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

2020-03-03 01:58: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苏永昇空调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

为加强产品在采购、生产制造、调试试验、包装出厂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质量、降低质量损失,特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的控制和检验流程进行统一化与程序化。

所有检验必须依据《产品检验调试规范》、《工艺文件》、标准、图纸、设备明细表、合同要求等。

一、外购、外协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外购、外协产品进司后堆放在待检区或指定区域,由经办人员对其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附件资料等进行自行检查、核对;

2、外购、外协产品经办人检查核对无误后填写送检单,要求准确、详细,涉及到专用物资应备注,连同图纸、设备明细表等相应文件一并递交检验员报检;

3、检验员按送检单内容,对外购、外协产品进行资料收集、质量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对质量检验状态进行标识,将检验结果在送检单上明确标注;

4、外购、外协产品经办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合格的办理进库手续。不合格的进行隔离并采取退货、更换、返工、维修等方法处理,自检合格后重新履行送检程序;

5、试用件的质量由质管部负责跟踪,并适时提供给供应部;

6、检验员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7、仓库和其他任何使用方不得接受不合格的外购、外协产品。

二、钣金油漆车间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钣金油漆车间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外观颜色、防腐级别、装配构造等;

2、机架组的制作的底座、机架在拼装前对已氧化、锈蚀的材料进行磷化、除油、除锈处理,对于外形尺寸较小、无保温材料的可以制作成型后进行磷化、除油、除锈处理。做好后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

3、钣金组制作的框架、壳体、门板等下料、折边后需油漆的,进行自检、互检,检验员抽检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

4、承水盘、电控箱、安装板、壳体、门板等需外协镀锌、喷塑、发泡的,必须提前将应存在的马脚、接地柱、导线板、螺丝孔等全部制作好,做好后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外协加工。风冷分体空调如因导线板、马脚等不能预先焊接好,应采用二次装配,试装后再外协;

5、钣金组制作的框架、壳体、门板等拼装时,隐蔽部位或以后防腐有困难的部位,必须预先做好防腐处理;

6、钣金组最终转序前进行自检、互检,所有产品的机组标识卡、部件标识卡要求填写完整、准确,经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流转卡传递到下道工序,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7、所有工件、部件、机组油漆前,表面的油污、氧化层、锈蚀、焊渣、飞溅、锐边等必须清除干净,并得到质检员的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油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必须及时得到处理;

8、油漆涂装结束并确认干燥后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出,并将流转卡传递到下道工序,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检验员必须定期检查、测量油漆涂层厚度;

9、检验员对检验(含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10、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11、下道工序不得接受不合格的产品。

三、传热车间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传热车间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装配构造等;

2、壳管式换热器的筒体喷砂前、铜管翻齿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外协;

3、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在折流侧的成型长度不得超过管板端面2mm,所有自制件应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继续装配,其中筒体、换热管、管板、端盖必须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装配;

4、壳管式换热器组装、试验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流转卡、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5、套片换热器的管板、盖板镀锌前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外协;

6、串片管必须按胀接要求和收缩量的大小确定下料长度,机胀伸杆对面的扩口内径不得大于弯头外径0.5 mm,所有扩口不得开裂;

7、所有部件喷砂、喷砂焊接后8小时内一定要油漆,防止生锈。冷凝器下转后不得再次焊接;

8、所有自制件应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继续装配,其中串片管、汇集管、分布头内部清洁度等必须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装配;

9、套片式换热器组装、试验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流转卡、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10、压力试验要求: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冷风机试验压力2.40MPa以上,风冷冷凝器试验压力2.80MPa以上,蒸汽加热器、水冷却器、冷凝器水腔、干式蒸发器水腔试验压力1.0MPa以上,保压24h无泄漏。所有密性试验都必须得到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消除压力。

11、检验员对检验(含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12、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13、下道工序不得接受不合格的产品。

四、电器车间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电器车间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控制功能、进出线位置,检查底板是否合格等;

2、控制箱的动作试验进行自检、互检后进行标识,报检验员确认合格方可转序或包装,并将流转卡、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3、机组布线进行自检、互检后报检验员确认合格方可转序,总装车间在机组转序前需确认布线工序是否合格;

4、电控箱转序或包装前应检查壳体内外部是否存在碰伤、损坏、涂层脱落等,所有接线端子螺丝全部拧紧一次;

5、检验员对检验(含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6、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7、下道工序不得接受不合格的产品。

五、总装车间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总装车间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产品结构、机组配置等;

2、冷凝器筒体上不得焊接;电控箱内外部存在碰伤、损坏、涂层脱落等应拒绝接受,否则上道工序视为合格品,若再发现受损现象则由总装车间承担;

3、机配件装配结束前进行自检、互检,并进行标识,报检验员检查、确认;

4、检验员对机组配置、操作人员等信息按要求详细、准确地记载,以便于查阅、追溯;

5、压力试验要求:水冷机组、冷风机、直接式空调器试验压力2.0MPa以上,风冷机组试验压力2.60MPa以上,保压24h无泄漏。蒸汽制热、风机盘管、间接式空调器试验压力1.0MPa以上,冷凝器进出水管路及水系统试验压力民品0.6MPa以上,军品1.0MPa以上,保压无泄漏。所有密性试验都必须得到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消除压力。

6、机组装配完工转序前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转序前检验员应确认机组布线工序已经报检合格;

7、检验员对检验(含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8、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9、下道工序不得接受不合格的产品。

六、调试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测试中心在调试前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产品结构、制冷剂使用、电源控制等;

2、对待调试机组进行全面核对、检查,所有接线端子螺丝全部拧紧一次;

3、按照试验大纲、调试规范要求对机组进行检测、动作保护整定、运行试验及系统验证;

4、详细记录测试过程技术参数;

5、调试结束放尽系统余水,上齐所有阀帽、螺丝、闷头等,确保转出与转进一致;

6、机组调试完工转序前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流转卡传递到下道工序,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如有不进行调试或仅进行动作试验的的产品应在机组标识卡上注明并进行信息传递,以便总装直接转序油漆;

7、检验员对调试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8、测试中心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9、下道工序不得接受不合格的产品。

七、整理包装与发货质量控制与检验

1、电器、钣金油漆、总装等车间分别对已调试、油漆的产品进行修整、整理,各自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各工序均合格后方可发放机组铭牌;

2、成品标识卡、警示标识等粘贴时不得影响产品的整体外观质量;

3、最终需报检验员确认全部合格后方可包装,并将流转卡、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4、有包装箱的需在包装箱上再次标识,并得到检验员确认;

5、检验员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6、总装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7、不合格的成品不得包装、发货;

8、产品完工后质管部出具完工通知单至销售部,并说明是否调试、制冷剂加注等情况,一并传递至服务部、成本办;

9、销售部发货前应核查出厂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符合性,按合同、技术规格书、技术图纸等的要求、内容进行产品全面性汇总,将需发货的机组、材料、配件等列出清单,与质管部一并确认;

10、质管部应参与装车发货安全性检查。

质量管理部 2012.03.20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及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报告

产品质量控制论文

产品质量控制办法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产品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doc》
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