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阔步驰聘

2020-03-02 13:38: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阔步驰聘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渭灞交汇区域,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总规划面积1万余亩。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浐灞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是西北首批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期限为7年。

公园第一大功能是保育恢复,是湿地的核心,公园地处全国三大候鸟迁徙中线位置上,尤其是冬季有多种野生水禽动物在此栖息,公园有180种植物,150种动物,每平方公里约18.8个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28。第二大功能是科普展示,重点是湿地水质净化及水生动植物的科普教育基地。第三大功能是休闲娱乐,主要是生态农渔体验,旅游观光等。

2009年底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建,截止目前,完成湿地公园种植池、岛屿、陆地区域土方整形工程,完成0号坝二期及坝袋安装、公园取水口、沉沙池工程,完成人工湿地工程,种植池具备蓄水条件。湿地公园绿化工程完成乔木种植6500余株,完成灌木、水生及地被植物种植,绿化面积600亩,人工造湖形成水面500亩。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其中征地1.7亿元,工程建设1.5亿元。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国家5A级景区,国内国家湿地公园标杆,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陕西省湿地旅游新品牌,西安城市新地标,浐灞生态区建设引擎。

幕天席地的天水之间飞翔着的一群群鸥鹭、天鹅,烟波浩淼的芦苇丛中不时的传来嘎嘎的野鸭鸣叫声,还有不知道名字的水鸟躲在芦花下慢慢游曳着,成群的鱼儿在清澈的水里若隐若现,这就是被称之为“心灵的栖息地,生命的赞美诗”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这般美景,凝聚着浐灞人的心血,今年1月17日,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未来西安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重视重大项目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浐灞生态区作为生态建设的急先锋,今年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快推进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景区和桃花潭景区的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浐灞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将引领西安“城市绿肺”搏动不息。

湿地公园

总面积5.81平方公里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浐灞生态区北翼,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的东西两岸,总规划面积约5.81平方公里,具备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初,浐灞生态区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编制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6月经省林业厅初审,于8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估与技术审查,11月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是陕西省首批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程之一,计划投资总额15.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核心保护区、科普展示区、休闲游览区、管理服务区,计划实施退耕还湿面积40公顷,自然植被恢复100公顷,改造沙坑面积40公顷。

总体规划

四大功能区三个建设周期

依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湿地公园有四大功能区。一是保育恢复区,为湿地的核心。公园地处全国三大候鸟迁徙中线位置,是多种野生水禽动物的栖息地。湿地区域内现有植物48科180种,动物27目50科150种。二是科普展示区,湿地水质净化及水生动植物科普展示。三是休闲旅游区,主要是生态农渔体验,旅游观光。四是管理服务区,主要是公园配套及服务。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将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建设周期。

近期将重点建设沿灞河西堤分布的湿地展示游赏区,实施湿地恢复工程;通过水系的改造,着重进行生物净化污水工程的建设。初步建成具有湿地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期将重点建设科普展示区和生态农渔体验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其周围的农田,开展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活动。期间,对幸福渠的污水进行分流,引入湿地公园的污水净化工程中,修建完善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及接待设施。

远期将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骨架,营造覆盖整个公园的湿地景观和湿地环境。重点建设灞河河道的湿地及灞河东堤以东兰湖休憩区,逐步完善灞河河道内自然的湿地景观以及兰湖休憩区休憩功能。

建设现状

初具规模建设正酣

自2009年底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相关工程验收有序推进:2011年8月4日,灞河O号橡胶坝工程通过阶段验收;9月5日,湿地公园试点授牌通过省林业厅评估验收;10月13日,湿地公园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待修改完善后实施。

截至目前,公园保育恢复区现已形成初步形态。湿地公园水池、岛屿、陆地区域土方整形工程已完成;0号坝二期、取水口工程已完成,具备蓄水条件;湿地公园核心区绿化工程完成陆地区域乔木,大部分灌木和水生、地被植物种植;湿地公园功能湿地水处理工程完工。目前,保育区临时拦水坝正在施工,保育恢复区绿化提升和湿地公园自行车赛道工程准备开工。

2012年是湿地公园大建设的一年,计划完成公园入口区、科普馆等主要景点,加快核心区园区路工程,绿化景观、小品工程及服务设施等建设。优化保育恢复区设计,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同时对灞河河道及左岸的堤顶路进行改造,尽快形成绿化景观效果。

未来目标

生态引擎发挥三大效益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未来5-7年时间,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将建设成为浐灞生态区的生态引擎,西安市的城市生态地标,陕西省的绿色旅游品牌,国家5A级景区,国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标杆,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

同时,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依据拉姆萨尔湿地公约2002年的一项研究,全球每年的湿地直接生态效益总计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河流、湖泊湿地为8498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约为1.7万亿美元。据此估算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创造的价值约为2124.5万美元。

生态效益方面,湿地公园的建成,将具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湿地公园是对“泾渭分明”、“灞柳风雪”、“芦荡惊鸿”、“八水绕长安”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恢复和展示,在生态区乃至西安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享有“大地之肾”的美誉。

参观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感想

浐灞湿地公园竣工总结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交通指南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南入口方案征集公告

浐灞实习报告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初稿)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阔步驰聘.doc》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阔步驰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