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2020-03-02 11:04: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文章短小精练,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理解课文意思。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逐走、欲、河、北”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并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2、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夸父的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1、熟读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互助式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2、复习有关神话的知识及简介《山海经》。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听配乐朗诵,注意生字读音和句中停顿;

3、全班齐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三、正文

1、课文重点字音

与日逐走(zhú) 饮于河渭(wèi) 北饮大泽(zé) 弃其杖(zhàng ) 化为邓林(dèng )

2、小组合作翻译句子(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挑选小组代表一一作答)。

学生个人翻译全文,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按课文顺序翻译一个短句,然后进行学生评研。评研时主要分析在翻译时有没有译好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的字词及特殊句式)。学生可能提出的理解障碍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

(1)疑难字词:逐走:赛跑 河:黄河 欲:想要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2)词语省略现象:(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3、结合七年级上下册已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复习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的用法,特别是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字词。列出“日、于、河、北、而、其、为”等字词的例句,然后小组讨论后展示。

4、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画面栩栩如生,你认为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 (学生讨论)。

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林 。

6、思考并回答: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7、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8、你对夸父逐日这一行为,有什么看法?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

9、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夸父的事迹有所了解,并对夸父的人物形象有了评价,那么,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现在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展示课件,学生自由交流)

四、教师小结

夸父是一个志向远大,有牺牲精神,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留给我们不少的启发——愿你们永远富于创新,热爱神话,拥有美丽人生。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doc》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