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2020-03-02 19:53: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教案设计

—石山中心小学

刘媚媛

一、教材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内容,理解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念祖国的感情;

3.感悟梅花所象征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花的诗词等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学生学唱《我的中国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解题质疑。

1.同学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多媒体展示一幅梅花图)

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看到这组梅花图,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梅花的诗或者歌曲? (生可能分别用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毛泽东的《咏梅》、歌曲《红梅赞》等。) 2.你从文人的诗词中感受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学生回答)是啊!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梅花已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文章。(相机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梅花的‘魂’究竟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完成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想一想围绕梅花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一读。

3.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各小组轻声读课文,并想好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派代表上台作答:

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一个部分、2-15自然段第二个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部分)

2.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它和开头一段有什么联系?(看到梅花图和手绢,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呼应)

4.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呢?

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以此为第二段分层。

(2-15自然段) 第一层:吟诗落泪 第二层:珍爱梅图 第三层:不能回国 第四层:送梅赞梅 第五层:泪眼送别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借梅花表达了外祖父的什么感情?

(五) 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生词。

2.感情朗读课文13自然段,并背诵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第二大段。 课文重点写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

(依次板书: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送梅赞梅、泪眼送别)

(二)学习第二段,探究梅花魂。 指名朗读第一件事。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A)引导学生作如下小组讨论交流:

1.“外祖父常常抱着我,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时刻不忘祖国的文化。)

2.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落泪,这是为什么?

适时解说三句诗的意思、出处及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做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都表现了一种思亲怀乡之情。它触动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3.外祖父的这种思亲怀乡的情感作者当时理解吗?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4.有感情朗读第一件事,读出老人的思乡之情。 过渡:其实,因为作者当时的年龄小,还有许多大人的所作所为她都不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下面的四件事,看她还有什么事不懂,让她想不到。把有关语句画出来。

(B)学生默读第2—4件事,画出表明“我”不懂的语句。(学生的讨论交流也许是无序的,教学时可顺学而导,为清晰起见,这里按顺序分段呈现。)

第二件事: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第三件事: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第四件事: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第五件事: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因为作者当时的年龄小才有了这么多的“不懂”和“想不到”,同学们,你读懂了吗?谁能来帮作者揭开这些谜呢?

2.再认真默读第2—4件事,帮作者探究谜底。 (C) 学习第二件事。可引导学生做如下小组讨论交流: 1.什么事使外祖父大发脾气?

2.引导学生从外祖父的神情、语言及动作中体会老人家对《墨梅图》的珍爱。

外祖父如此珍爱梅花,文中哪一件事能揭示出原因呢? (D) 学习第四件事,感受“梅花魂”。 指读第四件事,可引导学生做如下讨论交流: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让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适时点拨:老人爱梅其实是爱梅花的什么?

(爱梅花的精神)

3.谁能用你知道的诗、词、曲来赞美一下梅花的精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4.此时,你对梅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5.老师范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学生谈看法,其间可引导学生做如下讨论交流: (1)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他们”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像梅花的什么?举例说说,你所知道的都有哪些人像梅花?

(有气节的中国人。有骨气,不肯低头折节。如:朱自清、谭嗣同、郑成功、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2)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3) 由此可见,外祖父赞美梅花,实际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4) 引导学生领悟:老人珍爱梅花表现的是一颗赤子的爱国之心!

(5) 外祖父珍爱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什么?把它送给即将回国的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即中国人的气节。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

(6) 指导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此部分内容。 (E) 放手自学第三件和第五件事,进一步体会“梅花魂”“中国心”!可引导学生做如下讨论交流:

1.“听到不能回国,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从中体会出什么?

(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出什么?

(思乡的神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从中你又体会出什么?

(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4.难道外祖父让我带回去的仅仅是一张梅花图和一块手绢吗?

(三) 齐读第三大段,揭示“中国心” 1.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我带走的还有什么? (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虽然外公不能回到祖国,但外公的心始终向着祖国,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思念,再来读读课题:《梅花魂》

(四)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不仅欣赏了课文的优美词句,还感受到了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作为华夏子女,我们要像梅花那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应用有梅花魂,中国心!

(此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师生同唱,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课后作业:

1.读一读: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们对们好品格的向往。请你找一些关于写梅花的文章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笔下的梅花魂。

2.背一背:你能把“阅读链接”中的《故乡》背诵下来吗?再体会一下诗中蕴含的优美意境。

(五)板书设计: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6 梅花魂 不能回国 中国心

送梅赞梅 泪眼送别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梅花魂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 梅花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