我不喜欢那样,我上课除了主要的东西一定要讲,还喜欢跟孩子谈些相关的东西就比如我写的扩展知识里面谈到的,我不喜欢学钢琴只学一门冷冰冰的技术。但我这样上课老师比较累,琴行老板也不高兴因为我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所以我不愿意做专职老师,这也是我写这个帖子的原因之一。不过老师偶尔没那么按时上完45分钟也是要有判断的,关键在于你看老师是不是负责任,老师本人是否平时练琴(很多老师平时都不练琴的或者只弹些好听的曲目那不叫练琴,这一点也是我教琴以来比较让我吃惊的地方),老师本人是否热爱音乐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果这几点都满足了,偶尔少一点时间可以理解。

2.示范演奏:大部分琴行老师可能在初级曲目的时候会示范给孩子,但高级一点就不示范了,原因有几个。其一,老师视奏能力很差或者太忙了,如果给学生示范老师本人要提前练习,而老师的学生多的很老师没时间提前练习也不愿意提前练习。其二,老师平时都不练琴,怎么可能给学生示范?其三,就是你说的老师不希望孩子模仿。在我看来,老师就上课的时候示范一遍,孩子还达不到听一遍就能模仿的程度,退一步讲模仿老师正确的手型动作不是也挺好的吗?此外,作为老师提前对学生要弹的曲目弹一遍温习一遍,也对发现曲目中的难点和音乐性有帮助,这样上课的时候可以帮助和提醒学生。还有一点就是我自己可以不断温习老师自己的技术。我的学生考完六级了我还是会提前弹两遍她要学习的曲目在上课的时候给她示范,只是级别更高一点的弹到那种动辄十几分钟的大曲目了我会让孩子听名家的演奏。我觉得完全在没听过示范的情况下弹一首新曲子对孩子弹琴也有意义,不过不是每一首,可以选取一部分。作为家长,你就要好好甄别到底老师是能力问题还是真的是第三个原因。我的老师算第一个原因吧,他太忙了,他学生太多,复习不过来,但是我的老师还是很有水平的,他一直给我示范到599以后就不给我示范了,但是在曲目处理的时候,随机在曲目中视奏弹一段是完全没问题的,另外他也会让我买教学配套的磁带听名家的演奏,我记得当初很多教材配套的磁带都是范大雷弹的,我老师父亲跟范大雷的父亲还是朋友,都是受过wen革洗礼的人,呵呵,扯远了。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七首 气走黄鼠狼 教学方法探讨:

落滚这个词描述的很形象,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小臂带动手做出来的,不是手指的动作。带着孩子在不摸琴的情况下,感受小臂在落滚动作中的轨迹,然后再把手放在琴上体会。

演奏技巧:

1.Moderato,中速。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落滚的练习,连线下的最后一个音较短,因为触键之后手很快抬起,听起来有一点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的感觉。

3.注意音符上标记了一点,是跳音,声音弹的短促,但这种短促不是手指不敢去多按一会琴键,而是瞬间的力量被琴键反弹回来的感觉。

4.倒数第四小节,音符虽然在高音谱号上,但是用左手弹的,上面同时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瞬间击琴键的力量要有比较大的爆发力。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非常顽皮有趣的小曲子,落滚和跳音穿插在一起的变换让曲子充满了调皮的趣味。

扩展知识: NA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八首 布基伍基模式 教学方法探讨: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每周在老师那里上课,应该是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早点给孩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点醒并串成一个知识体系是最好的。

演奏技巧:

1.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同样是落滚的练习,左手的落滚是连续不间断的,表现出来与上一首完全不同的风格。第三行开始进入了第二声部,右手的演奏是深沉而且有歌唱性的,右手是旋律,左手的旋律变成伴奏。

3.rit的全名是 ritardando,渐慢的意思。

4.最后两个音符是左手和右手构成的落滚,不要弹成断开的两个音。

常见错误:

落滚常犯的做错因人而异,教师针对个体进行纠正。

音乐处理:

这首曲子很像二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低音部的人一直哼唱同一段旋律,连贯、重复而滚动地,第三行开始,高声部的人开始非常有歌唱性的领唱起来。

扩展知识:

布基伍基(Boogie Woogie)是20世纪60年代节奏摇滚(Blues Rock)的一个重要的支流,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这种音乐情有独钟。

与一般的节奏摇滚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节奏摇滚强调音乐的即兴表演,而布基伍基侧重于表现音乐的技能,所以布基伍基是一种炫技性极强的音乐。几乎所有的布基伍基音乐都以相同的4/4拍的速度演奏(大约在每拍160左右)。在听觉上,这种音乐基本上以同样的紧张度自始至终,因此它在情绪上仍然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其始终不渝的打击乐后置重音。不同的布基伍基乐队之间的最主要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打击乐强度的不同。

钢琴、老式的电吉它、传统的吉它、传统贝斯和电贝斯是最常见的乐队配置,铜管乐有时也不失时机地客串一些片断,但决不喧宾夺主。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九首 知更鸟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复习Allegretto轻快活泼,小快板。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F大调,全曲降si。

3.Crescendo (cresc.) 渐强,相对的decrescendo(decresc.)减弱。类似之前学过的,渐强和渐弱。

4.注意曲目中的强弱变化。

5.继续复习落滚,经过几首曲子的练习,现在应该已经能够准确的完成落滚的动作。 6.第二拍经常是空拍,容易拍子不准,要数拍子。

常见错误:

