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教案(材料)

2020-03-03 22:5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咱们来到多媒体上课,还有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吗?要不先来听首音乐放松放松.(播放音乐)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首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其实这首歌唱的是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么美的音乐有没有让你放这松了点呢?咱们上课吧!

一、认识词牌

1.六年的学习生涯,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吧,还记得以前接触过哪些词?

2.刚才大家说的“清平乐”、“西江月”都是——词牌名(板书)。

3.词是一种诗歌体裁,一个词牌就是一种曲调,同一个词牌可作出不同的词。其实词牌还有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它们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动人.(1)念奴娇 这个词牌名正是因这位名唤“念奴”的女子而得名,人也妖娆,词也绰约。

(2)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3)虞美人 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虞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小小的词牌中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

(4)浣溪沙 这里还有一个词牌是源自浣溪女子西施的故事,哪一个呢? 读读这首词的词牌:浣溪沙 (跟老师一起板书,特别是沙字。并非轻纱的纱,而是沙子的沙)再读一遍

(5)以前接触过以“浣溪沙”为词牌的词吗?(出示)晏殊、秦观的“浣溪沙”,轻声读读。

(6)晏殊、秦观的“浣溪沙”给了你什么的感受:(变红课件的两句诗)美丽的哀愁(板书)这就是浣溪沙中美丽的哀愁

6.晏殊、秦观他们是婉约派的代表,而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轼的浣溪沙又是怎样的呢

7.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词,老师这有个读诗要求 (指名读要求 ) 第一步: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第二步:读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第三步:读得意味深长,声声含情。

二、初次阅读

1.咱们先来完成第一步。自己打开书本读一读。注意要读的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2.同桌相互读读,检查一下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3.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首词和我们以往学的词有所不同。(指名回答) 4.是啊,这是作者为词写的一段小序,谁来读读?你从这段小序中,知道些什么? 5.你的理解真好,蕲水是一个地名,这首词正是作者游历蕲水清泉寺的即兴之作。 6.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她有没有读准字音。

7.很好,他注意了词上下阕之间的停顿,而且有个容易读错的字音他都读准了 少:这个生字,读— , 谁道人生——(生接:无再少)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它读shao?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看来借助注释是学习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7.谁再来读读这首词?举手的同学都可以站起来读一读。

三、二次阅读

1.看来同学们把词的字、句都读正确,读通顺了,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词的上下两阙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不同的内容我们还能像刚才那样,用一样的语调,一样的语速读吗? 现在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 2.明白了吗,那就请你们细细再读“浣溪沙”,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弄懂词的意思,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不同内容的抑扬顿挫。(课件) 3.谁来试一试,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4.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不同内容语气的抑扬顿挫呢?谁来评价一下? 5.你听得可真仔细,请你来读一读吧。

6.上阕轻柔舒缓,下阕激扬有力,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感情,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浣溪沙。

四、三次深读

1.刚才两步阅读,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但要做到“声声含情”,还需要我们更深地体会。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才能真正地走进词的意境。

接下来,先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块儿去欣赏欣赏清泉寺的美景吧。(师范读上阕)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漫步在松树林间,徜徉在涧水旁,笼罩在蒙蒙细雨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兰牙,松林,小溪,沙路。。。。 师:这里的兰牙,暮雨指的是什么?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雨声、杜鹃、流水) 师:几处细小的眼前景物构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置身如此美景当中,你的感受如何?

(指多名说感受,并读出你的感受)

师: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看山下——生读:兰牙短浸溪,看松间——生读:沙路浸无泥,听林中——生读:潇潇雨中子规啼

师:兰牙浸溪,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轻啼,自然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啊!那就让我们的脚步再流连一点吧,来再读,慢一点。

(3)“一切景语皆情语”,眼里的风景取决于看风景的人的心情。大家看到的是美丽,感受到的是愉悦,那苏轼呢?此时的苏轼是在怎样的境遇下欣赏眼前的景致的呢?

(补充“乌台诗案”背景,学生精心默读)

师:这样的生活境况,会让苏轼在看景的时候,比我们多一份?(悲凉,哀愁) 师:这就是美丽的哀愁啊!带着这份“美丽的哀愁”,再来读读词的上阕吧! 2.苏轼身贬黄州,生活困顿与日俱增,面对暮雨潇潇,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怎样奇妙的遐想,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师:我们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这里的溪水却是向西流,那就是“逆流而上”。 由水可逆流,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谁说人生无再少?

师: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 师:难道人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吗?

师:是啊,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只要心不老,青春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罢了。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答

师:是啊,黄鸡一唱又一天,白发一根又一年,与其这样哀叹着时光流逝,还不如尽情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看山下——兰芽短浸溪, 看松间——沙路净无泥。 听林中——萧萧暮雨子规啼。

师:苏轼身贬黄州,生活困顿,还能如此尽情欣赏美景,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晚年的苏轼(苏轼晚年资料)

师:是啊,苏轼并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而是这样写道: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当有人对你说:苏轼啊,你被贬黄州,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你还能做什么啊?你会坚定地告诉他们: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个)

当亲人对你说:苏轼啊,你已经48岁了,年近半百了,国家的事情就让年轻人去操心吧,你就别管了!你会微笑地告诉他们: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个)

当你又看到了自己华发早生,自己怀才不遇,朝中却奸臣当道的处境,有那么一丝心灰意冷的时候,你又会执着地对自己说: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齐)

(5)在苏轼直面人生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斗志。其实这样的斗志不仅出现在浣溪沙里,还出现在他被贬黄州时的其他作品中, 我们在他的“卜算子”里,读到了他的气节:

我们在他的“定**”里,读到了他的潇洒与豁达: 我们在他的“念奴娇”里,读到了他的豪迈;

我们在他的“浣溪沙”里,读到了他的乐观与勇敢。

3.今天,这些词在我们的课堂上串成了一条线,那是被贬黄州的四年,一个真的英雄,用自己积极的斗志书写出了生命中最辉煌的一页。

4.当我们走进苏轼的《浣溪沙》,又再次走出来时,你能不能完成第三部的诵读要求了呢?(练习、反馈) 配乐齐读

五、拓展仿写

1.其实,在诗词中留下过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作品还有不少,也都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面对年华老去时的乐观: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感受怀才不遇时的乐观:

李白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体会时代变迁时的乐观: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面对人生低谷时的乐观: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然还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古诗词的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佳句,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浣溪沙 美丽的哀愁

积极的斗志

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教案

1.2《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 溪 沙教案(材料).doc》
浣 溪 沙教案(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