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建国征文

2020-03-03 23:53: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碗米饭”看60年沧桑巨变

——读《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有感

无锡市一中高三(9)班李星悦

这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盛夏季节,斑驳的绿叶挡不住升腾的热浪,这是一段让人心中振奋的历史章节,时间的车轮滚滚,铺开了一条60年强国富民之路。 伦敦二十国峰会前的高调,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强势,青岛海军阅兵的大国自信,以及激荡在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决心„„一个叫中国的自信已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阅毕《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望着那中国红的扉页,我的思绪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荡。从富裕的珠三角到开发中的大西部,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到都市的大街小巷,复兴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音仍在空穹回响。

新中国60年可写可记的成就不胜枚举,可圈可点的精品目不暇接,纵有万千感动涌上心头,却不知如何落笔是好。或许,我这渺小的十三亿分之一能写的,只是餐桌上小小的一碗米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箪饭,一瓢汤,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兴旺,更是一个民族的强盛,一个国家的繁茂。

从49年建国到70年代,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期,吃饱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话题。生于60年代的父亲告诉我,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年纪很小的时候跟着家人一起拿着粮票步行去五里外的国营粮店买米。正值三九寒冬,八岁的他用弱小的身体支撑着二十多斤米的重量,顶着凛冽的北风一步一步艰难的行走着。一家四口一个月的口粮,就这样压在两个男子汉的肩头。1角4分3,这是一斤粳米的价钱。这个数字,父亲几十年后依然能脱口而出。

进入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糙米饭逐渐淡出百姓的视线,“细米白面”成为餐桌上的主角。1980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南优一号”杂交水稻,大大缓解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

90年代是一道华丽的经济分割线,“高价米”成为了时代的产物。1997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至今我还记得十年前的我第一次偷偷用电饭锅为全家煮饭的情形——我舀了满满三勺米,照猫画虎般用水冲过一遍,然后倒入锅中接上电源。我搬来小板凳守在电饭锅旁直到父亲回家,才明白我的饭是根本不会熟的——因为没加水。这个笑话至今仍会被我父母在餐桌上提及,往事回想,想起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白驹过隙的匆忙。

如今,各种各样的米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东北米、泰国米、小米、黑米„„而五颜六色的小小的粮票,早已变成了私人藏品。一到吃晚饭的时间,家家炊烟袅袅,饭香四溢,餐桌边围满了欢声笑语。

一碗饭里盛的,是中国60年沧桑巨变。

一粒米看世界,两根箸间话国情。60年间“一碗米饭”的内容、品质真实生动的反映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供电站建国60年征文

教育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科技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供电政治部建国60年征文

军人建国60年特别征文

学校图书馆建国60年朗诵征文

纳税服务中心建国60年征文

工业园区建国60年优秀征文

钻探工人建国60年征文

退休党员干部建国60年征文

《60年建国征文.doc》
60年建国征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