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海南卷)

2020-03-02 23:50: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海南卷)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总体评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海南卷)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海南省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进行命题,试卷为单科独立试卷。试卷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实际,针对性地对部分试题的难度进行了调整,既“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突出了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能力的考核。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

试卷各题考核的知识点及能力统计表 题号 分值

考核的内容

基本特点

模块

知识点

能力考核重点

1

3

必修1

牛顿第二定律

理解能力

常规

2

3

选修3-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场力、洛伦兹力、共点力的平衡 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3

3

选修3-1

点电荷的电场、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综合性较强

4

3 选修3-

1、3-2 理想变压器、电功率、电阻的并联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5

3 选修3-

2、必修1 楞次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能力要求较高

6

3

必修

1、2 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图像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综合性极强 7 4

必修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常规 8 4

必修1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理解能力 常规 9 4

选修3-1平行板电容器的特性、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10 4

选修3-1 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情景较新颖 11 4

必修

1、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12 4

选修3-1 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原理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景新颖、突出方法 13 6

选修3-1 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 实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情景新颖 14 9

必修2 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境新颖 15 9

必修

1、2

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境较常规但综合性较强 16 10

必修

1、

2、选修3-1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境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17 4

选修3-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8

必修

1、选修3-3 气体实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境较新 18 4

选修3-4 振动图像、机械波、波速、波长和周期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8

选修3-4 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19 4

选修3-5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常规 8

选修3-5 核反应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2.题型及分值结构 2012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的题型及分值与2011年完全相同,没有变化。

试卷

题型

题量(个)

分值(分)

分值权重

第I卷

单选题

6

18

34%

多选题

4

16

第II卷

填空题

2

8

66%

实验题

2

15

计算题

2

19

模块选做(3选2)

3

24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w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注:以上数据为粗略统计。

从内容分值结构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试卷对必修

2、选修3-1模块中内容的考查所占分值相对较多,而选修3-2模块中的内容考查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立足基础,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全卷整体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

全卷试题围绕力与平衡、直线和曲线运动、能量的观点、电场与磁场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系统展开,考查的多数知识点既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也是高中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点在我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年年出现。据大致统计,试卷的必考部分对《说明》中II级考点考查的覆盖率达到了80%,I级考点达到了46%,其中考查到的主要知识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及v-t图像、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功、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点电荷、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能、平行板电容器、电阻的串、并联、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安培力、楞次定律、变压器原理等;选考部分中考查到的知识点也多为II级要求,如:简谐运动的图像、波速、波长和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试卷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立足于基础,如第

1、

2、

3、

4、

5、

7、

8、

9、

10、

11、

13、

15、16(1)、17(1)、18(1)、19(1)等小题,均属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

2012年的物理试题在立足基础的同时,针对我省近几年来高考平均分持续走低的现状,为了提高命题的效度,命题人对全卷难度作了适当调整,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整卷难度有所下降。从试题形式上看,全卷无偏题、怪题、过难的试题出现,依然不回避常规题、经典题,不少考题在平常的复习中可谓司空见惯,个别的还与前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极为相似,这类试题的出现可以令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从主观上保证了学生考试心态的稳定性,有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最好发挥。另外,命题人在题目的设置上也有意做了一些调整,如删去了以往那些体现试题应用性、时代性所做的一些铺垫,呈现的物理模型更加直接、朴实、单一,文字表述上也更为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选择题的考查上减少了定量计算,没有一道题需要繁琐的计算,多数题目通过定性分析,或与简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完成作答;计算题的最后一道压轴题采取了渐进式的设问,前2问较为简单,总体难度略有下调。

2.体现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科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2年的许多试题看似常规,但在情景的呈现方式及设问角度上立意新颖、不落窠臼,更加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对考试大纲中强调考核的多种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考查。下面将着重对其中三种能力的考查方式进行说明:

(1)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的第1题、第8题是典型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题目本身不难,考查的知识点也较为基础,但在考查方式上却较好地诠释了考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说明:“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定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如第1题中提供了四个选项并不是从浅表层次去考查对规律的死记硬背,而是从多个角度设问,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加速度与力对应关系的瞬时性、矢量性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刻,题目本身虽然短小但考查内容却注重内涵绝不肤浅。

