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

2020-03-03 10:13: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

这是一本小书,只有八万三千字,加上那些难以舍弃的珍贵照片和图表,也不过薄薄

的一册。这是一篇大作,它对中国考古学70余年的历史作了全局性的归纳,叙述我国三四

代考古学家尤其是作者自己为建立具有特色的中国考古学派、实现考古学梦想所走过的艰辛

道路,展现我国各地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总结中国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创建经过和实际应

用,提出中国文明起源和古代国家形成的系统概念,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传世

之作”。这本书的内容距离我们最遥远,讲的是陌生的考古学。有瓶鬲杯鼎等考古遗存的演

化轨迹,有各地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及相互关系,非认真细读,我们无缘知晓中国文明的起源、

交汇和演进以及国家形成的真实过程。这本书的主旨距离我们最切近,它要反思人类历史的

真迹,寻找古与今最本质的联系,探究考古学最根本的价值,理解中华文明的民族灵魂和精

神支柱,启示当今时代。历史虽逝,考古学使之复活;生命已没,考古学使之重现。今天要

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以及今天与未来之间的协调

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智慧。这本书的语言标准平实,作者

称“雅俗共赏”是考古学的追求目标;这是“一本我的大众化的著作,把我一生所知、所得,

简洁地说出来”。这本书的精神惊奇骇人,对着那些至今仍统治着众生头脑和学校教材的基

本思想,对着那些主导了20世纪中国历史、考古甚至整个文史界的根本教条,对着那些世

界范围内对中华文明深刻的无知和偏见,它要颠覆,它要伸张。几十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两个怪圈是: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把“本

本”上现成的“社会发展规律”看成历史本身。在中华大一统观念之下,汉族是正统、中

心,汉族史是正史,其他民族则被列于正史之外,鄙为蛮夷。这样,文化来源不同的三家夏、

商、周被“串”在一起,成为一脉相承的更朝换代;黄河流域成为所谓中华文明的摇篮,中

华文化先在中原发展起来,再影响落后的四周地区文化,夏不断同化夷,辽西、山东甚至江

南等地的考古文化成为中原仰韶文化的地方变体;中华文明是单纯的农业文明,也是一种封

闭的大陆文明;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于北方,然后南移;等等。按照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

我国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北方,东方,中原,东南部,西南部和南方。这些文化渊源

有自,特征和发展脉络各不相同,散布在中华大地上有如“满天星斗”,紧密相连,息息相

通,并且连结着中国与世界。北方在中国古文明的缔造史上地位特殊,秦汉之后北方草原民

族数次入主中原等大事件在此发生;同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是连结中国中原与欧亚大陆北

部广大草原地区的中间环节。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成为中国腹地与中国东北部及东北亚之

间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夏、商、周三族都是“外来户”,他们在这里交错存在,

凝聚形成中华民族。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是面向海洋的东南半壁,轻舟渡海,渔猎为

生,具有极早的海洋文明特征。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的西南部,连结着欧亚大陆;在这里,

楚文化在秦统一中国前后很长时期内,影响着整个南中国,四川则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沟通

的龙头。南方也有自己的青铜文化,并且北接中原,南连印度洋和太平洋,面向南海诸岛和

东南亚,成为中国古文化与海洋文化接触的前沿中心。这些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其中东方、

东南部和西南部影响了中原地区,苏鲁豫皖邻境区是中介;辽西、河套北方古文化影响了中

原古文化,晋文化是纽带;南方则以“印纹陶”的传布影响了中原。当然,中原文化对其他

文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周秦以下,这就是今天12亿人口56个民族凝聚到一起的基

础,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涓涓细流汇长江大河。值得注意的是,传诵了两千年的“五千年

文明古国”的说法,只是到了80年代才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这就是辽西红山文化庙坛冢

考古新发现。另外,本书称“中国”文明起源新论,而不称“中华”文明的原因在于,只有

分工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原始公社制度的破坏,才意味着文明因素的产生。5000年前,

经过裂变、撞击、融合等过程,根植于公社又高于公社的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古国出现了。在古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城,经过进一步的重组,进入古国时代,万邦林立。4000年前的夏商周已是称霸一方的方国,经由“群雄逐鹿”或“从洪水到治水”等方式,终于在2000年前,产生了秦汉帝国。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是一部具体的活生生的历史。由于政治的原因或政治思潮的影响,20世纪的一部分中国人,受到“本本”上现成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影响。从《中国通史》读本到考古学教材,从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说明到少数民族史的调查报告,甚至今天的中小学历史课本,无一不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中国考古学经过70余年的探索,终于为历史学提供了科学的结论。中原的夏和四周的夷各自有根,彼此交汇,相互同化。中国文人有很强的天下观。孔子“有教无类”,反对对学生的种族歧视;司马迁《史记》对四夷单独列传,表达“天下一家”的理想。民族间的交融从来没有断过。秦汉之前,夷、夏之间消长融合;秦汉之后,北方草原民族数次迁徙入主中原:鲜卑人建立北朝(北魏等),契丹人建立“辽”,蒙古人建立“元”,满族人建立“清”。他们骑马得天下,统治汉民族,继承汉文化。尤其是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以渔猎为生,与自然界关系协调,没有国界概念,敢说长城内外是一家。自公元前841年起,有文字记载的编年史就没有断过,这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三四千年前的商代文明无与伦比,其青铜冶炼技术堪称上古文明世界最突出的成就;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典型发展道路,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有准确的时空框架和丰富的内涵,这在世界上是举世无双的。中国落后了。我相信这是大国暂时的衰歇,这是文明阶段性的低谷。一百多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反思、求索、奋进。尽管今天仍存在功利主义盛行,要么自卑,事事抄袭西方;要么自大,敌视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两者都把真正的民族自觉意识视为迂阔无当—但我觉得一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中国的健康发展和伟大复兴,会自主地从古代、从西方吸取智慧,建立真正的民族自觉意识,而未来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年代新探

读《物种起源》有感

中国文明的起源

读《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感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读《文明美德》有感

读《文明之光》有感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感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历程论文

《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doc》
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