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

2020-03-02 14:42: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中文部分)

(参考样本)

周×班,选课表序号:×,学号:××,姓名:×××

拟研究题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论监督

一、题目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的网民人数随着不断上升的网络普及率也急剧增加,截至08年底,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达到22.6%,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1.9%,网民人数也达到了2.98亿。而如此众多的网民人数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事件的发生,从比较早期的“虐猫事件”,到后来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从轰轰烈烈的“华南虎照”到年初引起众怒的“躲猫猫”,甚至由于魔兽世界开服问题所引发的“贾君鹏事件”,如今网络舆论监督也逐渐成为焦点话题。

本课题拟了解有关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对网络事件的监督。

二、检索策略制定:

1、选择检索数据库:cnki数据资源系统(期刊库)

2、检索表达式:1.网络监督 信息自由 2.网络舆论监督 3.网络群体事件

3、检索结果:

1)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通过关键词精确匹配进行简单检索,其结果是:

网络监督命中741条;信息自由259条;网络舆论监督108条;网络群体事件31条。

2)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条件限定(选择全部期刊,以关键词网络监督;限定年度范围:2011-2013)→点击检索→命中记录344条;

若条件限定(选择核心期刊,以关键词网络监督;限定年度范围:2011-2013)→点击检索→命中记录67条。

3)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and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0条;

若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or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10000条; 若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not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741条。

网络监督、信息自由、网络舆论监督、网络群体事件四个关键词的组配请自己完成。

三、输出检索结果并摘要:

1、【题名】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作者】吴建华,班生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重要的监督形式, 发挥着特有的监督功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防范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现象, 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创新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 我国的网络舆论正随着网络用户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网络舆论监督也因此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网络使普通群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大大降低了他们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 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政府部门和官员也逐渐熟悉并运用网络来回应网民的质疑和要求, 这有助于及时化解公共危机。其二, 我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已十分发达畅通, 网民的舆论监督主体地位意识越来越强。网民发表意见通常首先选择“大众”网络媒介, 如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BBS)、聊天室(Chat Room) 等。一些专家学者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著书立说”,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网络舆论,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三,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政府决策。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网上网下交互作用,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 从而对事件当事人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造成压力, 由此对事态发展和决策方向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众所周知的许霆案件就曾经在网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对法院的最终判决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四, 互联网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平台。胡锦涛总书记在强国论坛在线回答网民问题时就曾说到: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 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8日在与网民交流时语重心长地说: “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谈。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 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 表明了这一新的民众意愿表达渠道正逐步发挥出其积极的政治参与价值。其五, 互联网正成为反腐败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如南京的“天价烟”事件等最先就是从网上曝光出来的, 为反腐败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2、【题名】网络监督刍议 【作者】王勇

【关键字】政治参与;网络监督;和谐社会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对网络监督的涵义、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监督,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网络监督成为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有效途径。

【正文第五段】最新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 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98亿人,手机网民数也首次超过1 亿人,伴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22.6%,该比例也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将继续增加。数量如此之大的网民构成了我国网络监督的主体, 他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将对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3、【题名】网络监督三题 【作者】陶文昭

【关键字】网络;监督;民主

【摘要】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本质上是人民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主体广泛、环境纯净和途径直接等,具有特殊的优势。新形势下网络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要积极对待网络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引导网络监督。 【正文第五段】网络政治也是政治,政治最根本的问题是权力掌握在谁手中。依靠人民监督反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在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就强调,“应当使工人进入一切国家机关,让他们监督整个国家机构”[ 3 ] ( P140) ,即通过群众检举、批评、建议等的监督功效,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敢滥用权力,如滥用权力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毛泽东在延安著名的“窑洞对”中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周期律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 ] ( P29) 。很显然,民监督是网络监督的合法性源头。如果不准许人民监督,网络监督无从谈起。

4、【题名】人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作者】权辉蓉 【关键字】无 【摘要】无

【正文第五段】首先,国家应尽快出台网络道德和行为的相关法规,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在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中,网民们打着正义的旗帜对当事人恶语相向、造谣中伤。有人还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利用各种手段调查当事人的私人状况,并将结果公布于网络。网民有私自侦察通缉的权力吗?公布、传播他人的隐私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但谁将为此承担责任?网友们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恶意攻击性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辱骂,是否已经侵犯他人名誉权?网友们的一些买凶杀人之类的带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假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些都是法律必须尽快明确的一些问题。只有在法律上严格界定言论自由和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的区别,网民们的网络行为才会真正有法可依。其次,我国应加快立法速度,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完善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对此类事情的处理有法可依,那么网友自然不会自视为审判者,胡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了。网民们的情绪得到了理智的控制,网络暴力的发生自然会减少。

5、【题名】换个思路看“网络群体性事件”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字】无 【摘要】无

【正文第五段】更进一步,网络舆论也开始对现实产生实质性影响,所谓“网上群体性事件”,就属于网络舆论涉足现实政治、行政活动与司法活动的现实例证。在这些事件中,或者是某些民众借助网络传播信息,引发现实行动,比如年初的出租车司机罢运潮;或者是网络舆论对现实中的官员发挥监督作用,对地方政府构成强大舆论压力,比如周久耕事件;或者是网络不仅形成舆论压力,更动员某些网民现实地参与问题之解决,比如邓玉娇事件。