第8题则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误区较多的摩擦力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考查学生对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认识是否深刻、到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会极易将其与阻碍“运动”或“运动趋势”混为一谈,从而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上错误认为: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此题的设置正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软肋”,考查了他们对摩擦力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的鉴别和区分。

(2)对推理能力的考查

“推理能力”表现为:“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试卷中的第

2、

3、

5、

9、

10、

14、

15、

16、17(1)、18(1)等均属对此种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以速度选择器为模型,从带电粒子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推理、论证,找出影响粒子运动轨迹改变的因素。第10题需要根据题目选项中给出的两种直流电源的不同接法,进而对电流对螺线管极性的影响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做进一步的推理,最终判断出通电导体的运动方向。第

14、17(1)题则需要在结合图像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数学知识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工具,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对此种能力的考查从来就没有弱化,已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一大显著特点。试卷中的第

2、

3、

4、

6、

9、

14、

16、17(1)、

18、19(2)等题不仅考查了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尤其突出了对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数与形、理与形的有机结合。其中,如第

3、

15、

16、18(1)、(2)等题考查到的物理知识并不复杂,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具有一定高度,不仅要求考生能够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几何图形,还能熟练运用三角函数、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进行运算,尤其是16题,作为最后一道压轴题,其本身模型并不复杂,属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问题,但由于磁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这就对学生的诸多数学能力——如: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高了较高要求。学生首先要画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几何知识才能正确求解。第6题中涉及到运动学图像,试题情景学生较为熟悉,但要将图像描述的物理情景与物体具体运动的描述对应起来,有相当比例的考生会存在障碍。函数图像作为一种数学方法,与物理问题的有机融合,一直以来都是物理高考的热点。

综观整份试卷,仅对某一单项能力进行考查的题目相对较少,多数题目都是将对两种或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特别突出的如第

3、

6、

14、

15、16等题,这些试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想对这类试题正确作答,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较高的物理素养,较强的综合能力,这类试题的设置可以对各个层次水平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避免某一分数段考生过于集中的状况出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3.关注科学探究,重视对学生实验素养及创新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两道实验试题均为设计性实验,一电、一力,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如第13题考查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取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题目常规中见新颖,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是否理解用单表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能否正确利用串联电路及欧姆定律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第14题考查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此素材虽然在教材中的“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有所涉及,但在情景上却做了较大改造,将气垫导轨引入到实验装置中来,乍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稍作分析后便会发现,此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实质仍是对最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验技能的要求,只要考生对实验原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解答起来并不困难。此题通过层层设问,全面考查了科学探究中的多个要素,如: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与论证等,对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题的第(1)问中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在 图像中描点并连线,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同时实验中还隐含了利用气垫导轨测速度的实验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实验素养。根据图像找到 与 的关系进而找到 与x的关系,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考查

方法是沟通思维、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思维对于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理清思路,简化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的试题不仅注重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还强调了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如第

3、

4、13题考查了理想化的思维方法;第5题在受力分析上考查了隔离法;第

6、

14、

16、18(1)题考查了图像法;第12题的设计匠心独运,异常巧妙地利用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将一个看似复杂的电学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了对多种方法的综合考查,堪称方法考查上的佳作,对称法在第16题中也有所体现;第13题考查了动态电路分析法;第17题第(2)问中设定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第15题、18题第(2)问中均涉及临界状态,考查了极端思维法。

2012年高考题中需要重墨泼写的是“守恒”的思维方法,尤其是“能量守恒”的方法在今年的高考题中体现得非常突出。由于自然界中大多数物理问题都与能量有关,其考查范围可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解题,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符合当前课改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用能量的观点处理物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命题率较高的热点。如第

3、

6、

14、

15、17(1)19(2)等,均属于用“能量守恒”的思维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应用。

