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创新专题

2020-03-02 00:36: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创新

马环环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和实施,奏响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号角。新标准本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内涵,全方位创新课程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照新课程标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树立新的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的幼儿园教师,[1]因此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树立如下基本理念。

首先,应“淡化技术,注重审美”。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练就学生审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教师应通过舞蹈来启迪和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接纳和欣赏学生不断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应“淡化临摹,注重创编”。为了方便教学,临摹以前的组合、临摹别人的作品,是教师一贯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伸手可得的方法快捷方便、省时省力,尤其适合刚踏人工作岗位的教师使用,但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只会动手不会用脑,只会学不会编,只会守旧不会创新,进而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创造能力低下,课堂效率下滑,因此舞蹈教师在临摹教学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改编内容或重编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比多练更重要,也就是要通过范例欣赏,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为此,教师不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再次,应“淡化数量,注重兴趣”。舞蹈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不是由教授舞蹈的数量来决定,而是由激活学生的兴趣来体现。学生很容易对舞蹈课程表现出由衷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此,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舞蹈教学的始终。开始阶段应把学生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结束阶段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舞蹈教学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第四,应“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在舞蹈教学中也应是主动探究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学舞、跳舞、编舞的快乐过程。尤其是幼儿舞蹈创编课,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幼儿舞蹈的特点及动作规律,教师可尝试不事先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编排步骤,而只在他们有挫折、有困难时,在精神上、方法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音乐、探究动作、编排舞蹈、合作交流,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舞蹈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新的舞蹈课程体系

(一)基本原则

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舞蹈是一项较为综合的活动,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并具有一定的活动强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校前多数没经过严格的筛选,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舞蹈,且年龄偏大,基本都在18—20岁左右,其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因此科学有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舞蹈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应突出时代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观念的转变,舞蹈教学日新月异。好的舞蹈内容能起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耐人寻味的作用,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可以说,舞蹈内容不更新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没有时代精神的灌注,就没有生命。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挖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审美心理。

第三,应注重创造性原则。舞蹈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其主旨,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标。创造性思维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可以产生大量新的动作元素,为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服务。因此,舞蹈教学内容应灵活多样,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开设“舞蹈基础训练”必修课,以低难度的古典舞身韵为中心课程,对学生进行从元素、律动到动作短句,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分解练习到组合强化的训练,以达到放松学生肢体韧带,提高其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训练目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简单的舞蹈小组合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了解舞蹈,提高其学舞蹈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

二、三学期)为积累阶段,主要以民族民间舞为主,根据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藏、汉、蒙、维、傣常见舞蹈形式的基础内容压缩整合,编排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突出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不同与表演性训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与舞蹈辨析能力。

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时能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素质的启蒙教育,[2]所以幼儿舞蹈和课例分析的学习必不可少,学生应掌握幼儿基本舞步、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将来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

第四阶段,为实践阶段。只有具备“教”和“编”的双重职业能力,学生才能完成今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园教师。[3]本阶段的学习重点为幼儿舞蹈创编与排练,创编内容包括自娱性幼儿舞蹈和表演性幼儿舞蹈,可以采用分析引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真正实现从“技能开发”到“职能开发”的转换,[4]为后期校外实习实训奠定基础。

三、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传统的舞蹈教学往往采用一板一眼的灌输式教学,这与当前新课改“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鼓励创造”等理念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应大力创新舞蹈教学方法,通过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

(一)自主引导法

舞蹈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舞蹈知识技能的实践意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设计动作、情绪、队形等,从而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让他们分小组设计舞蹈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实践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体验感悟法

体验感悟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习惯形成及个体发展,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观赏体验——综合探究——动作分析——动作内化——尝试表演——感悟反思等环节。

(三)案例探究法

此方法的目的在于以典型案例为切人点,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和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程序为:确定要探究的舞种——设计探究内容——收集信息——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评价——建立范型。

(四)情景模拟法

以就业为导向,还可以将舞蹈教学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在教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视学生为幼儿,视教师为幼儿园教师,模拟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学生可以在这种仿真、愉悦的场景中锻炼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应树立“淡化技术,注重审美”“淡化临摹,注重创编”“淡化数量,注重兴趣”“淡化结果,注重过程”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以舞蹈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舞蹈赏析与创编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舞蹈学习模块,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探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新版教学大纲(二年制)(材料)

学前教育舞蹈课教案

学前教育舞蹈课教案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

中职 舞蹈课听课记录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创新专题.doc》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创新专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