四、综述

一、课题历史

首先,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发现,本报告所引用的文献无一例外的全部来自于二十一世纪,并且又以最近两三年居多。而检索出来的大部分文献的时间分布也大致如此,表明此类课题在当下是一个以前没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在则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话题,且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想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今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的特性(即海量信息、空前的强时效性、多媒体功能、互交性与易检性及全球性与个性化)所决定的。

另外,检索时发现,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未曾将两部分内容合并起来讨论,最多只是将另一部分提上一两笔,而我却认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必然联系。

二、课题现状

近一两年来,网络上频频出现“某某门”这样的字眼,电话门、解说门、粗口门、艳照门等,伴随着这些“门”或者事件所产生的,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如俯卧撑、躲猫猫、很怎样很怎样、怪蜀黍等等。这些群体性事件或由网络舆情引发,或因网络流言致使群体性事件恶化、失控,甚至有少数敌对分子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制造群体性事件。对这种现状的描述分析在检索出的文献中都会大篇幅的出现。本人从中挑选了一些关键词来进行一个汇总。

1、意见领袖 一些文献提出“网络意见领袖”一词,指出当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一个或一些人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如博客、论坛、贴吧、社区等等途径,发表一些或客观或主观的观点,一旦这种观点达成了广大网民的共识,则为随后有可能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打下了群众基础。这些意见领袖大多数拥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权威、有号召力等等,而一切事态的发展也都随着这些意见领袖的态度的改变而改变。

2、信息传播片面失真

在《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中,就提出,网络新闻个性缺失导致网络舆论监督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方面, 我国商业网站不具备新闻采访资格, 使得大量网络媒体只能复制母体媒介的内容, 缺乏自身个性和报道特色, 难以展现网络媒体监督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 舆论监督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和理性分析, 但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动态新闻占据大多数, 受众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感知层次, 缺乏理性和专业知识层面的解读,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也就难以发表高水平的批评和建议。而这些片面之谈常常会给受众一些误导,从而导致一些不详实的网络评论出现。而受众则很容易对一些媒体报道事实失真甚至失实的情况产生逆反心理。这形成了一些群体事件发生的动机。

3、社会高层、政府处理不当

当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一味采取或逃避,或压制的方法,意图“堵住群众的嘴”的做法,往往引起了更大的骚乱。在《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_原因及其防范》一文中,作者对此作出了以下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不少公共管理部门和干部却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行社会控制与管理,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 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法施政,导致矛盾不断积累。还有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对社会矛盾判断迟钝,对出现的矛盾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拖延或压制,错误的判断舆情走向, 致使错失采取措施的最佳时机, 导致大规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如厦门“PX”事件中,当地党委政府开始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予理睬,甚至通过形式主义的措施得过且过,一直到厦门市民通过手机和网络散发“市民到市府门口‘散步’”等内容的短信时相关部门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厦门近万市民在市政府门口集聚“散步”的群体性事件最终发生。因此,政府处理的态度,也是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4、个别官员作风腐败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网络中网民对社会的监督。由于网络其自身的特点网络舆论监督所起到的作用在当今是举足轻重的,又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因此,若论事件的本源,还要从官员自身当中寻找源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公仆意识, 使群众遇到的利益受损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群众不满自身利益受损和腐败,但又担心被打击报复,就通过网络寻求支持和解决途径; 有些网民对当地政府部门失去信任,试图通过网络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还有些网民抱着法不责众、不搞大问题不能解决的心态,引发不安定因素。这也促成了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因素。

以上四点都是检索出的文献中提到较多的,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例如一些未成年网民对责任感的缺失、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网络商业化运作以及网民的主观不满情绪等,都引起了本文作者更深入的思考。

三、未来发展及措施

无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网络舆论监督,都需要在有序的引导下,才能够正确迅速的解决其根本。由于广大的网民背后实际是最原生态的百姓的缩影,因此说“网民等于人民”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并且从某种角度来说,网民的无论是地域分布还是年龄分布,较实体人民的都更为合理。因此,正确的引导方向则成为今后管理者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除此之外,网民的自身素质也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这样,“自律”以及“他律”两方面达成了一种协调的配合,才能够更有效的达成自由与有序的逐步统一。

四、个人体会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不免心生疑问。信息检索与利用,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吗,这有什么好学的呢。上课还能上网,不免产生了一些懈怠的心理。然而,经历了一两次课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玄机所在,能够了解到,原来搜索还有这么多学问,那些高级检索表达式,和从前学的数学命题和逻辑表达式还有如此的联系,这些都让我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通过每节课的课堂作业,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能,还大大锻炼了我们的信息素养,这些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对我们今后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师详细而又不失幽默的讲解,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课堂中,老师也并不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相关的事件,使我们在了解社会发展的同时受益匪浅。在期中期末的大作业设置上,老师也有着一定的想法,让我们可以通过此项作业,阐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以及看法,并且对其能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尤其是对学习将来的专业课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有人说,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将来写论文能找到可靠的引用材料,而我认为,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远远不止如此肤浅的程度,增强我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迅速找到其阐述的重点,准确深入的对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等,都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的。归结为一句话,学会怎样在众多的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本门课的精髓所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总结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与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课程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

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doc》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