5.注重对物理思维缜密性的考查,全面甄别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维缜密性作为物理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到而细致地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是甄别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方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学生在解题时,虽然思路正确,却往往因思维不够缜密而造成错解,在高考题中注重对思维缜密性的考查,是新课标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理念的全面体现。如第3题中明确指明了“在O点处有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此条件的含义旨在揭示点电荷带正电,场强方向沿abc方向,若考生在思维方式上不够细致,则易误将此电场视为匀强电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分析错误。第5题本是一道较为常规的题目,与2010年我省高考试卷中的第2题在情景和考查方式上异常相似,创新之处仅在于将原题中“金属圆环静止,条形磁铁从圆环上方由上而下穿过”,变成了“条形磁铁不动,圆环自上而下穿过磁铁”,只是在相对运动上作了转换,对学生思维方式是否细致和缜密是个考验。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会从楞次定律所揭示的“来拒去留”的运动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则很容易被所谓“对称性”所左右,误认为在上、下端磁铁均是把圆环往外推而造成错误。选考题中第17(2)中对思维缜密性的要求更为突出,由于在题目条件中仅描述了“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不少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活塞应相对于气缸向右移动,将气体的体积误用 表示,殊不知活塞要做加速运动,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一定要增大,活塞应相对于气缸向左移动,而气体的体积应表示为 。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考生考试结果数据统计(考生总人数:34051人)

表一:2012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和主观题每小题平均分、难度系数统计表

2.答卷总体情况分析

从表

一、表五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卷平均分为34.12分,难度系数约0.34,与去年相比,平均分约提高了4分多,题目难度有所降低,但总体仍然属难。从数据和柱形图不难看出,严重偏离正态,整个就是在“爬山”。主要问题出在低分段,特别是29分以下人数,17522人,占了总人数的51.9%,整个拖累了数据。而90—100分的人数实际只占0.5%,80分以上只占2.8%,属严重偏低。按照正常分布,高考人数峰值应该出现在50分左右的位置,偏离之大,可见一斑。

从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看,今年单选题的得分情况相对于去年又有提高,平均分提高1.4,难度系数为0.54,2007年进入新课程高考以后最高的一年,且6个试题中,5个难度系数均超过0.5,也是以前没有的。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难度系数在0.30~0.45之间,属中等偏难。计算题难度0.15,属难题,选考题平均分提高3分多,难度系数0.28,对我省比较适中。

就单个试题而言,全卷只有第1题的难度系数为0.79,对于海南的考生来说,算是容易题,但由于其分量之轻(3分),对低端水平考生的区分能力很有限。中等难度的试题(难度系数在0.5左右)有题

2、

3、

4、

6、

7、

8、9等7个题,合起来总分值为24分,占总分值的24%,对于区分中等考生贡献较大。难度系数值在0.30至0.41之间的共有6道题,分别是:

5、

10、

11、

12、

13、17题,由于17题考生选做达94.2%,即绝大部分考生均选,故这部分分值占总分的37%,其余6个题的难度系数均在0.3以下,其中2道计算题,2道选做题、一道实验题和1道填空题。计算题和选做题总体偏难,这部分分值实际占总分值约36%,与中等难度试题比重相当,在全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对难度的影响较大,以致造成全卷的难度值仍然偏低。

相对于2011年,尽管今年全省平均分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就我省考生的实际水平而言,难度系数仍然偏低,总体看来,本份试题有利于区分中等以上程度考生,对低端考生区分不够。但对教学的引导来看,今年的试题传递了一个较为正面的信息——真正重视基础,关注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才能得高分。

3.部分考试成绩较好学校物理高考情况综合分析

由表六可以生成以下柱形图:

从数据和图形不难看出,就是我省每年高考名列前茅的这些所谓优质资源高中,也并非阅卷时所担心的分数太高,拉不开距离。按照正态分布的要求,其中图像好看的是A、E两所学校。除了平均分正常,就是低分段,也是控制较好。据了解,这两所学校也是控制招生较好的学校。C、D两所学校,应该说在中、高分段还是不错的,但拖的尾巴太高,图形并不好看,原因是学生差异太大,并且没有得到很好地转化。

4.逐题分析(另附)

四、对教学及备考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经典”和“创新”的关系,夯实双基和提高能力并举;

(二)重视科学探究,切实落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既要重视 “优等生”,也要 关注“后进生”,实行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高考海南卷化学试卷分析(材料)

高考物理试卷(四川卷)含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海南卷)

海南高考政治卷

高考政治海南卷

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

高考政治(海南卷)

高考海南卷地理试题

高考英语试卷分析(江苏卷)

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心得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海南卷).doc》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海南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