空拍比较多,容易拍子不准,要大声数拍子。有时候孩子在数拍子的时候经常数出来的拍子是跟着手的节奏数的,也就是嘴巴跟着手跑了,这时候可以用节拍器帮忙。

音乐处理:

之所以曲子里很多空拍,是为了模仿小鸟一跳一跳的动作。平时带孩子看小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注意小鸟是双脚一起跳的,而不是像鸡那样一前一后的走路。前两行是小鸟在悠闲的跳跃,第三行左手开始出现一段歌唱性的旋律是半音下行,以一个延长记号结束。最后一行继续悠闲的跳跃。第三行的左手要弹成legato连贯,并且突出左手旋律。全曲是清新活泼的。

扩展知识:

有兴趣的话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查一查知更鸟的图片、习性和分布情况,可以扩展小孩的知识。

非常开心你能认同我的一些理念!更理想一点的话,我还希望音乐跟英语、文化、历史更多延伸的知识交叉学习,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举个小例子来说,我初中的时候教我视唱练耳的老师讲了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他曾经跟中央音乐学院的汪立三老师提过一种想法,为什么相邻两个音是那样的不和谐,他设想是因为相邻的两个音震动的频率互为质数,不过他说汪立三老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这个启发是让我从音乐的思维跳出来,把音乐和其它的东西联系起来看问题。由此我想到了巴赫的音乐,我也曾想过,巴赫的音乐就像数学一样美,比如拜耳后面有一首曲目走右手演奏的音符节奏是完全一样的,但两只手相差几拍,乐曲竟然如此和谐,那种感觉就像勾股定理那样的完美。可惜我资质平平,如果我能够这样启发孩子,会不会也出现一个钢琴弹得很棒的数学家或者数学很棒的钢琴家呢?哈哈

多给孩子听音乐是好的,就跟我们上学的时候做练习题一样,做的习题多了,自己就慢慢的摸出来规律,最后把书本越读越薄,总结出来自己的规律,量变引起质变。如果家长能够跟孩子一起沉浸在音乐中,对孩子的影响就好了。

初级阶段,一个好老师还是很必要的。我上面列的一些演奏技巧都是泛泛而谈,老师的作用就是针对每个孩子犯的不同的错误发现并改正,另外引导的部分也是要因材施教的,有些方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受的。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十首 跳曳步舞 教学方法探讨:

学习半音、全音,孩子只要知道什么是半音全音,感受到半音全音的音响效果即可。半音的效果可对比四度五度的音程比较,什么样的音程带来紧张感,什么样的音程带来和谐感。

学完半音和全音,老师可以跟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小测验,给予一定的小奖励(我不太赞成一直以物质作为奖励,那样会让孩子认为物质的东西很重要,我记得看过一篇谈美国教育的文章,提到在美国教育里面给孩子的奖励是各式各样的,大体的分类有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或者荣誉感,比如可以使用老师的某件教具或要求老师演奏某个曲目)。

我的教案里谈及技术的东西没有占很大比重,因为我认为技术的东西要在上课的时候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渗透给孩子,而不是说教一样讲给孩子,每个孩子在学习新的技术也会犯各种不同的错误,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也是老师存在的意义,至于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已知的规范。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在欣赏美和音乐的故事带来的乐趣中学习。

演奏技巧:

1.半音:相邻的两个琴键组成半音,它带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紧张不安、不和谐的烦躁的。两对特别的半音是mi和fa,si和do,因为它们之间没有黑键,它们就是相邻的两个琴键了。

2.全音:两个半音组成全音,或者说间隔一个琴键的两个琴键组成全音。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对白键半音,其它的相邻白键都组成全音。另外还有两个夹着一个白键的黑键也构成全音。

3.复习Moderato,中速。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4.右手部分因为在低音区所以仍然使用低音谱号。

5.三音连线:仍然是落滚的方式弹奏,只是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一个音,这个音如同两边音的一个过渡音。

6.左手的断奏加上右手的三音连线,断奏与连奏交替。 7.注意曲子中的强弱符号。

常见错误:

有时候右手部分高音谱号换成了低音谱号孩子容易把低音谱号当成高音谱号来认谱。

音乐处理:

同一个音型不断反复,两段唯一的区别是结尾的两小节有所不同。忽然让我想起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皇上随口说的三句话和刘罗锅补充最后一句那首打油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在草丛都不见”。在这种有点“枯燥”的重复中又有小小的变化。曲子略显古板和严肃,但节奏感要强。

扩展知识:

布基伍基(Boogie Woogie)的介绍见第八首。 小汤普森第三册 第十一首 影子舞 教学方法探讨:

交叉手弹奏,给孩子营造一种能够交叉手演奏自己很棒的感觉,让孩子充满期待的学习这首曲目。

演奏技巧:

1.Animato,有生气的;精神焕发地;活跃的。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注意三音连线的演奏:仍然是落滚的方式弹奏,只是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一个音,这个音如同两边音的一个过渡音。

3.第二行的跳音是以一个落滚结尾的,对比要明显。

4.最后一行是全曲最难的部分,要想达到前面三行的速度要多加练习,可以先分手弹熟了再双手弹。尤其是最后三拍,左手是三音连线,右手是跳音,很容易两只手同时跳音或同时连奏了。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两段,每段的第一行是相同的,仿佛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变化在第二行和第四行上面,活跃的情绪是在这两行里面表现的。全曲富有生气,活跃地。

扩展知识:

跟大一些的孩子推荐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曾获得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其中有一段莫扎特躺在琴凳上交叉手演奏,比较有趣。整个电影里贯穿了莫扎特的音乐。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doc》
钢琴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