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立党组织背景及预期效果

2020-03-02 17:22: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企业建立党组织背景及预期效果

一、背景起因

(一)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现实需要。

1.理论依据。现代政党政治学原理表明,在各类组织中依法设立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是由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性质决定的。在现有政治体制下,如果企业党建工作缺位,从政党执政规律的角度分析,不利于执政党维护与巩固自己的组织资源。如果党的工作范围和组织资源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重新整合与开发,客观上就等于放弃了非公企业这个新领域,就会有其他组织去影响和渗透,党就会失去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在企业中真正地得到贯彻落实,必然弱化党的组织建设。

2.现实依据。目前,攀枝花市95%的非公企业未建立党组织,党的方针政策在部分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宣传贯彻执行,这些企业经营缺乏内在的制约和引导,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污染环境、侵犯职工权益、违法经营,过分追究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情况容易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了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管理缺位或松散,致使部分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管理,实际成为“挂名”党员和“口袋”党员,党员意识日益淡薄,党员先进性逐渐丧失,在非公企业群众中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在调研中,约1/3的企业高管表示不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倾向于加入民盟、民进、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企业管理层的党派意识极大地限制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渗透。因此,明确非公领域党组织的执政资源属性,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建的积极作用,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党建工作滞后于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迅速增加,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活跃市场经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非公企业4337个,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289个,规模以下非公企业4048个。2009年,攀枝花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57.07亿元,增速19.5%,位居全省第三,对全市GDP贡献率达56.6%。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2.1亿元,实现税收24.26亿元,同口径增长30.8%,占国税和地税税收收入的60%。相比之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11个,建党率为4.87%,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53个,建党率52.94%,规模以下非公企业58个,建党率仅为1.43%。党组织覆盖面不宽,加之非公企业特殊的经营模式和片面追求利益的特质,党组织作用发挥面临诸多难题,例如非公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分配权等各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决策层包括业主手中,党组织难以过问和干预;非公企业决策层社会政治文化、心理、态度差异较大,对企业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发挥理解不一,支持度不均衡;党员的社会流动性较大、雇佣思想较浓,不想、不愿亮明身份,这些问题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和牵制。[2]

(三)新时期非公企业科学发展亟待强化党组织作用发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攀枝花的非公企业大部分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攀钢的市场优势发展起来的,其经济结构单一,对资源的依存度高,对攀钢市场的依赖性大。投资雷同,重复投资严重,相互争资源、争市场,低水平同业竞争造成企业开工率不足,大多无法满负荷生产、经营。“专、精、特、新”企业不多,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定性产品,产品通用性差,市场半径小,缺乏竞争力,发展缓慢。[3]在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市企业均将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和阵痛,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企业必将被大量淘汰。企业的这种发展难题和转型困扰对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新的考验。非公企业现有党务干部素质能力不高、党建服务经济的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够,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建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相应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跳起摸高”和全市经济科学发展。

(1)预期效果。通过非公企业党建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嵌入经济产业链条之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有利于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双赢。项目管理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把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的人、财、物、技四大生产要素紧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单纯行政指挥无法比拟的经济社会效益,解决了党建经费紧张的问题,使业主支持、参与、满意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引导功能和监督功能,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有利于搭建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通过不断让党组织去选项目、立项目、干项目、评项目、收获项目,让党组织有职有责有压力,清楚“干什么、怎么干”, 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评价有“硬标准”,考核有“硬指标”,把党建效益作为检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准,解决了党组织活动载体少、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

三是有利于强化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培养。将项目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党性的主战场,党组织在项目实施中注重营造竞技氛围,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通过带领、参与、协调项目,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协调能力。项目一旦完成,党组织和企业要按绩效进行奖励,吸引更多党员自愿参与党建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密切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能够有效改变非公企业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管理松懈、部分党员游离不定、不愿亮身份、不愿受监督等问题。

四是有利于提升非公企业党员队伍素质整体。项目管理法要求党员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够给群众作表率,在思想觉悟上要高于一般员工、业务技能上要高于一般员工、工作业绩上要高于一般员工,如果不能做到这“三个高于”,党员就无法成为党建项目的牵头人,党员在实施党建项目的过程中就不能有效号召员工共同推进党建项目。项目的长期实施,有利于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党组织负责人好中选优创造了条件。

预期效果

预期效果

权益及预期效果

教学预期效果

预期效果最新版

活动预期效果

课题预期效果

活动预期效果

宣传方式及预期效果终稿

(王庆志)预期效果

《企业建立党组织背景及预期效果.doc》
企业建立党组织背景及预期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